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意识的高中生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规避策略

2022-03-05李梓伊

成长 2022年2期
关键词:语用失误英语核心素养文化意识

摘 要: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不能完全理解对方的交际意图和情感表达,语用失误由此产生。2018年,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把文化意识设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并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作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文章首先探讨了语用失误的类型,并结合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提出对语用失误的具体规避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语用失误 英语核心素养 文化意识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现象越来越普遍,但其中的语用失误也频繁发生,从而造成交际失败。

近年来,国内学者与国外学习对于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相关研究也一直不断在持续和深入。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很早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被很多学者提及,但是它作为一门学科被人们进行研究的时间却较为短暂。1959年霍尔发表的《无声的语言》里对跨文化交际进行的相关阐述为当时的学者们研究跨文化交际学开拓了新的视野。20世纪60年代中期,跨文化交际学开始作为学校课程在部分大学进行开设。语用失误的概念提出则要稍晚于跨文化交际,最早是由英国语用学家Jenny Thomas 于1983年提出。

国内学者中,1983年何道宽将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学科引进国门。黄次栋在1984年首先使用了语用失误这一概念。王德杏则是将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失误结合,并提出语用失误规避策略。近些年,还有学者不断进行了相关探索。2015年,陈新仁和李民发表了《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背景下的语用失误新解》;2020年,沈秀芳发表了《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等,他们主要是将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等结合研究。

目前的全球化趋势促使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2018年新版课程标准将文化意识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为培养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实践途径。本文旨在基于英语学科素养下的文化意识,对高中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并将课堂作为实践的主阵地,由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真实语境和交际情景,使学生切身体会和理解目标语文化背景,对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进行一定规避,从而达成交际目的。

2 概念界定

2.1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产生的交际。在跨文化交际定义中,对交际双方也提出一定条件,即交际双方要代表不一样的文化背景、要选用同一种交际语言,以及交际者进行的必须是非间接并且能够实时交换信息的言语交际。跨文化交际作为学科被研究时,学者需要了解它的综合性质。

2.2 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指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活动时,由于在表达方式和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或者由于交际者对彼此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较浅,在跨文化交际中发生误解,障碍或冲突,从而影响交际效果的现象。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是最早提出语用失误这一概念的学者,她认为语用失误是“对所说内容的不恰当或错误的理解”,并将语用失误分类为语言语用失误与社交语用失误。Thomas关于语用失误的分类标准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赞同,他们在这一分类的基础上对语用失误展开了深入研究。[1]

2.3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应从以下四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新课标核心素养既提取了旧版中的适用且重要的思想内涵,又结合当下的教育需求和人才培养方向补充了新的内容。其中,文化意识侧重使学生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与内涵。

3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类型

3.1 语言语用失误

语言语用失误的产生是因为人们在进行语用时对语言和语境的使用不当,主要包括语音层面的语用失误、词汇层面的语用失误、语法层面的语用失误等。造成该失误的成因主要为:使用者被母语习惯所影响,其思维在短时间内不容易产生明显转变。在刚学习目标语时,其潜意识里会选择求助母语的知识储备,依照母语的语言逻辑和表达形式尝试交际行为,从而产生了交际过程中的语用迁移。如果交际双方的语言本身和社会文化的相似度较高,则一般会造成语用的正向迁移,这种正向迁移一般不会对交际结果产生过于负面的影响。但是若两者语言与文化相似度较低或极低,对母语的生搬硬套往往会引发语用产生负迁移的现象,这就产生了语用失误。[2]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若是不能正确理解词汇的含义,就容易导致误解和隔阂,尤其是当词汇具有褒义和贬义时,交际双方对词汇的褒贬含义产生不意义的理解,就容易产生矛盾冲突。[3]

3.2 社交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是指在交际活动中,交际者由于对双方社会文化背景差异的不了解或不够了解而造成的表达方式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一方如果事先对另一方的文化背景不了解,往往会在无意中把本国特有的文化意识形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强加给另一方,使另一方在内容上难以理解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在情绪上也会产生疑惑和抵触等不良情绪反应。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主要表现在问候、道别、邀请、拒绝、称赞、稱呼这六方面。[4]

中国人受到传统文化价值观影响,会见时习惯寒暄,常常会以“吃早饭吗了?”“这是去哪呀?”“最近在忙些什么?”为问候语,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展现友好与打开话题的表现方式,与这句话背后的实际内容联系并不密切。而英语文化中人们通常谈论天气情况、身体状况、体育赛事等。[5]

4 基于文化意识的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具体规避策略

4.1 引导学生积累文化知识,进行母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的对比研究

进行语言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要先积累文化知识。这相当于给建筑物打地基的过程,只有夯实地基才能继续搭建材料。只有学习者具备充分的文化知识储备,才可以对接触到的文化现象进行理性分析,有了分析这一思考加工的过程,学生才能进行有效吸收。

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文化知识积累,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将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进行对比,但学生的自主对比通常比较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和准确性。这容易对目标语的学习产生负迁移,如果学生的自主对比产生了偏差而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调整,会使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反而降低。而大部分的跨文化语用失误都会受母语文化的干扰, 其中既包括母语语言本身和文化文化的干扰。[6]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梳理。

首先,教师可以采取搭脚手架的方式,让学生将已有文化知识划分为物质文化知识和精神文化知识。其次,教师可以依据教材提供的章节内容,引导学生根据语篇进行文化知识的提取,通过采取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将英语文化知识与母语文化知识进行比较。最后,教师要进行补充和总结。这样的过程,既能让学生具备课堂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能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积累目标语文化知识。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聚焦交际的有效性、动态性、复杂性与多元性,不再关注是否符合本族语的标准, 不再沿用本族语者提出的“准确性”、“流利性”、“复杂性”与“恰當性”。[7]从源头,即从知识获取这一步骤开始,就要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采取有意识的规避手段。

文化知识的教育内容既要包括英语文化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习俗,也应该包括时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语言和文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和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如何起源如何发展、也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的人民的思想意识。了解的相关内容越多,我们就会越轻松地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但在如今瞬息万变的发展态势下,每一天人们都在谱写着新的文化,思想也在与时俱进地发生着改变,教师可以通过新闻等媒体,利用课前的十分钟或者课后时间,将每天的时事经济、政治和文化新闻和学生进行分享,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同伴交流和师生交流。

4.2 培养学生形成准确的文化判断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

文化意识,不能只局限于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吸收,还要让学生对优秀文化产生认同。认同的前提是学生具备自己的价值判断。当学习者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语言学习并且具备了基本的文化知识储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方式对文化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同时也要结合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对多各类文化现象进行有意识地分析和鉴别,才能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意识和语言语用失误及社交语用失误,都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往往可以从他们的外在行为表现体现出来,从而会增加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发生的频率。对高中生的英语学科教育,教师被赋予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判断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文化欣赏力和鉴别力的相关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仅仅将课程标准里规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或是过于依赖教材进行课堂教学。

高中阶段的学生价值观正处于成长和初步定型阶段,在这个重要阶段教师应该明确意识到学生的意识阶段特性,并帮助学生推进文化价值判断,向学生传播优秀的文化,树立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同。虽然教师能够直接以语篇为载体来进行教授和传递文化知识,但传授意识却很难直接传授。教师应该提前确认自己的文化判断,采取隐性教学以此来助推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那就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说明自己对于文化的态度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教师可以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文化活动,加强学生的文化体验,设定文化活动主题,利用新媒体等进行渠道扩展。文化判断过程对于学生树立文化观念十分重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和定期与学生进行课后交谈,来了解学生是否属于没有开启文化判断的能力,或者是否属于学生的文化判断出现了偏差。如果学生目前不具备文化判断能力,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材料对学生抛出疑问再进一步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重新阅读材料,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开启了他们的文化判断历程。如果学生的文化判断发生了偏差,教师要及时介入指导,但要在客观视角下运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4.3 培养得体的文化行为,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

文化行为是个体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对某一文化外显活动的遵从或摒弃。得体的文化行为是文化教育的目的与归宿,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习的文化知识要体现落实在文化行为上,才能进一步达成交际目的。而得体的文化行为也是考验学生的实践意识的重要体现。教师可以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利用多媒体资源来对学生进行文化行为判断,同时利用课后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尝试线上以及线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并收取学生反馈。在真实的文化环境里,学生才能切实体会文化并在长期践行中得以培养得体的文化行为。文化行为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次强化。保证行为的强化需要稳定的行为培养环境,不仅仅拘泥于学校课堂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基础简单的跨文化交流,对他们产生的跨文化交际中会产生的问题和障碍进行分析和指导。

形成性评价的实行应贯穿整体教学活动。评价主体也应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即评价的主体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评价客体也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价值观等在内的多方面。[8]形成性评价更具有灵活性,可以为教师在每个教学阶段提供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结果也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同时,形成性评价也使学生从最初的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学生积极参与的教育评价更具有真实性和实用性,可以有效规避部分由于教师权威和从众心理而造成的评价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合的产生,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率。

跨文化交际本身便是文化行为的一部分,而培养学生采取得体的文化行为,也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规避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高中生的文化行为,相对于小学生和初中生,要更成熟但也同时需要教师的指导,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得体的文化行为。

参考文献:

[1] 陈新仁,李民.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背景下的语用失误新解[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2):7-12.

[2] 张慧.跨文化交际的语用问题研究[J].现代交际,2018,(05):91-92.

[3] 杜轶群.跨文化交际视野下语用失误分析及规避策略[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1,19(01):131-133.

[4] 张诗阳.跨文化交际视野下语用失误分析及规避策略[J].汉字文化,2020,(18):14-16.

[5] 牟薇薇.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成因及对策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34(02):198-200.

[6] 戴炜栋,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外语教改的启示[J].外语界,2000(02):2-8.

[7] 文秋芳.英语国际语的教学框架[J].课程·教材·教法,2012,32(01).

[8] 张艳萍.运用过程性评价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案例研究[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9,(9).

作者简介:

李梓伊:(1998—),女,汉族,辽宁省辽阳市人,在读研究生,辽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英语)专业。

猜你喜欢

语用失误英语核心素养文化意识
构建英语生命课堂,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英语核心素养在初中教学中的体现
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设计思辨性提问,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称呼语在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关于商务英语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