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22-03-07张宇
张宇
摘 要: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和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改革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践中,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着诸多问题,还需在产教融合的引领下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师素养、学生主动性等方面深化“双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双创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双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6.006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现实环境下,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双创”是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自双创理念提出以来,它已经多次出现在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开展双创教育也成了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责。产教融合背景下,发掘各方能力和资源优势,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对促进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改革呼唤双创人才。高职院校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也承担着社会人力资源供给体系的主体责任,规模、结构、质量等人才供给因素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向社会供给人才的效率和数量,以及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的专业性和质量,应更好地满足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要能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站在人力资源供给侧的角度,改进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创新人才供给质量。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对高职院校人力资源供给的适应性、人才素质和人才供给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培养学生,使人才供给予当前各地普遍升级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的现实需求实现有效对接。达到人才供给质量与区域经济建设的现实要求相契合、人才供给效率与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规模相适应的效果。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需要双创型人才。创新推动民族进步,创业加快富民步伐,高职院校推进双创教育,有利于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业实践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优化就业结构、扩大就业规模,从而有效降低经济下行带来的就业风险。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通过创新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这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有重要意义。
1 当前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双创教育重形式轻内涵
目前,高职院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也多流于形式,普遍忽视了创新创业的内涵建设。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前期开设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也投入资金和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但是对其后期资源投入和配套课程建设并没有得到持续跟进,导致双创教育建设空有形式,不能进一步发展。此外,高職院校受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对双创教育的认识也较为片面。学校和教师只重视创新原理的解释和创业案例的理论分析,而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法得到有效锻炼,并且学生缺乏能够联系理论的配套实践训练,学校和老师只把关注点放在双创课程形式上,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拓展。
1.2 双创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的科学程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双创能力的提高。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未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生的培养计划和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针对双创教育开设的配套课程较为单一,课程之间没有未形成相互配合的有机课程体系。此外,双创课程还存在着课程标准与考核标准不统一、课程目标的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首先,许多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只作为选修课,类别较少,学生的选择不多,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度不高,只有部分学生选择双创课程。其次,高职院校现有的实践和实验平台还是以基本的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大多都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并且在实验实践过程中学生已经预知了实验结果,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最后,高职院校许多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单一,不能启发学生的双创思维。由于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并不统一,很多高职院校往往根据自己的认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很多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还停留在引导学生参加“挑战杯”“三创赛”等比赛等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上。实践教学也只是布置撰写创新创业类商业计划书的作业,或者开展商业模拟运营软件实验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环境脱离实际。
1.3 教师创新创业的专业素养不高
虽然高职院校教师的学术水平较高,但大多数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储备还不能完全胜任双创教育的教学任务。一方面,高职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教学理念不够先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许多教师在从事创新创业教学时,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了教材中的概念解读和案例分析。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教学的对象侧重在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学生身上,导致教学出现明显的倾向性,不利于大多数同学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创业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不固定,大部分教师没有实际的创业的经验,在教学中往往依靠以往的教学经验探索教学方法,导致课程质量不高。此外,高职院校引进和聘请校外创业导师的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
1.4 学生自身需求不明确,习惯于被动接受
许多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学习时无法发现自身的能力点提升与未来就业的需求点,总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课程学习目的也是为了凑足学分,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很好地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学生之所以不知道自己的发展需求,被动接受知识,与很多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学习主动性弱化有关。学校开展的双创教育不能与学生自身的专业教育有机衔接,导致许多学生无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自身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时处于迷茫状态,无法将双创学习与专业课程学习相互渗透,也就无法发现自身的专业需求点和能力欠缺点。此外,一些高职院校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时,并没有将其与本地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和产业发展相结合,以此为依据进行课程安排和创新创业实践。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针对性和共情性,不能将课程学习与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缺乏学习的动力。
2 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发展建议
2.1 创新教育理念,促进双创教育“内外兼修”
高职院校应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真正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的重大意义。高职院校要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建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人才的教育任务与推动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和促进地区经济转型的战略任务结合起来。要把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落到实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既要以课程和实践的形式推进双创教育建设,又要注重双创教育内涵的细化。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与高度的使命感,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化发展,促进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2.2 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双创教育质量
高职院校应完善现有专业配置、学生培养目标和课程教育体系,以体现 “双创” 教育的目标和精神。同时要能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突出产教融合的要求和内涵,并能紧紧围绕学生专业和地区产业发展,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能将课堂教学、专业实训、实践活动、“校企地”产学研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双创教育,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创业创新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拓展创新创业视野。
2.3 构建“双创型”师资队伍
教师应该能够在教学中改变教学重点,克服传统的只注重教科书的应试教育思维。除了注意加强学生的理论和专业学习外,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要能结合地域经济发展现状和产教融合的推进程度,加强教师自身双创意识的建设,不断探索丰富双创教育的教学方法。学校还应着力完善外部导师机制,邀请和聘请企业高管、企业家、投资人等组成 双创教育的外部導师团队,解决现有高职院校现有教师双创能力不足、专业性不强的问题。
2.4 构建“多中心协同”育人机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高职院校要以产教融合为导向,推进校、地、企等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建设。高职学校要能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充分利用企业的工作实践环节,把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效参与多方主体协同教育的全过程。同时,积极拓展学生的创新视野,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空间,启发学生提升专业能力,明确自身需求,引导学生将 “双创教育” 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结语
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是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作重点,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对于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有重要价值,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能力成长和竞争力提升。高职院校要以产教融合的要求为指导,开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促进双创教育与经济发展对接、企业需求对接、学生专业对接,通过不断完善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改革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双创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断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李敭.融入“双创教育”理念的专业教学创新与实践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2):7983.
[2]仇志海.“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J].教育与职业,2021,(08):9295.
[3]周步昆,耿颖.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10):220223.
[4]成宝芝,徐权,张国发.产教深度融合的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机制探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1,(Z1):98102.
[5]董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江苏高教,2020,(10):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