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交流平台,落实语文要素
2022-03-09张顺声
张顺声
【摘要】统编语文教材在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学习园地中均编排了语文“交流平台”栏目,它与单元课文导读、课后学习思考及练习题、词句段运用等栏目组合成有机联系的整体,相互促进。它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对单元学习的思维习惯、思维重点、思维方式、思考方法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归纳、梳理总结,进而运用技巧扎实学习,从而正确理解单元学习的思维重点、熟练掌握学习思维方法的小帮手。
【关键词】小学语文;交流平台;发现规律;前后勾连;指向要素;学以致用
小学三至六年级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呈现了当代单元语文要素和当代人文主题双线有机并进的新样态。教材在单元导读和单元教学篇目、课后思考问题、语文园地等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有着明显的教学目标要求指向和教学方法指导,导读环节对该教学单元导读蕴含的重要人文主题和相关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在语文园地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交流平台”的教学使用不够重视,部分教师忽略“交流平台”的重要作用,只是为了语文交流而交流,还有部分教师缺乏对语文“交流平台”单元性和整体性的考量等。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交流平台”的功能,值得每一位语文教深思。笔者认为,只有发现“交流平台”的规律,统筹规划:教学时前后联动,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立足文本,适时融入“交流平台”,指导学生落实要素,才能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学以致用,让“交流平台”的作用在教学中真实地发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发现规律,统筹规划
将单元导读、课后思考问题综合思考及阅读练习题、交流平台、词句段的运用等多个训练栏目组合成有机整体,让阅读与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机结合,形成紧密联系,互相促进,是统编教材编排的特色之一。
统编语文教材在三至六年级的语文园地中,分别编排了多个“交流平台”教学栏目,每个教学单元每年编排一次,共累计编排52次,有问题对话式和交流式、读写式和例题对话式、示例学习归类式和发现学习规律式、成果分享展示讨论交流式、知识短文式、讨论总结交流式、我的问题发现式等。这些编排方式均在“交流平台”的各个栏目得以完整呈现,方式灵活多样。如果将部编版语文教材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全部集合起来,就是一部关于交流语文知识学习和实践过程的灵动的语文大书,对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渗透了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发展规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同时,它也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对单元学习的思维习惯、思维重点、思维方式、思考方法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归纳、梳理总结,进而运用技巧扎实学习,从而正确理解单元学习的思维重点、熟练掌握学习思维方法的小帮手。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紧扣教材,从整体上把握单元内容,发现交流平台与整个单元的规律,统筹规划,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发挥交流平台的最大效用。
如,統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交流平台”要求:能交流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能主动积累。面对这个“交流平台”的内容,在教学本单元时,教师要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进行教学。在理解《四季之美》课后思考题第二题时,注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动态描写。先让学生阅读找出动态描写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在写景时运用动态描写使景致更加生动、具体、富有情趣的好处,并出示“交流平台”第三句《月迹》中月亮升起来的动态描写的体会,指导学生体会的策略,让学生一目了然。当教学《鸟的天堂》时,可结合教学“交流平台”中第一、二句的实例体会静态文本描写的好处,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在动态文本描写中学着地体会静态和动态文本描写的不同好处,并加以积累,扎实地落实单元要素。在“词句段运用”中通过引导学生及时演练,试着在本次仿写中进一步体会对静态和静在动态之间描写的不同作用,最后结合单元习作,引导学生在单元习作中合理充分运用静态和静在动态中的描写,让文章更生动具体,富有情趣。
借助交流平台的单元教学,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回顾整个单元内容,掌握体会动态和静态描写好处的方法。教师引领学生寻找动态和静态描写的独特之处,并在单元习作中加以运用,让“交流平台”的作用在教学中真实地发生。
二、前后勾连,指向要素
统编教材更关注年级差异,语文要素和学习方法拾级而上,梯度意识更加明显。教师在进行教学“交流平台”的时候,要认真仔细研读年段教材,既要充分注意年段的具体区别,又要充分注意之间的相互联系,确保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方法和综合能力不断发展,确保课堂教学学习目标的顺利达成,防止越位或缺位。
通过上表发现,学生在三年级和五年级上、下两册同一个单元的“交流平台”中都直接指向单元语文要素 ,从上册的关注,到下册的体会,从上册的积累,到下册的学以致用,相互承接。可见,统编教材把语文要素分成两个阶段来落实,具有较强的延续性。“交流平台”也是同一类型的“交流平台”,不同年段要求有所不同,每个梯度很明确,逐步提升。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方法;这个单元的交流平台,则列举出学生对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的体会。在教学本单元的课文前,先勾连本单元的交流平台,指导学生体会静态描写先明确作者的描写对象,感受景物的样子,最后体会作者所寄托的情感的策略。指导学生体会动态描写时,首先了解作者描写的对象,然后梳理景物的变化过程,体会景物运动状态下给读者的感受。这样,把这些体会策略融入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把握并熟练运用这一基本规律,学会体会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明确描写对象,了解对象特征,抒发阅读感受,从而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就能很好地落实本单元的单元语文要素。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单元语文要素进阶为“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显而易见,两个教学单元的整体语文教学要素和两个单元的“交流平台”是前后关联、层层递进的,这就使得教学具有很强的承接性和整体性。如,在理解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课文《威尼斯的小艇》最后一段时,可以把它勾连上册的“交流平台”。在“交流平台”中需要指导学生深入体会运用静态和各种动态表述描写的各种策略,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半夜船动、城闹;鉴赏船静夜停,城静的描写句段;学生深刻体会各种静态表述描写和各种动态表述描写的具体表达力和效果,由上册的体会进阶到鉴赏了。继而引导学生体会恰当运用动静结合描写的方法写出景物变化的表达效果。在教学中,前后勾连以前学过的知识和能力,与交流平台有机联动,由体会进阶为鉴赏提升到习作,使得教学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落实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即景”打下基础。
三、立足文本,落实要素
统编教材中,“交流平台”的呈现为落实并强化单元语文要素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支架。虽然“交流平台”设置在单元教学的最后环节——语文园地中,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单元语文教学要素,立足单元文本与学情,结合学生能力发展需要,对整个单元内容进行重组。教师要钻研交流平台的精妙之处,挖掘“交流平台”与单元语文要素整合的优势开展教学,使学生”言意双得”,从而实现“交流平台”的教学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个或多个合适的“交流平台”。可以在教完一篇课文后再进行“交流平台”的问题讨论;在教一篇课文后用五分钟进行巩固;在辅导学生消除学习困惑时,引入多个“交流平台”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也可以在教完整个单元教学结束后,学习“交流平台”的整合内容。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精读课文《跳水》的教学中,本单元语文要素是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年龄特点来看,五年级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船长的“跳水”这一决定几乎是瞬间作出的,学生较难通过文本内容系统分析和理解阐述船长的思维过程。为此,笔者引导学生先阅读“交流平台”,借助“交流平台”中的“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加深课文理解”的阅读策略,推测船长是怎样想的,再借助思维导图分析船长的思维过程,体会船长用的办法好在哪里,从中感受船长这个人物形象。
在学生学习文本遇到阻碍时,运用“交流平台”无缝对接,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拐杖”,往往能让学生恍然大悟,进而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学习成效。
四、学以致用,提升素养
“交流平台”的实质是为了让学生在一次次的交流中加深、内化语文素养。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潜心钻研教材,挖掘“交流平台”的价值。在使用“交流平台”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立足文本,梳理、整合单元语文要素,指导学生学以致用,那么学生也能学有习惯、学有方法、学有能力,最终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以上的思维导图告诉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该有一双慧眼,瞻前顾后,整合语文课程资源,结合“交流平台”串联整单元大板块教学,借助“交流平台”梳理和提升单元语文要素,指导学生精准地融入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让学生融会贯通,在迁移运用中习得方法,真正實现学有方法,学以致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统编教材中的“交流平台”是语文教师聚焦单元语文核心要素、夯实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统整教学资源,最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平台。教师应认真研读“交流平台”的特点,着力挖掘“交流平台”的价值,运用关联思维进行单元整体设计,让“交流平台”的作用在教学中真实地发生,最终实现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