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下大学英语听力体验式融合多模态范式教学效果实证探究*

2022-03-07雷野王海燕

智库时代 2022年3期
关键词:英语听力体验式听力

雷野 王海燕

(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近年来,翻转课堂及混合式教学兴起,结合数字化、网络化手段,通过改变传统学生认知及教师教学模式的方式已经逐渐实现了向新型教学结构改革的目标。在教育教学手段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信息化手段从辅助支持英语教学,到与课堂紧密融合;从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等方面不断提升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以本校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为切入点,结合体验式教学法,试探究信息化时代下大学英语听力课程多模态范式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阻碍因素,以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及发展。

二、信息化时代下的体验式教学

信息技术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是我国英语教学往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从21世纪初期国内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改革开始,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集中建设基础教育与设施资源为主,重在立体化教材和教学软件的开发,教学法上实现了信息技术辅助下的网络教学模式;第二阶段以计算机为教学手段创新的中心元素,建立了基于计算机的新兴英语教学模式,并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教学保障同步纳入改革内容中;第三阶段则结合时代背景将大数据分析吸收到了信息化教学课堂,着重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深度开发以及教学内容、手段的扩展延伸(王静,2018)。

关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各学者们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体验式教学法作为一种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法,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为人所重视。这种集知识(knowledge)、实 践(activity) 和 反 馈(reflection)为一体的教学法,通过四个环节—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主动应用引导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听力过程实际是一个理解文章信息的过程。学生通过对词句或者背景知识、语境、语音语调的听辨,分析和理解内容。但是,目前高校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所教授的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英语语言的沟通性质,将词句的理解脱离出使用语境,从而阻碍了语言应用环境真实性的形成。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体验式教学法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多角度地动态还原语言应用环境,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历,将语言知识点融入实际使用过程中,刺激学生主动建立课堂环境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三、体验式结合多模态教学模式

语言学习的输入与输出过程需要调动多模态感官系统,在环境中理解和构建意义,以达到语言使用与实践的教学目的。因此,语言教学作为一种具有互动交流特性的教学活动,本身就具有多模态的属性。多模态外语教学的研究源于1994年新伦敦小组提出的“多元识读”概念。21世纪初期,由于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动,我国对于多模态外语教学的研究实现热点化和多元化,研究内容与理论基础细化到外语教学的各个层面,研究对象也基本涵盖主要教学要素。大学英语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具的课程,需要在实际课堂中建立一个形象的、具体的情境,以便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在实际场景中的运用方式,更充分地理解、发挥和使用英语,达到教学目的。多模态范式结合建构主义指导教学实践,将语言学习融入情境之下,以此强化和巩固学习者对于语言的理解,激发他们学习语言及运用语言的动力。

信息化背景下课堂的多模态范式主要体现在以智能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化为手段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利用互联网将微课、翻转式互动、智能教学平台等内容融入课堂,使学生能够自然、自主地吸收语言文化知识、充分感知语言的使用环境。而体验式教学法的使用,让教师在选择听力材料时,能联系学生的自身环境或经历,以此激活学生的自身知识体系,强化完善对信息的整体理解。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打破授课内容的单一性,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课堂创造更加宽松的交流环境。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基础、提高、发展三个等级的教学目标。立足于建立本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长沙学院将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界定在提高等级,故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听懂英语国家人士正常语速的谈话,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并使用听力技巧,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为达到以上目标,笔者设计了平台融合资源带动体验的多维度大学英语听力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由预习、实践、评估三个环节组成,以学生的平均认知水平为基准,通过教学平台、软件以及语言模态的输入和切换,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一)教学模式

1.预习

本环节利用教学平台和单元主题为学生提供线上学习资料。资料中的视频、音频、时事热点新闻或者外刊短文以任务点的形式通过平台布置给学生。预习内容的选择需遵循听力理解自上而下的过程,在多模态的协同下让学生主动调动已有认知,运用自己的经验构建知识框架。教师在平台统计功能中可了解学生任务点的完成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或投票在线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调查。线上平台的使用可视化学生学情,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便更好地结合数据结果设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2.实践

在课程实践中,教师从语言、语用和语境三个角度出发,双向刺激学生关于听力内容的理解。实践环节中会用竞赛模式对课前预习环节中的词汇进行巩固,之后通过对音频和视频的分析,完成本单元听力技巧以及策略的讲解。最后,学生以口语或书面形式输出语言,深化对主题的理解以及语言的运用。在这个环节中,学习任务的布置和语言环境都以多模态的形式呈现,包括视觉、听觉、口语、文字、图示及教师的手势、目光等。本环节旨在通过对多模态语言学习环境的塑造,借用网络资源,将语言知识点和听力技巧及策略的学习自然融合,帮助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新添学习知识。此外,教学平台的使用可以加强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多种教学资源的选择也能够基本达到教学过程中个性化指导的要求。

3.评估

评估环节包含两方面,一方为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另一方为教师课堂的评估。教师在平台发布与单元主题接近的扩展性学习材料,形式包含文字与音、视频三种模式。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后完成关于听力技巧问题的讨论。此外,学生可以在口语训练APP上选择想要深度学习的听力内容,通过口语模仿任务,经由视觉、听觉、文字多种模态,通过词、句、篇章三个部分的闯关模式完成语言输出环节。学生方面,教师在课后经由平台发布与本课堂内容有关的问卷调查,其中包含有对于课上所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等级评分以及建议,并通过对问卷的分析,了解学生看法。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完全主导教学的局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和材料的使用,让学生看到评价的有效性,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四、教学效果实证探究

为检验该模式的课堂效果,为本校大学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我们以《新核心大学英语听说教程B版第二册》(以下称《新核心》)前四个单元内容为选定材料,进行了一项为期4周,共8个学时的实验课程。实验旨在讨论以下问题:

体验式结合多模态范式的教学模式是否有助于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该教学模式是否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听力学习产生正影响?

(一)实验对象与工具

研究者自某本科院校2019级同一教师任教的两个教学班级中,选择了未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的100名学生。所有实验对象均参加了前后测两次听力测试,并在课程完成之后填写了相关问卷。测试题目选自大学英语听力测试题(取自教材《新核心》中未讲授内容),前后测试题题量相等。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法。问卷在现有基础之上进行修改后在线发放,题目以五级量表形式统计学生体会。

(二)实验结果

研究者先对所得数据进行了正态性检验(表1)。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该变量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在将两个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后得出,本实验数据可用于配对样本t检验(表2)。从随后进行的t检验表3可知,t值为-7.76,双尾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远小于.05,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该模式进行的课堂教学之下,学生的听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表1 Descriptives

表2 Paired Samples Correlations

表3 Paired Samples Test

之后,笔者对全体受试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0份。通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78.67%的受访者认为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使他们对英语听力学习更加感兴趣;72.3%的同学表示这种模式也提高了他们学习听力的积极性;63.4%的同学认为多模态教学模式可以增强他们与老师交流的意愿;而63.7%的同学表示这种模式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和减少焦虑情况。因此,学习者总体上肯定了该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听力学习的积极影响。

五、讨论

本实验基本体现了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体验式融合多模态范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反映了信息化教学手段、体验式教学和多模态教学资源之间的正相关。信息化手段和多模态资源的使用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起到了优化作用。通过这种联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学内容单一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同时也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各方面语言技能的发展。多种语言模式的输入和转换可以刺激学生身体的多个神经及器官,协助学生探索多个语言模式及资源之间的有机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完善自己的学习体系,提升综合能力。

体验式教学和多模态范式的发展和使用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探索。但关于信息化教学方面,高校大学英语课堂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手段需要不断创新

技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手段,师生双方的课堂角色势必有所改变。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需要充实专业技能,创新完善教学方法。

(二)信息化课堂资源需要不断挖掘

充分将信息化教学活动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空间局限,从真实生活情境中提取学习素材,能更加有利于加强学生语言的体验感和认同感。

六、结语

本研究对时代背景下体验式教学法及多模态范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于大学英语听力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在信息化驱动教学改革的环境中,大学英语听力课程使用体验式教学法,融合各种模态的语言资料,多角度、立体化地呈现课堂知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也产生了正向影响。但是,由于本研究所选样本较小,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者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结合课程实际,采用不同技术手段与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学校也应该在信息化教学建设上积极开发与挖掘多模态形式的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鼓励教师不断发展与创新信息化教学手段。关于未来研究方向,笔者可继续对相关话题进行跟踪,扩大研究范围,并借用大数据分析,量化研究成果,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充分融合。

猜你喜欢

英语听力体验式听力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