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2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2022-03-04杜友坚吕晓朦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发文聚类领域

杜友坚,吕晓朦

(温州大学,浙江 温州 325035)

随着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区域发展越来越依靠知识创新和人力资本建设,高等教育与产业界联系日趋紧密,也日益成为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等教育中心也随着区域经济中心而转移[1],区域高等教育更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近20 年来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进行 统计分析,探寻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揭示未来发展趋势。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检索平台,以“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时间跨度为2000—2021 年,期刊来源选择北大核心和CSSCI,共检索到1 249篇。为保证原始数据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在剔除新闻报道、会议通知等非研究型文献后,共获得1 230 篇有效文献,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探寻有关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问题。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综合使用CiteSpace和VOSviewer 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将中国知网(CNKI)数据进行整理和格式转化后,分别使用CiteSpace5.8.R3 和VOSviewer1.6.17 这两款软件从时空分布、关键词聚类、热点词突现等方面,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动态的可视化图谱分析,主要包括年度发文量分析、期刊发文量分析、发文机构分析及核心作者分析等。通过图谱可视化分析,探寻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演进。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1.年度发文量分析

年度发文量是衡量研究热度与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年度发文量的变化,可以非常直观地分辨特定研究主题的热度并预测未来走势,这对研究人员找准研究方向、评估文章被期刊采纳的机会十分重要。

本文通过统计2000 年以来该领域历年的论文发表数量来考察其研究成果的产出情况,如图1 所示。通过年度发文量的折线趋势可以发现,虽然该研究起步较早,但在2005 年之前发文量上升趋势不明显且上下波动较小,直到2005 年开始才明显呈上升趋势,且增长幅度较大,至2010 年发文量达到顶峰,共计110篇。此后发文量出现波动并逐渐减少,截至2021 年,发文量趋于稳定,每年保持在50 篇左右。总体而言,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整体表现为平稳发展的态势。

图1 2000—2021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研究年度发文量统计

该领域研究成果自2005 年起迅速增长,查阅文献发现,该领域的研究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改革、区域政策的变化等密切相关。2004 年教育部颁布的《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了以省级人民政府为主的两级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此后,研究成果大量出现的同时研究领域也逐渐细化,研究内容多为地方高校的具体问题,为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打下基础。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高等教育区域化快速发展,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关系研究成为主要内容。

2006 年“十一五”规划要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互动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者们开始重点关注二者的协调发展研究。在高等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发挥其导向作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提出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促进教育区域协作,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这也为区域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进一步促进二者协调互动的研究。

2.期刊发文量分析

分析期刊的发文情况可以大致了解该研究领域的质量和层次。通过文献整理和数据分析,可知本文1 230篇文献分布于240种期刊。在此基础上,根据发文量的大小,绘制了排名前十的期刊柱状图,如图2所示。《教育与职业》以81篇论文居发文量首位,占文献总量的6.59%。《黑龙江高教研究》以72 篇位列其次,占文献总量的5.85%。从期刊的发文情况来看,职业教育类的期刊值得注意,其占比相对较高,发文量也较多。这一方面反映了当前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研究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联系较为密切。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另一方面,也表明此类期刊的编辑十分关注该领域的研究趋势,愿意采编高质量论文供读者研究学习。此外,职业教育类期刊的发文量较多,对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研究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图2 2000-2021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研究的期刊发文量统计

3.发文机构分析

为探寻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研究的核心学术团体和机构,通过CiteSpace软件,统计该领域内论文第一作者的所属单位,发现出自579个机构。这些机构涉及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职业院校、教育研究机构以及教育行政机构等。这说明学者们高度关注该领域,且其研究具有广泛性。从发文量排前十的机构中(见表1)可看出,辽宁教育研究院以19篇的优势占据发文量首位,显示出该研究院在此领域的研究潜力和影响力。厦门大学以17篇位居第二,浙江工业大学位列第三,说明高等院校仍是该领域研究的主力军,有众多的学者积极投入该领域研究且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

表1 2000—2021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研究的机构发文量

为考察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通过CiteSpace 将阈值设置为2,生成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研究的机构合作图谱(见图3),显示该领域研究机构节点共有477 个。其中,虽然连线数量有119 个,但是网络密度较小,低至0.001。各研究机构零散分布,没有形成明显的聚类,表明机构之间尚未形成合作集群。

图3 2000—2021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研究的机构合作图谱

另外,该图谱也显示了区域内不同机构的合作和同一机构内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一定程度体现了机构合作的地域关系。可知该领域的研究虽得到学术团体的关注,但跨区域、跨机构和跨学科的研究不多,机构之间整体合作紧密度较低,知识与研究成果的共享与流动性不强,尚未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科研合作群体。

4.核心作者分析

对某一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进行统计分析不仅可以了解研究者的成果产出量,还可以揭示该研究领域的主要代表性学者、研究团队及其合作关系,从而快速了解这一研究领域发展状况。普莱斯定律作为一种文献计量方法,可以用计算公式来测定核心作者。其中NMax为统计文献中最高产作者的发文数,M代表篇数,发文量不低于M篇的作者为核心作者。统计第一作者及其发文量可知,最高产作者是发文量为7篇的方超学者。将NMax=7代入公式,可得M为1.98,即发文量为2 篇及以上的作者是该领域内的核心作者。统计发现(见表2),发文2篇及以上的作者为111 人,即该领域内核心作者合计111人。普莱斯定律规定,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应达到全部论文的50%[2]。本文中的核心作者发文量合计265篇,占论文总数的21.54%,远低于规定的理论值,表明此研究领域内目前没有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

表2 2000—2021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研究的核心作者发文量

为考察此领域内核心作者的合作情况,在CiteSpace中对文献进行处理,将切分年代设为1 年,节点类型选择作者,设置阈值为2,形成核心作者间合作图谱(见图4),分析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

图4 2000—2021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领域核心作者合作知识图谱

从图4 的连线情况和网络密度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研究群体较为松散,核心作者节点之间的连线较少,说明该研究领域作者的合作较少,研究者多为独立研究。作者节点间的聚类效果也不明显,说明当前该领域的研究力量较为分散,尚未形成稳定的研究集群。

为进一步探索核心作者之间的合作程度,通过VOSviewer绘制核心作者网络密度视图。分析类型选择作者,每位作者文献量设置为2,可以更直观地显示核心作者之间的合作紧密度,如图5所示。

图5 2000—2021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领域核心作者合作密度视图

密度视图中,颜色越深代表作者之间合作越紧密,聚类形状越大则表明该聚类作者数量越多。图中所示方超是此领域内发文量和合作最多的学者,贺祖斌、赵炳起、高耀、华长慧、姜颖、赵宏斌、赵哲等学者也是该领域内的主力军。就整体而言,核心作者的合作密度仍较低,进一步说明该领域的研究者之间较少进行团队合作,各自为战的现象明显。

三、研究热点分析

1.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体现文章的核心内容,凝聚文章的研究价值与方向。出现频次高的关键词被认为是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在CiteSpace中对文献进行处理,通过关键词共现功能和中介中心性分析来研究热点。切分年代设为1年,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调整阈值为5,进而生成显示5 次及以上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6所示。

图6 2000—2021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基于CiteSpace)

从图谱可以看出,位于中心区域的关键词整体节点大、连线密集,表明这些关键词是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研究的核心,如“区域经济”“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和“地方高校””等。而散落在四周的关键词与中心关键词连线较少,甚至完全独立,一方面说明其与该领域核心内容的联系不够密切,与研究核心之间的关联性仍有待探索和加强;另一方面“产业集群”“人力资本”“办学理念”和“均衡发展”等关键词反映出该领域研究还可从上述不同方向深入延伸展开。

中心度和频次高的关键词代表着一定时间内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即研究热点。经CiteSpace分析,排除“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这两个关键词后,提取出2000—2021 年我国该研究领域词频排前十的关键词的中心性,如表3所示。

这10 个关键词反映了当前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热点主题。关键词的共现频次越高,节点中心性越高,越能说明该节点在领域内的地位越重要。此外,在CiteSpace中,中心性大于0.1的节点是关键节点。由表3 可知,“地方高校”和“高职教育”的中心性都大于0.1,表明其是该领域内的关键节点且处于核心位置。这说明该领域的学者重点关注地方高校和高职教育的研究。从词频反映的研究主题来看,“地方高校”“高职教育”“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等可归纳为地方职业院校发展主题,其综合频次较高,表明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较为密切,受到学者更多的关注。“人才培养”“人力资本”“协调发展” “协同发展”等可归为区域人才培养主题,反映了当前研究聚焦于地方院校、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就高频关键词反映的研究内容而言,学者们注重地方高校的特色化发展,重视高职教育的区域经济服务功能,积极通过探索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区域内技术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以期更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协调发展。

表3 2000—2021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列表

为进一步了解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本文也利用VOSviewer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将关键词最小共现阈值设置为5,剔除如“黑龙江省”“GDP”“关系”等不具备参考意义的关键词后,纳入符合条件的关键词共142个,构建关键词共现图谱。VOSviewer 中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越大说明频次越高;节点连线代表共现频次,连线越粗说明关系越密切;颜色代表聚类,颜色相同的节点属同一聚类。如图7所示,其中包括142个节点,共形成12个簇,804条边,总连接强度为1 341。根据节点大小可知,其核心关键词也主要聚集于“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区域经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经济发展”等方面,进一步表明这些关键词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

图7 2000—2021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基于 VOSviewer)

2.关键词聚类分析

CiteSpace的关键词聚类功能可以明确某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采用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如下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8)。一般认为,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Q值)>0.3时聚类结果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Silhouette(S值)>0.7时聚类是高效且令人信服的[3]。由图8 可知,Q值为0.5945,S值为0.8853,说明结构较好,聚类显著且较有说服力。

图8 2000—2021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在CiteSpace生成的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基础上,从“Clusters”菜单栏中选择“Summary Table”,提取聚类关键词及其标识词,得到如下关键词共现聚类g列表(见表4)。

通过对图8 和表4 的聚类关键词进行梳理,对相关标识词和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出以下研究 热点:

表4 2000—2021年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研究关键词共现聚类列表

第一,区域内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区域是指由特定的自然资源条件、人文环境、人口分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种要素构成的经济社会综合体。一般来说,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仅造就了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也往往在客观上致使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4]。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区域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一个地区的经济转型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基于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省份之间客观存在的差距,学者们开始探讨知识经济时代下区域内高等教育的特色化发展,重视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学者们也在积极探寻地方高校的改革措施和实践路径,力求发挥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功能,探索区域内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行性。此外,学者们还提出高校应重视创业教育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普及,对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可以为区域发展提供核心驱动力。因此,学界认为地方高校应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提升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区域内生动力及核心驱动力,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产教融合研究。产教融合已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和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学者们普遍认为,产教融合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地方高校、职业院校等不同类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大多数产教融合仍停留在浅层阶段,尚没有进行深度融合。基于此,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院校专业设置的匹配、学科建设的协同发展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为促进产教融合,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学者们着重研究地方高校的专业结构设置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匹配度,探索高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之间深度合作的路径。其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地理区域布局及其协同发展成为研究重点。相较普通高等院校而言,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与产业企业的联系更加密切,只有将学科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匹配,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弥补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不足,更好地为经济服务。

第三,高职院校与高职教育研究。我国教育体系中,与经济社会发展关联最密切的领域是职业教育。自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高职院校在促进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解就业压力、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推动其高质量发展也是“十四五”规划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高职”作为关键词多次出现,说明研究者十分关注高职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职教育的区域布局与互动发展。学者们从专业群设置、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与特色、高职教育的影响与评价等角度重点分析了区域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困境。再结合当地区域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着重探讨区域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学者们聚焦于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提出通过调整区域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开办特色专业、设置专业群的路径,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的结构布局,以期驱动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发展的双向变革。因此,提高区域高职教育质量,促进区域高职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的能力和范围,成为学者们的重点关注方向。

第四,人才培养研究。根据罗默和卢卡斯提出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建立在内生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上,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5]。当前,地方政府通过各类优惠政策吸引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入驻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6]。除了通过激励手段吸纳人才,区域内人才的自主培养也至关重要。区域高等教育应加大对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不断更新的人才需求。刺激高校科技创新水平发展,有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更有助于当地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此外,高校应基于自身定位和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研究型院校应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升高校科研人员素质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储备科研人才。应用型院校也需注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职院校,作为与产业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院校,主要培养高质量的、从事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也是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

四、研究趋势分析

1.阶段性研究热点分析

通过CiteSpace的时间线视图,将每类关键词按时间轴成排列出,可以清楚看到某一研究主题主要内容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领域各研究方向的发展历程,看出该领域研究内容的动态变化。

图9 显示的节点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地方高校、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等,说明这些相关内容的研究成果较多,特别在2004—2010 年间,明显多于其他时期,说明该阶段是此研究领域的繁盛期。从研究内容来看,学者们主要探索了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从不同的切入点分析和探讨问题,强调不同区域之间、同一区域内部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互动性。

图9 2000—2021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研究前沿关键词时间轴图谱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知识创新,高等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日趋紧密,高等教育已成为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更为紧密,从图中可看出,高职院校的人才质量、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以及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区域间的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专业群的建设等都是研究该领域的阶段性重点。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与行业企业多方联动,培养高技能人才,如何有效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协调发展的研究始终延续,可能依旧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研究热点。

2.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在CiteSpace软件中,研究前沿是正在兴起的理论趋势和涌现的新主题,应在分析突现文献和突现词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本文数据收集均取样于中国知网,在CiteSpace中只对突现词进行分析。突现词指在较短时间内出现较多或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根据突现词的词频变化可以判断研究领域的前沿与趋势。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突变性探测,得到突变系数排在前11 位关键词的时序图(见图10)。

图10 2000—2021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研究突现词时序图谱

如图10 所示,可以清楚地看到此领域的突现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协同发展”“产教融合”及“经济增长”等是研究者所关注的前沿问题。其中,“高职教育”和“职业教育”这两个关键词的突变强度最大,说明这两个研究主题的文献数量增长的幅度很大。这也进一步表明,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促进区域经济与教育协调互动的重要环节。

根据时序图的突发起始时间,可以判断其前沿性,且越靠下的突现词具有越强的前沿性。本文中经济增长主题具有较强的前沿性。数智时代,“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区域经济增长还依赖于区域的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高等教育的发展则为其提供支撑和保障。一方面,高等学校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为区域发展储备和输送人才,提高区域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高校承担科学研究任务,是区域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助于区域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区域经济的增长又反哺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由此可见,促进经济增长仍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且应以高校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研究切入点。

第二个前沿性较强的主题是产教融合,自2016年以来开始受到关注,发文量激增,并一直延续至2021 年。这些年来,《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和《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等政策的出台,意味着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其中,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是关键环节。高职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与企业联系紧密,通过产教融合,可培养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匹配产业转型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发挥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职能至关重要。此外,虽然产教融合的优秀案例不少,但就整体情况而言,融合尚不够深入,此领域的研究仍是现阶段需关注的重点。

第三个前沿性较强的主题是协同发展。同一区域内经济与教育的协同发展、不同区域间外部资源的互动合作是此领域的研究重点。此外,有效促进产教融合,健全育人机制,推动区域经济、人才、技能平衡发展,推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和学城联动,也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五、结 语

研究发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数量丰富,有众多研究机构参与,但研究的核心学者群以及研究机构的分布以区域为主,整体合作较为零散,作者和机构之间缺少跨区域、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尚未形成具有凝聚力的合作集群,科研合作还有很大上升空间。为进一步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应加强各研究团队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跨机构、跨领域的研究合作,树立多学科多领域视角,成立学术共同体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具有凝聚力的合作集群和稳定的核心作者群,提升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其次,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联系密切,要重视创新能力提升和人才培养,高等院校应主动适应产业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对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要加强政府的财政投入,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只有充足的经费支持,才能更好促进高等教育的科研产出。通过改善科研条件和鼓励科研创新,才能进一步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发展。此外,要主动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以更好培养匹配社会需求的人才。

最后,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和产学研合作是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大对院校与产业企业合作方面的研究,打造特色化优势专业群,搭建区域技术创新平台[7],对接行业产业需求,加快产教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推动学城联动,以期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发文聚类领域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2020 IT领域大事记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领域·对峙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