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叩问思辨抵达童话至深处
——四下《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反思

2022-03-03文|臧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4期
关键词:花园里巨人花园

文|臧 琴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

【教学实录】

一、复习回顾,重历花园的“奇妙”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巨人的花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生:巨人的花园从可爱变荒凉,又从奇特变快乐,让人感受非常奇妙。

师:花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生:花园原先是可爱的。可是巨人回来后赶走了在园中玩耍的孩子,砌了一堵高墙。春天来的时候,巨人的花园仍是一派凄凉。后来,孩子们进了花园,花园便又是春天的景象,只有一个角落还是冬天,非常奇特。最后,巨人拆除了围墙,花园里又充满了快乐。

二、聚焦语言,走进巨人的内心

师:砌起墙,花园一派寒冬的景象;拆除墙,花园重回春天。巨人为什么要砌墙呢?

生:因为巨人觉得这个花园是他自己的,别人不可以进来玩。

(出示: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这是随便什么人都懂得的。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许任何人在里面玩。)

师:花园里有柔嫩的青草,有星星似的花朵,有开淡红色和珍珠色鲜花的桃树,还有会唱歌的小鸟。这样美的花园,孩子们总是来玩。巨人会怎么想?

生:这么多孩子在我的花园里玩,把柔嫩的草、美丽的花踩坏了怎么办?把那些可爱的小鸟吓跑了怎么办?

生:这个花园是我的啊,这些孩子怎么能随便进来玩呢?

师:所以,巨人说——

(生读句子)

师:在句中,有一个词反复出现——

生:我自己。

师:是的,他在强调什么呢?

生:花园是他一个人的,不是别人的。

师:这是巨人的“自言自语”。自言自语地说,会怎样说呢?请你来学一学。

(生读,声音较轻)

师: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巨人?

生:自私、小气、霸道。

师:文章中巨人的自言自语还有几处,找出来。

(出示:我不懂为什么春天来得这样迟,我盼望天气快点儿变好。)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里是自言自语的呢?

生:巨人是一个人坐在窗前说这句话的,所以这一定是自言自语。

师:你是结合语境来思考的。墙外已经是春天了,墙内却还是凄凉的冬天,此时,巨人怎么想?

生:为什么春天到现在也不来呢?

生:那些星星似的美丽花朵为什么到现在也不开,那些会唱歌的小鸟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来?

师:是呀,这么多疑问困扰着巨人。请你读。

(生皱着眉头读)

师:(出示:春天到底来了。)这是什么情况下的自言自语?

生:一天早晨,巨人听到小鸟在花园里唱歌,看到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他觉得春天来了。

(生略带惊喜地读)

(出示:我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

师:看到自己的花园,一半是春天一半却是冬天,巨人明白什么了?

生:他明白了是因为孩子们不来,所以春天才不肯来。

师:是啊,想到自己之前霸道地将孩子们赶出花园,他是多么后悔啊!

(生读的语气中流露出后悔、自责)

(出示:我有许多美丽的花,可孩子们却是最美丽的花。)

生:此时,孩子们在花园里快乐地玩耍,巨人心中有所触动。

师:这时候,他更加确定,是谁带来了美丽的春天?

生(齐):孩子们!

(师集中出示几次自言自语)

师:巨人的几次自言自语和花园的变化是什么关系?

生: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自言自语是对应的。起初,花园是可爱的,看到孩子在花园中玩,巨人第一次自言自语。后来,春天来了,巨人的花园一派凄凉,巨人第二次自言自语。后面几次,也是这样。

师:是啊,这几次自言自语暗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与转折,同时,我们又能感受到巨人的变化。砌墙的巨人自私、霸道,拆除围墙的巨人又是怎样的呢?

生:大方、无私、乐于分享。

三、叩问思辨,抵达故事的深处

师:刚才,我们扣住巨人的自言自语走进了他的内心。他为什么总是自言自语?

生:因为他太孤独了,没有朋友。

师:他没有朋友吗?

生:巨人是有朋友的。课文里说:“有一天,巨人回来了。之前,他离家去看朋友,在那里一住就是七年。”

师:这个部分,很多同学对这个问题表示好奇。(出示:为什么巨人在朋友家住了七年?)

师:原文中,有这样一段介绍。

[出示:他原先离家去看他的朋友,就是那个康华尔地方的吃人鬼,在那里一住就是七年。七年过完了,他已经把他要说的话说尽了(因为他谈话的才能是有限的),他便决定回他自己的府邸去。]

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生:因为他和他的朋友说了很多话,后来因为他把要说的话说尽了,实在无话可说了,才回来的。

师:这也就是说,如果还有话说的话——

生:巨人会一直在那里住下去。

师:哦,他那么喜欢那个吃人鬼朋友?

生:我觉得他是忍受不了一个人的孤独。

师:听起来很有道理。现在,你们还有问题吗?

生:为什么巨人要和一个吃人鬼做朋友?怎么不和普通人做朋友呀?

生:我感觉巨人和吃人鬼都比较怪,他们做朋友比较正常。

生:我猜普通人不喜欢和他做朋友。因为巨人看上去身材高大、面貌丑陋,让人害怕。

师:不管怎样,巨人和这个吃人鬼成了朋友,还和这个吃人鬼说了七年话。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

(有几个学生举手)

师(故作惊讶):你们居然连巨人和吃人鬼聊天的内容也知道?

(全班笑)

师:好了,我们就不在这里八卦他们的聊天内容啦。但是大致地,我们可以判断一下,七年,一个恶人和另一个恶人在一起,可能会变得——

生(齐):更恶。

师:假如是一个好人和一个恶人在一起——

生(齐):也会变恶。

师:现在,让我们再回过头来想一想故事里的情节。从吃人鬼朋友那儿回来大声叱责在花园里玩的孩子们,并砌上高墙,挂上蛮横霸道的布告牌,巨人有这样的举动你会觉得奇怪吗?

生:不奇怪,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使再好,跟吃人鬼在一起,也会变得凶残、霸道。

师:你们看,选择一个好的朋友是多么重要啊!如果有一个好的朋友的话,知道他砌墙挂布告牌,可能会劝他——

生:别砌墙,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把好东西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样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生:巨人啊,如果你把墙砌起来,孩子们都不来了,你不是更孤独了吗?

师:所以,在生活中要交那些能让我们变得更好的朋友。

师: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巨人,后来却有了巨大的改变。他不再讨厌孩子,当遇见一个孩子因为太小不能爬到树上去时——

(出示: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轻轻抱起他,放到树枝上。)

师:你们关注到其中哪个词语?

生:我从“悄悄”和“轻轻”这两个词语感受到巨人的动作变得轻柔了。

师:动作的轻柔正反映出他的内心已经变得——

生:温柔。

师:是啊。到最后,他竟然拿出斧子,拆除了围墙。

师:(出示:为什么巨人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很多同学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浏览课文,巨人发生改变的是第13 自然段。浏览这部分文字,你觉得是什么打动了巨人?

生:我觉得是花园的美打动了巨人。课文中说:“这棵树马上开花了,小鸟们也飞来歌唱。”他看到花园重新迎来了春天,这让巨人非常感动。(板书:美)

生:我觉得是小男孩打动了巨人。课文里说:“小男孩伸手搂住巨人,亲吻着他的脸颊。”我猜想,巨人从来没有被别人搂过或亲吻过。

师:生活中,什么人会搂住你、亲吻你?你是什么感觉?

生:我感受过爸爸妈妈的亲吻,我感觉他们非常爱我。

师:巨人一定也感受到了。这个小男孩你们注意到了吗?他的手挨不到树枝,他急得在树旁转来转去,哭得厉害,当巨人帮助了他,他便情不自禁地搂住巨人、送上亲吻。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小男孩特别真诚。(板书:真)

师:小男孩之所以会有这样童真的举动,是因为谁呢?

生:因为巨人帮助了小男孩,他把小男孩抱起来放到了树上,他内心善良。(板书:善)

师:此刻的花园中洋溢着真、善、美,涌动着爱的暖流。巨人怎能不受触动?现在,我有一个问题:花园、小男孩、巨人,你们认为这三者中,哪一个因素对巨人的改变是最最重要的?

生:我觉得是春天,是花园春天的再一次到来,让巨人有了彻底的省悟。

生:我觉得是小男孩,小男孩像一个小天使,是他的爱让巨人的生命觉醒。

生:我觉得是巨人自己。因为如果自己不想改变,春天来也好,小男孩来也好,都没有用。

师: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特别是最后一位同学的发言让人深有感触。的确,生活中的许多事,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是巨人对春天的渴望,他在小男孩的召唤下的改变,让花园重新迎来了春天。

四、付诸笔端,想象情景的快乐

师:拆除围墙后的花园又迎来了久违的孩子们。他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这会是怎样的场景呢?文中并没有写。下面,请你们发挥想象,把它写下来。

(出示: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练写,师生共同点评。)

五、延展交流,点燃阅读的兴致

师:喜欢这个故事吗?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生:读了这个童话,让我明白,把好东西拿出来与人分享,自己会收获更多的快乐与幸福。

生:我喜欢这个故事,因为我觉得故事的结尾让人感觉特别美好。

师:这个故事其实并没有结束。

(出示原文的结尾:那天下午,小孩们跑进来的时候,他们看见巨人躺在一棵树下,他已经死了,满身盖着白花。)

师:比较课文的结尾,你更喜欢哪一个?

师:这个故事是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写的,原作叫《自私的巨人》,它经过改编和节选进入我们的课本。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读读原作。

【反思】

紧贴:走进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

无论是读者还是教者,都“不能无视文本作者在自己的语境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权利,不能脱离开文本的具体内容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任意解读”。常言道,言为心声。因而在感悟巨人这个形象时,聚焦巨人的“自言自语”,揣摩其内心想法,感受其随情节发展而产生的心理变化及形象变化。

还原:打开宽广的主题阐释空间

《巨人的花园》原作名为《自私的巨人》,在作者王尔德看来,“拥有私人财产常会产生道德败坏”“人的个性已完全被他的财产淹没了……错失了真正的乐趣与生活的幸福”。这一点在故事中有非常明显的体现。但很显然,自私不是巨人的全部,巨人在这个故事中是立体的。教材删除了原文中关于“自私”的表述,给教学留下了宽广的主题阐释空间。循着儿童的疑问,笔者提供原文中关于“巨人到吃人鬼朋友家一住七年”的说明,让学生对巨人言行有了多元理解。

对话:激活真善美的童话人文精神

“童话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本质是真善美的教育”。这种真善美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巨人由“自私”到“无私”,巨大转变的背后,是什么在一步步推波助澜?笔者充分与学生对话,在对话中理解,在对话中发现,在对话中激活对童话中的真善美的认知,实现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续写:想象奇妙的花园共乐情景

想象练笔是课后习题要求,在学生写作前,笔者不露痕迹地提醒:“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身材上的鲜明对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童话世界的奇妙跃然纸上。

当然,对于《巨人的花园》这一经典童话文本,本节课在童话叙事语言等方面关照不够,是为遗憾,若能有所兼顾,必将带领学生揭开这篇经典童话的更多“秘密”,感受王尔德作品的深邃寓意。

猜你喜欢

花园里巨人花园
国内
小熊当当聆听花园里的声音
可爱花园
夜晚的花园
花园里的芬芳
花园里的秘密
直立的石巨人
花园里
爱护小花园
巨人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