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眶肿瘤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3-08赵海峰吴雪霁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泪腺前路眼眶

赵海峰,吴雪霁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弋矶山医院 眼科,安徽 芜湖 241001)

眼眶肿瘤是一类以视力下降、眼球突出为常见症状的致盲、致残性肿瘤类疾病,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眼眶肿瘤的首选方法[1]。由于眼眶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被鼻窦和鼻腔包围,包含神经、血管、肌肉、腺体和结缔组织等重要结构,手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2]。术前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对肿瘤进行定位以及初步的定性诊断[3]。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性质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是顺利切除肿瘤、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眼科5年内眼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评估了临床结果和预后情况,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眼科2015年1月~2020年1月住院手术的眼眶肿瘤患者77例(79眼)的临床资料。男35例,女42例;年龄3~92岁;左眶42例,右眶33例,双眶2例。术后病理结果见表1。纳入标准:①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并行开眶手术治疗;②术前通过眼眶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MRI)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者;②病理切片分析不能确定者;③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根据术前临床检查、眼眶CT及眼眶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初步判断眼眶肿瘤的位置、大小及性质,选择麻醉方式及手术入路。

1.2.1 手术入路的选择 77例(79眼)开眶手术中,前路开眶88.6%(70/79)、外侧开眶8.9%(7/79)、眶内容物剜除2.5%(2/79),见表1。

表1 不同病种眼眶肿瘤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手术入路选择

1.2.2 观察指标 结合术中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术后复查眼眶CT,评估肿瘤残留率。观察术后1周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肿瘤复发情况。

1.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例数(百分数),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瘤切除情况 本组77例(79眼)患者中有7例7眼(9.1%)出现肿瘤残留,均为前路开眶术且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淋巴瘤,前路开眶术肿瘤残留率为10.3%;其他病例均完全切除肿瘤,肿瘤残留率为0.0%。三种术式术后肿瘤残留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见表2。

表2 眼眶肿瘤手术方式与肿瘤残留的关系

2.2 术后眼部并发症 术后1周内,77例(79眼)患者中发生上睑下垂1例(1眼)、眼球外转受限1例(1眼),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6%。三种手术入路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5%、14.3%、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见表3。

表3 眼眶肿瘤手术方式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2.3 术后肿瘤的复发情况 术后随访6月,77例患者均取得随访,有1例1眼(1.3%)复发,为经外侧开眶的泪腺囊样腺癌。外侧开眶术术后复发率为14.3%,其余手术入路复发率为0.0%,三种手术入路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见表4。

表4 眼眶肿瘤手术方式与术后复发情况比较

3 讨论

眼部是颜面部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而眼眶肿瘤占全部眼眶疾病的70%[4]。眼眶肿瘤种类繁多,绝大多数眼眶肿瘤需要手术治疗。由于眼眶结构较复杂,眶腔狭小,且眼眶内有血管、神经和肌肉,故眼眶手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易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5]。根据眼眶肿瘤的位置、大小、性质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需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这样可降低肿瘤残留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的发生。前路开眶手术不用锯开眶骨,不需要钛板和钛钉固定骨壁,且大多数病人不需要全身麻醉,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病人花费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尤其是结膜入路,切口隐蔽,术后外观不受影响,更容易被患者接受[6]。外侧开眶手术需要锯开眶骨,手术视野较大,对于肌锥内靠近视神经的肿瘤或较大的泪腺肿瘤,可降低术中损伤视神经、眼外肌和血管的发生率,增加了肿瘤完整摘除的可能。但其均需全身麻醉,损伤大、手术时间长、费用高、术后恢复慢。故外侧开眶主要适用于前路开眶不能将肿瘤切除干净,切除肿瘤可能损伤视神经、肌肉或血管的病例。对于眼眶恶性肿瘤侵犯眼球和眼眶范围大、无法完整切除的,采用眶内容剜除术,以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选取的77例79眼眼眶肿瘤患者中,有7例7眼(9.1%)肿瘤残留,其中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肿瘤残留率(10.3%)高于外侧开眶术和眶内容物剜除术(0.0%、0.0%),提示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肿瘤切除效果存在一定局限,可能与术野暴露不够充分有关,但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测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青格勒图等[7]认为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肿瘤切除效果存在一定局限,与结膜入路下肿瘤多位于肌肉圆锥内间隙、紧邻眼球或贴近眼球有关。从肿瘤性质等方面考虑,存在肿瘤残留的均为眼眶淋巴瘤。眼眶淋巴瘤可发生于泪腺、球后及结膜,多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同时发病。本研究13例淋巴瘤均未发生在球后,都是采用前路开眶。由于淋巴瘤呈粉红色鱼肉样改变,无完整包膜,且与周围组织粘连,故术中完全切除比较困难,术后可根据病理结果采用放疗或化疗。

眼眶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有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视力损伤及瞳孔改变[8]。77例79眼眼眶肿瘤患者中,三种手术入路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5%、14.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罗丽娟等[9]认为术后并发症与手术进路有明显关系,如眼外肌功能障碍多与外侧开眶影响外直肌有关。而青格勒图等[7]认为术后并发症与手术入路关系不大,更与手术患者的年龄相关,老年患者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相关并发症。在本研究中,经外侧开眶术术后眼部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考虑与外侧开眶的患者肿瘤大、侵犯范围广及粘连严重有关,也可能与肿瘤性质相关。出现并发症的均为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由许多血管窦与纤维结缔组织间隔组成,包膜由窦间纤维结缔组织向外延续而成,术中用组织钳夹持并向外娩出时包膜不易破裂,因此大多数只需采用前路开眶[10]。而眶尖部的海绵状血管瘤,Scheuerle等[11]认为其多有粘连,空间狭小且富有神经和血管,前路开眶术中不易充分暴露,容易出血及牵拉损伤视神经,需要采用外侧开眶手术。本研究中11例海绵状血管瘤中有1例肿瘤位于眶尖部,采用外侧开眶。但该患者术后仍出现了上睑下垂及眼球外转受限,考虑与肿瘤和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分离时损伤上睑提肌以及外侧开眶损伤外直肌有关。

此外,本组患者随访期内仅有1例1眼(1.3%)复发,提示三种手术入路手术疗效较好。眼眶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泪腺囊样腺癌、淋巴瘤等,除了手术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或减容外,术后放疗是防止肿瘤复发的关键。本文中复发的1例即为经外侧开眶的泪腺囊样腺癌,虽然术中完整切除,术后建议患者放疗。但随访发现患者未按时放疗,且已复发,并于外院行眶内容物剜除术。眼眶皮样囊肿多发生在眶上缘,位于肌锥内或眼眶深部较少见,本研究中16例皮样囊肿均采用皮肤入路,由于该病易复发,故手术中需将囊壁完整切除。如果术中切除困难,可向两侧延长切口,且分离时需要轻柔,避免将囊壁弄破,降低复发率。泪腺多形性腺瘤是泪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上皮性肿瘤,由于包膜脆弱,手术时容易破碎,瘤细胞散落在组织内造成复发。肖利华认为如果肿瘤直径>2 cm最好采用外侧开眶[12]。本研究中6例泪腺多形性腺瘤有3例直径≤2 cm的采用的是前路开眶,另3例直径>2 cm的采用的是外侧开眶。在本研究中,有1例基底细胞癌和1例鳞状细胞癌,是原发于眼睑的恶性肿瘤,由于就诊时肿瘤侵犯眼眶、眼球和球周组织,无法完全切除肿瘤,我们采用眶内容剜除及转移皮瓣修复术,避免了肿瘤的全身转移。

对于眼眶肿瘤,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十分必要,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大小、位置及生物学特性,这样可以保证肿瘤完整切除,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肿瘤复发的可能。

猜你喜欢

泪腺前路眼眶
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 博雅教育 奠基人生
泪腺动脉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干眼泪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前路
切开重睑并眶缘骨孔固定泪腺的术式探讨
为什么眼泪流不完?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想要醒得快?早起揉揉眼眶
眼科疾病中的“狠”角色——眼眶病
逐梦记·马
泪腺脱垂复位固定联合重睑成形术38例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