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玩中学”“做中学”的理念设计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2022-03-05刘盈
刘盈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体验才能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技能、数学方法有所认知,最终掌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升实践能力。我尝试围绕学科特点,把生活情境作为“大数学课堂”,依据教材各册别、各单元特点,以“玩中学”“做中学”的理念,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培养数学学科素养。
一、“玩中学”“做中学”的内涵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天性是爱玩。遵循学生的本心,让他们在“玩”与“做”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能使他们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形成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更有助于培养数学学科素养。
“玩中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等,将学习活动设计成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的思想与方法、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同时,引导学生能够把学得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尝试独立设计简单的游戏活动,达到培养实践能力与应用意识的效果。
“做中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任务引导学生开展动手操作活动,以合作学习探究学科的核心概念与模型,强调让学生动起来,亲身经历与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同时辅以个性化的实践作业,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项目化学习,用数学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如装修、租车、理财等。
“玩中学”与“做中学”的理念既可追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的科学模型,又可衔接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文中提到的“玩中学”“做中学”的样态是课程标准中“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的分解与细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关于“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描述为“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加深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综合运用知识的前提是在每一节数学课中设置课时内知识的实践与综合,这样,学生才能够在面对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时有方法、有策略地提取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因此,“玩中学”“做中学”恰恰能够做到与课时内容相结合,实现单独课时内的知识综合与运用,为解决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作铺垫。
在实际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来合理选择“玩”或“做”。但“玩中学”与“做中学”不是完全相互独立的两种学习方式,它们相互依存、紧密联系,更多的时候是相互融合的。学生在“玩”数学游戏中少不了“做”的过程;“做”的过程也是一种“玩”的体现。只有在“玩中学”与“做中学”,数学教学才能结构化、系统化、立体化,才能让学习活动生活化,更开放、民主,学生在“玩”与“做”的过程中才能提升实践能力,提高应用意识,发展数学学科素养。
二、“玩中学”“做中学”的教学优势
“玩中学”“做中学”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具有培养问题意识、减轻课业负担、提高学习能力等教学优势。
(一)培养问题意识
在“玩”中学数学、在“做”中学数学,能让学生充分经历问题的发现、提出、解决全过程,了解学习内容的来龙去脉及产生的必要性,将数学知识的学习系统化、结构化。
如在解决“装修图书角”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经历“装修问题”的全过程。他们会发现测量、计算面积、估算、选择材料、收支预算等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装修方案,利用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这样,既能培养问题意识,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减轻课业负担
通过“玩中学”“做中学”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不是适应“机械训练”和“题海战术”,而是以真实的问题情境来替代反复做题训练,在“玩”与“做”中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掌握数学学科的核心概念。这样,就在“玩”与“做”中实现了知识的内化,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三)提高学习能力
“玩中学”“做中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与实践能力,同时还能促使他们对自我学习进行反思,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如在“绘制校园平面图”一课中,学生在绘制校园平面图时,会反思自己确定的比例尺是否合理。有的学生会发现,按照自己确定的比例尺画图,画较大的建筑物时比较合理,但在画校园内较小的建筑物时,画面显得不美观或是根本画不出来。这样,学生会调整比例尺,也会联想到在设计方案时,为什么要求画主要建筑物。这样的反思会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相关知识。
三、“玩中学”“做中学”的实施策略
开展“玩中学”,应从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层面来实施。课前预习,可以通过有目的地“玩”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课中学习,可以通过有策略地“玩”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课后作业可以通过有主题地“玩”提升实践能力、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开展“做中学”,应从两个层面来实施:课中通过“做”来习得数学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思想;课后通过动手实践,获得应用数學的思想与方法,提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一)分析单元及课时目标,确定“玩”和“做”的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是设计学习活动的有效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了小学数学的十大关键词,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近来,量感这一核心概念也被广泛认可。这些就是设计“玩中学”与“做中学”的依据与最终落脚点。备课的过程中,先要分析单元整体的学习目标和课时目标,确定单元学习目标中包含的核心概念;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学情设计“玩”与“做”的方式;最后思考怎样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把“玩”与“做”落到核心概念上,让学生“玩”有所获,“做”有所得。
以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领域内“长方体(一)”和“长方体(二)”两个单元的内容为例,这两个单元分别研究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对于学生来说,从平面二维图形的学习上升到空间三维图形的学习,是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也是学习上的一次深化。同时,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能为后面学习其他立体图形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两个单元的核心概念为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需要学生完整地经历从实物抽象出图形、从立体三维图形到平面二维图形、从平面二维图形还原成立体三维图形的过程。所以,可以设计“搜集包装盒”“拆盒子”“做盒子”“装物品”等一系列学习活动,通过动手操作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教学“认识长方体”时的课前,可以给学生布置“搜集盒子”的作业,通过观察盒子谈发现,让他们从观察搜集到的盒子中,抽象出包装盒子的共同本质特征。这样的学习方式比让学生观察书面上的实物图更加直观,学生的感受也会更加深刻。同样,在学习“展开与折叠”一课时,还可以让学生拆开多种多样的盒子,在拆盒子的过程中,感受立体图形展开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二)结合学习内容,选择“玩”和“做”的不同方式
数学知识是系统的、结构化的,不同类型的课程需要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不同的课程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1.“玩中学”的设计要把学习内容与趣味游戏相结合
如一年级在学习“数的比较大小”时,可以设计“摸牌游戏”,让学生在“玩”中体会数的大与小;二年级在学习“乘法口诀”时,可以设计“接龙游戏”,给出一个积,让学生比赛口诀接龙;四年级在学习“可能性”时,可以设计“选盒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体验“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让学生在“玩”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能突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提升学习数学的幸福感。
2.“做中学”的设计要把学习内容与提升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相结合
学生在不同类别的学习活动中,能获得不同的数学体验,能在特定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同时还能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相同或类似的问题情境中去,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做中學”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开展以下学习活动。
一是调查类的学习活动,可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开展“调查生活中的数”活动,让学生在身边发现数,理解数在不同现实背景中意义不同,而数以不同形式组合在一起又可以表示不同的数。这个活动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了解过程,但在学生的心里已经孕伏出一条“数的认识”的线。随着不断深入学习,知识的结构化、网络化会逐渐形成于学生的头脑之中。此外,针对不同年级的学习内容,我们还设计了“调查打折问题”“调查物价清单”等调查类学习活动。
二是操作类学习活动,可让学生在“做”中提升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结合不同年级的教材内容,我们设计出了“装修图书馆”“研学旅行方案”“绘制校园平面图”“制作中秋月饼盒”“调制泡泡液”等操作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用数学的方式来理解生活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落实了数学学科素养,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三是统计类学习活动,可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应用数据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能力。统计思想是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大数据时代下,如何运用数据来推测与判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我们设计了“统计2010—2020年大、小寒的气温统计表”主题活动。活动中,学生能够依据气温的数据的变化提出全球变暖的问题。新冠肺炎期间,我们还设计了让学生通过统计各地区疫情人数来判断疫情的蔓延趋势等活动,在活动中落实了数学学科素养。
此外,还可以有数学日记、观察报告等类型的学习活动。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在“玩”和“做“中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再通过对形象化知识的探索,形成数学模型。
“玩中学”“做中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积累数学经验。通过把数学的基本思想从学习中、活动中抽象出来,把数学的基本经验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积累起来,使学生在经历“玩”“做”过程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经验基础,形成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责任编辑: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