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学前教育公平性探析

2022-03-07徐寿娟于裕华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学前教育新时代

徐寿娟 于裕华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公平的起点将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转向让每个孩子获得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本文通过对政策文件及统计数据的整理梳理了新时代在政府努力下,我国在促进学前教育公平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当前影响学前教育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新时代;学前教育;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6.070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法律规定教育公平是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在教育领域,教育公平则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三个方面的内涵,即在教育活动中享有平等的教育起点、享有平等地教育对待,享有同等的取得学业成就和就业前景的机会。教育公平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绝对公平不可能实现,平均主义也不可取,现有资源条件下如何做到幼有所育,最大限度的满足公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是目前学前教育公平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新时代我国学前教育的新角色

新时代教育公平的起点正逐渐由基础教育转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公平是教育公平起点,而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公平起点一直聚焦在着力解决九年义务教育,保证每个适龄儿童能够接受基础教育问题上。步入新时代,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都意识到学前教育作为教育起点的重要性。此变化有几点:一是由学前教育本身的重要性所决定的,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指出“幼职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习惯、趋向、态度多半可以在5岁前培养成功。” 无论教育学还是心理学,都认为幼儿时期是性格养成、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依照先快后慢的基本发展规律来进行,科学研究也表明人的智力绝大部分是在上小学之前便业已形成,学前教育的地位在人的发展历程中举足轻重。二是彰显了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三是学前教育的教育职能迈向新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后期的长时期内,幼儿园在解放妇女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让妇女不受困于家庭,妇女通过参加社会生产,不仅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还实现了人的更为全面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幼儿园的教育职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幼儿园质量的好坏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 对于教学质量、师资力量优质的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家长。以上几点促进了学前教育角色和功能的转变,改变了教育公平的起点,学前教育应是人生最早期的教育福利。

2 新时代我国学前教育的新发展

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及投入方式发生新变化。一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2012年我国学前教育投入1503.93亿元,占全国教育总经费投入的5.43%, 2017年经费投入翻了一番,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达3256.05亿元。据《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快报》统计,2020年我国学前教育投入4203亿元,占全国教育总经费投入的7.93%。二是经费投入更有针对性,与以往粗放型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政策相比,新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财政政策投入更突出重点,政府将创造平等的学前教育机会、加强幼师队伍建设、创建公立及普惠性幼儿园作为重点工作,经费投入加大向弱势群体、贫困地区、薄弱地区倾斜。三是经费投入更加突出公平性,通过扩大投入,我国基本解决了“入园难”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建设,逐步解决“入园贵”现象,新时代以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建设普惠性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数量持续减少。目前,我国幼儿园数量和学位的增长明确反映了我国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和效度。展望我国学前教育,将朝着更普及、普惠、高品质、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实行教育补偿机制。教育事业是公益性事业,我国学前教育的公平性主要是通过国家层面的政府主导来保障,通过在财政中学前教育占有公平合理的份额、在弱势群体中实施补偿功能等方式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特别是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2012年以来他多次提出教育投入要向弱势群体进行政策倾斜。在政府和社会努力下,一是我国乡镇教学资源和普及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教师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办园条件逐渐改善。二是园际之间的差距缩小,普惠性幼儿园逐年增长,民办学校收费问题得到改善。三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尽管依然显著,但在我国政策引导、社会资助的双重助力之下,西部地区、边远地区等学前教育比较薄弱的地区,教育设施、环境有所改善。我国通过特惠政策让享受倾斜政策的地区同较发达地区和全国一道,扩大学前教育的资源、提升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我国人口多、地域广、环境复杂,从政策上实行差别待遇对处境不利的幼儿给予教育补偿,是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必要手段。

完善学前教育顶层设计,深化学前教育制度改革。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2012年教育部下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4个文件以及关于校车、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共计六个文件,尤其是2018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見》,《意见》既明确了学前教育的属性地位、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也针对目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八项重要的举措,《意见》在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史上必将是浓重的一抹色彩。从2012-2020年我国共下发20多个文件,涉及学前教育的幼儿园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幼儿园治理、督导评估等多个方面。2020年9月,我国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这是我国在教育立法上的一项重要举措,面对学前教育存在的乱象以及“入园难”“入园贵”“小学化”等实际问题,《草案》明确了学前教育的核心问题,提出了破解僵局的具体路径。

3 新时代学前教育公平性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前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重点放在解决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人有学上”问题和为改革开放事业快速培养人才,建设重点高校上,忽视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学界对2011-2017年我国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各级教育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比重进行了数据分析,在各级各类教育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中,我国只有小学教育超过了OECD国家平均,中、高等教育相差不大,悬殊最大的是学前教育。2011年我国学前教育投入比重40.8%,OECD国家平均投入比重85.9%,尽管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但是截至2015年我国学前教育投入比重46.7%,OECD国家平均投入比重83.1%。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得不到公正的对待。

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得不到保障,普惠性幼儿园得不到落实。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1988年前,我国学前教育以公立幼儿园居多,截至2014年我国民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量的61.59%。 除公办、民办幼儿园之外,还存在着大量无证“黑园”,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曾指出“黑园”数量不少、问题严重。民办幼儿园能够满足公众对学前教育的多样化、优质化教育的需要,但一方面民办幼儿园来源于民间资本,这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资本的逐利本性,一些资质比较好的幼儿园收费较高,面对高昂的学费,很多家庭望而却步。另一方面由于政府财政补贴不足,导致民办幼儿园不得不以通过收取较高学费来逐步完善教学资源。如何实现民办幼儿园规范化管理,加大普惠性幼儿园创建,使其与公办幼儿园实现均衡发展,是我们国家以后长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只有实现两者之间的均衡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学前教育分层,保障每一个幼儿公平地接受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的园际之间、城乡之间、东西之间差距较大。受历史、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学前教育在园际之间、城乡之间和东西部之间有着巨大的发展差距,具体体现在教学资源上、师资力量上以及入园机会上。例如,2012年我国乡村及镇区幼儿园数量均超过城区,但我国城区专任教师数量为46.28万人,镇区和乡村专任教师数量却分别为40.55万人和27.58万人,截至2018年城区专任教师数量达123.09万人,镇区专任教师数量92.487万人,乡村专任教师数量仅为42.56万人。对于中西部地区,则面临着普惠性资源短缺问题,我国基本解决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人有学上”的问题,对中西部地区的学前教育来说,是否“有园”,能不能顺利“入园”都是问题,更不用提优质的学前教育,因此我国在实现学前教育公平的路上任重而道远。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新时代以来,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我国不仅在量的表面,扩大学前教育数量、规模和提高师资力量上下功夫,更是在深入制度改革、推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提高先进的办学理念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和转变投入方式、实行教育补偿机制、完善顶层设计和深化制度改革,使我国在促进学前教育公平上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我国学前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仍未得到公正对待;民办幼儿园乱象未得到有效治理,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缓慢,民办与公办幼儿园未形成竞相发展的局面;园际、城乡、东西之间学前教育质量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依然显著,我国在促进学前教育公平性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刘艳芳.中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政策新时代特点及成就[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0,(03):103112.

[3]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910(1).

[4]王亞男,元静,胡咏梅.“十四五”期间优化教育经费投入结构研究[J].教育经济评论,2020,5(05):323.

[5]姜蓓佳,尚伟伟.学前教育倾斜政策的成效研究——基于2010—2018年中国教育统计数据[J].当代教育论坛,2020,(01):5264.

[6]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2(2).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学前教育新时代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