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 进行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
2022-03-03李泉
李泉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平台、数据分析的广泛应用,使形成性评价更便捷、更全面、更加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评价的不足。以信息技术为背景,针对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应注意的问题、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的意义等几方面展开阐述,提升形成性评价的效率,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34-0054-03
一、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一)评价应着眼于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能听、会说、能读、会写。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也应围绕这几种能力展开,而不应只局限于学生是否会做题,是否会背某一课内容。如:《小学英语》第3册第14课,有的同学能一词不差地将课文内容背下来,却不会运用。而有的同学虽不能背诵,却能将月份与气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我们在评价时应着眼于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继续学习和发展
核心素养的评价观,就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活动。让学生将评价看作是自己的事,经常将自己的学习与预期目标相对照,才能查漏补缺,扬长避短,促进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形成性评价目标时,应着眼于是否适应不同阶段年龄学生的特点,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内容应做到精而不繁,易于操作,既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又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二、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
对小学生的英语评价,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笔者仅从课堂上的形成性评价、学习习惯的形成性评价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
自1967年斯克里芬(Scriven)提出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概念以来,形成性评价日益受到重视,它是强调开展以调节教育过程、保证教育目标更好地实现为目的的评价活动。很多研究资料表明,形成性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得当,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课堂是小学英语教学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成败。怎样上好一节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上的形成性评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会更直接地影响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它主要包括:值日生评价、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1.值日生评价。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学的英语知识还比较少,值日生报告以短小浅显为主,一两句问候语甚至几个单词均可。而对于高年级学生,他们掌握的词汇量和句式比较丰富,报告内容可以是小故事、自编对话、学校生活、课文扩展、热点话题等,要求具有独创性。
学生的值日生报告,时长应控制在2分半以内。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3次以上。采用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师生现场打分,数据分析汇总,期末系统自动给出综合成绩。
2.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一节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仅限于通过考试的形式,单一、枯燥,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符合核心素养的评价要求。对此,笔者认为,就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评价标准用来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实效,评价过程是激励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评价,使学生熟悉评价的目标,树立目标意识,学会分析自己和同学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确立努力方向。
评价标准及内容每人一份,采用学生自评与小组及教师互评,运用评价软件进行。
(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性评价
小学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不仅仅是掌握必要的单词、句式、语法,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十分必要的。孔子曰: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足以说明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知识掌握的多少以后可以不断完善,而一个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后是很难改变的,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考查作为其英语学习的重要一环。运用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分析从课前学习习惯、课中学习习惯、课后学习习惯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四个等级。
评价内容如下:
1.课前学习习惯的形成性评价。课前学习习惯的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A.学生是否能够提前预习。B.是否能找出已学过的知识。C.是否能找出新旧知识间的区别。D.是否能查出生词的读音。E.是否能基本理解课文大意。F.是否能基本通读全文。G.是否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这其中的G条最为重要,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针对性强。课前学习习惯的形成性评价中,A、B条适用于对低年级学生的评价;C、D、E条适用于对中年级学生的评价;F、G条适用于对高年级学生的评价。采取每课一评,运用Ipad打分,教师评价和小组互评相结合。
2.课中学习习惯的形成性评价。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课堂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在教学中,笔者一方面传授给学生课堂学习的方法,使其养成习惯。另一方面,对这些习惯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有:A.是否做好课前准备(书本、文具摆放)。B.鈴响是否坐好、无声。C.上课是否有小动作、是否随便说话。D.是否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E.是否能准确回答教师的提问。F.是否能与同学交流、讨论、合作。G.是否敢于向教师提出自己的见解、问题。H.是否能听从教师的指挥。这其中,低年级学生侧重于就A~E条的内容给予评价;中高年级学生侧重于就F~H条的内容给予评价。以上内容每节课评价一次,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形式。
3.课后学习习惯的形成性评价。课上知识掌握得再好,回家不复习,知识也学不到手。因此,课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相当重要。课后学习习惯的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 A.能否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B.能否就当天所学内容进行自我检测。C.能否总结出自己不懂的问题。D.能否每天坚持听读英语等内容。对低年级学生课后学习习惯的形成性评价主要考查A、B条;中高年级学生主要考查C、D条。采取家长评价的方式进行,可每半学期进行一次。
三、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一)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往的评价观念,只是比较学生考试的卷面分数,忽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对“教”与“学”两个方面,有些教师只是简单地确定了两条标准:教得“认真”、学得“努力”。他们将学生得分高低与是否“努力学习”划等号,而没有去关注他们是否学会了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否得到了改善和提高。而我们现在所主张的形成性评价不单单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习惯,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有益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是一种优势心理定势,是取得学习成功的内因。现实中有不少学生的自信心不足,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教育中的片面评价导致的。传统教育是精英教育,以分数论高低,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而我们目前所主张的形成性评价既重结果又重过程。这就使学生在看到结果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了正确认识,从而扬长避短,增强其自信心。
(三)有益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21世纪需要会学习、会合作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不仅仅只要求学生会读、会写,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如何在与小组成员的相互配合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而我们所进行的形成性评价的评价重点也正基于此,它有益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以上就是笔者几年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英语形成性评价方面所的初步探索。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我们在进行评价时应灵活多样,生动有趣,适合儿童特点;评价应有延续性,避免中断;评价应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多鼓励,树立其自信心;評价应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改进,应以有利于教师、学校及家长之间的联系与配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