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研究

2022-03-07江苏省扬州市梅中教育集团竹西中学陈澍人

中学政史地 2022年30期
关键词:区域能力教师

●江苏省扬州市梅中教育集团竹西中学 陈澍人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初中地理教师对地理课程的教学工作形成更为完善的认知,同时,对学生多方面课程素养的培养也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据此,笔者将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和有关研究成果,依托文献查阅、案例分析等方法,从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切入,围绕“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研究”一题撰文,并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策略性的建议。

所谓区域认知能力,是指对地球表面的地理性状的客观解释和深度感知,通常还包括依据目标地理单元之条件做出社会或自然性规划的能力。初中地理是以自然和社会环境为主要学习对象的科目,其知识内容的空间感十分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拥有较强的区域认知思维和图像整合能力。然而,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感到吃力。针对这一客观存在的矛盾,初中地理教师要加大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力度,借助具象的图像资源来体现、整合抽象且分散的地理知识要素,并以之为载体实现对学生综合地理素养的培养。

一、强化区域认知能力培养过程的吸引力

初中生虽已初步具备信息加工能力和情绪把控能力,但仍有很强的感性操控属性,对于区域认知能力的形成基础——地理图像资源的记忆和辨识训练往往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针对这一问题,初中地理教师就可以利用地图这种具有很强的信息表现力和画面感的工具来加强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让他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感受到区域认知能力形成过程的趣味性和易学性。要发挥地图教学的作用,初中地理教师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具体的工作。

首先,教师本身要具备丰富的地图方面的业务知识,对教学内容要做到先学、先会、先精,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框架和理论核心,熟练掌握各类有关知识,并对这些知识在地图中的表现形式有清晰的认识。这是教师能够完善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也是教师树立个人良好职业形象并以之为基础形成强大个人魅力的前提。

其次,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和互动教学的作用,在课堂上尽可能地以信息化手段完成对地图资源的引入、展示和挖掘利用,从多个感官对学生进行信息刺激。同时,还要根据初中生已拥有一定程度的学习和表达能力的特点,将一些难度小、内容少的教学工作交给具备一定条件的学生来完成,让他们在利用地图资源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自觉地巩固有关知识点,并进一步感受分析地图的方法。

二、注重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应用锤炼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提炼信息、整合资源的能力,地理教学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初中地理教师不要将有关的地理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而应以现象为出发点,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现象逐步摸索,并借助地图寻找解答问题的相关线索,最终自主找到现象的成因,并对这一成因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展开思考,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展现地图的问题导向功能,从而帮助学生获得依托图像资源提升个人区域认知能力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时,教师可先就标题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对山脉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自由发表看法。之后,教师可结合板块漂移的知识,提示学生思考二者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如果学生的思考遇到阻碍,教师可组织学生做一些探究实验,譬如将地理课本横放在桌子上并从两边向中间挤压,看看课本会发生什么变化,继而引导学生得出“山脉的形成是因为板块碰撞形成的”这一结论。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地图,或者直接向学生展示一幅电子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主要山脉的走向、海拔和位置,在地图上将学生得出的结论动态还原出来。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出示更多不同地区山脉的地形地图,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信息来判断不同山脉形成时的受力方向,并推导出山脉的海拔和周边自然环境,进而判断附近地区的社会农业生产类型和城镇布局,等等。

三、专题教学与多维训练的整合

通常情况下,一份地图中所能呈现的地理信息是非常繁多且互相交织的,这就导致很多在地理学习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在刚刚接触地图时会有“一团乱麻”的无措感,从而阻碍了区域认知能力的提升。为了切实解决学生的这一困扰,初中地理教师应当以“化整为零、逐个击破”的思路开展教学。首先,要根据地图中的基本元素进行专题讲解。然后,再对下一专题内容进行集训。在学生对各个独立板块的知识实现预期巩固效果后,教师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对两项或更多的专题知识开展综合考查,让学生尝试利用前一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跨板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拉近自己和地图之间的心理距离,进而对不同方面的知识内容形成更有条理的认知脉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时,教师首先可以提供一幅反映我国先秦时期邯郸地区聚落分布的历史地图。然后,再分别提供该地区聚落在中唐、晚明和现代的分布地图,引导学生从水源、地形两个方面了解这两种地理区位因素对人类聚落分布的影响。接着,再带领学生了解人类聚落的变迁所受到的来自气候方面的影响。最后,可结合不同时期社会主要产业发展所需资源的位置分布,使学生将社会性地理因素和人类聚落的发展变化趋势联系在一起。

四、同位异况内容的比较学习

结合观察经验和地理认知不难发现,有些地区虽然在很多地理条件上有着很高的相似度,但是却在整体上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地理概况和发展模式——这也是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的难点所在。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对这类兼有共同性和差异性的素材做进一步的挖掘,引导学生找出具备上述特点的两个乃至多个地区的地图在海陆相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地形地貌以及海拔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在下垫面类型、人类活动规模、社会产业结构和人口密度等方面的差异性,最后则引导学生尝试对上述地区地理信息之差异出现的原因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这个教学环节不仅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地图元素的识读,还使学生基本掌握了利用地图内容和学习成果进行实践应用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比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和我国广州这两座基本处于同一纬度的城市地图,让学生讨论并分析二者为什么在年降水量、年均气温、城市发展形势以及社会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非常巨大的差异,并引导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开展讨论交流。如果学生的讨论出现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中两座城市的地形、海陆距离和矿藏分布等信息,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分析思路和角度。

五、在教学中积极设计发散性问题

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初中地理教师就要着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而这同样也是培养生本区域认知能力的重要依托。在这个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没有固定答案的发散性问题,只提出一个具体的总目标,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以及手中的地图资料去自由选择方法并最终达成教学的总目标。

例如,在教学完《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3D地图,反映某个地区的地形、水资源分布、植被和气候等方面的条件,而后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在这个地方建立起一座城市并在地图上设计出具体的建设、发展规划,而后让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规划和构思原因,看一看谁的设计最为科学、合理。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在地图的帮助下时刻保持对多元地理信息的综合考虑和认知。

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地理成绩的提升,更是学生日后开展实践性学习活动的一大有利条件。初中地理教师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塑造和强化,以使学生的地理学习体现出真正的应用价值,从而为他们日后的地理综合素养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区域能力教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最美教师
分割区域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区域发展篇
圆我教师梦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