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2022-03-04侯佳甜
摘 要:阅读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一环,在阅读中积累有效的学习经验也是培养并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必经之路。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小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成长经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促使小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做准备。文章将阐述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2-0039-03
引 言
常规的阅读课体现着“师本”教育特点,即小学语文教师掌控着阅读课的一切节奏,负责讲解文本内容并分析文本结构,而小学生的任务是倾听、记录笔记,并在课后背诵听讲内容,在教师提问的时候尝试回答问题。但是,这种阅读教学模式已经被证明,并不能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反而还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阅读思维方式,努力朝着标准答案靠拢。这种做法必然会影响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让学生难以保持良好的阅读动机。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创新阅读教学形式,尽量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让学生积极展现自身的阅读思维、阅读能力、阅读表达能力,成为阅读课上的主人公。
一、设计导读单,让学生产生自读欲望
导读单的属性是导学单,由于专门服务于阅读教学活动,所以有了这一新称呼,其目的便是引导学生实现自主阅读,优化学生的阅读状态。可以说,导读单的内容是比较开放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认知状态去设计阅读任务,也可写出详细的阅读计划与具体流程[1]。只要可以指导小学生实现自主阅读,那就可以算是有效的导读工具。此外,小学生普遍缺乏学习规划性,教师设计导读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规划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产生良好的自主阅读动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指导活动中应用导读单,组织学生自主學习文本内容。
在《祖父的园子》一文的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导读单,据此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略读课文,说一说《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祖父的园子。
默读课文,圈画出“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情,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阅读课文的课后题第二题,说一说能够反映出“我”内心感受的句子,并且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享阅读感受,归纳阅读内容。
带着感情去朗读课文,阅读课文后“阅读链接”中的资料,重新感受课文的具体内容,说一说“我”对祖父的园子抱有什么样的情感,“我”对祖父又具有怎样的情感。
以上便是导读单的全部内容。而利用这一导读工具,本班学生也能有针对性地思考课文的具体内容,在一个个导读任务、阅读问题的驱动下自主分析课文的关键语句。这既有利于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利于促使学生实现深度阅读,使其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根据观察可以判断,由于导读单中的任务非常明确,所以本班学生的阅读意愿也随之产生。他们自主分析了课文内容,非常期待小组合作阅读讨论活动,很喜欢一步步完成阅读任务的感觉,由此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样一来,小学生也能顺利实现自主阅读。
二、实现阅读探究,发挥学生阅读能力
要想有效培养并提升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就必须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阅读探究活动之中,尽量让学生展现自身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使其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在阅读、思考、表达活动中积累有效的阅读经验,总结阅读技巧[2]。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阅读探究教学指导活动,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改善学生在阅读课上的行为表现,促使学生自主思考、积极表达。
《牛郎织女(一)》是一篇民间故事,内容直观、情节流畅,整体的阅读难度并不高。所以,笔者组织了小组合作阅读学习活动。为了在讲台上流畅、完整且准确地分析课文内容,本班学生都在兴奋的精神状态下参与了小组讨论活动,根据自己对故事类文本的记忆和理解,分析了《牛郎织女(一)》这篇课文中的人物、时间与地点,思考了情节的起点、过程、高潮与结局,有效归纳了课文内容。此外,在小组内部的相互提醒与帮助下,本班学生还自主迁移了关于文中人物分析的阅读经验,找出了文章中的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等内容,尝试分析了牛郎、织女的人物形象,总结出了勤劳、善良等关键词。
除此以外,学生在小组内的讨论也比较轻松。他们会结合自己的现代化认识去理解民间故事带有虚拟色彩的写作手法,分析了“老牛”的象征形象,认为《牛郎织女(一)》这一故事实则体现的是古人渴望自由、渴望阶级平等的美好愿望。待小组归纳阅读观点之后,笔者组织了“小讲师”活动,各小组可以选出一名发言代表,也可分工阐述阅读结论。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而且“小讲师”活动也能让学生自觉去观察其他小组的阅读成果,完善本组阅读结论,是非常有效的一种阅读教学策略。
三、丰富主题阅读,拓展学生阅读经验
为了让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展现自身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要尽量去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自主迁移阅读经验,使其在迁移、实践中逐步内化阅读技巧,从而切实提升学生本身的阅读水平。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组织主题阅读教学指导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经验,使其在丰富的阅读探究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始终保持强烈的阅读动机。
在《牛郎织女(一)》课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因为特殊的“小讲师”活动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学生的阅读热情依然没有下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展现了自身的阅读能力。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询问学生是否想要继续阅读民间故事。在热烈的阅读氛围下,本班学生都接受了参与主题阅读活动的建议。于是,笔者整理了几篇民间故事,让学生在课外继续阅读《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与《梁祝》。这四篇民间故事有一个共通点,即都是悲剧。这就可以让小学生积极迁移阅读经验,使其按照故事类文本的六要素去概括每一篇民间故事的故事梗概,而且也能由此探究文本的篇章布局结构。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让学生去思考每一篇民间故事中导致悲剧发生的主要因素,希望学生可以代入现代化思想,评判每一篇民间故事的悲剧色彩。如此,小学生便能积累有效的自主阅读经验。待学生完成主题阅读任务之后,笔者还组织了“讲故事”的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分享并阐述自己所读过的民间故事。这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共享阅读经验。
四、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思维意识、心理感受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需要营造适合阅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情境来营造阅读氛围,帮助学生深化感受。一方面,教师可以创设图像情境,将文章中的一些景象、事物直观地展现出来;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创设声音情境,播放与文章主题相关的音乐,通过音乐渲染课堂氛围。在教学情境的影响下,学生仿佛身处故事场景中,能够产生良好的情感感受。这样一来,学生还可以带着真实情感阅读课文,也能够在阅读课文时体会到作者表达出的真情实感。
在《麻雀》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设备,展示“猎狗”“林荫路”“麻雀”等图片,播放“麻雀从树枝上飞下”的视频。教师通过这些图像内容营造情境,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教师还可以播放“麻雀叫声”“猎狗叫声”“猎人呼唤猎狗”等音频,通过这些“声音”烘托课堂氛围。在情境的帮助下,学生仿佛就站在故事主人公的身旁,好像真的看到了故事中的场景。在此基础上,学生阅读文章时就能够通过语言的抑扬顿挫,表达出“小麻雀面对猎狗”时的紧张气氛,同时还能体会到“老麻雀一跃而下”的伟大。随后,教师可以联系这篇课文的主题——“爱的伟大力量”,引入课外的相关文章,创设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在阅读之余,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与妈妈、爸爸相处的场景”,让学生阐述自己对“母爱”和“父爱”的理解。
五、通过情节表演,创新阅读方式
有趣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创造性[3]。在选择教学方式时,教师要结合生本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组织学生开展情节表演活动,推动学生合作閱读,培养学生个性。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立足文章内容,结合自身认识,合作演绎故事情节,通过语言与肢体动作的结合,再现故事场景,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故事情境、人物形象等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达到深度阅读的学习效果。
在《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角色阅读,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再现故事场景。首先,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合形象、性格等因素,划分“我”“老师”“演哥哥的小朋友”等故事角色。然后,教师让学生各自揣摩所扮演角色的形象、特点,练习“台词”,设计肢体动作。最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上表演,演绎“分派角色”“排练”“正式表演”等情节。在表演时,学生需要将语言、动作结合起来,如“演那个哥哥的小朋友”在对“我”说“不会豁虎跳算什么老虎”时,可以做出“撇嘴”的动作。在每一个小组表演完之后,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评选出“演技”最好的同学,同时也可以指出该组同学在表演中的不恰当之处。另外,教师还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家校合作模式,鼓励家长与学生开展此类活动,通过这种趣味活动推动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重视阅读检测,进行针对性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进行精准教学。在阅读后,学生阅读的情况能够显示出他们在学习中的不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优化之后的教学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花费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引导学生阅读后,教师应该开展阶段性阅读测试,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设计“阅读文章”的检测环节,检测学生阅读时的发音、流畅度、情感饱和度。其次,教师可以设计阅读题,结合阅读材料提出非开放题和开放题,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结合检测结果,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薄弱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落花生》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阅读活动之后,设计阅读检测环节,检验学生阅读学习的效果,从而设计、调整之后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开展“课文阅读”检测,让学生朗读原文。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学生要通过声音的大小、自身感情的变化,表达出主人公的情绪。例如,在阅读“我们争着答应:‘爱!’”时,学生要表达出“姐弟们的喜悦”;在阅读“父亲讲述花生的好处以及人生道理”的内容时,学生要表达出“父亲的深沉”。其次,教师可以设计“全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课文是如何运用借物喻人手法的?”等知识性问题,让学生作答,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分析课文的情况。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文中父亲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组织语言并论述,以此来考查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不足之处,展开精准教学。例如,当学生普遍存在发音出错、阅读不流畅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进一步讲解“矮矮”“爱慕”“鲜红嫩绿”等字词,引导学生划分句子结构;当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理解不透彻、不准确时,教师可以针对“默默奉献的精神”“不为名利”的意识,展开德育,提升学生思想境界。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自主阅读、深度阅读,尽量突出学生的阅读自主性,让学生积累有效的阅读经验。为此,小学语文教师便要在课堂上应用导读单,并组织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探究活动,用课文资源去组织课外主题阅读教学指导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张冬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12):24.
董晶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18(09):109-110.
马明礼.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96):56.
作者简介:侯佳甜(1995.10-),女,山东文登人, 任教于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蒿泊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