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差异 适切设计

2022-03-05贾丽萍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科作业设计

贾丽萍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强化和提升学习目标的功能。随着国家“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的部署和落实,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也应更加科学化、多样化,体现差异化。我们所提倡的教育公平,不只是给学生相同的教育资源,还应是兼顾学力差异,设计符合其认知规律和学习风格的个体化任务清单,提高作业的适切性,实现差异共进。此外,学科作业还应是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学科评价、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减负提质”的有效措施。

一、化学差异化作业设计的意义

(一)有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

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是一个客观事实,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知识基础方面,还表现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行为与心理等方面。差异化作业设计通过设置不同能力层级、不同完成形式、不同研究主题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具身学习的机会,建立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认识化学学科价值的同时提升了核心素养。

(二)有利于差异共进目标的实现

化学学科作业设计可通过精心选择、精准定位,为每个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引领性的作业清单。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保证学生通过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完成,使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达成学习目标,实现知识的理解以及归纳、整理、优化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提升,使有差异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上都能通过不同的路径,实现差异共进。

(三)有利于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通过差异化作业,师生、生生间形成了多个学习共同体,共同探究,设计、讨论、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潜能。同时,有效的沟通方式也能架构起师生间心灵和信息交流的桥梁。

二、化学作业差异化设计的理论依据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蘇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儿童所具有的单独解决问题的水平(现有水平)与在别人帮助指导下解决问题能力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差距。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以最近发展区为基础,通过差异化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稳步提升。差异化作业设计要由易到难,按层次递进;要按需配置,充分体现“关注差异、尊重差异、发展差异”的育人思想。

(二)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霍华德·加纳德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包括语言、音乐节奏、逻辑推理、立体空间、肢体感官、自我反思、人际交往、探索创新等方面。因为这些智能发展存在着差异,所以导致个体接受知识的速度快慢不同,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效果也不同,由此出现智力发展方面不同的个体。通过多元智能测试,了解学生潜在能力与发展方向、最适当的学习记忆渠道、学习的形态及模式等情况。设计以长促短、以长带短的作业,能使学生的内心得到激励和满足,从而提升自信心。

(三)因材施教理论

我国教育家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思想,他善于根据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性格等因素去教导他们。差异化作业恰好可以根据学情灵活地设计,体现教师对于学情的把控能力。差异化作业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薄弱点,精确布置作业任务,避免学习成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面对同样作业内容时出现的“会的知识重复做,耗费时间”“知识难度太大,无法完成”“不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多”等问题。

三、化学作业差异化设计的策略

(一)内容上体现层次性、拓展性和目标性

1.层次性

有层次区分的弹性作业结构是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能力层次进行梯度设计的,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分层作业可以将相同作业清单上的任务用星号区分出等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必做内容之后,可以选择性地完成其他层次的作业。如A层学生完成5星级实践性和拓展性强的题目后,可选择3星级或4星级题目,进行解题的规范性训练;C层学生在完成夯实基础的题目后,可挑战更高星级的题目。挑战的难度越高,获得的激励就越大。同时,学生还可以跨层交流,优势互补,和谐共进。

分层作业可以将相同的问题以不同的难度进行呈现。如可以在针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这一内容的专项突破中,设计简单的问题情境:向一定量的铜、锌粉末中不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所得溶液的溶质和滤渣的成分分别是什么?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该项作业的难度不同,针对A层次的学生,应注重思维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设计的作业如表1。

针对B层次的学生,应注重思考方法的引导,提高读题和解题能力。设计的作业如表2。

只与部分锌粉反应 2 恰好与锌粉完全反应 3 与部分铜粉反应 4 恰好与铜粉完全反应 5 过量 ]

针对C层次的学生,应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让他们在努力之后,能够完成部分或全部内容,体验成功。设计的作业如表3。

2.拓展性

拓展性作业能够充分发挥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首先,要设计由社会热点问题引发思考的作业。如在学习了“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后,可以设计两个拓展性作业:

(1)近期新闻报道了多起家庭火灾事故,结合给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的事件调查自己家中有哪些易燃物,它的作用、正确的保存方式。万一出现火情,应如何处理?

(2)我国的航天技术不断实现突破,取得了令国人无比骄傲的成绩,你知道航天燃料有哪些吗?它们的优点是什么?你能通过绘画、动画或者模拟实验等方式对燃料的应用原理进行解释吗?

其次,要设计阅读作业。如化学史、化学家的科研故事等,能拓展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了解,增进理解。学习知识的发展历程,能够更清晰地认知原理,并传递科学精神。教材中的“资料卡片”内容精简,体现了科学性和学科价值,可以鼓励学生课前阅读和查找资料,课堂上让学生以“演说家”的角色登场展示,这既是知识的分享,又是化学精神的传承,为课堂学习增加了仪式感。

拓展性作业题材的选取要尽量贴近生活,内容新颖,形式多变,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式应是多元的,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3.目标性

作业内容必须是教师精挑细选的,每一道题、每一项任务都应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对不同层次作业所需时间、难易程度、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预设,做到数量适中、难度合理、科学有效、针对性强。要注重作业的“质”,减少作业的“量”。

(二)形式上注重开放性、实践性和合作性

1.开放性

同步作业的设计要加强对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选题和编题相结合,注重教学目标的落实;要增加题目的过程设计,围绕学生的思维障碍点设计题目;要注意情境的创设,增加开放性设计。此外,还可以将一些具有应用性与实践性的习题拓展为开放性作业。

2.实践性

教师可结合学习目标自主设计实践性作业,如“配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软水和硬水的检测”“探究铁生锈条件”等,通过实物展示或图文分享等方式呈现作业结果。实践体验能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多感官摄入信息,更直观、更生动地理解知识。

3.合作性

可以通过项目式作业设计,建立项目化学习小组,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项目化学习的主要包括“问题任务—制定计划—活动探究—评价反思—形成作品”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核心任务,任务下面有若干个学生活动和明确的设计意图。通过项目式作业设计,以问题驱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和自学能力,能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以“水的净化”为例,项目化学习任务设计可如表4。

(三)方法上突出生活化、趣味化和多样化

化学学科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在为学生布置差异化作业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学科特点,突出生活化和趣味化。如“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这一单元学习结束后,可布置如下作业:

(1)请帮助父母按类整理一下家中的食材。制定一份家中食材分类表,并写出分类依据(营养素、元素等)。

(2)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文化的智慧传承,它体现了物种的生长规律。“民以食为天”,二十四节气与饮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同学们自选一个节气,利用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饮食和文化的介绍。

通过制定食材分类表,动手归类放置食材,渗透劳动教育,学生综合“动脑”和“动手”的过程,体验劳动价值,逐步养成与之对应的实践技能、实践精神和实践品格。通过对二十四节氣与饮食文化的研究,感受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引导学生走出“小我”,放眼社会与大自然,主动关注社会热点。此外,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良好学习习惯。

打破学科边界,进行跨学科知识融合,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应用,增加学习方法的丰富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如在对“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不同学科教师可以跨学科联合,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体现不同学科特点的课外作业。例如,化学学科可以研究二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加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数学学科可以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不同燃烧物质和燃烧条件产生二氧化碳量的不同,通过对全球碳排放总量和中国碳排放总量的对比,了解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我们有哪些产业可以优先改变能源使用方式等;语文学科可以撰写一篇科普小论文或者完成一篇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作文等。

(四)评价上包含公平性、启发性和激励性

1.作业要“有层评价”

即评定学生作业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要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如A层次学生的评定标准是基础题必须全对,形成认真细致的解题习惯,有开阔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可挑战一题多解等;B层次的学生必须完成基础题和部分提高题,注重解题步骤的完整和合理等;C层次的学生必须完成基础题,尝试提高题,若挑战成功,将获得小奖励等。

2.作业要“有料评价”。

即并非简单地划“√”或者“×”,而是应重视对学生解题思维合理性和解题过程完整性的评价,突出个性化的指导和启发。可重点圈画出学生的错误点,并在旁边做出提示和解析;在简答题中,按得分点划“√”号,使学生明确规范的答题思路。此外,还可以指导A、B层次的学生建立“好题本”,C层次的学生建立“错题本”,以达到积累和反思的目的。

3.作业要“有情评价”。

即要注重作业对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应淡化对等级、分数高低的过度关注,尽量做到面批面改,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恰,增加对学生个性化问题的指导;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要“目中有人、因人而异”,提高学生作业兴趣及信心,培养良好作业习惯。此外,还可以利用作业展评激励学生去完成高质量的作业。

“有情评价”还可以体现在促进生生互动和建立亲子间的情感纽带等方面。如对于作业始终认真、独立完成的学生,我们曾在母亲节时,邀请他们一起制作唇膏送给母亲;我们组成科研小组,一起培育不同pH环境下的绣球花等。这样的评价和奖励方式带着温情,载着希望。

差异化作业设计不仅打破了只为巩固所学知识的纸笔练习局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科学有效的学习途径;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边界,将学科知识学习与核心素养培养相融合,让学生看到了更加广阔的科学世界,使作业的正向引导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学科作业设计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BUBA台灯设计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有种设计叫而专
作业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