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劳动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分析

2022-03-07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中学张桂芳

中学政史地 2022年30期
关键词:劳动道德法治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中学 张桂芳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首次将劳动教育写进课程标准。劳动教育的内容较多,主要有感知劳动创造的成就感、幸福感,领会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进而热爱劳动、诚实劳动、创造劳动,由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新课标强化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导向,要求道法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劳动实践,提升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良好劳动习惯。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劳动教育的现状

笔者对1 000名初中生和20名年轻教师从劳动价值观、劳动素养、劳动技能三个维度设计问卷,内容涵盖了劳动态度、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成果等方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96人真正参与过劳动,自觉自愿参与劳动的人数不足100人;大多数学生反馈是被迫参与劳动;一半以上的年轻教师反馈不太会劳动,也不太愿意劳动。由此,当前初中阶段的劳动教育呈现以下问题:

1.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保障不足。

劳动工具不齐全,课时安排不足,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灌输上,没有带领学生进行实践。

2.学校、师生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把分数作为衡量教师教、学生学的唯一标准。虽然在道德与法治课本中出现了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但并不是“考试重点”,故道法教师忽视了劳动教育。

3.功利思想,好高骛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样,同时,由于获取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扭曲,不愿意劳动。殊不知,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融合本土素材优化劳动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优质劳动资源丰富劳动内容。

1.整合教材内容,丰富劳动形式。

整合教材内容首先要道法教师熟悉教材,理解每个章节每个框题的架构脉络与联系,巧妙地运用“探究与分享”与“相关链接”中的劳动素材进行劳动理论教育。其次,教师要用活教材,要将教材中枯燥的文字、静态的图片提取出来,与学生共同探寻、设计实施方案。最后,根据教材和实施方案合理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进行劳动实践教育。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本侧重于从学生的日常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角度出发,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劳动、正确看待劳动,进而鼓励学生多参与劳动并体验劳动的快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学雷锋活动,邀约5—8人组成志愿服务小分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实施方案,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掌握服务性劳动教育知识,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强化初中生的社会价值和培育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一项志愿服务活动整合了教材中的“亲情之爱”“青春的邀约”“绽放生命之花”等相关知识点。

2.挖掘课外素材,升华劳动内容。

道法教师在掌握多学科知识的同时,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热点劳动素材与生活琐碎事件有机融合到教学设计中,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到知识与生活的密不可分,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思想与行动上的共鸣。

例如,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中“责任你我他”的教学目标是青少年应该学会承担个人责任,掌握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等基本的生活技能,还要承担为班级做值日、美化校园环境卫生等集体责任。

3.经验分享,提技共升。

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道法教师在平时的教育中要适时地开展榜样引领、经验分享交流、观摩,通过多种形式来开展劳动教育,“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猜你喜欢

劳动道德法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热爱劳动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