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干部选育研究的政治生态视角

2022-03-09陈蕾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政治生态年轻干部

[摘要]年轻干部选育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保证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任务。而良好、健康、有序的政治生态环境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分析政治生态对年轻干部价值观的影响,探索政治生态视角下完善年轻干部选育机制的思路。

[关键词]年轻干部;政治生态;选拔培育机制;政德修养

[作者简介]陈蕾,南京审计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讲师,江苏南京 211815。

[课题] 2019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基于政治生态学视角的江苏年轻干部选拔培育机制创新研究”(19SYC-159)。

[中图分类号] D2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02-0020-0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到,“要建设一支忠实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2019年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优秀年轻干部健康成长、脱颖而出提供了重要遵循。2020年,习近平强调了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国家治理的重要中坚力量正是成长中的中青年干部,选拔培育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其中,政治生态环境是影响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主要因素。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一个国家或地方的政治生活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具体表现。

一、政治生态与年轻干部选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尊重年轻干部的个性特点和成长规律,才能充分激发年轻干部自身优势。既给予和煦的阳光、丰沛的雨露、充足的营养,耐心培育、精心呵护、悉心帮助,“搭台子”“给位子”,也通过给机会、交任务、压担子,做到放心、放手、放权,让年轻干部接受锤炼,用其所长,补其所短。致力于培育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土壤,给予充分的信任,为他们成长成才铺路搭桥,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信念在年轻干部心中稳固扎根。

(一)政治生态与年轻干部选育紧密相关

政治主体、结构以及制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体系,实施政治活动的承担者即政治主体,同时也是政治活动的决策者和实施者,其中一个重要的主体就是干部,他们是政治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习近平强调:“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良好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政治生态与年轻干部选育互为因果、互相影响。

(二)政治生态对年轻干部成长、培育很重要

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齐、正气就扬;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不聚、百弊丛生。优秀年轻干部就像一颗种子,只有具备充足的阳光,丰沛的雨露和肥沃的土壤,种子才能生根发芽,成长成材。只有创建适宜的“生态环境”,一批又一批充满活力的优秀年轻干部才能迅速成长,履职担当。年轻干部的培养与成长,正是为了实现其自身价值而开展的,干部通过实现目标来展现个人价值,将会成为优化年轻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①良好的政治生态有助于年轻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主观世界,切实做到真正从思想上入党,从而确保能够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准确查找、有针对性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从而增强年轻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更好地迸发蓬勃力量。

(三)年轻干部的从政行为影响着政治生态建设

“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一定程度上说,用怎样的人就有怎样的官风,以至有怎样的政风和党风。对政治生态显现的问题,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因素,但根源上还是要在领导干部自身找原因。少部分年轻干部凭靠自身学历高而不重视与时俱进学习、缺乏后劲,急功近利、定力不够,显现出“目光短”“肩膀松”。要时刻警醒自己,工作能力是不是强、干得是不是好、成绩是不是突出、问题有哪些,纵向有没有到底、横向有没有到边。运用自己的主体力量去克服不利因素,从而改变旧的政治环境、创造新的政治环境。“人人是环境、个个是生态”,年轻干部少一些等待观望,多一些责任担当,创造风清气正的从政氛围,才能为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提供不竭动力。

二、政治生态现状对年轻干部价值观的影响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②现实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政治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和政治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生态联动构建了政治生态。在年轻干部身上,对政治生态影响最普遍、最复杂的是干部的价值取向和心态。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部分年轻干部的焦虑感表现为求稳怕乱、不敢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狠抓作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已逐渐成为政治新常态。伴随着越勒越紧的“纪律之绳”、越扎越严的“制度牢笼”,“权力瘦身”使得部分年轻干部跳出原来的“心理舒适区”,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有时候会把守规矩与干事业对立起来,认为干事不一定有好处,犯错一定会没前途。这会大大影响年轻干部自身的成长进步,也会使工作无法进一步推动,对年轻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是极大的消减和侵蚀,进而损害了整个干部队伍的形象,极大辜负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破坏了原有和谐的干群关系。

(二)社会转型变革发展,部分年轻干部的危机感表现为本领恐慌、能力不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面临着新时代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环境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对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方法的过度依赖使得部分年轻干部表现出了本领落后、本领恐慌和本领不足。毛泽东曾说:“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习近平强调:“本领恐慌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人的本领是要在后天的努力中获得,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获得,而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对年轻干部来说,要克服“本领恐慌”,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和努力实践,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

(三)激励考核实施不力,部分年轻干部的无力感表现为消极懈怠、目标缺失

部分年轻干部“为官不为”,其重要根源在于干部选任激励考核机制不足。长期从事同一个岗位的工作,随之而来的心理上的倦怠感、失落感油然而生,心理失衡、意志消沉、甚至牢骚满腹,由工作而引发的职业倦怠心理较容易出现在少数年轻干部身上,工作热情和主动性锐减,已经渐渐失去了刚走上领导岗位时做事踏实进取、工作积极主动的良好状态。尚不健全的选人用人机制、有限的晋升空间、执行不力的考核、平均分享工资待遇等等,以至于干和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不良的风气逐渐形成。由于现实中,职务晋升的期盼性和编制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使得实现职务升迁的机会并不能被所有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年轻干部普遍获得,加之在与实现了行政职务晋升的同期年轻干部简单类比后,更容易出现焦躁不安和起伏不定的不良情绪,难以心平气和地开展工作。

三、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探索年轻干部选拔培育机制

“正如自然生态存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一定条件下具备自我修复的机能一样,人类的政治生态也同样表现出生生不息、代代不竭、如故纳新、与时俱进的动态特质。”③习近平指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年轻干部整体综合素质高、充满激情活力,是干部队伍的生力军,是工作有效推动、任务落实落细的最具有强大战斗力、执行力的团队。但由于初入职场,年轻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够系统深入,基层和艰苦地方的磨炼不够扎实,党内政治生活锻炼相对缺乏、不够严格,行政管理经验缺乏,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不强,担当作为的底气不足。着力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和政治生态,通过年轻干部选育机制创新,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能够主动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让更多的“80后”“90后”年轻干部成长起来,全力组建一支来源广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实干担当时代重任的年轻干部队伍。

(一)着眼“出得来”,规范选拔任用,以选准用好为导向,建立科学化的选拔任用机制

深入践行习近平关于选人用人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眼长远战略前景需要和近期事业发展需求,既在各行业、各领域大力培养选拔各類专业性人才,也重点培育复合型年轻干部,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把促进年轻干部成长成才与岗位要求、事业需要紧密融合,贴近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对年轻干部进行个性化、递进式、针对性的培养锻炼。打破束缚人才的各种条条框框,突破原有传统的选人用人方式和思维定势,全面准确、着眼长远地识别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真正把对党忠诚、群众信任、素质全面、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提供一个施展才干、展示才华的舞台,切实形成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的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提供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在遵循干部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不拘一格大胆使用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但同时也要注意防止急于求成或揠苗助长。实行集中管理、动态更新,贯彻落实“三项机制”,及时把庸者劣者淘汰出去,持续补充新的优秀人才,激起年轻干部成长的“一池活水”。坚持按照“拓宽来源、优化结构、改进方式、提高质量”的要求,以更宽视野更大气魄选用干部,以更严的标准规范把好政治关口,做好科学配备合理化、人才培养常态化、规范运行制度化,科学合理使用各方面优秀年轻干部。把年轻干部选育工作放在干部工作全局中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好各年龄段干部优势,调动其积极性,让整个干部队伍都有奔头、有干劲、有希望。

(二)着眼“干得好”,强化理想信念,以提升素质为根本,建立规范化的人才发展机制

抓住思想建设根本、强化党性教育核心、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教育引导年轻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立根固本筑牢信仰之基,自觉加强政德修养、修身立德打牢从政之基,自觉严守纪律规矩、廉洁自律夯实廉政之基,健全基本知识体系、提升业务强化能力之基。要选育出政治理论素养好、觉悟高的年轻干部,必须要求年轻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思想武装,提升政治理论素养,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习近平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这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使命指明了努力方向。对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敢于给他们压任务,着力搭建成长平台,“人须在事上磨”,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进行磨砺锻炼,在难事急事复杂事的经历中经受摔打磨练。让年轻干部经风雨长才干、见世面壮筋骨,突出政治训练和历练、强化实践锻炼和磨炼。

(三)着眼“走得稳”,坚持严管厚爱,以严格管理为遵循,建立常态化的长效监管机制

年轻干部内驱力的激发,需要党组织的暖心关怀,善于发现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年轻干部的特长和专长,根据年轻干部工作和事业发展需要,结合年轻干部发展潜力和自身特点,合理安排工作岗位,促使其以饱满的热情充分发挥特长,投入到自己熟悉、擅长的业务领域,形成岗得其人、人适其岗、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既要重视关怀激励年轻干部成长,更要坚持从严管理和科学管理相结合,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全方位从严管理体系。年轻干部站在事业规划起点、处在本领能力练就学习期、业务能力提高上升期、经验阅历见识积累期,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存在着较多的诱惑挑战,尤其需要严管一层、厚爱一分,使其做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面前的“胆小者”,做为民服务干事创业中的“开拓者”。实现干部管理日常化,深入了解年轻干部的思想动态,建立年轻干部成长纪实档案,把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工作做实做细,精准开展提醒函询和诫勉。稳控年轻干部“行为症状”,定期打好“预防针”,做好分析研判,抓早抓小,不断增强干部的免疫力。针对年轻干部特点和工作性质,突出思想政治、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开展政治监督,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落实到年轻干部选育的各个环节中去,助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注释]

①董丹红.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J].学习月刊,2017(9):26-30.

②陈梅.政治生态视野下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③胡鞍钢,杨竺松.中国政治生态的独特性及四大制度要素[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Z1):54-63.

3227500559568

猜你喜欢

政治生态年轻干部
年轻干部扣好“第一粒扣子”有多重要?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基层党组织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堡垒
党史视野下的“政治意识”演进历程
大饥荒爆发前爱尔兰的政治生态
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要求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