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以福建省闽侯县为例

2022-03-05叶世农罗晓英李伯灯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区域信息化

叶世农 罗晓英 李伯灯

(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福州 350100)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新时代教育环境中教师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如何与时俱进地引领并促进区域内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教师进修学校等研培院校需要思考的热点问题。教师能否有效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区域内城乡差距大、学校信息化教育氛围差异大、教师未具备系统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系统、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教学应用缺乏创新等成为区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促进教师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成为考验。[1]

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师们提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前期课题研究文献梳理结果,笔者设计了《闽侯县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需求调研问卷》。问卷围绕现状调查、存在困惑、提升需求等3 个维度展开。共设计15 个问题,其中,3 道基础信息,10 道封闭题(2 道单选,8 道多选),2 道开放题。面向区域内5500 多名教师开展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993 份。

通过调研、实地考察、访谈交流、经验总结分析,笔者发现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外部因素和来自教师个体的内部因素均影响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且各种影响因素表现不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在训前与训后、内部与外部、学校与社会的不同张力作用中不断向前发展。[2]本文基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从相关政策、区域组织实施情况、教师成长需求等方面阐述区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的主要推进策略。

一、区域内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缺乏创新

根据对区域内各校教学环境现状的调查研究,目前多数学校硬件环境良好,普通教室均配多媒体教学设备,部分学校配有交互式教学设备,少数配备智慧教学设备。教学软件环境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基本上能够满足教师开展一对多互动常态化的集体教学需求。多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环境为:播放教学课件、数字教学资源、投屏互动等的基本应用。在信息化设备应用中存在高配低用现象,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创新应用能力有待提升,如,对深入挖掘信息化教学软硬环境应用价值,通过个性化教学、大数据支持下的精准教学、利用教学AI 软件辅助教学提升效率等思考较少,缺乏对环境创新应用方面的探究。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良莠不齐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均开展了促进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提升的系列专项培训,区域内多数教师已储备了日常课堂教学所需的信息化教学理论与技能,但缺乏“学以致用”与“创新应用”精神,未能将学到的信息化教学理论与信息化教学实践有效融合。主要体现:一是专项培训后,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学用偏差”现象,教师未能将习得的信息化教学理论知识和信息化工具使用技能内化成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并与课堂教学实践相融合;二是不同学段、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教师群体存在明显的差异化,存在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不均衡问题;三是教师自身存在“需求差异”,部分教师有强大的提升内驱力,而部分教师对提升的需求低,在思想上未能重视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基于以上现存问题,笔者认为区域内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需要经历一个有目的、有指向的过程。需要从教师整体信息化知识体系中探究教师信息化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改进措施,以教师能力结构的优化实现素质提升与教学智慧沉淀,最终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融合创新能力。[2]

(一)统筹规划,营造浓厚的应用氛围

1.政策引领创条件。国家、省市县各级出台的相应政策,为区域内教师创造了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良好条件,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项培训、“精品课”评选、“中小学教师优质课”评选、“三优联评”、信息化教学案例评选等系列活动。相关赛事的开展不仅强化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知识掌握与应用技能的锻炼,更激发了教师自我成长的内驱力,为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整体的教学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赛前培训、参赛过程磨炼及赛后优秀成果展示等形式,形成了以点带面促进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态势。

2.统一意识造氛围。继相关政策的出台,区域自上而下形成统一的意识,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与应用者对信息化教学的关注度,强化整体的提升意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鼓励教师多元参与,从而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自由、接纳的教师信息化教学提升与展示的良好氛围。[3]如,结合提升工程2.0 的规划与实施要求,分层分批开展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校本研修,开展系列信息化教学主题研讨活动,将信息化教学应用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课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

3.环境适应保实践。教师信息化教学需要在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进行,适应环境是的必备条件。为确保教师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设施:互动教学设备的配备,教育信息化资源平台、大数据平台、智慧校园、虚拟实验室、线上教学平台等前提下开展相关软硬件的实操及创新应用培训,可快速高效提升教师对信息化教师环境的适应能力,保障教师实践应用需求。如在疫情防控等特殊时期,需要开展线上教学时,教师对线上教学软硬件的适应与否直接决定着课堂能否顺利开展。

(二)联动互助,打造良好的交流场景

联动互助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参与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强化教师自主发展意识。[4]在实践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区域内教师能够从教育、教学、教研工作角度出发参与合作交流等互动活动。区域开展多样联动互助,打造良好的交流场景,如,片区联动、学科联动、教研组联动、校际合作交流、构建同侪互助学习共同体等。在片区联动、校际交流过信息化交流情景中,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经验交流、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提升了同行间的信息化协作教学及与专家的交流互动能力。[2]从而潜移默化地助推教师信息化教学专业成长。

1.同侪互助强自省。同侪互助,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之一。在课题研究与信息技术提升工程专项培训同步开展的过程中,区域构建“同侪互助学习共同体”,统筹各校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开展信息化教学研讨、观摩,开展教师的信息化协作教学,同侪交流与互助。如,在区域内,通过微信群、钉钉群等社交平台组织有共同提升需求的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集体备课、集体讨论、集体教学研究、对点帮扶等。教师撰写教研组教学协作与交流后的心得与收获,通过内省总结自身优势与不足,更精准地实现自我定位。[5]

2.分层施训领成长。根据调查发现:区域内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段的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有待提高,但在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不同学段教师群体对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方向存在差异,表现在:教师资源开发、信息化教学实施方法、信息化技术应用设计、信息化教学案例研究等多个方向上的差异。依据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与发展需求,按需设置符合满足不同提升需求的培训课程,选取合适的培训方式,制订适宜的评价标准,分层规划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实施方案。[6]

3.专家引领助解惑。根据区域内教师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专家通过课堂观察,采用主题性观察和跟踪式观察结合的策略,定期分享信息化教学专题讲座,参与指导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商讨信息化教学设计等活动,及时解答教师存在的应用困惑,形成集群化优势。[5]专家引领的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反思和角色认同意识,及时帮助教师答疑解惑,确实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研学合一,构建有效的内化体系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参与专项课题研究的教师,能够有目的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更深入地思考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更具方向性地探究实践过程中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的有效应用途径,构建基于学与教的理论和实践的内化经验体系,通过自身的研学验证信息化教学实践经验是否可行,针对信息化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谨的、持续的、批判的反思,形成具有真正的指导性的知识经验。从而达到研学和一,做到真正的内化。

1.资源创建提能力。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各式各样的在线教学资源的使用者、传递者和创造者,在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制作、整合、利用能力。如,教师参与各层级教育主管单位及学校的精品课资源开发建设;立足常态教学需求自行制作、整合的教学资源;参与各教育官方网络平台汇集的教学资源或教学案例征集活动;因课题研究或者创新实践需要而开发制作教学资源;加工在线教学过程中生成教学资源等,总之,教师在创建各类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制、整合和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

2.案例交流达共识。在区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推进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培训任务,多数教师已具备用信息化教学的经验,在各级主办方开展的案例交流展示活动中不断地涌现出一些优秀信息化教学案例,在参与优秀案例交流分享过程中,参与者与分享者容易在具体的信息化教学应用点上达成共识。例如,某教师在教授语文课《牛和鹅》这一课时后,分享了其在备课时对基于智慧教室开展该课教学活动的思考、授课过程中应用教学iPad辅助教学达成教学目标情况以及使用数据测评课堂教学效果等。其他同行通过观课、议课将间接经验内化成自己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

3.自主探究促内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不是简单地为用信息技术而用的教学实践。实践探究与经验提炼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素质的“理论化实践”,帮助教师在行动中反思,最终提炼出“实践中的理论”。需要教师根据实际任教的课程而深入思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信息化教学规模体量、类型和结构上逐渐自成一体,并将使互联网、信息媒体的运用从一种媒介行为逐步转化为学习行为[7],在探索与反思中将信息化教学应用内化并能够在具体应用情景中实现知识技能迁移与升华,从而形成相应可推广经验与理论知识体系。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与更迭,倒逼教师在学习、实践与应用过程中不断探究如何在不同的信息化教学情景中实现信息化教学融合创新,构建动态发展且符合教师个性发展需求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系。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区域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分割区域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区域发展篇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