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原则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2022-03-07梁渊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辩证统一建设性批判性

梁渊

摘 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地一项重要原则。思政课教学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辩证统一,通过培养学生思辨力提升思政课思想性,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理论性,并努力将批判性融入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以批判精神引领学生成长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以批判错误思潮提升思政课针对性,真正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导向功能,实现思政课的价值和使命。

关键词:思政课;建设性;批判性;辩证统一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6.077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八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从不同维度指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各原则相互联系,互为支撑,共同构成新时代思政课发展建设的指导体系。其中,“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批判性精神,蕴含着深刻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强调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价值导向和根本要求,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地重要原则。

1 思政课“建设性”和“批判性”辩证关系解析

1.1 思政课“建设性”和“批判性”的内涵

所谓建设性是指对事态的正常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性质,是通过整合内生要素和外部资源不断创造、更新、完善和发展的趋向性。坚持思政课的建设性,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所谓批判性是指保持质疑和反思的态度,以揭露或改善问题为目的,用相关价值标准或评判体系对事物及观念等进行观察、分析、批驳或评判的趋向性。因此,坚持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批判性,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批判性精神,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根本依托、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思政课改革创新过程中保持质疑和反思的态度,旗帜鲜明地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批判、对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和纠正、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批判性思维。

1.2 建设性和批判性的辩证关系

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原则,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各有侧重。“建设性”指向夯实理论、发展实践和自我完善,“批判性”指向批驳纠正和自我强化,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于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共同指向增强高校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和针对性地目标,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建设性是实现“理论的彻底”的必然要求,是坚持“批判性”的力量来源。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批判性是实现“理论的彻底”必要手段,是坚持“建设性”的强大武器。坚持批判性,作为建设性的补充和支撑才能真正实现建设性,从而确保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是新时代指导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必备的一种理论思维素养和治学精神。高校思政课堂只有增强批判性,对思政课教学方法手段持续的反省才能不断提高思政课堂的建设性。

1.3 思政课教学存在重“建设性”轻“批判性”的问题

当前高校重视思政课的建设性是主流,而对于立足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通过批判性来增强課堂效果的重视不够。课堂教学“灌输性”为主,引导性和启发性不足,缺少激烈的思想碰撞和鲜明的对比,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辨能力,因未能有效结合批判性,学生对课堂上教师讲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转化为积极的情感和彻底的认同,实现“彻底的说服”,不能认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严峻复杂的形势,不能自觉提高对各种错误社会思潮渗透风险的警惕性,因此思政课意识形态功能难以有效发挥,思政课的建设性目标不能充分实现。

2 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原则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路径

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原则,必须以思政课建设性为基础,思政课的建设性着重体现在“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提升上。以此为基础,探索提升批判性的框架和思路,以批判性促进建设性,让教师实现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过程中,能够有所遵循和引领,打消顾虑,从而实现思政课教师“理直气壮地上好思政课”的目标。

2.1 以培养学生思辨力提升思政课思想性

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应试教育模式下的“灌输教育”使大学生陷入被动接受理论宣教的不良思维惯性,导致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批判精神和思辨能力,从而使思政课的思想性大打折扣。

借助批判性来训练和发展大学生的思辨力,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和独立思考,让学生在观点碰撞中“顿悟”,从而提升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建构完整的思想价值评判体系,避免理论学习形式化、表面化,真正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实现高校思政课在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2.2 以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理论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高校思政课选择教学内容必须立足社会发展的现实,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紧密结合。对社会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进行批判性分析,这是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兼顾建设性和批判性,要各有侧重,目标统一。

2.3 把批判性融入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是关键

重建设性轻批判性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普遍存在的问题。建设性和批判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必然要求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以提升批判性,推进思政课建设性内容和批判性内容紧密融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将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而有侧重地进行组合。要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性追问和批判式考察,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精神,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思辨力,才能真正提升高校思政课理论性、思想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推进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统一。

2.4 以批判错误思潮提升思政课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冲击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国际关系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加更多不确定性。在后疫情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和中国更加接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客观趋势,中国发展将面临更复杂、更严峻形势和挑战。针对我国大学生的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丧文化”“佛系文化”等国内外种种错误社会思潮和观念将伺机而动。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更要“敢于迎接挑战、有效化解风险”。

面对各种企图消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潮,高校思政课必须不断提升建设性进而筑牢思想阵地的铜墙铁壁,旗帜鲜明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武器对错误的社会思潮的本质进行彻底的分析和批驳。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建设性的批判才能彻底地说服学生,让学生在学理性层面进行比较和鉴别,形成思想上的冲击和批判性的思考,才能让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在大学生心中扎根,使他们在面对各种错误社会思潮中维持稳固而正确的判断力,能够以全面的、历史的辩证性思维分析问题,从而作出独立、正确的评价和判断,始终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发挥思政课意识形态的功能。

3 结论

总之,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的原则为高校思政课明确了价值导向,只有让建设性与批判性有效结合,既为学生提供思想建设的理论知识,又能够给学生提供辨别、分析、思考、批判的契机,才能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彻底的”说服大学生,让大学生“真懂”“真信”,才能真正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导向功能,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刻地认同、自觉的拥护,让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深地在心中扎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12(1).

[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報,20190319(1).

[3]刘建军,王慧敏.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2):1.

猜你喜欢

辩证统一建设性批判性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建设性舆论监督:让公共治理的“大树”免遭“虫蛀”
推进社会治理:建设性舆论监督新探索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平面设计中实用性与艺术性思辨
例谈散文中的借景抒情
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关系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