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越文本中实现深度阅读
2022-03-03朱宸谊
朱宸谊
摘 要: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是当下广大语文教师的普遍教学追求。鉴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唯教材论的现象,教师可以从基于文本、超越文本等方面引领学生深度阅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从目标整合、关注难点、重组教材、优化认知结构、引导拓展阅读等方面实现深度阅读,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阅读教学;深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34-0011-03
文本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凭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过分依赖文本,唯教材论,就造成学生阅读视野狭隘等现象,不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要想改变这种学习现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敢于摆脱文本本位的教学观,从目标整合、关注学情、文本重组、绘制思维导图、引导拓展阅读等方面引领学生阅读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基于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实现深度阅读。
一、注重目标整合,完善学习体系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双线编排单元结构,落实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具有目标意识,既要注重课时目标在教学中的落实,又要站在单元整体视角上来落实教学目标。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如何落实语文要素目标呢?《牛和鹅》一课课后练习一中主要是让学生借助课文旁批明白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课文进行批注。课后练习二中“一边默读一边画出相关语句”则是为学生如何体会人物心情指出了方法与路径。在《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课中,课后练习一为学生指明了批注阅读的方法。课后练习二中则是以表格的形式为学生体会人物心情提供了方法支撑。《陀螺》一课中,课后练习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在自己体会深刻的地方做批注。课后练习二让学生明白了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心情的方法。教学本单元课文时,在单元课文课时目标的确定上,教师就要站在单元整体的高度,注重对学生学习目标的整合设计,也就是说在学习第一篇课文时就要考虑到接下来几篇课文学习需要用的方法,在学习后面课文时就要注重对学生学过方法的迁移运用,这样可以使整个单元的学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单元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
在统编教材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注重课文目标之间的连贯,既要注重课时目标在教学的落实,又要超越课时目标,可以让学生的阅读学习真正走向深度。
二、关注学生学情,引导突破难点
在语文学习中,由于每位学生基础不同,阅读习惯与理解能力的差异等等因素导致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结果却是千差万别。作为语文教师,要具有敏锐的发现意识,要把“看见每一位学生”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实现深度学习。
如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一课时,课后练习一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把课文多读几遍,然后再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画出来。当学生画出对阵图以后,为了让学生可以把故事讲得更加明白清楚,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在四年级学过的提问阅读策略来学习。学生纷纷说到:“孙膑为什么能够想到这样好的办法?”“孙膑为什么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孙膑的办法好在哪里?还有比孙膑更好的方法吗?”“如果齐威王和田忌再次比赛赛马,还能用这样的办法吗?”……有的问题直指田忌赛马获胜的根源,还有的问题则是从如果再有赛马,田忌该如何去做提出,这代表着不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层次不同,有些问题可以直接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有些问题需要与同学合作交流才能得出、有些问题需要教师从关键处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为学生讲好故事奠定了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不同学生接受认知能力不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与把握,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重组文本教材,促进灵活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加工重组,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换个立场来审视课文内容,以超越原文深度,实现深度学习。
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带领学生阅读学习,首先在大屏幕上呈现“牛郎常常把看见、听见的事告诉老牛”这句话,然后问学生:“你们觉得牛郎会怎样把自己看见、听见的事告诉老牛呢?”接着老师让学生走上讲台,让学生想想假如自己就是牛郎,自己会怎样说呢?想一想,说一说。这样就可以把课文中原有的第三人称视角转换成为第一人称的视角。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把创造性复述课文的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课文要求对教学进行重组,可以超越原文的深度,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真正走向深度。在《牛郎织女》教学中,教师就是以“创造性复述课文”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变换复述的身份视角复述,也是对文本中原有故事元素的重组,实现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四、绘制思维导图,优化认知结构
思维导图可以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领学生梳理课文内容,以帮助学生理清阅读思路,实现深度阅读。
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把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学生经过对课文的梳理,纷纷展示出自己的思维导图,教师把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投影到大屏幕上,并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说一说。不同的学生想法不同,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结构也不一样,借助学生的思维导图,教师可以直观地发现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理解盲點等,使学生的思维可视化,便于教师对学生实施具体而又有针对性的指导,以使学生真正走向阅读的深度。
在阅读教学中,依据课文的特点,教师鼓励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把课文的脉络绘制出来,在学生画说过程中,理解了知识要点,串联了文本结构,实现了深度阅读学习。
五、引导拓展阅读,超越单篇深度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阅读内容特点采取群文阅读的形式引领学生对主题相同或者内容结构相似的内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对比拓展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相似内容的理解与认识,超越单篇阅读的局限,实现深度阅读学习。
如教学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时,课文结尾处写到“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他们都和我一样……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段话许多学生在理解时会有一定困难,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是哪些事?”“他们”指的是谁?“他们”和“我”有什么相似之处?“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暗指的是什么?当学生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对这些问题有了初步的理解与感受之后,教师引领学生拓展阅读《早》《从百草园到三位书屋》《社戏》等等,让学生说说闰土与“我”有哪些不同,这些不同造成了什么?通过拓展阅读,学生明白了闰土和我一样的孩子的不同之处,尤其是当学生看到中年闰土见到“我”时的样子以后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更加深刻了。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阅读内容的特点适当引领学生拓展阅读,可以使学生对同一作者或者同一主题的文章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带领学生走出了单篇阅读的局限,让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了深度。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文本教材为基础,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基于教材超越教材方面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打开学生的阅读思路、树立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观、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叶 旭.关于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1,(09):85~86.
[2]陈锦旺.小学语文高年级如何做好深度阅读教学[J].华夏教师,2022,(05):42~43.
[3]冯隆平.小学语文深度阅读价值与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1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