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亮色生命

2022-03-0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御景小学郑志雄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特需特教儿童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御景小学 郑志雄

御景小学特教班,面向天河区户籍的儿童进行招生,学生障碍类型以自闭症伴随中度智力障碍为主,少数学生属精神及运动发育迟缓、脑瘫及唐氏综合征。目前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人数4人,均有一定的特教工作经验,设有特教科组辅助开展特需儿童教育教学工作,定期为学生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 plan,简称IEP),从入学开始,学校和科组对每位学生建立详细的入学调查档案,结合家访、校外评估,精准分析每一个学生,为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做充分的干预记录。

2021年,我校特教班学生人数增至16人,其中15人就读特教班,1人在普班二年级随班就读。在特教融合班的管理中,学校努力践行“以学生为本,让生命出色”的办学理念,三管齐下,帮助学生形成“心态自信、生活自理、个人自强”的“三自”能力。

一、一人一策,制订个性计划

依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我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贯彻“尊重差异,多元发展”的方针,结合班级培智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每学年的特殊教育工作计划、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等。学校倡导特教教师做教学资源的建设者,逐步建立特教教学资源库;做课堂教学实践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能。教师根据特需儿童的学习特质和兴趣特长,安排适合他们学习需要的弹性课程和教学介入,针对性开展个别化教学训练。根据特教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师在多元评价、考量特需儿童性格特点和知情行意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

我校现有16名学生,语言能力、认知能力、注意力稳定水平均出现两极化现象。特需儿童的学习,需要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育并存。因此,我校结合多个版本的培智教育教材和普通学校一年级教材,制订了由易到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特需儿童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让他们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我校重视学生社会性能力的发展,以提升生活适应能力,培养多样生活技能为核心目标,开展知识性课程教学和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积极调动校园资源,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学科知识和生活技能在家政室、生物园等实践场地中加以应用。教师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认真布置各具特色的学习站和阅读角,拓展资源,做到“随时随地教学”。此外,让学生在功能场室展示技能,并鼓励学生在家中开展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学校也要充分整合、运用家长资源,定期开展家长义工(家长课程)进校园活动,发挥家长的各种优势并让其参与班级管理,丰富学校的教育元素,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促进家长、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实现全员教育。

二、积极交流,强化专业认同

自我校成立特教班之日起,特教科组贯彻学校“以学生为本,让生命出色”的办学理念,积极组织特教科组的教学研讨活动。校内实行“隔周教研”和“按需教研”相结合的形式,隔周固定时间进行主题教学的分享与讨论,其余时间按照学生学习情况、实际教学需要进行分析与交流。自2021年4月起,我校邀请启慧学校资深教师为特教教师开展关于四好评量表的使用及IEP制订工作坊,每月一次为我校教师进行指导和答疑,有效地解决了IEP制订过程中的困惑,助力特需儿童的能力发展。

与普通班的教师相比,特教班教师的职业责任和教学任务更重。特教教师不仅承担着烦琐的教学工作,如每日备课、自制教具,还需面对特需儿童突如其来、毫无征兆的情绪变化。教师们还需在体谅与包容家长情绪的基础上,时刻保持家校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此外,特教教师的教学效果常常被高估。付出的努力和实际的教学效果未必成正比,高强度的教学工作容易让教师出现职业懈怠感,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教师的教育还受到身体变化的影响,社会各界对特殊教育教师多元化的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工作效能感和职业认同感。

为此,我校组织系列教研活动,协助特教班教师掌握先进的特教教育理念和特殊教育技能,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发挥特教教师专业的主观能动性,引导教师自觉关注自身专业成长,增强其工作责任感。特教教师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职业责任上,更体现在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服务上。因此,我校特教教师在课余时间会积极参加特教类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技能水平。

三、依托活动,提高学生能力

学校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社会规则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的阳光心理品质。除了利用学科课程进行德育渗透,特教班每月定期组织主题活动:一月“写福字,迎春节”;二月“庆团圆”元宵节汤圆分享活动;三、四月“找春天”系列活动;五月“爱劳动”和六月“庆六一”节日教育;七、八月亲子共读绘本活动;九月中秋节月饼制作活动,为患病学生献爱心活动;十月“祖国妈妈生日了”系列活动;十一月亲子趣味运动会;十二月新年活动。通过活动育人,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增强活动感受,达到了解身边的节日,了解周围的社区,了解我们的祖国,了解大自然的目的。通过学校创造的活动契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得到了不断进步与提高。

在常规校园生活中,学校确保学生每周、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和艺术教育时间,利用每节课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安全有序、热情活泼地参与每天的学习活动。

四、展望未来,优化资源配置

学校特教班的办学初见成效,系列工作有序开展,努力践行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与水平,切实为特需儿童融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办学宗旨。立足现状,引领未来,学校的特教工作任重道远,为此,校领导班子定下未来发展重点。

第一,规范资源教室的建设与配置。

资源教室的设立既可让特需儿童在普班参加常规学习和活动,又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特殊教育支持。目前,我校对特需学生采取一生一案的管理方式,根据学生情况制订安置计划。因教师人数有限,尚未对特需学生进行抽离式的个别训练和小组课程。在下一阶段,我校将积极探索资源教室的利用形式,完善多元安置模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业辅导和社会适应性训练,兼对高年级的特需儿童进行心理疏通和辅导,提高资源教室的利用率。

第二,提升普教班教师特教专业技能。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特需儿童随班就读是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特需儿童的班级,班主任工作量和工作责任随之增重。当特需儿童和普通学生发生冲突时,班主任需主动协助特儿家长和普通学生家长缓解冲突,达成和解。此外,班主任可通过家长会普及融合教育,坦诚面对班中有特需儿童的现状,还可邀请特需儿童家长利用班级会议向其他家长说明孩子的状况,真诚沟通,相互扶持。

教育训练干预是有效改善特需儿童症状的疗法之一。普班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特教知识以适应日益增多的特需儿童融合教育需求。今后,学校将定期举办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培训,鼓励普班教师和特教教师共同研学,共修共进,创造机会让教师们通过思维碰撞合力解决特教问题,帮助更多特需儿童健康成长。

五、结语

“只愿一生育桃李,不问辛苦为谁忙。”普特校园回荡着琅琅书声是御景全体教师的期盼。不忘初心,让特需儿童循序渐进融入普班,最终自信地走进有质量的生活,是御景小学特教班的教学愿景。教育的最美之处,在于接纳差异,摒弃短视之光和功利之心,让学生体验积极向上和充满激励的教育生活,给不甚聪慧的儿童送来一根矮树枝。特教班的存在不是普校发展的障碍,特儿普孩共育,恰恰实现了双赢,让每一位孩子都学会接纳缺陷,懂得包容和理解。

今后,随着融合教育的推进,学校将按照特需儿童的个人能力发展,结合综合评估和分析测评的结果,助其融入普班学习,让普班学生和特需儿童开展“一帮一”或“多帮一”结伴互助,全方位推进普特融合教育。

猜你喜欢

特需特教儿童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北京:特需医疗服务等价格放开 不影响百姓医保报销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特殊需要儿童融入幼儿园生活的环境创设策略探讨
特需医疗何去何从?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