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年半夏汤治疗胸痹心痛机制初探*

2022-03-04汪艳丽周育平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11期
关键词:鳖甲吴茱萸桔梗

孔 淼 汪艳丽 周育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延年半夏汤出自《外台秘要》[1],主治痃癖,“又半夏汤,主腹内左肋痃癖硬急,气满不能食,胸背痛者”。现代临床多用延年半夏汤治疗呼吸、消化系统疾病,此适应证主要诠释原文“腹内左肋痃癖硬急,气满不能食”部分,对“胸背痛者”未予详细阐述。临床实践总结发现延年半夏汤治疗阳虚寒凝、痰瘀互结之胸痹心痛疗效甚佳,本文基于延年半夏汤主“胸背痛者”条文,浅析其治疗胸痹心痛之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

1 延年半夏汤方证溯源

经考证范行准先生辑佚《全汉三国六朝唐宋方书辑稿》古今录验方与延年秘录部分[2-3],延年半夏汤实为《外台》引《延年秘录·卷十六·痃癖》,原方名为半夏汤,因引自《延年秘录》,后世医家多称此半夏汤为延年半夏汤,平冈嘉言编《方剂辞典》[4]以延年半夏汤作为其方名收录。

《外台秘要》系王焘在精研孙思邈《千金方》等基础之上完成[5]。《备急千金要方·心脏方·胸痹第七》[6]记载通气汤为“治胸满短气噎塞方”,由半夏、生姜、橘皮、吴茱萸组成,主治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脾失健运,内生痰湿,痰随气升,壅遏气道而发胸痹。延年半夏汤进一步发展形成通阳活血、降逆化痰之法,加减化裁通气汤、吴茱萸汤,以桔梗易橘皮,加枳实二两、前胡三两、鳖甲三两、槟榔十四枚而成。

近代医家多将延年半夏汤用于呼吸、消化系统疾病。野津猛男所著《汉法医典》[7]记载延年半夏汤治疗胃痛剧烈,时发时止,波及左胸及肩胛部,局部喜按,暖气欠伸者,临床应用时常以柴胡换前胡,治疗胃痉挛有效[8]。《岳美中医学全集》[8]载延年半夏汤治疗支气管喘息1例,以“其脉左关部浮细而弦者,投之辄效”。孙玉信教授[9]认为延年半夏汤温散消积,理气扶正,气血同调,肝胃并治,用以治疗虚寒、气滞、兼有积滞的胃脘痛,不论病程长短,每获良效。

2 痃癖与胸痹心痛异病同治

“痃癖”原本指胁肋部时有筋脉攻撑作痛、气满不能食的病症。浅田宗伯在《先哲医话·荻野台洲》[10]言“妇人肩背强急者,多系痃癖之所为,延年半夏汤最效”。《医学入门》[11]云“人身元气与血……冲击横行于脏腑之间,而为疼痛、积聚、痃癖;壅逆于胸臆之上,而为心腹刺痛等证”。可见肩背强急,胸腹刺痛也是痃癖症状之一,其病机在于气血不循其道,壅逆于上,积聚于胸中,变生痰瘀,凝滞经络,不通则痛。故除胁肋部痞硬、腹满不能饮食外,“胸背痛”应为延年半夏汤主要适应证之一。

痃癖与胸痹心痛病机相通。《太平圣惠方》[12]治痃癖诸方记载“此皆阴阳不和,经络否隔,饮食停滞,不得宣疏,邪冷之气,搏结不散,故曰痃癖也”。可见痃癖以元气虚损为始,兼以血停、寒邪、痰湿、饮食积聚而成。《古今医鉴》[13]言“症因伤食,瘕是血生,痞原伤气,癖则伤精”。痃癖日久,诸邪结聚,耗伤精气,终成本虚标实之病机。而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14]提出胸痹心痛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王阶等[15]认为“痰瘀滞虚”为冠心病核心病理要素,其本质为心阳不振,血脉不通,阳虚寒凝,痰瘀痹阻,发为胸痹,与痃癖本虚标实之病机相近。因此胸痹心痛与半夏延年汤方证对应,临床辨证应用可获良效。

3 延年半夏汤方义解析

全方辛苦温并用,升降相宜,动静结合,气血同调,心、肺、胃同治,达到通阳活血、降逆化痰、培补元气之效。适用于阳虚寒凝、痰瘀互结之胸痹心痛,以胸背疼痛、遇寒加重为主症,兼以气满喘憋、咳嗽咳痰、腹胀纳差、恶心欲呕等症状疗效最佳。

3.1 温通阳气,豁痰宣痹,心胃同治 延年半夏汤由通气汤、吴茱萸汤加减化裁而来,有温补、温散、温化之意。沿用通气汤、吴茱萸汤消痰蠲饮之法,以吴茱萸辛香温散寒邪,人参温补元气,生姜温散化痰,半夏通阳泄浊,诸药合用温通阳气、豁痰宣痹,针对胸痹心痛和痃癖本虚标实之病机,降上逆心胸之寒浊,补肝胃虚寒之正气。《神农本草经》言“半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 胸胀咳逆”,《医学启源》[16]谓半夏“大和胃气,除胃寒”,为仲景治疗胸痹心痛经方常用药,针对痰浊较重、痹阻心阳,或兼有胃脘不适者,均可配伍使用。《神农本草经》言吴茱萸“主温中下气止痛”,《本草汇言》指出吴茱萸为“开郁化滞,逐冷降气滞药也”。与吴茱萸相比,桂附亦为辛热之品,桂枝温通心阳,附子回阳救逆,主要应用于真心痛阴阳格拒之厥证,如薏苡附子散、乌头赤石脂丸等,李可认为附子大辛大热之性可斩关夺门,破阴回阳[17],而吴茱萸专入肝、胃经,偏于中焦,且降泄之力更强,主治胃中寒饮上逆,故适用于本文所述中焦痰浊上逆而致的胸痹心痛。胃正在心下,心与胃在生理功能和经络循行方面均有密切联系,病理上可以相互影响,如胃心综合征等[18]。延年半夏汤治疗胸痹的同时亦可温中散寒、理气消积,故胸痹心痛兼有阳虚寒凝或脾虚食积之胃脘胀痛、恶心欲呕、食欲不振者,使用此方疗效为佳。

3.2 活血祛瘀,动静结合,气血同治 延年半夏汤应用鳖甲,而非当归、川芎、郁金、红花、丹参等常用活血化瘀药物[19],意在动静结合,气血同治。鳖甲为血肉有情之品,清代《本草分经》谓鳖甲“咸寒属阴,入肝补阴除热”。鳖甲入阴分则补肾滋阴、濡养精气,与人参配伍,益气养阴,补养人体之物质基础;入血分则活血通络、软坚散结,消上下痞积,配合桔梗、枳实、前胡理气之品,调养人体之生理功能;全方既补物质,又调气质,补而不滞,动静结合,使心胸经络通畅,气血调和,胸痛自能消解。另外,鳖甲“主心腹癥瘕,坚积寒热”,其破血之力更强,入经更深,又能益阴除热以散结,适用于胸痹病程已久,坚积疼痛较甚者。

3.3 理气降浊,升降相宜,心肺同治 延年半夏汤以桔梗易橘皮,加用槟榔、枳实与前胡,重在升降气机,以降为顺。《神农本草经》谓桔梗“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与橘皮相比,桔梗专入肺经,调理肺气的同时主治胸痹心痛,更能宣肺祛痰,治疗胸痹心痛合并咳嗽痰多、喘息不宁者,起到心肺同治之效。桔梗与枳实一升一降,宣肃肺气,调上焦之气机。此外,前胡降气消痰散结,《备急千金要方》[6]记载前胡汤“治胸中逆气,心痛彻背,少气不食”,以前胡为君药,使气下而痰降。广安门医院张大荣教授尤善用前胡治疗胸痹心痛,认为其降气化痰,以去除胸痹痰浊之标[20]。《外台秘要方》[1]原方记载槟榔用量为14枚,约为100~120 g,重用槟榔意在开破浊气、散结消积、沉重降逆、通下积滞,以破除寒痰瘀结诸邪。《医学衷中参西录》[21]中提及槟榔辛燥开破,属“破气之品”。《景岳全书》[22]曰“如气逆之甚者,加槟榔之属”。故胸痹心痛者重用槟榔,其意重在破除胸中瘀浊,又能降泄逆气,使气血共行。槟榔尚有行气利水之效,治疗胸痹心痛重用槟榔,亦能通下积滞,保持大便通畅,排除水饮,减轻心脏负担。全方桔梗畅肺气,槟榔泄浊气,枳实破结气,前胡降痰气,诸药合用,升降气机,以降为主,心肺同治,化痰平喘。

4 临证加减

胸痹心痛寒邪凝滞、疼痛较重者,急则治标,加荜茇、细辛、艾叶、九香虫、蒲黄、五灵脂等散寒止痛、宣通心阳;以气虚瘀血较重者,联合黄芪合冠心2号方(丹参、川芎、赤芍、降香、红花),益气活血;痰浊重伴有纳呆、头重如裹者,可合并导痰汤化裁,加用紫苏子、白芥子等;对于心腹疼痛,证见阴虚气滞者,可加用百合乌药汤,寒温并用,润燥相济;胸痹心痛气机壅滞亦为重要病机,还可加入相应理气药,十六味流气饮可破一切积聚包块,其中风药白芷、苏叶、防风,配伍木香、槟榔、乌药、桂枝、桔梗可疏散凝聚之邪气,临床可按需加减。

5 验 案

患某,女性,67岁,2020年11月23日初诊。主诉“间断胸闷胸痛半年余,加重5 d”。患者半年前冠脉造影示冠状动脉狭窄70%,慢血流,TIMI 2级。既往慢性胃炎病史。刻下症:胸骨后及胃脘部疼痛,活动或安静均有发作,甚则连及左胁,胸中滞塞,胃脘不适,不能食冷,频频恶心,头目昏沉,心烦难寐,面色萎黄,便不成形,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西医诊断:冠心病、慢性胃炎;中医诊断:胸痹心痛病,阳虚寒凝、痰瘀互结证。治以通阳散寒、降逆化痰、活血祛瘀。予延年半夏汤加减:法半夏9 g,制吴茱萸3 g,党参15 g,生槟榔12 g,桔梗12 g,麸炒枳实12 g,醋鳖甲10 g,厚朴花12 g,黄芩10 g,牡丹皮12 g,煅赭石10 g。7剂,水煎服。2020年11月30日复诊,胸痛频率明显减少,偶有背部不适,胃脘不适缓解,食欲增加,眠差,晨起口苦,二便调,前方加丝瓜络15 g,旋覆花15 g,茜草炭15 g,牛膝15 g。14剂。2020年12月14日三诊,近期胸痛未发作,既见效机,原方继服21剂,病情平稳。2021年11月22日四诊,诉入冬后血压升高,胃脘、胸骨后疼痛,连及后背,咽喉返涎,食欲不佳,因家事心情欠佳,睡眠不实。舌暗红,苔薄白,脉弦,辨证同前,予延年半夏汤去生姜加姜厚朴12 g,丝瓜络15 g,天麻12 g,胡黄连5 g,九香虫10 g,香附10 g,牡丹皮12 g,茜草炭12 g。14剂,水煎服。2021年12月6日五诊,症状基本消失,食欲好转,咽喉不利明显减轻,仍感到失眠,予四诊方加石菖蒲、制远志各12 g。继服14剂。

按:患者素体阳虚,寒饮内生,浊阴上犯,以致胸阳不振,痰凝气滞血瘀闭塞胸中,发为胸痹心痛。初诊以延年半夏汤加厚朴花、黄芩、牡丹皮、煅赭石,通阳活血,温中补虚,化浊降逆。裘沛然先生提出“积寒之处必有伏阳”,一味温燥,病证可由寒转热,或寒热错杂,故少佐黄芩平调寒热。曹洪欣教授[23]认为对于冠心病等动脉硬化性疾病,应注意清热解毒,活血凉血,蕴含现代医学拮抗局部血管炎症反应之意,故配伍牡丹皮、茜草炭、牛膝等活血之品。1年后患者再次就诊时正值初冬,情绪刺激,肝气不畅,胃气上逆,夹痰浊上犯,再以延年半夏汤加减治疗,配伍天麻平抑肝阳、香附疏解肝气,九香虫温经止痛,加牡丹皮、茜草炭清肝活血,使气顺则痰消,血行则痛减,豁痰宣痹,扶正祛邪,缓解胸痹心痛的发作。

猜你喜欢

鳖甲吴茱萸桔梗
桔梗皂苷D在抗肿瘤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特异性扩增技术鉴定龟甲与鳖甲
青蒿鳖甲颗粒一步制粒工艺的优化
鳖甲及其复方制剂抗脏器纤维化研究进展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桔梗及其种植技术
鳖甲煎丸联合西药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桔梗之真伪
——辨别味之苦甜
千家妙方·我来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