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高等艺术院校行政管理的现状和创新思路探讨
2022-03-03柳钰
柳 钰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展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提升,社会逐步开始转型,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逐步提升,而在此基础上,人们对于精神财富层面的追求,开始越来越深。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其高度也得到了上升。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文化艺术是其血脉,是公民的精神财富。而我国高等艺术院校是培养艺术人才的其中一个重要阵地和重要发展主体。所以,作为高等艺术院校,应该肩负起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艺术的教育任务,更要承担起培养优秀艺术工作者的责任。面对新时期的社会要求,院校要注意到群众人文意识的加强,以及公共组织的多元化趋向。
在众多高校门类当中,艺术院校有其独特性,原因在于独属于它的专业性。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和普通综合高校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其行政管理工作和其他综合性院校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行政管理层面的完善性、高效性、优质性,能够保证高校实际管理中每个工作的有效化进行,可以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以及艺术实践工作服务,并且可以制作出更为良好的专业艺术气氛和浓厚文化气氛。近些年来,艺术院校的规模越来越大,数量也在持续性的增多,让院校的行政管理变得越加繁杂化,院校内部的行政管理,也出现了很多矛盾和困难。本文从我国高等艺术院校行政管理的现状出发,基于对现状的分析,探索出具有目的性的创新思路。
一、概述高等艺术院校的行政管理
(一)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理念
在高校工作当中,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是院校所有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所谓“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指的就是高等院校为了完成教育层面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借助相关组织机构和制度的构建,运用有目的、有组织的管理思路和策略,引导教师和院校职工以及学生综合利用各种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以此完成预期设立的工作目标活动。促使学校的教育工作得到有序化的进行,让学校的教育职能、研究职能、服务社会职能得到发挥。
(二)高等艺术院校行政管理的独有特性
和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等艺术院校与其有共同的特征,也有其差异性,并带有自身的特征。单拿高等艺术院校来讲,院校的艺术课程本身具备多元性、启发性和感情性等独有特性。而从行政管理的视角出发,其所面临的管理对象是在艺术行业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以及学习的教师和学生。而管理对象的多元,恰恰就证明了管理工作的多样趋势。身为行政管理工作者,既要充分了解教师、职工、学生在心理特性和服务要求的状况,又要全面掌握教师、职工、学生在专业类别的状况,比如能够有效提升艺术院校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要素就有很多,像是教学环境、教学要求、科研氛围、管理制度、学校风格、教师工资等等,这些要素都能够对艺术专业的教师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这些要素得到了满足,那么就能够调动艺术院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当前高等艺术院校行政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理念的陈旧性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等艺术院校都拥有着“重视教育,轻视管理”的问题,非复杂地认定行政管理工作是管理学生、教师、职工等人、管理学校各个事情、管理学校各个事物的工作,是院校教育、科学研究、艺术践行等工作的辅助类工作,觉得管理代表着权力,只有当上领导,才能够做管理层面的工作,功利性意识比较强劲。在现在这个阶段,仍然有不少高等艺术院校延续和继承以往行政管理制度中的等级体系,即学校和院、系之间的层级管理模式。这种带有显明层级制特性的模式,构建起了一个三角形式的体系构造。
行政管理工作者基本上都会将部门的利益当作落实和践行的基准,在管理的过程中,将部门利益当作“金字塔的塔尖”,简单利用行政命令手段,缩减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其行政事务的践行,大多也都以应付的态度面对。由此可见,行政理念和管理意识陈旧性,以及现代化管理方式、综合性管理经验、整体性大局理念的匮乏,使得管理人员无法基于整体性的理念思考问题,这种落后性的管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和教师对行政管理部分产生对应的不满情绪。
(二)综合能力的匮乏性
立足于现阶段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行政管理队伍,不少管理人员的出身都不是管理专业,并没有经历过行政层面和管理层面的专业化学习,部分管理人员是没有受过系统化高等教育的社会人群,部分是毕业于艺术院校的社会人士。毕业于艺术院校的学生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虽然拥有一定的艺术专业素养,但其文化素养和管理水平比较薄弱,因为没有完整的系统性学习,他们不仅缺乏管理学的知识,而且还缺乏计算机、教育系以及心理学等知识。这种知识上的匮乏,就会导致院校队伍行政管理理念的欠缺。从这一层面来看,他们并不适应于艺术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也无法依托创新性的管理理念,为院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活跃性和创新性。
与此同时,因为我国高等艺术院校依旧存在着“重视教育、轻视管理”的问题,所以,并不重视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招收,不止待遇上没有得到相应的反馈,其晋升的路径也比较固定化,不像院校里的教师,他们会依靠职称评定和晋级选拔的方式,进行职业层面的晋升。这种固定性和单一性,就会让管理人员的变动比较大,浮动力度比较强,其积极性也会因为待遇要求的低下和晋升过程的缓慢而逐步降低,从而无法在短暂的时间里,有效完成领导所派发的工作任务,实现相应的工作目标。
(三)管理方式的固定性
高等艺术院校内部存在部分行政管理人员无法承担起发展文化、繁荣文化,促进高等教育进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没有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也没有开拓革新的意识。部分行政管理人员虽然拥有激昂的工作积极性,但缺乏做好工作的技能和开展新局面的技能。在进行院校行政管理的时候,其管理方式的固定性,受制于不少要素,大致分为三个层面,其一在于院校办学主体的丢失。艺术教育教学一直停留在固定的形式里,以至于艺术人才的形式出现单一化的现象,特色既不够鲜明,又不够创新。其二在于教育体系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并不是积极层面上的,而是集权形式的持续性僵化。这种体系的僵化,就导致艺术教育层面的体质过于单板、过于单一,且效率比较低,呈现出来的结果也是恶性的和负面的。其三在于院校招收方式的单一性。在进行专业招生的时候,一般由行政主管部门来统一确定选拔的要求和名额。在此背景下,院校自身所应该拥有的管理自主权开始变得匮乏,导致需求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院校的人才培养也无法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全面性需求。
三、我国高等艺术院校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四个全面”的提出,更完全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整体框架,现阶段的核心环节、关键领域、主攻方向都更加的清晰,内在性的逻辑也更加的严谨,这对院校行政管理走向崭新的趋势提供了深厚的保障。基于新时代的背景,院校的教学自主权获取了深入的进展,进一步推动行政体系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联合,全方位制定和行政管理层面相关的政策,有得有失地立足于实际,从而构建集权和分权之间的联合制度。院校逐步提升了自身的办学自主权,并发挥出了院校自身的优势,建造了相对比较独立的实体性教学,这种独立状态下的体系构建,促使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也产生了相应的转变。政府在进行行政管理的时候,一般会分为中央级和省级,把地方当作主要的运行方式。院校一般在人才培养、选取、专业设置、资金配置层面拥有相应的自主权。在招收学生的时候,其方式变得越加多样化,其比例也能够自主调节,其收费标准也能够在国家规定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自主性的规定。
院校依照国家经济和社会进展的需求以及对艺术教育规律的遵循,把艺术教育质量的提高当作目的,从国家颁布的学科和专业当中,选取和设置以及调整本学校的学科和专业,让学科设置和专业选取都更能够展现出效能的要求,符合文化繁荣发展的社会需求。关于教学自主权,指的其实就是,艺术院校能够自主地依照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任务以及不同专业师生的个性特征,设置相应的教学方案、选取和编撰相应的教材内容,组织和开展相应的艺术展演活动,彰显出一定的艺术特点。
除去教学层面的自主性,学科研究、艺术创作和社会服务层面也有一定的自主性,院校可以基于自身的办学条件,组织建设学科探索、艺术创作和社会服务。国家激励院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多种方式的协作。当然,院校还有内部机构设置,聘请专业教师、调整工资和津贴的自主权。院校有权利依照自身的教学目标和人物以及艺术需求,立足于简单化的要求,自主调节院校内部的机构设置,也有权利依照教师的具体表现,对他们进行评价和聘请,以国家的分配为基础,调整教师的工作资金获取。院校能够在办学自主权的践行之下,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促使艺术文化走向繁荣的发展景象。
四、我国高等艺术院校行政管理的创新思路
(一)加速观念转变,明晰以人为本
对于我国高等艺术院校来说,为了完成院校的可持续性进展,应该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加快观念的转变,构建以“人”,以“服务”为本质、为中心的理念。院校的进展不在于个人的努力,而在于对集体的依靠,所以,其本质思维就是要关照人、开放人、理解人、鼓励人和提高人。因此,艺术院校在进行行政管理的时候,其关键和核心就在于对人的关注。艺术院校行政管理,应该重视教育目标的完成,为的就是服务高素质、高涵养的社会群体,畅想未来的发展,艺术院校从始至终将是开放式的,且可以深化学生个性层面的进展,而院校最能够利用和采取的手段,就是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理念。
为了完成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构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行政管理工作者首要改变的就是统一对象主客体的意识,加强其岗位思维,降低功利性思维。由于管理者所需要管理的对象,并不是机械化的、单一化的客体,而是拥有自身主观理念和文化涵养的教师和学生。在偏向学生个性化培养和创造性能力培养的时候,艺术院校的行政管理者应该尝试着换位思考,切实体会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如若将此变成行政管理的必要条件,就可以实现行政管理层面的成功。除此外,行政管理者除去要对艺术专业领域的知识进行汲取以外,还要对管理学、计算机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层面的知识进行获取和吸收,进而完成行政管理的民主化趋向和科学化走势。
(二)建构科学化、合理化的行政管理体系
艺术院校的行政管理应该顺从时代发展的方向,转变原有的行政制度和体系,建构既科学又合理的艺术院校行政管理流程和管理要求。在制定流程的时候,要明确相应的目标,清晰化相应的步骤,突出相应的重点,基于实践性和合理性的原则以及要求,保证制度的严谨性和灵动性。在构建行政管理体制的时候,要明晰权利责任理念,降低功利化思维,惩罚分明,深入促进校和系的两级管理,明确彰显出院系两级管理工作的重点,深化两级管理工作的构建方向,贴近艺术院校的整体性目标,落实目标管理的体系,使行政管理目标联系到院校办学的经济效益,全面发挥两级管理的优势功能和积极效益,在最大程度上,确保评价的平允性,并让客观性占据主要地位。
(三)提高一批院校行政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如果想要提高一批院校行政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那么院校就可以从当前的现状分析出发,践行两种实施路径。其一,院校能够发挥自身的办学自主性,拨动一批资金引进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管理人才,以人才的优质性,充实院校行政管理的队伍。其二,院校能够运用集体学习和集体训练的形式,对现在已经存在的队伍进行素质层面的提升。
而在进行集体学习和训练的时候,院校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首要对其进行训练的,就是职业成就感的养成。院校能够培养其形成浓厚的敬业意识,建立强烈的教学责任感和人才培养使命感。使其基于党的教育方针,将学校的教育工作和培育工作和管理岗位的实际工作相联系,创造性地进行工作,与此同时,构建全面化的惩罚制度和信息鼓励制度,借此提高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取职业成就感,并在成就感的形成基础上,强化一定的责任感。
其次对其进行训练的,是要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者持续性地进行学习和实践,然后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熟练知悉艺术院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把握教育客观规律性和院校专业性的同时,强化现代信息化的管理。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能和多元且先进的管理形式深入到管理的研究和探索当中,并为高素质人群和高效化管理提供相应的服务。
最后对其进行训练的,是院校对管理人员先进理念的培训。而在培训的时候,院校需要先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通过多样培训班的开展和举行,让艺术院校的行政管理者得到持续性的进修和汲取。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着行政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创新性。为了完成相应的构建目的,院校可以通过意识、实践、知识的训练,提高院校行政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借此增强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创新性。
结语
综上所述,院校投资管理主体多元化的构建、政府的宏观间接管理、办学自主权的获取,市场化的合理趋向,都为行政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而这种模式的建立,既有助于现代艺术类大学的制度建成,也有助于政府出台落实相应的教育规划。不仅对教育事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文化艺术事业的进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