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业环境对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及启示

2022-03-04章曼娜冯旭芳王佳桐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意愿动机效能

章曼娜,冯旭芳,王佳桐

(1.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2.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 076 万,再创历史新高,受国内外严峻就业形势影响,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是解决学生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需要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拓展其就业创业本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30年)》强调,培育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稳步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要把创业能力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因而加强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营造高质量创新创业环境对于实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创业教育最早始于1947年的哈佛商学院,20 世纪90 年代美国已经构建了完善的创业教育学科和教学研究体系[1]。国内创业教育改革首先集中在清华大学等本科院校,因而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发展较为迅速,而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发展相对较晚,相对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创业教育师资稀少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等方面[2]。但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0 年和202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9至2020两届高职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率都远高于本科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率,由此可见,高职毕业生比本科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创新创业,更具有创业的热情和韧性。那么,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与学生创业行为是否相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对学生会产生哪些影响?这些问题应该受到关注。

目前,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是的主要研究热点[3],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都验证了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有正向显著影响[4],而对创业行为的影响结果有一定争议。有学者认为创业教育能通过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产生促进作用[5],但也有学者发现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并没有表现出较高的自我创业行为[6]。 此外,我国的一些省份,如浙江省,自古以来商业氛围浓厚,其创业文化氛围在各类政策推动之下愈发浓厚,是否会相应增进学生的创业行为?综上,本文选取浙江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探讨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探究创业文化对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拟为激发学生创业行为提出对策建议。

一、理论与假设

1.创业教育、创业动机、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行为

创业教育是个体提高创业能力、激发创业精神、丰富创业经验和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方式[7]。琼斯凭借分层实在论提出创业教育、学生思维习惯调整和行为方式改变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观点[8]。Kolvereid的研究表明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有长期影响[9]。宁德鹏基于德鲁克的“创业可教论”[10],提出了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相关影响机理。如创业教育开展次数越频繁、方式越多样、内容越丰富,学生的创业意愿就越强烈,就越有可能参与到创业活动中去[11]。

创业动机是激发、维持人们进行创业活动,并引导创业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心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12]。创业教育能激活学生的创业动机,接受过创业教育的个体创业动机一般都比较强[13],创业动机也是潜在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的内在驱动力。Martha 等研究显示,创业教育通过创业动机对创业意向产生正向影响[14]。Virgina等对工学专业学生进行研究表明,独立自主的创业动机是影响未来工程师创业意愿的关键因素[15]。向辉等研究发现,创业教育能直接影响创业意向,且以创业动机为中间机制发挥显著作用[16]。

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创业领域,是指创业者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履行一个企业家角色和任务的信念[17]。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参与创业理论学习、实训和创业竞赛等方式获得创业技能,使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积极评价,从而表现出较高的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证明,有创业教育经历的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未接受创业教育时的水 平[18-19]。Krueger等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创业意向的触发器[20],创业教育能增强潜在创业者的内在知识体系,增强创业自我效能感这个深层次的信念,从而激活学习者的创业倾向[21]。李厚锐等验证了创业学习能够促使个体创业意愿的形成,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学习与创业意愿间起到了正向中介作用[22]。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影响行为意愿,行为意愿进而可以用来预测实际行为的产生。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为解释创业教育是通过创业意向影响创业行为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23]。 创业教育可以传授资源整合、创业管理和风险控制等创业技能,增加创业的可行性[24],增强学生创业的自我效能感和创业动机,即增加其积极态度和主观行为控制,从而增强学生的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25]。

综上,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有正向显著预测作用。

H2:创业教育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产生影响。

H3:创业教育通过创业动机和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产生影响。

2.创业文化、创业动机、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行为

国际认可的GEM将创业环境分为文化及社会规范等9个方面[26],创业文化是创业环境中一个重要组成因素。当外在环境支持创业者时,创业者即使处于低潮,面临诸多挑战,也会保持斗志,想方设法为解决问题做出调整,继续朝认定的目标前进[27]。王春超等通过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业文化环境发现,积极的创业文化有助于显著提高个人创业 概率[28]。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当个体创业条件较好或创业氛围较为浓厚时,个体创业信心会增强,即良好的创业文化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汤明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外部环境与创业意向之间发挥中介作用[29]。Chen等提出,潜在创业者如果认为其创业能力能够得到外部环境的支持,他们会具有更高的创业自我效能感[12]。如全社会的创业文化氛围浓郁,包括开放创新的观念、自力更生的精神和对创业风险的容忍力,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将显著提高。

Suzuki等提出,创业动机来自内因和外因,创业文化是影响大学生创业动机的重要外部因素[30]。段利民等分析验证得出,文化及社会规范对创业动机有一定影响[31]。徐占东等认为,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关键影响要素是高校创业教育和创业文化,高校创业教育和创业文化通过大学生创业动机间接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绩效[32]。

综上,创业文化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动机,而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动机分别能预测创业意向,进而影响创业行为。因此本文提出假设。本文研究模型如图1:

图1 研究模型

H4:创业文化对创业行为有正向显著预测作用。

H5:创业文化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产生影响。

H6:创业文化通过创业动机和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产生影响。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样本

本文针对浙江省内8所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回收743 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700份,有效率94.21%。其中,大一到大三分别为355、154 和191 人;专业分类上教育类121 人,财经商贸类297人,机械制造类103人,农林牧渔类91人,医药卫生类55 人和其他类33 人;父母有创业行为的有257人,占36.71%;家族中其他人员有创业行为的有413人,占59.00%。

2.测量工具

变量测量均采用成熟量表。创业教育采用Hasan等[33]的量表,由一般性创业教育、动机性创业教育和强化性创业教育等3个维度组成,共计包括11个题项,本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82。结构效度良好: χ2/df=4.912,CFI=0.977,IFI=0.977,TLI=0.968,RMSEA=0.075。

创业文化采用Sonja[34]的量表,包括“我所在区域的社会规范和文化对通过自己个人努力所取得的成功非常认可”等5 个题项,本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950。

创业自我效能感采用De Noble等[35]的开发量表,包括开发新产品和市场机会、营造创新环境、维系与投资者关系、定义核心目标、应对意料之外挑战和开发关键人力资源等6 个维度20 个题项,本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939。结构效度良好:χ2/df=5.071,CFI=0.963,IFI=0.963,TLI=0.954,RMSEA=0.076。

创业动机采用Pruett等[36]的量表,由财富性动机、独立性动机、生活方式动机、创造性动机和平等性动机等5个维度16个题项组成,本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87。结构效度良好:χ2/df=4.342,CFI=0.947,IFI=0.948,TLI=0.933,RMSEA=0.069。

创业意愿采用Thompson[37]设计的量表,包括“我打算在未来五年内建立一家公司”等6个题项,本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939。

创业行为采用Steven等[38]的量表,包括探索性创业行为和开发性创业行为2 个维度13 个题项,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98。结构效度良好:χ2/df=4.344,CFI=0.982,IFI=0.982,TLI=0.977,RMSEA=0.069。

3.数据分析技术

本研究采用SPSS 22.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再利用SPSS 22.0中的PROCESS插件进行链式中介分析。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1.信度、效度与相关性分析

(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对涉及的变量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18个主因子,第一因子对变异量的总解释率为26.73%,表明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此外,所有变量的膨胀因子方差(VIF)均小于2.5(最大为2.184),表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2)信度、效度检验。本文中各个变量的维度因子载荷都大于0.5,有较好的收敛效度。此外,其组合信度都大于0.8,表明量表的信度较好。

(3)相关性分析。各个变量之间进行相关性检验,表1结果表明各个变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 0.01),初步验证了研究假设。

表1 各变量之间进行相关性检验

2.创业教育、创业文化对创业行为的直接影响

本文采用路径分析法检验自变量创业教育、创业文化对创业行为的直接作用。根据表2 可知,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β=0.108,P<0.05),创业文化对创业行为显著正向相关(β=0.231,P<0.001)。因此,H1和H4得到支持,同时也说明创业文化对创业行为的影响比创业教育要强(0.231 >0.108)。

表2 创业教育、创业文化对创业行为的路径分析

3.链式中介检验

本文采用Hayes编制的PROCESS插件model6,使用Bootstrap法检验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动机分别和创业意愿的二重中介效应(如表3所示)。控制年级、专业、父母创业行为和家庭中有无其他创业者因素后,链式检验如图2 中模型1 显示,创业教育正向预测创业自我效能感(β=0.393,P<0.001),但不能直接影响创业意愿(β=-0.014,P>0.05)。由于前述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有直接预测作用,而在链式中介模型中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失去直接预测作用(β= -0.050,P>0.05),而创业自我效能感(β=0.198,P< 0.01)和创业意愿(β=0.406,P<0.001)对创业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β=0.977,P<0.001)。此外,Bootstrap检验(如表3 模型1)“创业教育-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意愿-创业行为”的95%置信区间不包括0(95%CI= [0.107,0.211]),说明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呈完全中介作用,因H2成立。

图2 链式中介模型1检验

表3 二重中介检验效用值

同理,图3 中创业教育正向预测创业动机(β= 0.475,P<0.001),但不能直接预测创业意愿(β= 0.051,P>0.05)。由于前述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而模型2 中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没有直接作用(β=-0.051,P>0.05),而创业动机(β= 0.141,P<0.01)和创业意愿(β=0.438,P<0.001)对创业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创业动机对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β=0.671,P<0.001),且“创业教育-创业动机-创业意愿-创业行为”的Bootstrap置信区间为[0.100,0.183],不包括0,因此创业动机和创业意愿在创业教育与创业行为之间呈完全中介作用,H3成立。

图3 链式中介模型2检验

模型3 中,图4 中创业文化可以直接预测创业自我效能感(β=0.321,P<0.001)和创业意愿(β= 0.079,P<0.05)。创业自我效能感(β=0.155,P<0.01)和创业意愿(β=0.402,P<0.001)对创业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有显著作用(β=0.933,P<0.001)。由于前述创业文化对创业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而链式中介模型3中创业文化对创业行为没有直接预测作用(β=0.052,P>0.05),因而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在创业文化和创业行为之间也呈显著完全中介作用,由表3可知其Bootstrap置信区间为[0.082,0.167],证明H5成立。

图4 链式中介模型3检验

由图5 可知,创业文化对创业动机(β=0.206,P<0.001)和创业意愿(β=0.250,P<0.001)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动机对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β=0.630,P<0.001),而创业动机(β=0.114,P<0.01)与创业意愿(β=0.421,P<0.001)分别对创业行为有显著正向作用。由于前述创业文化对创业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31,P<0.001),而模型4中创业文化对创业行为正向作用有所减弱(β=0.071,P<0.05),表3 中模型4 数据“创业文化-创业动机-创业意愿-创业行为”的95%置信区间不包括0(95%CI=[0.029,0.083]),因此创业动机和创业意愿在创业文化和创业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H6成立。

图5 链式中介模型4检验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三元交互理论,探究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构建了一个由创业教育、创业文化、创业动机、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等因素组成的完整框架。

1.研究结论

从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创业教育和创业文化作为两个外生变量对高职大学生创业行为都产生了正向影响,具体的影响机制符合原有的理论框架设想:一方面,从三元交互理论出发,创业文化和创业教育作为社会因素影响着个体创业认知(如创业动机、创业意愿等),个体创业认知从而会激发相应的创业行为;另一方面,从计划行为理论出发,创业意愿在很大程度上激发着创业行为的产生,而创业意愿的前置变量受到个体特质(如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个体特质同样会受到外部环境(创业教育和创业文化)的影响。整体而言,创业教育、创业文化对高职大学生创业行为不单单是直接的影响,还存在着链式效应。具体的影响机制如下:

(1)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可教”观点被广泛接受,越合理的课程设置、越优良的创业教育师资、越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丰富的创业实践平台,越能提高学生进行创业行为的可能性。创业意愿影响创业行为,该结论符合计划行为理论,意愿可以预测实际行为的发生,行为是意愿的结果显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创业意识,才能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创造性,主动去了解创业、接触创业。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在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影响机理中起到了完全正向显著的链式二重中介效应。“创业教育-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意愿-创业行为”四者呈现理论驱动型机制。创业教育课程通过运用榜样示范和社会劝服,能明显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并提高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从而达到创业任务中的自我效能感提升。自我效能感提升会激活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而促进其采取积极主动的创业行为。再者,创业动机和创业意愿在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影响机制中起到了完全正向显著的链式二重中介效应。“创业教育-创业动机-创业意愿-创业行为”四者构成了理论驱动模型。创业教育通过传授创业相关知识和技能来增强学生的创业动机,促使学生增强创业的意愿和需要,能主动关注创业信息,对创业产生强烈的兴趣。

(2)创业文化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创业文化对创业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创业意愿在创业文化对创业行为的影响中产生部分中介作用。创业文化对启蒙个体创业意愿,坚定创业信念及开展创业活动产生有力影响,而且创业文化中所鼓励的冒险、责任、创新和独立自主等精神还会有效地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格形成,鼓励学生形成创业意识,主动积极地加入创业者行列。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在创业文化对创业行为的影响机制中起完全正向显著的链式二重中介效应。创业文化一方面直接影响创业意愿,另一方面会转化为对自身的肯定评价再影响创业意愿的形成。人们对创业的肯定,对求新、求变、求发展精神的鼓励,对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宽容意识的认同,增强了学生的创业信心,从而增加其创业的意愿。最后,创业动机和创业意愿在创业文化对创业行为的影响机制中起部分正向显著的链式二重中介效应。如果文化及主观规范对创业较为支持,有助于个体产生创业动力。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鼓励学生保持独立和公正平等的精神,从而强化独立性和平等性等动机,促使学生产生创业意愿和行为。大学生创业动机的主体影响因素是高校创业教育和创业文化,与徐占东等[32]的研究结果一致。

2.启示

2021 年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全面实施弹性学习和学分制管理,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的要求,这既说明我国政府对职业院校创业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也说明需进一步深化创业教育水平,明确教育对象特点,内外结合,多管齐下,鼓励并规范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行为,切实提升创新创业质量。

(1)聚焦提质升级,完善创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体系较为薄弱,但其学生作为“大众创业”的重要力量,自主创业比例更高,由此带来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迫切需要有效提升创业课程质量,进一步增强创业教育体系的完整性和针对性,借鉴普通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经验。高职院校应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依托产教融合、实训与孵化平台、创新创业竞赛等手段,注重学生创业认知能力培养,优化认知知识结构,帮助创业者掌握创新型专业技能,丰富创业经验,建立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课程,重视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采取创新多变的教学方式等。高职院校还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现状,结合区域和院校优势,积极拓展专创融合,打造特色化专业课程,针对不同层次院校、不同需求群体,打造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创业教育课程。

(2)加强创业动机引导,增强培育针对性。创业动机是影响学生创业意愿形成的关键因素,立足社会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客观实际,应进一步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和定向性教育。当前,部分学生将创业目标局限在物质层面,过分注重个人收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及奉献精神,逐渐偏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因此,应侧重引导学生注重创业带来的自我实现和社会贡献,助力其将低层次创业动机向高层次转变,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创业人才。应将思想政治课程贯穿创业教育过程始终,并穿插于创业精神、创业政策等课程讲授中,将创新创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内容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发养成健康向上的创业原动力。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群体对创业教育多元化的诉求,需在教育引导过程中有的放矢。例如,对于希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自身素质的学生,学校可在通识教育中引入创业教育,提升其创业意识;对于拥有创新性专业技能的学生,学校可将创业教育设为第二学位,鼓励学生积极将专业技能转化为创业成果,提高创业项目技术转移效率;对于已在创业实践的学生,可根据学校发展实际,既可开设强化班,也可聘请专业人士进行一对一指导,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提升创业自我效能感,探索多元化实现路径。创业教育是有效提高创业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径,不同教育主体所实施的创业教育可实现不同正向效应,通过探索可增强创业信念的多元化路径,有助于强化创业意志,提高创业成功率。根据不同教育主体及内容特点,具体可从三方面多管齐下:一是强化学校主体地位。依托实习实训,重视劳动教育,培养孜孜以求、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创意物化能力,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二是重视榜样模范力量。通过搭建校友圈平台,定期邀请行业代表性人物,分享创新创业经验教训,启发学生创业思考,引导理性创业思维,协助建立创业信心。三是增强家庭正向引导。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二者相辅相成。因学生创业资本多来自家庭支持,学校与家庭应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互动,赢得家长对学生创业的鼓励和支持,注重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心理疏导,提高学生抗压能力,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4)营造创业文化,提供有力外部支撑。创业文化氛围营造是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创业动机、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愿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绝大多数家庭都能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但也逐渐滋生了过分追求稳定,缺少拼搏精神的社会文化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创业的孵化发展。因此,应整合全社会资源,特别要充分挖掘创业文化,并进行有效对接,营造可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创业文化氛围,构建具有新发展理念的创业生态环境,打造具有新发展格局的多维资源平台。例如,校团委、学工部、就业指导中心等有关部门应加强业务整合,加大创业教育活动宣传力度,指导创业类社团健康成长,推动形成讲创业、尚创业、尊创业的内生文化环境:促进高职院校、政府和市场间的协同发展,将优秀企业家资源、政府政策资源、创业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搭建网络协作平台,打造共商、共建、共享机制;重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引入外部创业师资,合作开办创业课程,校企共同设立创业基金、创业奖学金等。

猜你喜欢

意愿动机效能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动机不纯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