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探析

2022-03-09赵懿臻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24期
关键词:有效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赵懿臻

【摘要】从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在课堂上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加课堂的乐趣,唤起学生探究的心理,不仅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學习环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各项能力,便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

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枯燥又乏味,不愿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让数学课“活泼”起来,让学生爱上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与积极性将直接影响教学结果。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能力,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作用

首先,教师跳过教学情境创设环节,直接把现成的结论摆在学生面前,这就相当于把知识硬塞到学生脑子里。学生不知道知识的原理,也就无法理解知识,更不利于潜能的激发。其次,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明确所学知识,理解问题,并在学习上学会举一反三。再次,有趣的问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最后,通过教学情境,教师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成熟悉亲切的生活碎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生活处处有数学,对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良好的问题情境既可以锻炼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也可以激活学生原有认知中的知识模块,促使学生思考,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进而激发学生思考的动机。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措施

1.利用教材资源创设生动的情境

打开小学数学课本,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可爱的卡通图画,一张张充满生活气息的熟悉场景图,学生喜爱卡通动画,自然也喜爱这些图案。这些图案不但融入生活点滴,丰富了数学学习,拉近了数学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可思考的方向。对于小学生而言,图案永远比文字有吸引力,五颜六色永远比黑白更迷人,它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如,在教《比大小》时,可以利用课本上3只猴子分香蕉、桃子、梨的画面,创设猴子乐乐、开开、心心外出野餐的情景。教师上课之前可以先录好音,上课时播放: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这天,天气晴朗,小猴子乐乐、开开、心心约好一起去公园野餐,他们各自带了爱吃的水果,乐乐带了3个桃子,开开带了2个香蕉,心心带了4个梨,现在他们想将这些水果分配好,每人1个桃子、一个香蕉和1个梨,小朋友你能帮他们分一分吗?这些水果够不够分呢?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呢?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讲述,将学生带入到野餐的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共鸣,触发学生想去帮忙分水果,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2.利用讲故事创设生动的情境

听故事是很多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有趣的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把数学知识和故事结合起来,让知识变得有趣,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故事讲述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被吸引、集中过来了。具体做法是引用与本课有关的故事或是有关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进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准备,这样也体现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三中心”理论(即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讲述故事:美美和丽丽是姐妹,她们的妈妈是一位糕点烘焙师。今天妈妈做了两个蛋糕,蛋糕的形状不一样,一块是长方形的形状,一块是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妈妈把长方形的蛋糕分给了美美,把平行四边形的蛋糕分给了丽丽。虽然蛋糕非常美味,但是美美和丽丽却不是很开心,因为她们两个都认为自己分得的蛋糕少,对方分得的多,这可把妈妈愁坏了。同学们,你们能想办法帮助她们的妈妈吗?听完故事,学生兴趣浓厚,通过平行四边形剪拼,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3.利用谈话方式创设生动的情境

轻松愉悦的谈话不仅能让学生敞开心扉、放松心情,拉近师生的距离,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情绪饱满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同时,谈话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帮助教师及时获取教学反馈,学生若是理解有误,教师可以及时指出、纠正。在谈话的过程中,教师的意愿是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所以会围绕学生的认知,从知识的本质出发去设计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清楚掌握学生的情况,才能提出其它问题。如,在教《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时,谈话设计为:同学们,春天的时候,你们最期待什么活动呢?大部分学生会想到春游,继续提问:喜欢去哪里春游?春游前需要准备什么东西?春游时会做什么游戏?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此时学生都表现得很兴奋,教师趁机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就会积极思考、抢答。在学生分享完自己喜欢的地方之后,教师继续展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境图:瞧!这些可爱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你觉得他们去了哪里春游?春游的途中又遇到了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创设学习情境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

4.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情境。

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教学发生了巨大改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如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及动画等,设计出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多媒体课件,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如,在教《图形的运动时》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两个看似相同的三角形图片:教师提问:这两个三角形是否一样?学生回答:一样。再提问:同学们,怎么验证它们是否一样呢?现在把它们叠在一起(教师利用幻灯片动画将两个三角形重叠起来),观察一下他们是否完全重合。接着,教师再出示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通过多媒体移动重合,引出平移,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平移的概念。同样,用多媒体制作旋转的风车,引出旋转;轴对称图形就在画了对称轴之后,利用多媒体将图案折起来看是否重合。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简单明了地向学生展示图形的运动,利用媒体技术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消除数学学习的枯燥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5.利用生活知识创设生动的情境

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利用生活知识创设情境,可以将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主动学习。如,在教《平均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生活情境:秋天到了,丽丽一家六口人打算周末去秋游,她们带了12个蛋挞,6个烤鸡腿,8个烤鸡翅,15个小蛋糕,25个苹果,10瓶饮料还有其他小零食。到了秋游地点之后,爸爸交给丽丽一个艰巨的任务——分发美食。丽丽看着这些美食有点不知所措,同学们,如果是你来分,你会怎么分呢?蛋挞应该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个?还有没有多余的?其他的美食又分成几份?够不够分?分蛋挞、鸡腿、鸡翅、蛋糕、苹果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借助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置身于秋游的情境中去解决分美食的问题,更能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思考问题,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6.利用游戏创设生动的情境

游戏可以释放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胜负欲,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如,在教《10的认识》时,可以创设游戏情境:设计“猜一猜”游戏环节,教师准备10根小棒,把手背到身后,小棒分两手拿,先展示左手的小棒(3根),让学生猜一猜右手拿了几根小棒,引导学生了解10分成了3和7,并将其写在黑板上。之后重复示范游戏,让学生同桌之间凑10支笔继续该游戏,并记录每次游戏的情况。最终,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通过猜小棒的游戏,学生认识了10的组成,也为接下来学习10的加减法作好铺垫。

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也可以丰富多样。借助生活、故事、游戏等合理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最终掌握数学知识。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有了明确的探究方向,学习的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也能更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学习效果也能翻倍。因此,创设有趣、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是提升教学实效的有效尝试。

猜你喜欢

有效问题情境小学数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设计有效问题,引领数学教学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初中历史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的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