APP下载

提高胃肠减压患者有效引流率

2022-03-09宋明珠郭杨梅汪鑫鑫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4期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PDCA循环

宋明珠 郭杨梅 汪鑫鑫

摘要:目的 针对如何提高胃肠减压患者有效引流率低的问题进行的活动与探索。方法 组建品管圈,采用全员头脑风暴的方法总结和剖析影响胃肠减压造成引流率低的影响因素,通过QCC小组进行的根本原因分析,利用"二八法则",找到的真因制定的方法措施,加上PDCA循环管理后,通过真因验证,利用鱼骨图,柏拉图,甘特图等图表的分析汇总,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制定对应措施。结果 有效提高了胃肠减压有效引流率,有效引流率从原来的46%提升到68%,改善幅度达47.8%,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得到了有效提高。结论 从科学的角度,利用现代管理方法,有效引流率的提高解决了置管后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拔管率,从细节入手有效解决了困扰医护团队的问题,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关键词:胃肠减压;品管圈活动;PDCA循环;引流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47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4--01

胃肠减压能有效解除或缓解胃潴留及肠梗阻所致的症状,是手术后患者排出胃肠内气体,缓解腹胀的重要措施,影响引流效果常见的原因有很多,如胃内容物分泌过多、特别黏稠、常导致堵塞减压管、脱落等,造成引流率低,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如何保持胃肠减压能持续有效地进行对于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提高胃肠减压管的有效引流,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并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活动前通过追溯系统对50例胃肠减压者进行一次置管有效引流的追踪,发现:存在问题患者27例,占比54%,包括置入长度不够11例,负压不在-5到-7千帕的10例,未定时挤压胃管6例,QCC活动后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37例胃肠减压,其中发生负压不在-5和-7千帕的4例,置入长度不够3例,健康教育不全面1例。

1.2方法

1.2.1成立护管圈:选出圈长,自愿报名,根据人员特长和职称学历选出圈员,并分配不同的任务。选出每个人各司其职,按照不同层级和能力分配任务。目的是严格按照甘特图的目标,完成自己在这个项目中的护理统计,观察和总结汇报工作切实解决因为胃肠减压引起的并发症,减少胃肠减压管有关的护理纠纷和投诉。

2.选定主题

设定圈名为"护管圈"。寓意为利用护士丰富的专业,娴熟的管理技能,促进医护患携手同心,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患者安全。选举QCC圈长,设立辅导员,并选举小组成员。

3.制定计划

接下来结合胃肠减压和有效引流召开小组会议,大家各抒己见,头脑风暴。通过会议找到极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及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负责人员应该将重点放在造成胃肠减压患者引流效果不佳的各种原因。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圈长则会根据这些统计好的数据制定本季度及年度的最终目标,这将成为本年度、季度直至月度的重点工作计划,会议期间有效注意会议质量,告知所有护理人员对护理胃肠减压导管引流质量的把控,建立科学的护理方案,确保护理方案的稳妥性以及可实施性。

4.實施计划

结合科室实际和住院病人进行现状调查,利用4个月时间对56胃肠减压的患者进行一次置管有效引流的调查,结果显示:出现胃管堵塞的11例,占19.6%;胃管滑落的10例,占17.8%;一次插胃管能保持有效引流率不理想,仅占62.6%;甚至还有胃肠减压期间多次插管均未成功的情况。鱼骨图外形类似鱼的形状,鱼头作为要改善的问题,鱼尾和分枝包含大家的发言。通过二八法则进行要因确认,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筛选出根本问题,经过讨论确定固定方法单一、测量胃管长度方法不适宜、胃管型号选择不合适,无健康宣教为主要问题,需要改善的方向。

5.实施过程

针对要因,利用PDCA方法制定拟定了对应措施,尤其是细化了每个关键要因的对策方案,以及具体解决方法。

5.1采取多种胃管固定方法:首先根据患者脸型和身体耐受度确定插管深度,然后取普通型微量泵延长管一根,胃管长度需要准确测量,规范下胃管后,延长管固定妥善。在妥善固定的情况下选择患者容易接受的方式,尤其对清醒患者更要人性化。

5.2黏稠胃液的患者:每天用生理盐水或是专用溶液冲洗胃管,分别是进食后和睡前。防止胃管因堵塞或胃液黏稠而造成堵塞。

5.3选择合适胃管型号:选择合适型号胃管,不堵塞,含孔洞数量大于等于2。可以提高通畅率同时有效减压。

5.4提高测量胃管长度准确性:胃管插入深度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0厘米,最多达到60cm,但插入深度不能超过胃部正常结构,尤其是幽门。

5.5无健康宣教:重视健康宣教活动,利用住院进行全面评估与讲解。重视对家属的培训,可以通过进行知识小讲座,从让患者自身意识到危险性。

6.结果

活动开始到结束圈员们始终用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态度去完成甘特图上一项项内容。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使大家学会在工作中互相包容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认识他人的优点。而且个人的价值也得到了发挥与体现,凝聚了团队的力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开展QCC活动后较活动前的46%提高到68%。

综上所述,通过利用品管圈护理管理方式很好的提高了患者对留置胃管技术的满意度。因为胃肠减压造成引流效果不好的护理问题。品管圈是医学界管理方式中最常见同时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医学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方法可作为长期提高护理质量的科学方案,这同时也说明质量管理教授对质量管理这一块需要研发更多有利的应用程序及方案,这里面包含如何更好的应用PDCA管理方式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和操作这四部分,护理人员应正确对待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建立科学、完善同时符合医院实际护理需求的护理模式,以保证患者的最终治愈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泓.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胃肠减压工作质量中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6):466.

[2]吴小霞,赵红,吴玲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鼻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49.

[3]刘晓.QCC对胃肠减压患者减少拔管率的应用效果观察[J].人人健康,2019(24):203.

[4]宁斐,颜峰.品管圈对胃肠减压有效引流率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40(04):272-274.

[5]颜峰.集束化护理理念在胃肠减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06):63-64.

猜你喜欢

品管圈活动PDCA循环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黄体酮肌内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督导制下PDCA循环的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率中的应用效果
PDCA循环应用于
PDCA循环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品管圈活动在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