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豆包
2022-03-03吕斌
文/吕斌
一
林小柱从镇子中学回到家时已是中午。他把书包放在靠墙的桌子上,对正往炕上放桌子的妈妈说:“妈,我们放寒假了。老师说,每个同学要在假期做一件事,就是社会实践活动。开学后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汇报。”
妈妈把桌子放好,往外屋走着说:“做吧,我又没说不让你做,老师咋说你就咋做。”
林小柱说:“我想蒸豆包。”
妈妈停住,回过头来看着林小柱,说:“你会吗?这个你可实践不了,不是仅仅放到锅里蒸那么简单,可麻烦了!”
林小柱说:“学呗。”
妈妈问:“你蒸豆包干啥?”
林小柱说:“卖!”
妈妈愣了愣,说:“就算你学会了怎么做,又能卖给谁呀?”
林小柱信心满满地说:“这个我已经考察过了,村里有许多人在外地打工,过年大多都没工夫蒸豆包,只能买着吃;而且好多南方人也喜欢我们的蒸豆包,我在网上卖给他们。”
妈妈眨着眼睛瞅着林小柱,心里感慨儿子长大了,考虑事情也全面了。于是赞成说:“你要是不怕费事,我就教你蒸豆包吧!”
妈妈能同意,林小柱相当高兴。这顿饭,林小柱吃得狼吞虎咽。
信心是有了,可是,就像他在网上看到的那句话一样:“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林小柱向妈妈请教豆包怎么蒸,第一步就遇到困难了,妈妈告诉他:“蒸豆包得用大黄米,咱们家没有现成的大黄米。”
林小柱问:“必须用大黄米吗?”
妈妈说:“那倒不一定,可以用小黄米,就是小黄米太黏了,蒸的时候、吃的时候,常粘得哪都是,一般不会用小黄米;也有人用高粱,但是高粱吃多了‘烧心’;还有用大米的,只是咱们这儿不种水稻,所以很多人吃不习惯大米。用啥米面蒸豆包都赶不上大黄米好吃,你要售卖就得用大黄米,人们才会愿意买。”
妈妈又说:“而且咱们赤峰这地方,进了腊月才蒸豆包,蒸早了不好卖。”
林小柱问:“为啥进了腊月才蒸?”
妈妈说:“一是腊月没啥活计,有时间;二是为过年做准备,存储好食物,过年就不用顿顿做饭,饿了热豆包吃,而且,腊月天冷,豆包能冻住了,长时间搁着不会坏。”
林小柱说:“腊月还有几天,我先把作业写完,然后再来蒸豆包。”
妈妈赞成,说:“好,我先把黍子加工成大黄米,等你写完作业,我就教你蒸豆包。”
和妈妈约定好后,林小柱就抓紧时间写作业。妈妈转头就把黍子灌进口袋里,搬到毛驴车上,推到村东吴添补爸爸开的加工厂,加工成大黄米拿了回来。接着妈妈又从厢房里拿出一面袋红芸豆,挑出去草渣,洗干净。
林小柱问妈妈:“你这是要干啥?”
妈妈说:“得先把豆馅煮出来。”
林小柱说:“你先别煮,等我写完作业自己来。老师说了,社会实践要自己动手。”
妈妈说:“那好吧!”于是她放下了手中的芸豆,去做别的家务了。
二
林小柱写完作业,腊月也悄然而至,外面天寒地冻。林小柱在妈妈的指导下开始蒸豆包了。
林小柱把大黄米放进锅里,再往锅里放水,把黄米泡上。妈妈告诉他:“泡两三天直到能用手拈成面,就泡好了。”
黄米泡好后捞上来,放到锅盖上沥干水,再用口袋装上,用车拉到加工厂加工成面粉,妈妈看着加工厂的机器,感叹道:“早些年哪有这么方便,那时家家户户都是用碾子碾,一家就得碾一天,没有毛驴的还得‘抱棍子’呢。”
林小柱问:“碾子是啥?‘抱棍子’又是啥?”
妈妈说:“碾子就是一个圆的石盘上面放一个大人能够抱住那么粗的石头滚子,毛驴拉着或人推着滚子转悠着轧。在碾道里放上两个簸箕、笸箩,三四个人用箩轮流往里面筛面。箩有粗箩、细箩,为了防止糊住箩底,筛豆包面大多用粗箩。即便几个人轮流筛面,也紧忙活。‘抱棍子’就是没有毛驴拉碾子的人家,人工推碾子,一根碗口粗的木头棍子插在碾框里,抱着棍子推。”
妈妈说起过去的许多事,林小柱都听不懂,有时候妈妈向他解释,有时候也不解释,比如说林小柱问妈妈:“啥是笸箩?”妈妈就懒得跟他说。林小柱根据妈妈的神情猜测,她可能没法形容笸箩的样子。
黄米面加工回来,妈妈指导林小柱把面放进大盆里,用水和面,和好后再把盆搬到炕头上,盖好。妈妈解释道:“面发了才能蒸豆包。”
林小柱问:“不发为啥不能蒸?”
妈妈说:“不发的面蒸的豆包硬邦邦。”
林小柱又问:“为啥要把盆放到炕头上?”
妈妈说:“炕头热,发得快。”
林小柱心想:小小的豆包也处处是学问。
等待面发的时间,妈妈带着林小柱把豆馅煮出来。妈妈教他把红芸豆放进锅里煮,煮熟了,用勺子使劲捣,把豆子捣碎成泥状,就行了。
一天后,盆里的面团鼓了起来,细闻有微微的酸味。妈妈用食指按了按面团,说:“面发好了,可以包豆包了。”
她把一个盆盖放到面盆旁边,抠一块面团,放到手心上,将面团拍成薄饼,再将捣烂的豆馅包在里面,豆包就包成了。林小柱学着妈妈做。妈妈在旁边看着他包,说:“你包得有点大。”
林小柱疑问:“大点怎么啦?”
林小柱问:“卖为啥要包小一点?”
妈妈不回答他,问:“你是一个一个卖,还是一斤一斤卖?”
林小柱胸有成竹地说:“我看过商店的食品,都是装在塑料袋里,一袋多少钱。我也买塑料袋装进去,一袋多少钱。”
妈妈问:“你打算一袋装几个?一袋卖多少钱?”
这个,林小柱还没想过。妈妈说:“你一袋不要装太多,最好不要超过10个,钱数也不要超过10元,一袋8元,顶多10元。”
林小柱问妈妈:“为啥不要装太多?为啥不要超过10元钱?”
妈妈说:“眼下人们生活好了,吃豆包不是为了解馋,而是吃个新鲜;还有的人是因为过年了,吃豆包图个节日气氛,所以大家一般吃不了多少,太大了甚至一个都吃不了。因为吃不了多少,也就买不了太多。所以要包得小一点,一包装几个,钱数少一些,买的人就多,薄利多销。你不是做买卖,是社会实践,挣点辛苦钱就行了。”
受妈妈的点拨,林小柱把豆包的个儿缩成拳头大小,尽量做得皮薄馅多。
我们赶到哥们儿朝洛蒙家的时候,警方的勘察已经结束,但院子周围的警戒绳还没有撤走,带着袖章大檐帽的协警站在门口说话。协警拦着我们。我们说是死者的亲友,协警才让我们进去。屋子里满是血腥气味。哥们儿朝洛蒙媳妇和孩子的尸体已经被警方运走,地上狼藉,都是他媳妇衣服的碎片和孩子的鞋子。我们进屋时,看到里屋卧室的南墙上,有一只用白色的粉笔画好轮廓但还没有开凿的窗子。这是欲望的起跑线,也是罪恶的终点。就是为开这只窗子,让屋子分享些城市的阳光,哥们儿朝洛蒙却付出了血的代价,把媳妇和儿子送上不归路……
妈妈边看着林小柱包豆包,边唠叨着过去的事:“早些年,日子不像现在这么富裕。进了腊月,人们会把豆包蒸出来,搁到高粱秆钉成的锅盖上,放到院子外的墙上冻住,冻好后放在大缸里……很多人家都储备两三缸,正月里热着吃,味道一点儿都不变。”
林小柱问:“为啥要蒸好豆包放起来呢?”
妈妈说:“咱们这儿冬天春天每天吃两顿饭,天亮吃完早饭,然后下地劳动,天黑时吃晚饭。一整天都干重体力活计,两顿饭隔得时间太长,人们容易饿,所以储备豆包,以备开春下地劳作时可以热着吃,而且黄米消化慢,更抗饿。”
豆包还有这么大的作用呢!林小柱对豆包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豆包包好了,怎么蒸?妈妈给林小柱示范:锅里放上小半盆水,把篦子放到水上面,篦子上铺上白菜叶,没有白菜叶,可以用苞米皮子代替,垫在下面。“这样做防止粘锅。”妈妈解释说。
豆包放好后,盖上锅盖烧火。
三
林小柱问妈妈:“豆包在咱们赤峰是啥时候兴盛起来的?”
妈妈说:“听老人们说,中国烹饪史上有‘满点汉菜’之说。‘满点’就是指满洲饽饽,豆包就是满洲饽饽的一种,它为啥受到大家的喜爱?因为在冬季战争、游猎中便于携带、储存,努尔哈赤冬季带兵打仗时,首选豆包作为军粮。我小时候听你奶奶说过一个传说—曾经康熙皇帝到咱们赤峰的喀喇沁南的坝上围猎,途径西龙头山,皇帝看那山气势不凡,一问叫‘西龙头’,便心生忌讳,他命令手下在山的‘脖颈’处开辟一条大道,寓意砍断七寸割了龙头。龙头下还有一条小河,为防那条龙百年后复活能喝到水,就把‘西龙头’改名为‘甘沟口’,然后在当地大摆宴席,宴席的主食就是豆包。吃惯了宫廷御宴的康熙帝对小山沟的风味很喜欢,在一张红纸上写下了‘甘沟口豆包好吃’的字样。第二年,康熙又来坝上围猎,御厨端上豆包,谁知他刚吃一口,便摇摇头放下筷子,说不是去年的那个味道。御厨查明是没用当地水的原因,于是御厨麻利地从甘沟口运来水又做一回,康熙吃得很高兴。从此以后,康熙每次巡游围场,甘沟口豆包都是必备主食,满汉全席配主食也必须有豆包。豆包就在咱们这一带传播开来。”
林小柱问:“甘沟口下面的水和咱们这儿有啥关系?”
妈妈说:“甘沟口的水是从咱们村东的欧沐沦河流下去的。”
林小柱明白了,点了点头说:“咱们这儿的豆包好吃,原来是水的原因。”
妈妈没有赞成,也没有反对。
豆包蒸出来了,捡到锅盖上,把锅盖放到院子里的墙上,让豆包冻住了,豆包在阳光照射下,折射出金灿灿的光芒。林小柱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满意足。
豆包冻好了,他到村东头的百货商店买了塑料袋,又在妈妈的帮助下,把豆包装进塑料袋里,每袋10个,每袋卖10元。
装好了豆包,他用妈妈的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在村民微信群和网上都发出了出售豆包的信息:“要吃大黄米豆包,您不必东奔西走,林家院落竭诚为您服务。自家种植的黍子,自家种植的芸豆,纯正的绿色食品,价格优惠,皮和馅都保质保量,不用出门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服务……”他把妈妈的电话号码写上去,当作咨询的热线。
他把联系方式连同照片发出去不一会儿,妈妈的电话就响了。
林小柱听着妈妈和对方通话:“不是我包的,是我儿子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特意包装成商品卖给村里村外的人,不是为了挣钱,就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保本经营……豆包面和馅都是自家产的,豆包面是我们家在西山坡种的那二亩黍子碾的,做馅的芸豆是我们家园子种的。你尽管放心,错不了……你没时间来呀?看看要多少,让我儿子给你送过去……没关系,反正他也有时间。钱嘛,你从微信打过来也行,他给你送过去扫码或者给现金都行。好吧,就这样,我这就跟他说。”
妈妈放下手机,对林小柱说:“村东头的百货商店说是要一些豆包,这些日子老有人问她的商店为啥不卖豆包,正愁进不到货,看到你卖,那就把蒸出来的先给她的商店送过去!”
林小柱很意外,刚开始就有“大买主”找上门来,他决定在这个假期“大干一场”,说不定还能把下学期的学费挣出来呢。
他迅速把豆包装进口袋里,扛着,兴奋地朝村东头的百货商店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