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1例

2022-03-04邓旭辉陈俊斌杨志王定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细胞核汗腺头颅

邓旭辉,陈俊斌,杨志,王定佑

作者单位:512025韶关,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为一种罕见的以中枢神经、周围神经以及内脏器官细胞核内存在嗜酸性透明包涵体为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1]。现报告1例经皮肤活检确诊的NIID患者如下。

1 病例患者,女性,62岁,因“记忆力下降、行走缓慢、卒中样发作8年,加重半个月”于2020年1月12日入院。患者8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记忆力下降,以近记忆力下降为主。反应稍迟钝,言语及表情减少,行走变慢,自觉全身乏力。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并反复多次出现发作性言语困难、理解障碍、不认识家人、行走困难,每次持续数天至十余天不等,当地医院治疗后好转。半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言语困难、理解障碍、不能行走,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为进一步治疗入住我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炎及结核史,无类似家族病史。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神情淡漠,混合性失语,双眼裂等大,眼睑无下垂,双眼球活动配合欠佳,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灵敏。张口伸舌不配合。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活动迟缓,双上肢可见不自主震颤。共济运动、深浅感觉检查不配合。四肢腱反射减弱。双下肢病理征均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辅助检查:头颅MRI DWI示皮髓交界区绸带样高信号(图1)。皮肤病理活检示部分汗腺细胞、脂肪细胞和纤维细胞的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HE染色);部分汗腺细胞、脂肪细胞和纤维细胞的细胞核内可见P62抗体、泛素抗体强阳性染色的包涵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2)。诊断:NIID。入院后予改善循环、护脑等治疗。第10 d起患者症状逐渐好转,在搀扶下能缓慢行走,开始能听懂他人言语及有少量言语表达,出院后2周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但未完全恢

图1 头颅影像学检查示皮髓质交界区绸带样高信号 A:头颅MRI T1WI;B:头颅MRI DWI 图2 皮肤活检病理学检查 A:部分皮肤汗腺细胞核内可见圆形或类圆形的嗜酸性包涵体(箭头所指)(HE染色,×400);B:部分皮肤汗腺细胞核内可见P62抗体染色阳性的包涵体(箭头所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400);C:部分皮肤汗腺细胞核内可见泛素抗体染色阳性的包涵体(箭头所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400)

复至此次起病前。

2 讨论1968年Lindenberg等[2]首次报道了1例28岁的自小有进行性肌张力增高和共济失调的男性智障患者,病理检查发现其大脑和内脏器官中广泛存在嗜酸性核内包涵体。1980年Sung等[3]报道了1例患有罕见的神经元退行性疾病的21岁女性患者,表现为行为异常、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痴呆、癫痫发作,病理检查发现几乎所有神经系统普遍存在核内嗜酸性透明包涵体,当时称之为神经元核内透明样包涵体病。之后该病陆续在欧美及日本被报道,现将其称为NIID。

NIID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特征性病理改变为不同程度的神经元脱失,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及部分内脏器官的细胞核内嗜酸性透明包涵体(NII)。以往通过神经活检、直肠活检、尸检确诊,生前诊断较困难。2011年日本学者Sone等[4]研究证实皮肤活检可确诊NIID。本例患者在外院曾多次误诊,通过皮肤活检最终确诊为NIID。2019年Tian等[5]通过长读长测序首次揭示了NIID与NOTCH2NLC基因中GGC异常重复扩增相关。Sone等[6]在2019年进一步证实了该结论。但能否通过基因检测确诊NIID还需进一步研究。

NIID根据遗传方式可分为散发型与家族型,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儿童、少年及成人型。本病临床罕见,男女均可发病,其临床表现存在高度异质性,常被误诊。本病多隐匿起病,慢性病程,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神经变性疾病。累及CNS皮质可表现为痴呆、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卒中样发作、癫痫发作、行动迟缓等,累及锥体外系可表现为震颤、肌张力障碍,累及小脑系统可表现为共济失调,累及周围神经系统可表现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累及自主神经系统则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胃肠道功能障碍等。本例患者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行走缓慢、卒中样发作及双上肢不自主震颤,提示患者CNS皮质及锥体外系均受累,患者四肢腱反射均减弱,考虑存在周围神经受累。

本病需与脑血管病、自身免疫性脑炎、脑白质营养不良、多系统萎缩、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等疾病相鉴别。儿童或少年起病的NIID头颅影像学不具有特征性表现,常见小脑萎缩及四脑室扩大。成人起病的NIID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大部分患者头颅MRI DWI上显示持续存在的皮髓质交界处绸带样高信号。该表现随时间发展逐步进展,但绝不向深处白质进展[7]。本例患者头颅MRI DWI上显示特征性的皮髓质交界处绸带样高信号,初步考虑NIID,最终通过皮肤活检确诊。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临床上多以对症治疗为主。该病患者起病缓慢,逐渐进展,最终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往往因肺部感染、营养不良等死亡。

该病患者临床上具有中枢神经、周围神经、自主神经等广泛的神经症状,头颅MRI DWI上皮髓质交界区高信号是本病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在临床中遇到类似的患者需考虑NIID可能,通过皮肤活检可确诊。

志谢:本文皮肤活检得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张在强教授的帮助。

猜你喜欢

细胞核汗腺头颅
指向科学思维的“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人参bZIP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汗藏哪儿了
浅析头颅磁共振在脑血管性痴呆患者中临床诊断价值
天热时,为什么狗会吐舌头?
愚人节缅怀革命先烈
尴尬的腋下出汗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的教学设计
嵇康·绝响
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一“细胞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