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留置腹腔引流管患者中的应用
2022-03-06刘超华刘美枝
刘超华,刘美枝
(长沙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湖南 长沙,410000)
留置腹腔引流管是一种从管腔内排放腹水及注药的常用治疗方式。但置管后,部分患者因依从性差、护理操作不当等因素,导致导管意外脱落即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这可能会导致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医疗安全,增加患者负担[1]。长沙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针对此问题,开展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2],由护士长为核心组成小组,用“品管”的科学方法,有效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确保了医疗安全,促进了患者康复。
1 对象与方法
1.1 成立活动组
在医院护理部的推动下,由辅导员、圈长及圈员组成QCC。辅导员全程指导,10名科内护士组成圈员,在圈长指导下选定主题、拟订计划。选定圈名为“畅享”圈,“畅”代表畅通,指在医护的协同努力下使腹腔引流管保持通畅、固定;“享”代表患者畅享精心品质护理。
1.2 选定主题
运用头脑风暴法[3],分析科室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患者健康宣教的知晓率、提高护理书写的准确率、降低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UEX发生率、降低患者输液肿胀发生率、降低病房红灯呼叫次数”5个问题。通过对问题的重要程度、是否急迫、实施可行性、上级支持、圈能力 5 个方面进行评分,开展“降低腹腔引流管UEX发生率”的主题活动。
1.3 分析现状
对QCC活动前2019年3月1日至8月31日在长沙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102例置管患者情况进行总结,发生19例UEX,为18.6%,结果见表 1。用80/20原理分析得出,患者自行活动时最常发生UEX,作为本圈改善的重点。
表1 腹腔引流管UEX发生率评估表(n=19)
1.4 确定目标值
根据计算公式: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圈能力=圈员平均得分/满分。其中,现况值为18.6%,圈员平均分为28.9分,圈能力百分数为28.9/40×100%=72.3%,得到UEX发生率目标值为5.2%。
1.5 要因选定及真因验证
圈员通过脑力激荡法,探究患者自主活动时腹腔引流管UEX高发的原因,并绘特性要因图(又称鱼骨图)[4],见图1。通过对环境、人员、方法、材料等方面进行论证,发现管道知识缺乏、重视度不够、缺乏系统化培训、宣教不到位、固定方法欠妥、缺乏标准化流程为主要原因。并通过观察脱管情况、与患者访谈等检查真因,发现对患者宣教不到位、护理人员缺乏系统性培训为真因。
图1 原因分析鱼骨图Fig.1 The fishbone diagram of the reason analyses
1.6 对策与实施
10名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法提出相应对策,圈员根据对策的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打分,优分为5分,合格为3分,差为1分,根据80/20原则,总分在96分以上者为选定对策。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为实施阶段。
1.6.1 加强健康宣传
针对相关知识宣教不到位的真因,制定以下措施:1)加强对置管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如详细交代患者下床活动、床上翻身、穿脱衣服时注意事项等。2)制定腹腔引流管相关宣传册并发放给患者,提高患者对导管的自我护理。3)对自我护理掌握不达标的患者再次进行宣教,直到达标。
1.6.2 改进导管固定方法
针对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不到位的真因,进行了导管维护和操作知识培训。1)学习并改进导管的固定方法,使用S或U形固定导管[5],加用3M敷贴高举平台法固定导管末端[6]。2)腹水排放间歇期进行肝素帽封管固定[7]。3)因腹压增大难免渗液的患者,应用橡皮塞加纱布加压固定。4)敷料渗湿及时处理。
1.6.3 制定导管标准化维护流程
1)制定引流管脱管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学习新技能。2)躁动患者及时约束[8]。3)制定导管专用交接班表及维护档案。4)建立导管维护手册,按标准流程进行维护,见图2。
图2 QCC活动前后腹腔引流管护理流程对比Fig.2 Standardized catheter nursing flow chart before and after QCC
2 结果
2.1 UEX发生率降低
收集QCC活动后90例留置引流管患者,其中,发生UEX 4例,发生率为4.4%,目标为5.2%,达到预期目标。UEX发生率从活动前的18.6%降至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35,P<0.01),见图3。
注:与改善前相比,**P<0.05。图3 QCC活动后,腹腔引流管UEX发生率Fig.3 The incidence of rate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abdominal drainage tube after QCC activity
2.2 护理能力提升
实施QCC活动后,护士在腹腔引流管相关理论知识和维护方法考核中,分数均有提高,且都达到90分以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士对腹腔引流管维护理论知识及操作方法的掌握
2.3 患者满意度提升
实施QCC活动后,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QCC活动前后患者满意度调查
2.4 导管护理标准化确立
导管固定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专用交接班表”将导管护理责任落实到人,“维护档案”作为患者病历资料的扩展,可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参考。改良的导管固定方法及交接班方法、宣教方法等,编入引流管标准化维护手册,在全院推广应用。
2.5 圈员素质全面提升
本次QCC活动前后成员对自己进行全面赋分,从个人素质修养、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自信心、团队合作能力、品管手法掌握程度、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8个方面进行评价,每项为1~5分。显示所有项目均有提高,见图4。
图4 圈员素质雷达图Fig.4 Radar map of member quality
3 讨论
用QCC的科学方法找出腹腔引流管UEX的主要原因,运用头脑风暴法,拟定对策并实施。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改良导管固定方法、落实交接班责任、详细宣教等一系列措施,使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UEX发生率从活动前的18.6%下降至4.4%,促进了患者康复。
QCC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腹腔引流管理论知识及维护技能。单层胶布固定改良为胶布U形或S形塑形,并加用3M敷贴导管末端的固定方法解决了患者因腹腔液体渗出或出汗、擦拭身体等日常活动致胶带易潮湿或卷边的问题。对于腹腔内压力过大而可能出现渗液的患者,在敷贴下用橡皮塞加无菌纱布加压固定,有效减少了液体的渗出,并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以上固定方法在院内进行了推广,各科室各类导管固定中均能减少敷料更换,增加导管的稳定性。
QCC活动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交接班更加规范,确保了医疗质量安全。制定导管专用交接班表,详细记录穿刺点有无红肿、渗液,敷贴有无渗液、卷边、松动及处理措施,导管、敷贴的更换日期、频次及操作人。患者的置管长度、每次腹水后腹围及体重的变化、导管处皮肤的相关情况均记录入导管档案,出院时交由患者保管,可为患者下次就医时提供参考。
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详细告知注意事项,并通过宣传册宣教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导管的自我护理能力。患者感受了医护的关怀,治疗上更加配合,还促进了医患和谐[9]。
同时,QCC活动中的程序化标准模式对解决一些临床棘手问题起到积极作用[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