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2-03-03许春燕
许春燕
(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上海市 200093)
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不仅整个市场经济中竞争激烈,而且在人才需求方面同样也表现出较激烈的竞争局面,再加上逐年增加的高校毕业生规模,相较以往大学生,近几年毕业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为缓解这一发展局面,我国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通过创新就业岗位、引导自主创业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地专业发展。而“双创”理念的实践通常要求创业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养,这些能力品质是需要后天教育和指导才能塑造而出的,创新创业教育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一需求,但其中还存在一些思想价值观的不足需要通过思政教育才能完成补充。如,拼搏进取、敬业守法等品质的培养。因此,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当中,能够有效发挥其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二者具有一致性的教学目标
从教学目标方面来看,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具有一致性。大学思政教育旨在通过规范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认识、观念体系形成影响,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其道德素养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则旨在通过对就业形势的分析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发展观念,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创业技能,并培养其创新能力、创造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创业。二者的一致性则表现在都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引领,并且其最终教育目的都是为了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国家、社会所需的人才,并为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发展贡献力量。
(二)二者具有相似性的教学内容
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具有相似性。思政教育中主要涵盖道德观、理想信念观以及法律观等内容,分别侧重在不同层面的核心,力求通过这些多样的内容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全面的社会认知、个人认知与发展认知。创新创业教育中主要包含创业技能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育等内容,并引导学生立足自身实际明确合理、合适的创业目标。二者的相似性表现在创新创业精神与思政教育中的一些内容是相统一的,通常而言创业者都需拥有不畏艰难、敬业守法、诚实守信、敢于突破等精神品质,思政教育中会教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并规范学生的道德思想,让其了解更多社会规范和法律制度,身处社会当中做一个具有道德感、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而这与创新创业教育是契合的,因此可以说二者的教育内容之间是具有相似联系性的。
(三)二者具有趋同性的价值取向
从价值取向方面来看,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具有趋同性。思政教育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政治局面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基础核心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为价值引领而发挥出强大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思想道德建设。另外,“创新”现已成为当代国家发展的关键主题词,追求各方面、各领域的创新已经是目前总体发展的精神指向,而创新创业教育中就体现了对“创新”这一时代精神的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以“创新”为核心而开展,力求通过培养学生创业技能、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来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并助推社会的发展进步。由此可见二者在价值取向上都着力于创新和育人,都强调价值观念的引领性。
二、高校思政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中的一分子。在高校人才培养实践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其就业观念和创业观念,以正确的、合理的思想去面对创业和就业,依此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才能更高效地融合到社会当中,并切实发挥出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而思政教育则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起到基础作用,将思政教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意识观念的形成,帮助学生从更加广阔的视角范围内审视就业和创业,从中获得价值性的思维引导,有助于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在思政教育下,学生的理论思维得到有效引导,其所构建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也就更具科学性,如此促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多元发展变化。
(二)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增强
在大学思政教育实践中许多学生都片面地认为其只是理论性的教学,并无实践性,因而认为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没有多大的关系,对课程的学习表现出懈怠的情况。然而,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在理论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各种事物,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发展成长中才能够更加理性客观的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就与思政教育之间存在紧密关联,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通过思政理论思维的培养能够有力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增强,让学生可以自主从不同维度、不同角度去看待自我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各种问题,并在不同角度的探究中启发思维,促进其实现创新和创造,这也更符合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特点,让每一位学生都得以发展自我特长,发挥内在潜力。
(三)促进大学生问题处理能力的提升
当前各大高校的学生都开始以“00”后为主,这些新时代的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优势而具有非常具有时代特点的性格和思维,大多数学生都拥有十分活跃的思维意识和精神活力,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更高,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直面挑战的信心。但是社会是复杂的,在当今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中学生若想真正融入其中并稳定发展,只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支撑,如创新能力、问题处理能力等。通过思政教育的融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问题处理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应对多变社会变化时可以展现出冷静谨慎的态度去化解风险,这样当学生在创业发展中真正遇到问题时就可以发挥能力及时找到应对方法,确保学生创业发展的稳定性。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发展压力的缓解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招生规模逐年增长,毕业生数量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毕业生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虽然一些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但就业紧张局势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来扩大就业面,增加就业岗位,并大力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为适应国家政策的需求,高校也提高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合理规划教育课程和内容,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压力。而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合思政教育,能够更进一步减少学生所承担的就业发展压力,让学生形成独立人格,拥有创新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促使其从不同角度考虑社会发展和就业局势,在理性思维支撑下获得更好地创新创业效果,提升其创业就业成功率。
三、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主动转变思政教育理念
大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是充满复杂性的,许多知识理论和技能方法都表现出抽象性,若想实现准确领悟和掌握则需要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引导,对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应主动转变教育思想,认识到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将其合理融合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当中,发挥其价值导向功能,引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在思政课程教学的同时也积极推进课程思政的改革,有机融合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做好两手抓工作,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技能,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和精神品质。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着手,融合政治经济知识理论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当前国家的政治局势、经济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清晰把握就业市场真实情况,通过细致深入的分析而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对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可行性优化;融合唯物辩证思维引导学生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去了解并思考创新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为创新创业的稳定性提供保障;融合思想道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促使其形成不畏艰难、敢于创新、敢于探索、爱岗敬业等优秀的精神品质,这对学生适应创业道路而言具有积极意义;融合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创新创业中应遵循哪些制度规则,依法办事,并让学生学会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此更有利于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
(二)营造良好校园教育氛围
为发挥思政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促进功能,高校应意识到环境氛围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抓住信息阵地,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校园氛围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其加深对创新创业发展的认识与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学生创新创业的效果。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依赖于信息网络环境中,活跃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中,对此学校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渠道的纽带作用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宣传,引导学生在复杂信息环境中突破不良信息的影响而正确认识创新和创业,通过联系现实社会中一些创业实例,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传输给学生,让学生更广泛的了解创新创业,从而启发其创新思维,树立现代化创业理念。另外,高校也可以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围绕创新创业主题,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充分调动其参与创新创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潜力,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如,可以举办创新创业交流会,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域中的成功人士来分享自己的发展经验,增进学生对当下社会发展、时代发展的深层认识,并从中汲取有利经验,由此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让学生感受他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所坚守的品质和精神,在理性思维的引导下获得创新创业的新启发。
(三)把握“三个统一”原则
思政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需把握好“三个统一”的基本原则,以此为基础落实各项教育工作,才能获得更好地人才培养效果,塑造高素质的综合型创新创业人才。一是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统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融入社会。因此,其针对创新创业而做出的一系列行动都应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进行,也就是说个人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社会所认可的创新创业活动才是有现实意义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通过思政教育对其思想和行动加以引导,与创新创业教育发挥协同作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其高尚道德品质,从而促使其自我人生价值更好地实现。二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当今社会复杂多变,大学生的思想极易受到冲击影响,为确保其在创新创业行动实践中能够应对好各种问题,则需精准把控学生的个体化发展需求,通过思政教育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进一步深入到理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用理性认识去解决各种创新创业中的实际问题,让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验证理论,互相渗透中实现对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三是教育和发展的统一,现代化教育中十分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围绕人为核心,立足学生为出发点,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也不例外。在落实思政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时就需把握好教育规律,根据学生个体发展需求而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给予学生充足的关注和关怀,进一步规范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使教育和主流发展相适应。
(四)发挥教师教育导向作用
以思政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教师在其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让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以及团委这支教育队伍切实展现导向引领能力,高效融合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其中,高校辅导员是大学阶段学生的主要负责人,其在工作实践中需全面把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为学生创新创业探索活动提供帮助,并立足于学生未来发展而为学生提出一些专业性建议,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创业摸索中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也需要辅导员及时进行沟通,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其树立正确思想以积极态度面对各种创新创业挑战。另外,团委更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础实践者,除了系统的思政教育课程外,团委也需要发挥导向作用,落实国家的相关创新创业政策,引导学生拓展综合素质,并带领学生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逐步塑造正确的价值观,由此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育人服务,强化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
(五)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开展
创新创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实践,而实践也是思政教育中的关键理念,通过思政教育助力于创新创业教育则更应该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和途径,使其从中积累经验、获得反思,有效提高创新创业的综合实力,为未来的创业发展奠定基础。一方面,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可以直接融入创新创业计划,将其设置为必修课程来带领学生真正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当中,并促使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样学生为顺利拿到学分也必然会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行动当中。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有意愿进行创新创业的学生进入到实际工作环境中,真切了解创业过程,体会创新创业的运作形式,并感受各个岗位工作人员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付出,认识在创新创业中应展现的品质和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贴合创新创业所需并结合对自身的全面审视而不断强化能力、改变不足,为创新创业实践发展做好准备和努力,更易于获得创新创业的成功。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是目前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将思政教育贯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能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更有益于学生实现创新创业发展目标,并实现自我价值。对此,为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促进作用,高校应主动转变思政教育理念,将其理论合理融合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并为学生积极营造良好校园氛围,把握“三个统一”原则,发挥教师的导向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切实培养出综合型、高素质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