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驱动:化学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

2022-03-05韩燕舞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知试管设置

韩燕舞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质量的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基于此,笔者探索出问题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一、问题设置的原则和方法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高质量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思维。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下问题设置的原则和方法。

1.联系实际,激趣探疑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联系生活与生产实际,通过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盐类水解》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明矾为什么可以净水?为什么用热的纯碱溶液清除油污效果更好?草木灰为什么不能和铵态氮肥混合使用?泡沫灭火器为什么能够灭火?生活化的问题帮学生在已有经验与学科新知之间搭建了桥梁,有助于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2.以旧引新,层层递进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将问题设置在知识的增长点处,同时,还应注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让问题链和知识的进阶在逻辑上保持一致。例如,教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时,教师设置如下问题链:①判断下列8个化学反应方程式(H2+Cl2[点燃]2HCl CaO+H2O=Ca(OH)2 2KClO3[MnO2△]2KCl+3O2↑ CaCO3CaO+CO2↑ H2+CuO[△]Cu+H2O Zn+2HCl=ZnCl2+H2↑ Ba(OH)2+H2SO4=BaSO4↓+2H2O Fe2O3+3CO[高温]2Fe+3CO2)分别属于哪种反应类型;②第8个方程式属于哪种化学反应类型,你是怎样判断的,根据这种判断方法,你还能从反应1~7中找出哪些相同类型的反应;③标出反应5和反应8中各元素的化合价,观察同一化学反应中各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有无变化;④用“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方法,判断除反应5和8以外的6个反应中,哪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问题1帮助学生回顾已学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且每种反应类型呈现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引出新知做铺垫;问题2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架设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问题3引出新知;问题4巩固新知。

3.深層设问,启发诱导

启发式问题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设置的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它是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有效载体。例如,教学《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时,教师在学生阅读完教材后,设置以下问题。

在某一化学反应中,HCl的浓度在5秒内由2.0mol/L变成0.5mol/L。

任务1:准确计算上例的化学反应速率,并正确书写计算步骤。

任务2:用语言准确描述化学反应速率表达的意义。

以上任务将新知置于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要点。问题设置注重思维深度,能唤起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避免“明知故问”。

4.尊重差异,鼓励多元

开放式问题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深度理解。教师在设置开放式问题时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使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例如,教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性质》时,为了对比两种反应速率的不同,教师设置这样的问题:“等量的两种盐与酸反应,哪个反应更快?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呈现出多样化的设计方案。例如,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等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粉末,同时向两支试管中滴加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并将燃着的火柴放在试管口,哪支试管中的火柴先熄灭,证明该试管中物质间的反应速率较快。又如,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在两支试管上方罩一个分别盛有等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粉末的气球,同时将粉末倒入试管,哪个气球先鼓起,证明该气球中原反应物与盐酸反应速率较快。

5.迁移拓展,深化问题

深度学习倡导运用知识迁移来解决实际问题,指向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在学习了《氯气的性质》后,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一位阿姨在清理马桶时,将洁厕灵和84消毒液同时倒入马桶内,她以为这种方法既清洁又消毒,没想到自己却突然晕倒了,被送往医院。请你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位阿姨晕倒的原因。”学生经过分析得出结论: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两种溶液混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有毒的氯气,导致阿姨晕倒。

二、问题驱动教学的操作环节

问题驱动的课堂教学把学习置于问题之中,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的机会,帮助学生有效建构知识,达成认知、技能、情感的全面发展。

该教学模式有6个主要的操作环节。一是问题引领,明确任务。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是问题驱动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首先要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习目标,再根据学习目标设计精准的问题情境与学习任务,用问题和任务引领、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二是自主探究,深入思考。学生在问题引领下,借助学习单、教材等教学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学生将之同化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知网络;对于困惑不解的问题,学生可以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三是合作讨论,拓展思维。合作学习是实现学生新知建构的重要形式和过程。当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一致时,就可能实现由“知”到“信”的转变;当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不一致时,则可以拓展思路,促进他们对问题的多元理解。四是展示交流,互动提升。学生自学、讨论后,通过师生交流、组间交流,对重点问题仍有疑惑的,教师引导学生在共享集体学习成果的基础上,探寻规律层面的内容,达到对所学知识比较全面的理解,初步完成对新知的意义建构。五是归纳分享,评价点拨。当一个主题的学习结束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归纳总结学习过程,并在交流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点评。这一环节是学生自我反思的过程,是学生知识体系结构化的过程,也是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习得学科思想方法的关键一环。六是反馈拓展,巩固提高。反馈与巩固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出示精心设计的符合学情的练习题,可以是题目,也可以是任务,让学生通过练习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一〇二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刘佳

猜你喜欢

新知试管设置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