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档案文化建设

2022-03-07刘宇翔

兰台内外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校档案融媒体

摘 要: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但限于各类体制机制和思想能力的束缚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融媒体环境下,建设好高校档案文化有了更多、更丰富的展现形式。高校档案工作者要立足档案工作基础,选好、用好高校档案资源,善于策划,讲好“档案里的故事”,借助多种载体和新技术手段来丰富档案编研成果,创新档案工作宣传方式,提升高校档案文化层次和水平,助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档案;档案文化建设;融媒体;档案宣传

一、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学校办学理念、教育特色的重要平臺,是高校师生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实践活动中所共同营造的展现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的精神财富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来源是广泛的,内涵是丰富的。

高校档案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以高校档案为基础,通过寻找其中具有传承、引导、激励的档案素材,经过一定的加工并进行推广宣传,让广大师生、校友对学校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价值认同,从而激发他们对学校更多的热爱和更深的感情纽带。通过建设高校档案文化,可以很大程度上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建设好高校档案文化,能够为学校今后发展保留珍贵历史资料。高校档案是高校历史发展的客观原始记录,保留着高校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珍贵的资料。现阶段通过挖掘已有档案资源发展高校档案文化并加以妥善保管,可以为今后高校档案文化发展提供更可靠、更有价值的档案资料。

第二,建设好高校档案文化,能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增加历史积淀和精神传承。高校档案是伴随着高校发展逐渐积累起来的,高校历史越深厚,高校档案的历史价值也越大,档案所发挥的资政育人作用也越明显,这些积累下的档案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带动高校文化的精神传承。

第三,建设好高校档案文化,能够拓展高校教育“文化育人”新领域。档案是具有文化属性的,高校档案记录着学校发展,是学校文化精髓的一种体现。如今高校教育强调“文化育人”,高校档案是其独有的教材,通过挖掘档案资源,可以弘扬学校光荣传统,传承校园文化,达到“文化育人”效果。

第四,建设好高校档案文化,能够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通过深入挖掘并宣传高校档案文化,可以提高学校声誉和知名度,广大师生校友也能通过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更深入了解学校历史文化,对学校有更多的认同感,他们也会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行动,宣传学校,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二、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在整体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限于各类体制机制和思想能力的束缚,高校档案文化建设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一是高校对于档案工作的认识相对单一、重视程度不够。高校档案部门的工作重点还是在传统载体档案收集、档案服务利用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于档案编研工作投入有限,上级部门对档案工作不重视,机构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

二是高校档案编研成果形式相对简单,缺乏创新意识。高校档案编研,最传统就是高校大事记、组织沿革、科研论文集等形式,有时会借助热点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举办档案图片展和实物展览,形式简单,亮点不足,内容过于枯燥,师生、校友对这些编研成果有距离感,接受度不高。

三是高校档案文化宣传力度不够,外界对于高校档案工作知之甚少。外界对于高校档案部门的认识还是保管档案为主,只在需要查找档案资料时才想到有高校档案部门这个机构,关注高校档案部门的主要是专业学者和档案同行,高校档案的传播范围不够广泛,档案的潜在价值得不到深入挖掘。

四是高校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学识和能力有限,档案文化开发能力不足。高校档案部门工作人员主要的专业背景为档案专业、计算机信息化专业、历史专业等,主要从事档案收集、管理、利用工作,缺乏宣传意识,精力投入也很有限。另外,有些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对于档案文化宣传和档案二次编研的工作缺乏能力或水平较低。

高校档案部门是建设高校档案文化的主体单位,推动高校档案文化建设,高校档案部门要立足工作基础,充分挖掘自身已有档案资源,多学习、多借鉴、多尝试,丰富档案展示内容和形式,建设好高校档案文化,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发展。

三、融媒体环境下,给信息传播带来新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同载体媒介之间的壁垒被彻底打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媒体融合时代已经来临。融媒体环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人们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碎片化获取最简单直接的信息,甚至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最需要的信息详细了解。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优势互补,实现了对同一个内容的多种展现方式,各类不同的人群都能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接收到同一个内容。

1.传播内容更加丰富

传统媒体受到自身载体限制,内容篇幅是有限制的,而且经过多次加工整理、审核校对,受众最终获取到的就是已经选定的内容,内容的时效性也大打折扣。而在融媒体环境下,第一手的素材通过简单加工、审核即可发布,大大增强了时效性,内容也更加丰富,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这些信息。融媒体环境下,各类资源库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为有需要的受众提供可选择的更多内容,大大增强了用户体验感。

2.传播形式更加多样

相对于传统媒体单一的表现形式,融媒体环境下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载体可整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的广度和深度被极大扩展,受众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同一个内容有不同层次、更加深入的了解,多媒体的视觉、听觉体验,使传播的内容对受众更加具有吸引力,内容的可看性大大加强,进而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3.传播受众更加广泛

传统媒体语境下,受限于单一的形式和简单的内容,接收到信息的受众还是少数。但在融媒体环境下,面对广泛存在的传播媒介和传播内容,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差别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变成传播受众,只要有获取信息需求,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自己身边最喜欢、最合适的传播媒介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类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影响自己的认知。

4.传播成本更加低廉

传统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依靠传统媒介,而这些传统媒介的维持和运行需要高昂的成本投入和专业的技术支撑。融媒体环境下,每个人、每个单位都能成为传播者,各类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移动客户端都能成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人们能够轻松上手,个性化编辑传播各类信息,传播的性价比更高。同时,融媒体所独具的交互功能也提升了传播效果。

在融媒体环境下,如何让档案文化与新技术革命完美融合,为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开辟新的发展领域,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于广大的高校档案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四、“内容为王”,提升高校档案资源的可看性

高校档案馆,是永久保存和提供利用学校档案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在档案馆珍贵的档案中,因为限于保密要求等,能够全面开放的档案资料是少数,而这其中可以不经过加工直接用来进行宣传的档案资料则少之又少。深入挖掘这些开放档案资料背后的内容,编研出能够为更多人可以接受的、内容生动的“档案里的故事”,是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考验。

1.选好档案馆藏资源

档案客观记录学校发展的历史事件,也许只是寥寥几句话、几行字,但经过历史沉淀和时代变迁后,这些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在逐渐放大,让广大师生、校友知道这些历史事件是非常有必要的。宣传介绍好这些历史事件,简单的文字记录显然不能达成目的,档案工作人员要做的是通过自身努力查找更多的历史资料,寻访这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或记录者,丰富整个事件的内容,从中找到现阶段人们感兴趣的内容,特别是其中值得弘扬、充满正能量的内容,要进行一定的编辑加工,通过类似于故事讲述的形式,使用现阶段人们喜欢的语言文字,介绍这些历史事件。如果可以提前策划,借助学校重大活动或重要纪念日加以推广宣传,这些故事可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让更多人知道档案,更能体现档案的价值。

2.用好档案征集资源

近年来,高校档案馆非常重视人物档案和实物档案的征集工作,通过努力有不少珍贵档案征集进馆。但征集进馆之后,这项工作才刚刚起步,与征集工作相比,更重要的是要向人们介绍这些档案背后人和事。

(1)人物档案,重点在人。介绍捐赠档案的校友,他有哪些故事值得推介,找寻已有馆藏中与其相关的档案资料,讲述他在读书或工作期间点滴事迹,宣传他在不同历史阶段所传承的学校精神;

(2)实物档案,重点在事。实物档案不是凭空出现的,背后一定是有故事的,而讲好这些故事就变得非常重要,因为有故事背后所蕴藏的正能量,实物档案才有价值。通过这些人物事迹和学校故事,广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公众更能体会到档案背后所蕴藏的价值,了解档案工作的价值,认可档案的文化价值,真正认同学校的校园文化。

3.活用“语言艺术”

传统档案文化宣传活动,常用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单向式的、灌输式的、说教式的,这样单一、呆板的语言很难让人留下印象并产生共鸣。融媒体环境下,语言的价值应该得到进一步重视。高校档案文化宣传活动要在全社会重视文化宣传的大环境下,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话语权的小环境。高校档案文化宣传要言之有物,围绕高校档案资源,讲清楚这些档案能反映的人或事;要体现人文情怀,借助讲述档案故事和档案人物的事迹,展现档案的文化属性,以文化来教育和引导人;要注重感情融和,语言辞藻不一定要有多华丽,但是选用语言文字需要让人能够理解和接受,使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新的网络平台上发布档案编研成果,也可以适当加入网络流行语或者表情包等,契合时代潮流,活跃文字内容。

坚持“内容为王”,善于挖掘档案资源,善于开展内容策划,善于讲好档案故事,高校檔案工作人员要勇于实践,多出成果,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内容和方式,提升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水平,带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五、广用、善用各种媒介载体,丰富高校档案编研成果展现形式

融媒体环境下,没有了展示空间和展示形式的束缚,各种类型的档案利用多种传播媒介,借助更多、更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展示更加丰富的档案编研成果,让更多人了解档案、认识档案,更加体现档案的价值。

1.将多种类型的档案载体进行展示

档案载体从来不是单一的,各类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实物等各种载体的档案广泛存在。多种类型的档案展示在同一平台、同一页面上,用鲜活的档案资源传递信息,比简单的文字配图片介绍内容更为丰富,而且通过各类载体的档案全方位、立体化的呈现,拉近了受众与档案之间的距离感,增加档案的吸引力,更能体现档案的价值。例如,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开展口述校史档案工作,通过采访历史亲历者来还原和丰富校史档案,留存珍贵的影像资料。同时,也征集到很多照片和实物,这些影像资料和实物档案可以进行加工制作成一些小视频,在学校的各类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展示,或者在档案展览期间进行播放,通过人物讲述和照片实物等呈现方式,向广大师生、校友介绍某一段特定的校史,大家对此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会大大提高,档案文化影响力也会提高。

2.善于应用各类媒介

融媒体环境下,档案实体展览、纸质汇编画册、专题展示网站等传统的档案编研媒介要用,同时各类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新兴档案编研媒介也要用。应用传统档案编研媒介时,可适当增加一些新元素,如档案实体展览增加一些多媒体互动设备,展示一些因空间有限没能放在展板上的内容;纸质汇编图册增加二维码,手机扫一扫就变成有声读物、动画展示或视频内容;专题展示网站可以加入一些多媒体元素,增加互动板块,提升受众的观感和浏览兴趣。应用新兴档案编研媒介时,要选取好需要展示的档案素材,多类型的档案载体,精心的加工处理,美观的页面设计,有趣的互动体验,都可以增强受众的好感度,加深受众对相关档案内容的理解。

3.借助更加先进、专业的技术力量

融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各类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尝试,寻找可能的突破口,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高校档案部门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引进更加专业的技术力量或者开展合作,共同参与档案编研工作,赋予高校档案编研更多的科技感和趣味性,进一步提升高校档案编研水平,丰富档案编研成果展现形式,更加贴近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

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高校档案工作人员要多学习、多实践,增强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为广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多元、形式更丰富的档案编研成果,提升高校档案文化的影响力。

六、结语

在融媒体环境下,建设好高校档案文化,要立足于高校档案工作基础,用好高校档案馆藏资源和征集资源,发掘出更多有价值、有推介意义的档案资源。高校档案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多学习、多实践,进行内容加工、形式创新,丰富档案宣传方式,夯实档案工作内涵,让档案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提升高校档案文化建设水平,带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郭 兰,吴 江.校园文化视阈下的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聂云霞,黄文琼.全媒体多维语境下档案信息传播策略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8

[3]范璟玉.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传播的新思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

[4]高思宇.国外档案网上展览的特点及启示[J].档案天地,2018

[5]陈青娇.新媒体时代下档案文化传播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档案馆)

作者简介:刘宇翔(1991-),男,汉族,江苏江阴人,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编研与征集。

猜你喜欢

高校档案融媒体
浅析提高高校档案过程管理质量的思考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改革及创新分析
探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高校档案服务大学文化建设的探讨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