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县级新闻编辑记者的创新之路
2022-03-08罗清清
罗清清
【摘要】新时代媒体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媒体逐渐被新媒体代替,但传统媒体却也并未完全消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整合,即是融媒体。县级融媒体中心负责全县的新闻媒体传播工作,包括网站、微信、微博、手机报、客户端APP等,是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较为传统的广播频道、电视频道等工作仍然占据很多比重,在新媒体环境下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可以说这对县级融媒体中心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相应的,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创新改革的同时,新闻编辑记者也要随之进行创新调整,迎合新媒体时代的特征,积极转变思想,转变个人角色,积极拓展自身新媒体编辑技能,尽快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县级融媒体中心;电视新闻编辑记者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2.071
新媒体的发展是一种大势所趋,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将在社会媒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县级融媒体中心也在随之改变,积极创新改革,传播新网站、新部门。电视新闻编辑记者作为融媒体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这个促进改革调整的艰巨任务,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采编信息处理能力,要适应新媒体风格文章编撰,为新时期县级融媒体传播平台创造出更有意义、更贴合新媒体特点的内容,只有这样顺应时代发展,才能让自己实现个人价值。
1. 新媒体环境下编辑记者转型的必要性
新媒体背景下,编辑记者转型创新的必要性与社会、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有着必然的关系。
1.1 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在新媒体背景下,从传播途径角度分析,新媒体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多,传统媒体的分量越来越少,从媒体传播艺术角度分析,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也有很大区别,传统媒体内容较为严肃,新媒体内容较为生动有趣,传统媒体以文字和口头讲述为载体来进行媒体传播,而新媒体则会使用多种表情包、图片、视频等代替大面积文字描述,可以说新媒体时代需要复合型采编人才、需要新媒体风格编撰人才,人们更加熟悉新媒体风格,也更加适应新媒体风格,在新媒体时代下,不管是哪个机构、哪个部门的编辑记者,都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编辑记者想要有所发展,想要实现个人价值,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实现编辑记者角色的转型,加强技能训练,转换编辑媒体风格。
1.2 融媒体中心对电视新闻编辑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不仅是编辑记者需要顺应时代发展,优胜劣汰,各大媒体机构也是一样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最基础的政府媒体传播中心,是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也有着改革创新的根本任务,亟须改变媒体群众日渐缩减的现状,而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改变,自然会对其中的编辑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左爱传播途径、工作模式和媒体风格等各方面要突出新媒体特点,电视新闻编辑记者必须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提升创新意识,才能胜任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任务,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转型发展。
2. 电视新闻编辑记者创新转型的现状
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很多县级融媒体中心或其他媒体机构在积极转型,迎合时代的发展,可以说大方向上正在有条不紊发展,编辑记者也在随之创新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传统理念较深,未创新或者创新步伐较慢
融媒体中心的编辑记者长久以来从事的是偏向于传统媒体的工作,电视新闻的编辑工作一直以来有一定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长期工作影响下,编辑记者的传统理念也较为深重。而我们一直在说,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一种整体的颠覆,并不仅仅是媒体传播途径,更是媒体传播风格,如何在媒体途径中传播具有新媒体风格的文章视频等,是摆在编辑记者面前的重大问题,如果电视新闻编辑记者传统理念较深,就会出现未能媒体创新或者创新步伐缓慢的问题,对于习惯了传统工作模式的编辑记者来说势必需要大量的学习与突破来突破这层瓶颈。
2.2 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的素材挖掘能力有待提升
过去,编辑记者苦于没有灵感,素材较少,让新闻媒体遍及变得困难,以前素材收集、设计形式、设计灵感都是较为麻烦的事,而现在,数字媒体技术具备专业的素材库,在媒体设计的选取、借鉴、参照方面,从素材库、从网络上都能寻求灵感,素材也多种多样,让编辑记者有了更多的灵感,思维不再枯竭,再按照电脑程序操作,编辑工作变得更加简单高效,但也存在一些编輯记者素材不够丰富,内容不够生动的问题,融媒体中心的编辑素材也未能流通共享。另外,素材挖掘能力也指的是从生活中取材的匮乏,比如说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广大网友们对于我国乒乓球运动员们给出了“YYDS”的评价,我国的媒体代表“人民日报官方账号”就在报道中使用了“YYDS”这一网络词汇,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热点时事不断发生,新颖词汇也层出不穷,这都需要编辑记者具备素材挖掘能力才行,提升自身新媒体敏感性。
2.3 编辑记者的技能有待提升
在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的技能也有了很大改变,传统编辑记者要能够采访、能撰写文章,而在新媒体时代中,编辑记者需要撰写文章、又能剪辑、又能写采编方案、又能设计并执行某一场景,既能明察也能暗访,要风格幽默风趣,内容多元化呈现,可以说编辑记者的技能需要与时俱进发展,既要上得了厅堂,也要下得了厨房,目前来说编辑记者的技能还有待提升。
3. 电视新闻编辑记者应具备的创新能力
3.1 基本采编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记者应具备基本采编能力,包括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具备电视采访和画面编辑能力,应具备稿件撰写和校正能力,应具备评刊能力的等等,能够合格完成上级交代下来的采编任务。
3.2 新媒体背景定位下,加强技能培养
在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的技能也有了一定改变,不仅是文字与语言的功底深厚,现在的新闻形式也更加多样化、视频、图片、语音都是新闻内容的方式,要求编辑记者在传统采编能力的基础上,加强新媒体编辑能力,主要为摄影、编辑录像画面、录像配音、利用数字特技手段等等,总之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对数字化媒体资源进行作业,过去编辑记者少量涉及这方面的工作,现在却需要编辑记者全面掌握。
3.3 新媒体角色定位下,熟悉新媒体风格
新媒体风格是什么?首先是内容生动,媒体宣传内容色彩更鲜明、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用多样的表情包、图片、视频等代替大面积的文字描述,尤其是视频资源的应用,搭配背景音乐的煽情催动,会让媒体内容与读者联系更紧密,产生强烈情感共鸣;其次是内容更精简,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事情绝对不用第二句话,对内容分类分层,逐一罗列,媒体风格是先说结论,后面再说过程。因此,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的创新之路,就是要熟悉新媒体的编辑风格。
3.4 挖掘新媒体素材能力
编辑记者应具备挖掘新媒体素材的能力,一方面是热点时事,挖掘热点时事,将群众感兴趣的事情当做编辑对象,从群众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创新媒体工作,编辑记者的思维不能被过去“三多”(会议新闻多、领导访谈多、领导活动报道多)思维限制住。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热门词汇来充实内容,网络热门词汇极可能代表某一社会现状,也可能代表人们兴趣方向,具有特殊意味,是网民冲浪所熟悉的词汇,理解起来简单而又明了,利用网络热门词汇来充实媒体内容,优化媒体,会有不错的效果。
3.5 把持媒体底线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记者来说,要把持住媒体底线。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导致出现了很多丧失媒体底线的事情,比如新闻失真,比如特效乱用,比如词汇过格,比如内容敏感(暴力、两性等)等情况,如果一味地追求新媒体的生动趣味,就有可能导致这些问题,对于融媒体中心播报的内容来说,还是具有很多严肃性的,要把持住媒体的底线,明白严肃性和生动性并存,时刻严于律己、实事求是、公正客观,不被眼前的利益冲昏头脑,永远坚持为大众提供最公正的事件结果甚至有能力还原事情的真相,比如上文提到的网络热词的使用,要确定网络热词的使用范围以及使用规矩,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网络语言的普及化,加强对于网络语言的规范。
4. 推动编辑记者创新的途径
4.1 编辑记者明确创新方向,积极自学
自学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在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编辑记者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明确创新发展的方向,积极迎合工作上的新任务,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来促进自身新媒体编辑能力的提升。
4.2 融媒体中心组织培训、考核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立对媒体编辑记者的长效培训机制,在新媒体背景下,新媒体渠道、风格、内容的创新改革是大势所趋,县级融媒体中心吸取新媒体的优势,积极借鉴,深度挖掘新闻的要点,从更专业的角度分析融媒体的发展之路,布置长效组织措施,以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转型之路来带动编辑记者的创新之路,培养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人才团队。另外,针对培训以及后续的新媒体编辑工作,也可以建立相应的考核内容,通过考核来强化培训效果。
4.3 组建素材中心,量变引发质变
针对上文提到的素材不足导致新媒体编辑困难的问题,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牵头组建素材中心,加强内部素材分享和交流,注入新鲜活力,激发编辑记者的新媒体风格思维,通过量变引发质变。
4.4 重新定位角色,重新组建层次性人才队伍
新媒体的自由化与多样性、互动性等等,对传统融媒体中心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根据需求重新定位人才角色,组建层次性人才队伍,既有年轻有创意的人才,也有年长稳重的人才,讓编辑记者优势互补,促进综合创新。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走转型之路,相应的,电视新闻编辑记者也需要走创新之路,一定要明确自己创新发展,了解创新发展所需要的技能,通过自学、参培等来提升,既保证了自身发展所需,也促进融媒体中心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米玛次仁.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记者的创新之路[J].新闻研究导刊,2018,009(014):202-203.
[2]谢正武.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困境与创新之路——以麻城市融媒体中心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006(003):P.85-86.
[3]虞娜.浅谈县级融媒体中心短视频制作的几点体会[J].记者观察,2020,No.487(1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