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核细胞在ITP 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治疗后HPA 的表达效果

2022-03-05冯于刘学文刘明君张坤卓丽霞

系统医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形态学计数血小板

冯于,刘学文,刘明君,张坤,卓丽霞

1.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内蒙古包头 014030;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enia purpura,ITP)是临床上因血小板计数减少引起的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紊乱有关[1-3]。ITP 成人发病率为5/10万~10/10 万,60 岁以上老年人是高发群体,育龄期女性略高于同年龄组男性[4]。因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与治疗效果各不相同[5]。ITP 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紫癜,口腔血疱,甚至出现视物模糊、眼底出血等症状[6-8]。约有半数ITP 患者会出现疲乏状态,部分患者会合并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9]。HPA 是血小板膜糖蛋白上的特异性抗原表位,其基因呈现高度多态性[10],诱导内部隐性表位暴露,巨噬细胞识别后上调刺激分子,引起一系列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血小板,巨核细胞计数增高及生长、成熟障碍,致使血小板不足而引起ITP。临床分析HPA 与ITP 相关性的研究较多,对ITP 治疗后HPA 的表达的研究较少。故本研究选取2020 年11 月—2021 年11 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ITP患者57 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角度分析罹患ITP 时的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MK)的变化,并经艾曲波帕治疗后,观察HPA 的表达及对疗效的预测作用,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治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ITP 患者57 例(ITP 组),另选取同期正常者56 名(正常组)。ITP 组男21 例,女36例,平均年龄(52.87±3.36)岁。正常组男22 例,女34 例,平均年龄(53.04±3.4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成人ITP 的诊断标准[4]:至少连续2 次血常规检查显示PLT 计数减少,外周血涂片镜检血细胞形态几乎正常。PLT 计数<100×109/L;患者皮肤出现瘀斑、出血点或脏器及黏膜发生出血等;MK 计数正常或增加,伴成熟障碍;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系统性红斑狼疮者;先天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者;具有精神类疾病或沟通有障碍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口服艾曲波帕(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70387),25 mg/d,依据病情及PLT 调整药物口服剂量。

1.3.2 观察方法 使用巨核细胞流式检测抗体试剂,选取BM 取材、染色、涂片良好的标本进行MK 标化记数。在涂片体尾交接处按顺序用油镜分类20~40个MK,对>40 个MK 或<20 个MK 者根据其实际数目计算。巨核细胞分类包含原幼、颗粒、裸核、产板4型,并计算各型所占比例。采用定量积分、统计方法对MK 退行性变、颗粒及胞浆进行分析。

1.3.3 HPA 采集 ①仪器:使用ELISA 抗HPA 试剂和加样板,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阴性对照选择自身抗体阴性(人源),阳性对照选择抗血小板抗体IgG阳性(人源)。②方法:取患者1.2~2.0 mL 乙二胺四乙酸抗凝血,离心处理并分离富血小板血浆,磷酸盐缓冲液、吐温缓冲液按1∶10 稀释血浆,并取出30 μl 血浆加入样板反应区,封盖在18~25 ℃下温育(期间需滴入25 μl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抗人球蛋白)30 min,避光操作,冲洗反应膜片,浸泡5 min,用吸水纸吸干载片水分,与二抗相应区域完全接触,再次重复温育-浸泡-吸水等操作,盖玻片嵌入载片。最后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强度,并比较阴、阳性结果。

1.4 观察指标

①统计ITP 组、正常组MK 计数及形态分类情况。形态分类包含原幼型、颗粒型、产板型、裸核型。②符合短期有效率评定标准[11],包括完全反应、有效、激素依赖和无效。完全反应:没有出血,治疗后PLT 计数≥100×109/L;有效:没有出血,治疗后PLT 计数≥30×109/L,提升2 倍基础PLT 数量;激素依赖:防止出血,持续用药使PLT 计数≥30×109/L;无效:发生出血,治疗后PLT 计数<30×109/L 或未能提升2 倍基础PLT 数量。疗效评估需测定2 次,且应间隔7 d 以上。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MK 分类结果对比

ITP 组原幼型及颗粒型MK 计数均高于正常组,产板型MK 计数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MK 分类结果对比[(),个/1.5×3.0 cm]

表1 两组MK 分类结果对比[(),个/1.5×3.0 cm]

2.2 两组MK 定量积分结果对比

ITP 组胞浆量、退行性变量高于正常组,颗粒量(伴有成熟障碍)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MK 定量积分结果对比 [(),个/1.5×3.0 cm]

表2 两组MK 定量积分结果对比 [(),个/1.5×3.0 cm]

2.3 MK 形态学诊断价值分析

颗粒型MK 敏感度、特异度为96.30%、60.00%,AUC 面积为0.913;原幼型MK 敏感度、特异度为94.74%、60.00%,AUC 面积为0.908;产板型MK 敏感度、特异度为94.34%、63.64%,AUC 面积为0.902;颗粒量敏感度、特异度为91.07%、62.50%,AUC 面积为0.893;退行性变量敏感度、特异度为88.89%、57.14%,AUC 面积为0.862;细胞浆量敏感度、特异度为88.67%、60.00%,AUC 面积为0.858。MK 形态学诊断ITP 的ROC 曲线,见图1。

图1 MK 形态学诊断ITP 的ROC 曲线

2.4 ITP 患者不同HPA 的短期有效率对比

HPA>1∶10 组短期有效率(100.00%)高于<1∶10组(90.00%)、1∶10 组(8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ITP 患者不同HPA 的短期有效率对比

3 讨论

ITP 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ITP 患者MK 常处于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情况,故巨核细胞形态学变化是诊断ITP 的重要指标之一[12]。

本研究中ITP 组原幼型巨核细胞MK 计数(12.15±1.30)个/1.5×3.0 cm 高于正常组,颗粒型MK计数(69.78±14.07)个/1.5×3.0 cm 高于正常组,产板型MK 计数(9.70±7.15)个/1.5×3.0 cm 低于正常组(P<0.001)。ITP 组胞浆量(2.39±0.52)个/1.5×3.0 cm高于正常组,退行性变量(1.42±0.43)个/1.5×3.0 cm高于正常组,颗粒量(伴有成熟障碍)(1.88±0.17)个/1.5×3.0 cm 低于正常组(P<0.001)。颗粒型MK、原幼型MK、产板型MK、颗粒量、退行性变量、细胞浆量的AUC 面积分别为0.913、0.908、0.902、0.893、0.862、0.858。说明通过MK 形态学变化诊断ITP 具有重要意义。ITP 患者MK 计数、胞浆量及退行性变量明显增加,颗粒量减少并伴有成熟障碍,主要因祖细胞受淋巴细胞产生的白介素和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FS)等活性物质的调控作用。加之自身抗体介导增加PLT 破坏,使巨核细胞出现生长、成熟障碍,致使PLT 计数降低。周红琳等[13]研究中PITP 组原幼型MK 计数(44.13±59.79)个/1.5×3.0 cm、颗粒型MK 计数(48.84±85.26)个/1.5×3.0 cm 均高于正常组(5.78±1.00)、(53.49±10.77)个/1.5×3.0 cm,产板型MK计数(3.52±6.48)个/1.5×3.0 cm低于正常组(36.87±11.25)个/1.5×3.0 cm(P<0.05),裸核型(9.62±11.06)个/1.5×3.0 cm 与正常组(10.76±4.17)个/1.5×3.0 cm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伴有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说明巨核细胞可诊断不同类型的ITP。

本研究中HPA>1∶10 组短期有效率(100.00%)高于HPA<1∶10 组(90.00%)、1∶10 组(89.29%)(P<0.05)。说明HPA 阳性率高的患者经艾曲波帕治疗后,治疗效果良好。因艾曲波帕是口服TPO 受体激动剂[14],与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跨膜区H499残基结合,加速MK 增殖分裂,产生并释放大量功能正常的血小板至外周循环[15-16]。诸多临床试验反应率高达80%左右,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适宜长期应用。黄月婷[17]使用艾曲波帕治疗75 例成人ITP 患者,起始剂量分别为25 mg/d、50 mg/d、后续根据PLT 水平增至75 mg/d,治疗后首次PLT≥30×109/L的中位时间是14 d,54.67%患者在14 d内起效。说明艾曲波帕起效快。治疗总有效率为81.33%,32.00%的患者持续用药≥6 个月仍有效,其中10 例患者停药后≥6个月PLT仍维持>30×109/L。说明艾曲波帕持续用药效果更佳。50 mg/d 或75 mg/d 组疗效均高于25 mg/d,既往TPO 用药史、血小板抗体表达、巨核细胞数不影响药物疗效。多数患者停药后PLT 维持时间较短。说明既往用药史不影响艾曲波帕治疗效果,但需考虑长期用药以维持PLT 水平。González-López TJ 等[18]给予老年ITP 患者艾曲泊帕治疗,治疗总缓解率为82%,治疗3 个月及6 个月时的总缓解率分别为72%及61%,安全性较高。综合各项研究表明艾曲波帕起效快,HPA>1:10 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同时不受用药史及治疗史影响,安全性高,但需长期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学变化可有效诊断ITP,ITP 患者服用艾曲波帕治疗后,促进巨核细胞增殖、成熟,增加血小板计数,且HPA>1:10 患者的疗效更佳。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未进行不同治疗方式对比,未来可增加样本量、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进行对比,为正确诊疗ITP 及预后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形态学计数血小板
古人计数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这样“计数”不恼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在转子失衡识别中的应用
血小板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改变在四种类型MPN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