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小学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22-03-05宋文媛

成长 2022年2期
关键词:德育生命教育

宋文媛

摘 要:生命教育,顾名思义是针对生命而展开的教育活动,主要涵盖生命的意义、价值以及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沉浸在喧闹的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忽视了生命真正的意义。在这样的情形下,我国小学教育毅然肩负起优化学生品德教育、渗透生命理念的重大使命,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其从小树立生命意识和品德观念。

关键词:小学 生命教育

在1964年,日本学者提出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而随着我国对德育思想的不断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处理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成为每一位教师思考的关键问题。而小学是学生人生历程中不可缺少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能够在学生的心底烙下深刻的印记,使得学生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更加注重体悟生命的意义。所以,小学教师应当积极采取多样手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从小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是指“以人的生命成长为主线,围绕着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的专门化的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的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可见生命教育应是伴随人的一生的教育。[1]小学生处于探知新奇世界的起步阶段,在认知角度需要完成对现实世界从感性触摸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转换。小学低段的启蒙性和高段的非叛逆性的学生特点,不同于幼儿阶段的懵懂性和初高中阶段的青春叛逆自主性,适合开展更为有效的生命教育。

1 明确课堂目标,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新课改提出利用德育模式完善教学,然而由于模式的抽象性使其在教学中发挥的效果较浅,无法深度融入课堂,因此小学的教育工作者提出站在生命教育视觉下来完善德育模式。德育模式主要包括发展模式、体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三种,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首先明确课堂的总目标,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知,进而更好地渗透德育理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生命的意义没有明确的概念,因此需要教师对生命进行深度剖析,从宇宙的起源开始讲解,即从最开始的微生物到海洋动物,再到两栖动物最后出现人类,让同学们深刻了解到生命的形成。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根基在于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当学生了解生命的形成过程后再进行品德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认知生命,尊重生命。

2 生命教育与德育模式相结合

德育的本质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目前在小学校园已经得到重視并广泛推广,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分歧,比如一部分教师习惯于将德育模式归类在教学方法的范畴内,而一部分则将其进行系统的转述,以理论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两种方式虽然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无法发挥它的作用,因此新课改强调将德育模式注入人文色彩,利用生命教育来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感。

近些年来,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新闻、网络新闻中看到一些与小学生不珍爱生命的相关事件、信息,而这类事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对生命价值的形成正确认识。为了能够让小学生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需要教师将生命教育与发展模式相结合进行教学,明确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个体生命的意义。

3 开展主题活动融合生命教育

一般情况下,在小学教育工作中,教师往往更关注对文化知识的讲解,这在无形中使其形成了思维定式。针对这种现象,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班级内部开展以德育模式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可以以生命教育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命教育主张珍惜时间,确保每一秒钟都有它自己的价值,这与德育理念中的部分观点具有一致性,在开展班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大家记录时间,比如在早上8:00-9:00之间,同学们都做了哪些让自己获得满足感的事情,以此类推,让同学们记录一整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在这一天的最后一节课让大家回顾今天的生活,看看是否有意义,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领悟生命的意义,由于小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记忆具有很强的遗忘性,因此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其加以引导,如在每天即将放学的时候或每周的最后一天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今天或这周所发生的事情,哪些是记忆深刻的,哪些事情对自己来说是有价值的,长此以往,同学们会养成珍惜时间和反思自我的好习惯。由此可见,在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价值,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深化德育模式,提高感悟

德育模式中的社会学习模式主要指个体的模仿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造成影响,小学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对未知的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理,并且不具备判别优劣的能力,只会依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来模仿。为了能够给予学生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要求小学教师能够贯彻生命教育理念来优化德育模式,以身作则。生命教育主张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这与德育中的以人为本理念相呼应,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者身份,无论是课堂上还是日常的交流中都要保持尊重的心理,久而久之,同学们也会养成良好的习惯,以此深化德育模式,提高学生对生命教育的感悟。

5 创新教学方法,深度感知德育

德育从属性上来讲是一种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并且无时不刻都随着社会形式的发展而变化,而尊重生命具有重要地位。在德育模式中有一个观点与教育深度融合,那就是它的体谅模式,体谅模式的内涵在于建立和谐相处行的社会,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学习与人相处的方式和技巧,最终达到和谐相处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体谅模式主张以实践来引导学生的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已经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并且拥有一套自己的相处方式,但目前的思想意识仍旧无法准确把控与人相处的最佳方式,即换位思考,他们的思维过于具象,并且不能设身处地地感知别人的心理,因此需要教师进行积极引导。为了更好地强化教育,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将教育场地从教室转移到户外,如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并以护工的身份来照顾他们的起居等,鼓励大家尝试各种不同的角色,使其学会换位思考,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6 做好理论讲解,强化生命意识

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内涵的讲解,是德育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只有学生在思想上认可道德品质的价值,学生才会做出相应的行为,完成对高尚品格的内化,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亦是如此。但是,单纯口述的方式,很难让学生理解生命教育的核心,为此,教师可以将理论讲解和問题引导、合作分析等多种活动进行整合,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对“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本真”等内容进行理解,真正地强化生命意识。

比如,在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先采取最传统的方式,为学生介绍生命的概念,以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等内容,促使学生在潜意识中认识生命,懂得生命的基本含义。随后,教师为学生播放动画短片,向学生介绍一个人从出生到逝去的全过程,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短暂,使得学生自主萌生“生命易逝”的想法。紧接着,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为了救火而牺牲的人民英雄、随意横穿马路丧失生命的青年等,并为学生提出“通过这些图片,你有什么看法呢?”等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的活动,促使学生在相互探讨中逐步意识到生命的意义是应当遵纪守法,将生命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显而易见,教师利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命含义的介绍,能够让学生从心底重视自己的生命,探寻放大生命价值的方法,从而从小立志遵纪守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7 关注生命个性,释放学生潜能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拥有着属于自己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经验,同时,学生的潜能也是无限的,他们会因为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而参与不同的职业,追求不同的生命价值。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教师也不能以偏概全,遮掩学生本来的光彩,而是应当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找到自己的喜好,从而实现在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不断地释放自己生命的魅力,更好地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一对一的交流活动,在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在教室中设定“美工角”“科幻角”“阅读角”等多个兴趣角,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钻研自己喜欢的事物,更加明确地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兴趣喜好。在学生逐步明确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以再为学生组建“社团”,让学生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合作,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可以看出,教师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活动区域,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发现自己潜能的机会,以便学生更快地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在彰显生命差异化的精彩中,释放学生生命的最大意义。

8 开展实践活动,深入理解生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指标,当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命意义的讲解后,教师也要为学生创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双手的行动中真正地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但是,在实际设定实践活动中,教师也要意识到小学生的能力有限,因此实践活动形式不宜过于复杂,避免学生丧失参与实践活动的耐心。同时,实践活动也应当能够生成一定的成果,促使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更加主动地呵护生命、尊重生命。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花种的栽培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好的花种进行种植。在学生种植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记录自己种植花卉的过程和心得。在花朵开放后,教师请学生将自己种植的花卉带到教室中,供其他学生观赏,并将自己种植花卉的过程阐述给其他学生,以便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重温自己种植花卉的过程,深刻认识到一朵花从发芽到开花的不易,从而尊重每一个微小的生命。同时,基于自己种植过程的不易,学生也能够更加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肯定他人的生命。不难看出,实践活动的创建,能够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生命的脆弱,更加珍惜世上的每一个生命,主动地呵护生命,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9 宏观布局,齐抓共建

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在宏观上,需要搭建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核心、学校为阵地和桥梁,社区参与共建的战略布局。

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在政策引导、建设经费和资源整合上予以支持,包括小学生命教育政策的宏观指导,优质小教师资的聚合,经费支持及生命教育教材的组织及编著等。家庭有着生命体一生不变的血缘关系,生老病死、婚姻变故、搬迁择校等重大人生事件都与家庭成员息息相关,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各小学学校作为个体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除了是生命教育展开的主要教育实践阵地外,还担任着政府、家庭、小学生和社区相互关联的桥梁角色。社区参与共建,将生命教育的教育环境扩展到家庭外、校园周边,能够形成合力优势。

10 增强生命教育意识

生命教育不仅仅是“生死教育”,应该包括生理肉体的生命长度教育,社会责任的生命宽度教育,和精神天地的生命高度教育。伴随着性早熟及心理问题低龄化,诸如离家出走等小学生事件也诸见报端,不断敲响小学生命教育的警钟。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小学领导、家庭父母、社区网格需要在思想上重视小学生命教育的价值,共同搭建平台,创设环境,制定计划,培养师资,开展研讨,组织活动,落实实践。在小学阶段做到生命教育有远期建设规划、有近期执行目标、有师资力量、有课程资源,有教学效果,为小学生提供优质生命教育机会。

11 改善生命教育人文环境

在小学校园环境,校园周边社区街道,进行融入小学生命教育内容的设计和宣传。对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避难场所等校内安全通道及场所进行易懂设计,并常规更新标识,确保通过日常应急演练让孩子们熟悉撤离路线和避难集中点位置。对校内公共急救工具、逃生面罩、用电安全等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校园生活学习的环境安全,在意外安全威胁下能及时便捷地得到援助或支持。对“节约用水”等标语标识,口号横幅等文字内容通过标注配音、绘画图示等方式进行童趣化设计,方便低段学生也能感受认识。对小学校园周边的社区街道实行严格交通管理,执行上限处罚,设计安装低角度小学生报警辅助装置,排查成人游戏娱乐场所,建设绿色宜居安全环境等。

12 结语

在生命教育视角下改善小学德育模式能够让学生深度了解生命的意义,将教育注入人文主义色彩,通过思想道德、心理健康、个性发展等角度融入生命教育能够为德育模式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拓宽教育途径。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教师要不断创新思路,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仅是德育教学思想中的重要要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人本时代的必然趋势。所以,在未来的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当继续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从理论讲解、视听刺激等多个方面出发,引起学生的重视,促使学生在珍惜生命、发挥生命价值中,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小学生命教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4450)》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晓丹.生命教育中小学德育教育模式的思路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20(12).

[2] 张晓丹.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20(12).

[3] 张洁.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探究[J].新智慧,2020(07).

[4] 陈洁如.例谈从生命教育视角开展小学德育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20(03).

猜你喜欢

德育生命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中国德育》
题解教育『三问』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