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地区135 148 例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分析
2022-03-05郑丽珠叶圣宋玮婷
郑丽珠,叶圣,宋玮婷
宁德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福建宁德 352100
遗传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IMD)是指由于基因突变使合成的酶、受体或载体等蛋白功能缺陷,导致机体生化物质代谢紊乱,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1]。IMD 包含的病种多达上千种,其中常见病种有500~600 种[2]。在国外IMD 的发病率约0.1%~0.13%[3-4]。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各个系统、器官均可受累,且发病年龄跨度大,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病死率、致残率高,故早期筛查与诊断意义重大。应用串联质谱技术能在短时间内检测出氨基酸、游离肉碱、酰基肉碱相对值,从而实现对40 余种疾病,包括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代谢异常疾病的筛查。目前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全国各个地区的新生儿IMD 筛查,且取得良好效果[5]。宁德市妇幼保健院于2016年9 月开始进行新生儿IMD 的筛查工作,为了解闽东地区新生儿IMD 患病率及疾病谱,现将宁德市2016 年9 月—2020 年12 月出生的135 148 例 新生 儿串联质谱代谢病筛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在本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135 148 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与递送 足月出生的健康新生儿在3~7 d 内经过充分哺乳(≥6 次)后采血;疾病状态儿、早产儿、低体重儿或提前出院等情况未采血者,采血时间<20 d,所有样本均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进行采集[6]。由接产医院采集足跟血,滴于新生儿疾病筛查滤纸卡,要求血斑直径≥8 mm,双面渗透良好,在室温中自然阴干,封存于密封袋,置于2~8℃冰箱保存,并于5 d 内通过新筛冷链系统,递送至本中心应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标本检测。
1.2.2 仪器和试剂 Waters 1525 Binary HPLC Pump(1525 高效液相色谱仪)和Waters TQ Detector 串联质谱仪购自美国Waters 公司。使用非衍生法检测标本中氨基酸、琥珀酰丙酮及肉碱的试剂盒是由芬兰的PerKin Elmer 公司提供。
1.2.3 检测方法 取合格的血滤纸卡片用打孔器取出直径3 mm 圆形样本,置于96 孔板中,将含有内标的萃取溶液加入孔中萃取样本中的氨基酸、酰基肉碱,吸取萃取液置于96 孔V 型板中,覆盖铝膜上机检测。
1.2.4 筛查结果的判读及诊断 根据新生儿IMD 在串联质谱检测结果中的相关指标进行筛查。结合本地区串联质谱检测结果参考值进行分析。首次检测异常者为初筛可疑阳性,需要原血片复查,若仍是阳性则为初筛阳性。对初筛阳性新生儿及时召回再次采集血标本检测,召回样本如仍为阳性者,需进一步行尿有机酸分析、血气分析、生化、乳酸等相关检查。可疑患儿行致病基因检测。结合基因检测等结果可确诊新生儿IMD。确诊为IMD的患儿将建立档案由专人进行专案管理,跟踪患儿的治疗。
2 结果
闽东地区新生儿IMD 筛查的结果:本中心共筛查135 148 例新生儿,初筛阳性患儿1 738 例,初筛阳性率1.29%,召回1 625 例,召回率93.5%,召回复查阳性患儿134 例,召回复查阳性率8.2%。可疑患者进一步进行生化、尿有机酸检测,并通过基因检测及父母家系验证确诊,均为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最终确诊48 例,总体阳性预测值为2.95%,总体患病率为1/2 816。涉及三大类型(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14 种遗传代谢病病种,其中氨基酸代谢病4 种(不含苯丙酮尿症),11 例(1/12 286),有机酸代谢病5 种,12 例(1/11 262),脂肪酸代谢病5 种,25 例(1/5 406)。见表1。
表1 闽东地区135 148 例新生儿IMD 筛查情况
3 讨论
IMD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最常见累及神经系统,可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同时该病急性期可致患儿猝死。IMD 中大部分疾病通过早期诊断与治疗,可使患儿生长发育与正常同龄儿相同。故早期发现、诊断与治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串联质谱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使既往难以发现的IMD 得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应用串联质谱技术筛查闽东地区新生儿IMD结果显示,闽东地区新生儿IMD 初筛阳性率为1.29%,总体阳性预测值为2.95%,与我国其他地区报道的初筛阳性率1.2%~2.21%[7-8]及总体阳性预测值2.6%~3.38%[9]相似。因本资料中不包含苯丙酮尿症患儿,故本研究所得初筛阳性率可能较实际低。其次初筛阳性患儿1 738 例,最终确诊48 例,由此可见应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新生儿IMD 筛查的假阳性率较高,可能与串联质谱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同时该技术为筛查试验而非确诊试验有关,目前国内其他地区亦存在此问题。因此,对假阳性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比对,不断优化筛查标准,降低假阳性,提高筛查率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资料中135 148 例新生儿中检出48 例IMD 患儿,在不含苯丙酮尿症患儿情况下总体患病率已达到1/2 816。高于浙江省的患病率1/4 937[10-12],低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患病率1/1 259[13],而与河南省的患病率1/2 805[14]相似。提示了新生儿IMD 在不同地区的患病率不同,具有地域差异性。这可能与不同地区人群种族不同以及实验过程中标本采集、递送方式不同和对异常指标的把控不同等都有一定相关性。需要更多数据分析确认。
48 例患儿,包含14 种疾病,其中前5 位病种顺位分别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2-甲基丁酰辅酶A 脱氢酶缺乏症、希特林缺乏症、戊二酸血症1 型、多种酰基辅酶A 脱氢酶缺乏症,在本地区患病率较高的2-甲基丁酰辅酶A 脱氢酶缺乏症、戊二酸血症1型,与钟锦平等[15]报道一致,提示可能是福建地区的高发病种。这些疾病的发现,扩大了闽东地区新生儿IMD 的疾病谱,同时对本地区相关临床医师积累更多的诊疗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分析了闽东地区新生儿IMD 的总体患病率及疾病谱情况。因IMD 除了少数为性染色体遗传,大部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已生育过IMD 的家庭,仍有较大可能性再次生育出IMD 的患儿。早期筛查出新生儿IMD 还可以指导此类家庭在再次妊娠期间利用胎盘绒毛膜细胞及羊水细胞进行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做好出生缺陷二级预防。故串联质谱技术应用于新生儿IMD 筛查意义重大,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