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盆底生物反馈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应用效果
2022-03-05罗维王翠
罗维,王翠
1.重庆市东南医院妇产科,重庆 400060;2.重庆市东南医院手术室,重庆 400060
分娩几乎是每一位女性均会经历的特殊生理过程。分娩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尿失禁。相关研究表示,分娩能够对产妇的盆底肌肉造成损伤,从而损伤泌尿生殖道的支持组织,并且还会引发尿失禁[1]。尿失禁的引发原因可能和盆底肌肉的支配以及尿道括约肌的机械性损伤具有密切联系。还有研究表示,盆底肌强度和产后尿失禁密切相关,因此,产妇分娩后提升其盆底肌力,能有效降低其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2]。采用一系列的康复训练,能大大提升患者的盆底肌群肌力强度,从而使产妇的盆底肌群能有效控制尿道阻力,进而降低尿失禁发生率[3-4]。目前,关于尿失禁的预防康复训练方法包括盆底肌康复操、盆底电刺激、盆底生物反馈训练等,以上方法均能对盆底肌群的收缩产生刺激作用,从而使产妇的盆底肌群肌力明显增强[5-6]。本次研究以重庆市东南医院2020 年1 月—2021 年9月收治的10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0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年龄23~37 岁,平均(30.49±2.35)岁;平均新生儿体质量为(3 685.73±500.79)g;平均孕周(40.59±1.24)周。观察组年龄23~37 岁,平 均(30.46±2.65)岁;平均新生儿体质量为(3 689.46±501.46)g;平均孕周(40.56±1.22)周。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得到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初产妇;②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尿道感染者;②合并阴道炎症者;③合并器质性病变者;④合并心、肝等重要系统功能异常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训练时间同样于产后42 d 开展,(1)Kegel 运动:患者在此期间采用仰卧位,保持深且缓慢的呼吸,有意识地提升并舒张肛门,成功提升以后,需要保持该状态至少10 s,然后放松10~15 min,重复此过程3 次,此为1 个循环,2 次/d;(2)盆底肌康复操:①扭胯运动:产妇保持站立位,双手放于跨前,向左、向右、向前、向后做旋转运动,重复3 次,10~15 min/次,1~2 次/d;②臀部运动:产妇保持站立位,左腿需要向前弯曲90°,右腿向后,形成弓步,将左腿作为支点,使用臀部肌肉的力量向下压,然后换右腿做重复动作。患者需要保持俯卧位,缓缓抬高双腿,直到无法抬高,然后放松。之后,产妇需要保持仰卧位,双脚需要放置在固定平台上,紧绷臀部肌肉,缓缓抬高骨盆,然后放松。重复以上动作3 次,10~15 min/次,1~2 次/d。
观察组还需要采用盆底生物反馈训练:训练时间在产后42 d 后,将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放置在产妇的阴道中,模拟视觉、声音信号,对产妇盆底肌肉活动情况进行反馈,20 min/次,2 次/周,两组产妇均需要持续干预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盆底肌力:分为5 个级别,等级越低表示患者的盆底肌力越差,Ⅰ级:阴道肌肉颤动;Ⅱ级:阴道肌肉不完全收缩,持续2 s;Ⅲ级:阴道肌肉完全收缩,持续3 s;Ⅳ级:阴道肌肉完全收缩,持续4 s;Ⅴ级:阴道完全收缩,持续5 s。
②肌张力结果比较:肌张力升高或正常。
③盆腔脏器脱垂率。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评分法:分为0、Ⅰ、Ⅱ、Ⅲ度,0 度:未脱垂;Ⅰ度:宫颈距处女膜缘4 cm,但未达处女膜;Ⅱ度:宫颈脱出阴道外,宫体在阴道内;Ⅲ度:宫颈宫体完全脱出阴道。
④尿失禁率:尿失禁的评价标准:当腹部压力升高,会发生不自主的漏尿情况;尿垫实验:当患者的膀胱没有完全充盈、在没有排尿意识状态下,垫卫生巾,然后要求患者饮500 mL 水,休息30 min,反复站坐10 次,然后咳嗽、大笑10 次,在30、60 min 后取下卫生巾,称重,如果重量增加2 g 以上,则表示存在尿失禁。
⑤负性情绪评分:根据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评分量表进行评估,50 分及以上表示存在焦虑、53 分及以上表示存在抑郁。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比较
观察组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比较[n(%)]
2.2 两组患者盆底肌张力比较
观察组盆底肌张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盆底肌张力结果比较[n(%)]
2.3 两组患者盆腔脏器脱垂率和尿失禁率比较
观察组盆腔脏器脱垂率和尿失禁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盆腔脏器脱垂率和尿失禁率比较[n(%)]
2.4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比较[(),分]
3 讨论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的常见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问题提到一定的认知高度[7-8]。一部分产妇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功能锻炼的配合度有所增加,但依从性及自律性不高,产后盆底损伤未能及时恢复,有可能导致盆底肌功能下降,将发展为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阴道松弛、反复阴道炎症发作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9]。
相关研究表明,通过阴道分娩的产妇,在产后最高可达45%的产妇会发生尿失禁,并且尿失禁的发生周期一般会在产后3 个月内[10]。虽产后发生尿失禁的大多数患者在分娩3 个月内,其盆底肌功能能够自行恢复,尿失禁相关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但仍有一部分产妇无法自行恢复[11-12]。有学者认为,能通过监测盆底肌力对尿失禁进行预测,然后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对产后患者做盆底肌训练,能明显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13]。
临床中通过盆底功能锻炼治疗,能使产妇的盆底肌功能以及盆底肌力得到改善,但通常状况下,治疗效果相对较差[14]。生物反馈疗法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将患者的生物信息进行收集,然后将其转化为能直观观察的曲线以及数值[15-16],通过反馈,刺激患者大脑,进而对身体各组织功能进行调节控制,患者可以正确掌握锻炼方法,减少疗程,除此之外,电刺激法还能提升肌肉兴奋性,唤醒受损的部分神经细胞[17-18],另外,还能改善盆底的血液循环,优化新陈代谢,快速恢复盆底张力,进而有效治疗患者。盆底康复训练内容包括Kegel 运动以及盆底肌康复操,这两种方法均能够提升盆底肌力,从而有效预防尿失禁[19]。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尿失禁率为0.0%低于对照组20.0%(P<0.05),说明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训练能够有效预防尿失禁。殷婉萍等[20]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尿失禁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93%(P<0.05),和本次研究结果大致相同。
综上所述,产后产妇通过盆底康复训练和生物反馈训练,盆底功能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效果确切,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