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字理多处行
2022-03-09陈迎迎
陈迎迎
【摘 要】字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构造的规律,依据汉字固有的特征,把汉字的读音、字形、意义结合在一起,运用形象直观、展开联想等方法对字形进行识记。恰当运用字理识字教学能够使一笔一画的表意符号变成生动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辨清字形,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关键词】字理识字;小学字词教学;学生发展
一、字理识字教学的内涵
“世界上唯有汉字有字理。”“所谓字理,即汉字的构形理据。”关于字理,段玉裁曾在《说文解字注》“理”字下标注:“玉虽至坚,而治之得其?理以成器不难,谓之理。凡天下一事一物,必推其情至于无憾而后即安,是之谓天理,是之谓善治”。这段话的意思是:十分坚硬的玉石,在打磨的过程中,如果能按玉石的纹理走,很容易把它打磨雕琢成器。其实,教学汉字和雕刻玉石是是同样的道理,虽然汉字的含义丰富,构造复杂,但是如果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字理教学,学生的收获会事半功倍。
二、字理识字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标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寫作的基础。”所以,识字教学非常重要,它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石,也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每一个小小的汉字,它的每一个个部首,甚至每一个笔画的形成,都有一定的来源,而不是一种随意性的产物。意思就是,每一个汉字的字形都是有根有据,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构的。正因为汉字构造是有据可依的,为我们字理识字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恰当运用字理识字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种优势。
(一)图文结合,激发兴趣
“汉字同世界上其他文字一样,也是由图画到文字画,又由文字画质变为图画文字,再发展成文字体系。”在字理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出示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去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进而引导学生将图文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例如,《总也到不了的老屋》一课中,在学习“漂”和“飘”这类读音相同、字形相似的生字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出示字理图,让学生联系图形,先区分字形,再理解字义,使学生能够做到有效的区分和记忆。
(二)帮助记忆,促进想象
每个汉字都是一幅优美的画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字想象。将一个个抽象的符号想象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这样既能让学生意义地识记汉字,又能有效地开发他们的右脑潜能,促进想象,帮助记忆。
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富饶”这个词,“富”字是从宝盖头,表示房屋。“田”是田地的意思,一户人家有可居住的房屋,还有可以耕种的田地,就算很富有啦!教师的三言两语,将“富”字想象成一幅生活画。
如此依据字理进行教学,当汉字出现在学生眼前时,就不再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既能让学生意义地识记汉字,又能有效地开发他们的右脑潜能,促进想象,帮助记忆。
(三)掌握方法,自主识字
“字理识字是根据汉字的组织构造规律进行汉字析解,并将汉字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传授给学生的一种识字教学方法,它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析形索义,因义记形。’”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教学“裙”字时,如果教师可给学生讲解“衣字旁”的字理,使学生了解了“衣”的字理演变,掌握衣字旁和示字的区别。“衣”,往往与衣服服饰有关;“示”会意字,本意:地神。“二”是古文的“上”字,甲骨文写作“T”,像祭台形,“示”作为汉字的部首,多与祭祀、礼仪有关。再学这类偏旁的字,如“装、裳、袋、初、补”等字,学生就知道它们都是跟衣服/布料有关;再遇“神、福、礼、祖、社”等字,就知道是与神(包括对神的崇拜活动和心理)有关。
教师在教学中坚持运用“字理”教学,久而久之,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汉字储备量时,他们就会自己去归纳或者质疑所学的生字,慢慢的,学生就能对不同类型的汉字特点有自己的理解,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对所学汉字进行分类。
三、字理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枯燥,丢失情趣
“字理识字”是根据汉字字形的构造规律来进行教学,依据汉字的读音、字形、意义三个方面,将之融合在一起,讲解生字。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汉字的教学过于追求本源含义,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忽略教学环节的设计,一遍遍枯燥地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不考虑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就违背了“字理识字”教学的初衷。
还有一些简化字,汉字的简化本意是为了减少笔画,提高书写速度和减少占字空间,有些汉字在简化过程中,字理甚至淡化消失,无迹可寻。当这些简化的汉字出现在教学内容中时,教师就没必要非运用字理来进行讲解了。生硬套用字理只会违背科学的原则,反而不利于学生对生字的掌握。
(二)急功近利,忽视字理
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字词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所学课文的生字词语,小组学习时间一结束,教师就开始提问“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或者“你们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呢?”然后就指名让学生分享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有的教师对字理教学方法一知半解,对字理识字教学执行能力不高,有时候还会自作聪明,产生错误的字理分析。例如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中,在教学“激烈”的“烈”字,为什么是列字加一个四点水?有的教师给孩子讲解说,下面的四点水是烈士的鲜血。正确的字源分析应该是从四点水这个部件分析,这个“四点水”是指火,“火”字在下面一般写作四点。“烈”字,从火,本义:火势猛。教师不明白其中的字理,根据自己的理解片面教学,以后学生再遇“煮、然”等字,不知其理,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
1.“换一换”的方法
主要包括换偏旁、换笔画等。比如在《山行》一课中,学生学习“径”字,学生是这样记的:“经过的‘经’,去掉绞丝旁,换成双人旁”;对于寒冷的“寒”,如果問学生:“寒这个字怎么写?”学生会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比赛的赛,贝换成两点”。如果再追问一句:“两点是什么意思?”学生却一脸茫然。
2.“加一加”的方法
学生主要用熟字加熟字、熟字加偏旁、熟字加笔画等。比如,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中,“蜘蛛”一词,大部分学生都这样记:“知道的知,加一个‘虫’,朱红的朱加一个‘虫’”;对于“撞”字,学生这样记:“就是一个‘童’字,再加一个提手旁。”“晒,就是一个‘日’加一个西边的‘西’。”……
看识字教学的一个片段:
教学《大自然的声音》一课,学生读完生字的读音后,教师点名,让学生说说自己都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生1:我是这样学“滴”字的,第七课《倾听秋的声音》中学过“采摘”的“摘”,把提手旁换成三点水。
师:以旧带新,你真聪明。
生2:“妙”字最好记,就是一个“女”加上“少”。
生3:“鸣”就是口字旁和一个鸟组成。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套自己的识字方法了!
……
以上是我校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一节常态课识字教学片段,这节课所展示出的,是教师在汉字教学中的短板,会写不等记住。在生字教学中,学生能认识(读音)、会书写(字形)、可运用(字义)才是汉字教学的目的。如果忽略汉字背后的内涵,学生很难能体会到汉字的美感。
3.“减一减”的方法
比如,在《金色的草地》一课中,有学生这样记“欠”字:“‘欠’,用我们学过的‘吹’来记,把口字旁去掉就对了。”在《赠刘景文》课文里,学生通过“群”减去“羊”就是“君”……诸如此类的生字学习,举不胜举。
表面上看,在课堂的生字学习中用上这些方法以后,学生的生字掌握既快又准确,效果似乎不错。但往往孩子会出现学完就忘,提笔就错,生字回生的现象。比如,在听写中,常常有孩子将“白云生处”的“生”字写成“深”,这是对词语理解出现误差所导致的,在学生理解了“生”的意思是“产生,生出”之后,加深了对这个字的理解之后,错误率就减少了;励与厉不分,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最大的原因就是学生根本没有理解字词的意思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无用之功。
4.“猜字谜”的方法
如教学李白的《父亲、树林和鸟》一诗中,教学生字“朝”字,这位教师是这样出示谜面的:“左边20日,右边30天”。预习充分的孩子,很快想起生字表里的“朝”,如此拆分似乎好记,但是“早晨”的字义毫无体现,甚至扭曲。若谜面设为“一轮红日升草间(上下两个‘十’),一弯残月挂天边”,这不就是清晨时分吗?这样的字谜析解不就把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了吗?
的确,运用“猜字谜”或“顺口溜”识字能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增强他们识字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课堂上运用“猜字谜”或“顺口溜”识字,必须注意形与义的有机结合,凸显字理的特色,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们识记汉字。
四、如何改进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在识字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将生字的音、形、义联系起来,运用好字理识字教学,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就不会如此肤浅。
当然,字理教学需要教师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如何有效提高教师字理识字的教学能力?首先,教师个人要增强自己字理识字的观念意识,通过网络,观看专家名师的课堂教学,重点关注识字教学环节,取长补短,充实自己的字理知识;学校图书配有多种字理教学资料,教师可以定期主动借阅、学习,做好学习笔记;教师还可以在平时的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等活动中,向同事学习,学习同事的教学思路及教学智慧;多多开展多形式识字教学研讨课,从中互相学习,交流经验,改进字理教学的方法……在日常的识字教学中引入字理,可以让学生对汉字有形象直观的接触,使学生对汉字的字形、字义之间的联系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能使学生真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生字学习,从而牢固地掌握与运用字词。
对于汉字的教学,我们不能只强调音、形,每一个汉字的音、形、义的结合都是“有理可依”的,只有将音、形、义三者结合,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掌握这个字。
诚然,教学中,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完美无瑕的。近年来,识字教学方法逐渐走向综合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习一篇课文时,可以采用随文识字,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进行字理识字的教学。教师要合理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凸显字理识字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袁晓园.汉语具有简短明确的特点[N].光明日报,1986-8-19.
[2]贾国均.字理识字教学法[J].中国教育学刊,1996(03).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卷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65.
[4]王宁.汉字的优化与简化[J].中国社会科学,1991(01).
[5]周一民.现代汉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8.
107350078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