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团体成员能力构建途径与方法
2022-03-09张明真王文莉白艳玲
张明真 王文莉 白艳玲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团体是学生自发组织、自我管理为主的团体,是高校中学生能力培养比较集中的集体,对于促进学校思政、文化等氛围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面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团体成员能力构建的迫切性扣必要性,提出促进专业融合,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科学技术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团体成员能力,同时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学生技能竞赛的培育、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加强指导老师的管理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形成学生团体不断发展进步的良好生态。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团体成员;能力构建
2015年,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分别提到: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发挥学生党支部、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作用,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传递正能量的实践育人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广泛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促进守规、节俭、整洁、环保等优良习惯的养成,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在实践育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以,建立有朝气、有魄力,更有向前突破精神的团队意义重大。
一、学生团体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驱动力不足
2019年3月,光明日报对重点高校学生进行的学习驱动力调研显示:有29.2%的学生对大学的学习内容不太感兴趣;44%的学生几乎不会将课余时间用于学习;同时,有69%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压力非常大,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当前大学生主动学习和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压力与动力不成正比,学习驱动力严重不足。
(二)能力提升受限
学生团体是具体共同爱好、相同目标的学生群体,团体成员或以共同学习提高为目标,或以比赛获奖为目标,或以服务他人、普及专业知识为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均以提高团体成员的专业能力为前提,然后再提升团体的整体素质,使得团体不断发展壮大,扩大影响力,树立品牌。在学生团体建设过程中,团体成员的专业能力培养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存在长短不一的状况。由于团体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甚至不同院系,个体对能力提升的要求不同,钻研的方向有所差异,而社团指导老师受精力和能力所限,仅能对社团中的部分问题提供解决方案,针对性和普及性不强,社团成员能力提升效果不显著。
二、构建学生团体成员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一)现有条件
近几年,人工智能、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VR)等新一轮科技革命迅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加速成为各学科、各行业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到高职院校学生团体成员专业能力构建实施和资源建设的全过程,创新团体成员专业能力构建方法,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
面对人工智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缺口,教育部积极鼓励高职院校申报“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在2020年2月公布的全国首批170所(排重后)高职院校获准开设“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中,我省有19所高职院校入选,位列全国各省厂市获批高职院校数量第二名,其中我校也在获批之列。在学生人才培养实施中,学校以“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为主,全校各专业“人工智能概论”通识课普及为辅,协助我校的河南省智慧教育与智能技术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省智慧教育工程研究中心,将为学校和社会培养大批懂技术、会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为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学生团体成员能力提升过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除了技术支持,在硬件设备方面需要具备能够供老师和学生开发、实验使用的人工智能实训室、虚拟现实(VR)技术实训室等场所,作为学生能力培养基地,提供平台、软件、实训等支持。
社团指导老师和负责人的水平会给学生团体成员起到先锋模范、培养教育的作用,团体成员大多会以此为标杆。而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老师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等才能也是影响团体成员成长和能力发展的关键。
(二)构建方法
探索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到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成员能力构建实施和资源建设的全过程,实施智能化、立体化、多载体构建方法,建立新知识资源库,使用创新的协同开发法、契合融入法和拓展课堂法,开展线上自学评价与线下考核评价融合评价模式,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成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第一,可以针对学生社团成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未来发展、社团的发展目标提供智能推送、个性化定制,针对在线平台学习过程中常见问题使用云客服自动识别文字、语音、图片,帮助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第二,在学生社团成员的学习效果及应用能力评价中,将“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嵌入持续进行的学习活动中,智能统计和分析在线学习过程,将学习进度、资源访问、资源统计、学习成绩等可视化,全方位开展学习效果评价,使评价机制更智能化、自动化、客观化、多元化;第三,将人工智能产品与应用有机地嵌入到学生社团成员能力构建过程中,实现专业知识学习可观、可感、可触、可畅享,感受信息技术的强大力量,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效果,又能激发学生创新创业驱动力,为学生竞赛提供选手来源,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基于AI技术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团体成员专业能力及綜合素养,打破传统零碎化、单一化学习方法,使用新的构建方法构建新知识,开辟信息技术辅助能力构建新路径,学生能力构建载体智能化、立体化,创新构建实施方法,评价机制更加合理化,有效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成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加强学生团体成员能力构建的意义
(一)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以高校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发展空间,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与学生团体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可以在建设学生团体的过程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将学生团体的政治思想文化建设与高等院校文化建设相结合,如举办知识讲座、开展时事讨论、开发课程思政资源等,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动手,增强感召力、影响力,不断扩大范围。
(二)在技能竞赛中获得佳绩
2020年,人社部组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技能竞赛已经是技能人才锤炼功底、磨炼意志、钻研技能的重要舞台,学生技能竞赛出成果需做好提前谋划、提前选拔、全面培养。学生团体是学生技能竞赛人才选拔的重要来源,学生业余时间利用比较充分,对专业知识钻研比较深入,在选拔竞赛成员中更容易凸显出来。技能竞赛既考查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又考核學生的现场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构建学生团体成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将功夫用在平时,常备常新,充分做好技能竞赛备赛,在技能竞赛中更容易获得佳绩。
(三)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
科教兴国,人才为本。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构建学生能力,学生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信息技术能力也得到充分培育,信息化素养形成。新的能力构建方法使专业学习更“接地气”,吸引力和持续性强,资源丰富,易于传播和实施,受众广泛,通过对专业知识的挖掘和再创造,破除原有专业知识学习难度大、门槛高、受众小的局面,有助于专业知识传播形成可持续的生态链,资源更广泛、更丰富、更吸引人。
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团体成员的能力构建可以促进学生和老师个人知识技术能力的提升,进而扩大范围,影响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与转变。依托已有专业条件,促进学校各专业之间知识技能融合,用新科学技术挖掘、开发、制作智能化、立体化的专业知识资源,采用师生协同开发方式,一届学生带动一届学生,不断更新资源,便于学生团体形成良好的发展生态圈,为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储备条件。
随着教育信息化条件的不断发展与改善,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强,职业院校不仅应当在校园硬实力上下功夫,更应当注重学生质量软实力,提高毕业生质量,提升学校竞争力,为学校发展注入动能,为职业教育进步贡献新方法和新能量。
基金项目:2020年度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团体成员能力构建途径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20JG46;2022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提升探究”,项目编号:2022-ZDJH-00178;2021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软科学研究)项目“基于AI技术的高职院校科技人才新知识能力构建方法与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12400410187。
作者简介:张明真(1987-),女,河南新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安全技术。
(责任编辑 马志娟)
14425005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