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木儿歌的戏剧化设想与导演构思
2022-03-03贾德俍
贾德俍
(中央戏剧学院,北京 102200)
一、演出思想,演出形象和演剧形式
1.演出现实意义和最高任务。现实意义:巴塔木音乐坚持“互动式”教学的理念,鼓励孩子跟随音乐一起唱跳,在运动中学到知识;4~7岁的孩子正值学龄初期,是接受基础知识,建构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习惯养成,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家长设定所谓的“起跑线”,使课业负担不断向低年龄段下移。孩子爱玩爱动的天性被钳约,想象力和创造力被制缚。此外,电子游戏产品,视听影像占据了孩子们绝大部分的休闲时光。歌舞互动秀Badanamu
为孩子提供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给家庭带来了新的相处场域。它倡导父母和孩子一起“动起来,跳起来”,在偃意表演艺术魅力的同时,享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热情活力的亲子相处模式。最高任务:通过表演,使观众在安全轻松的环境下拿起乐器,或是舞动起来,共同创造演出,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倡导建康运动,快乐生活,让孩子开心地走出剧场。推广Badanamu
系列形象,带动周边产品售卖;建立Badanamu
演出模式,并积累粉丝群。2.演出的形象种子。神秘星球的演唱会:原住民和外来客一同完成的“摇滚派对”。
3.全剧整体处理原则。在“表现”基础上吸收“再现”的因素,以“表现”为主,强调夸张,变形,强感染力。遵循创造幻觉的原则,但不指通过物质形态和生活来创造幻觉,而是通过舞台技术和演员的表演,调动观众想象,“走入”巴塔木的世界。同时,破除“第四堵墙”,使得“观众席与舞台”“演员与观众”产生同位关系和错位关系。整体以儿童剧的处理风格为主,辩证地吸收各种有助于提高演出感染力的表现手法,如默剧,肢体剧和偶剧。不追求语汇的哲理性和深刻含义。
二、角色设置及剧本大纲
1.人物小传(人物名称/乐队职位/代表气质)。巴塔/主唱/团结:巴塔是一只白色的小熊,它的耳朵和手掌心略带粉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可爱极了。它出生在巴塔木世界的科茨沃尔德小镇——一个充满音乐和舞蹈的地方。它的父亲是最有名的乐队指挥家,它的母亲是合唱团的成员。巴塔从小便跟随父母四处巡演,能熟练使用各式各样的乐器,对音乐极其敏感。巴塔最与众不同的,便是那纯澈的嗓音和美妙的歌喉。它的声音有一种与身俱来的魅力,即使是日常言语,也像鸟儿动听的歌唱。唯一让他害怕的就是孤单,每当他孑然一身时,便会开始害怕和恐惧。巴塔床上的小熊娃娃陪伴着他直到今天,因为他无一个人面对黑暗又无声的夜晚。在他很小的时候,一次跟着爸爸去东安格利亚小镇演出,结束时意外走散。夜幕已经降临,巴塔自己走到了一处果园,四下一个人也没有。他非常害怕,坐在地上哭了起来。在这是,碰巧来此处拾捡果子的克里发现了他,并邀请他回自己家过夜。第二天,克里为巴塔烹制了“克里特制”,而巴塔发现了克里的厨房里居然有那么多的锅碗瓢盆,它们敲击起来的声音就像鼓一样。于是,他教会了克里如何用它们演奏音乐。
克里/鼓手/友谊:克里是一只蓝色的企鹅。他太喜欢蓝色了,他身上的穿戴之物都是蓝色的,身边的所有用品也都是蓝色的。克里的爱好是美食和烹饪,最拿手的佳肴是——“克里特制”——当然是蓝色的。他有一个哥哥名叫波谷,但很少能在家里看见它,这让克里经常为他的去处而担心。只要一做起菜来,他便会瞬间变得激情四射,充满活力。切菜,飞水,摆盘犹如杂耍一般流畅,厨具在他的手中幻化成了飞舞的魔法棒。当然了,还有一件事也能让克里激情澎湃——打鼓。自从遇见了巴塔之后,克里便开始接触到了音乐。他沉醉于烹饪和打击乐极致的节奏中,这与他平常的沉默寡言判若两人。他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论是在音乐还是厨艺上——他总能给乐队带来惊喜。克里之所以如此热爱着美食,是因为他希冀着看见朋友品尝美食后愉悦的表情。当朋友们需要帮助时,他一定是第一个伸出援手的企鹅。他总是以自己的力所能及,无私地照顾着乐队的成员们。
波谷/贝斯&鼓手/坚持:波谷最大的特点就是他帅气的发型,红黄相间像极了燃烧的火焰。他有着乐队中最高的身高,同时也是最年长的队员。他是个“坏”小子,喜欢开玩笑,总是能逗得所有人捧腹不止。他热爱运动,是一名篮球健将,他喜欢冒险和挑战,总是一个人背上行囊向未知的方向走去,数天后安然无恙地再次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谁也不知道他经历了怎样的冒险。当克里为他的安全而担心时,他总是信誓旦旦地说“怕什么!我是波谷!”波谷也是乐队的鼓手,但和克里的架子鼓不同,他打的是一种非常大的鼓。这种鼓只有一块鼓面,声音低沉却响彻云霄,波谷需要用两只手抡起巨大的锤子才能把它砸响。当然,也只有他能完成这一任务了。虽然波谷喜欢炫耀自己的经历和见识,但他并不是那种自鸣得意或者玩世不恭的企鹅。他之所以周而复始地探险,是为了找到克里的父母。是的,克里并不是波谷的亲弟弟,而是在果酱桶里被发现的——这一点克里并不知道。他听说克里的父母在一个“满眼都是蔚蓝”的地方。波谷走遍了它所能及的大河,湖泊,甚至走到了云端,但都不是那种纯粹的蔚蓝。他还要继续找下去…
杰西/主舞/勇气:杰西是一只粉色的企鹅,是乐队中年龄最小的成员,但却拥有最强的能量和活力。她最具标志性的特点就是两根高高翘起的双马尾,随着舞蹈上下摆动,好看极了。她出生于肯特郡小镇小镇,父母都是科学家,渴望女儿能继承他们的职业。可小时候,一次为了抓跑进屋里的蝴蝶,杰西把父母实验的器材弄得一团糟,把自己的衣服弄得五颜六色,还把试管当作荧光棒上下挥舞。从那以后,她的父母就再也不在家工作了。一次,巴塔的乐队来镇上巡演,父母带着杰西去看。那是杰西从来没接触过的东西——一种澎湃,热烈而激情的音乐。杰西是那种想到就去做的企鹅,从不拖拉和犹豫。不过也因此,有时过于爽快和直白,就会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她并不是故意的,只是自身的欢乐和亢奋有时会使她得意忘形。如果她惹别人不高兴或者做错事了,她会马上道歉并弥补过失。她喜欢一切粉红色和亮闪闪的东西,她也喜欢自己变成观众眼中的闪光的感觉。她的舞蹈富有力量——不只是肌体上的,而是那种震慑心魄,触及灵魂,让人不自觉一起舞动的魅力。
艾比/吉他/智慧:艾比是一直米色的小鸟。他精通计算机,总能拿出让人意想不到的黑科技产品,不过有时的“效果”让他自己也意想不到——他实在是太马虎了,算错数据或者用错材料是家常便饭。艾比总是喜欢说一些奇怪的术语,即使很多也并不那么准确(因为都是他自己起的怪名字)。他还喜欢说“包在我身上”之类的豪言壮语,但很快就会将这些承诺忘得一干二净。但是,或许是他改不了心不在焉的毛病,或许是杰西的舞蹈太过热情,他常弹着弹着,就把吉他一扔,与杰西跳舞去了。咪咪将其总结为“吉他一扔,艾比就疯”。
咪咪/指挥/独立:咪咪是巴塔木王国的公主——不是那种自称是“公主”的家伙,而是一个有血统的,有贵族气质的,真正的公主——他出生于温莎小镇的王室家庭,生活优渥富足。按照王室的传统,每个贵族都要从小学习一项技能。遥远的父亲传来诏令“让孩子们试试木匠或是泥瓦匠也不错”,咪咪哇的一下哭了起来,跑回家,把自己关在房门里整整待了两天!她是被楼下的音乐声吵醒的,那是从科茨沃尔德小镇来的合唱团,他们在为皇室献上特邀演出。他们的衣服是那样的华丽,音乐是那样的婉转而动人。演出结束后,她悄悄地绕过了守卫和管家,溜进了合唱团的休息室。“教我点什么吧”她说道“我可不想当木匠或是泥瓦匠”。“嘿!看看这个怎么样?”巴塔的父亲把自己的指挥棒递给了她,这根只要在空中挥舞就能创造音乐的仙女棒,让她爱不释手。就这样,咪咪成了巴塔父亲的学生,也和巴塔成了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咪咪喜欢说一些俏皮话,可能是皇家血统中有吟诗作对的基因——但她的“诗句”总是那么幼稚而可爱。她能很快地以一种押韵的方式把当前的情况总结出来,伴随波谷的鼓点,就像说唱一样有趣。
波比/键盘/善良:波比是一只白色的小熊。她是天使一般的女孩,仿佛只能看到世上的快乐。她有着雪白的皮毛和鲜嫩的脸蛋,像新鲜的水蜜桃一般可爱。她爱哭鼻子,但多数时候是被美好所感动而留下泪水。波比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抱有善意,是小动物们的饲养员。在乐队里,她就像百宝箱一般,总能及时地掏出朋友们需要的东西。当然,她也擅长手工制作,每当她造出一个精美奇趣的小玩意,咪咪都会抢着为它命名,艾比则是着急地为它改装。波比总是被那些古怪的名字和奇妙的功能所逗笑。要说唯一的缺点,那就是她太过于关心别人了,常常委屈了自己。
艾克们/观众:艾克是巴塔木星球上最神秘的生物。没人知道他们来自哪里,去向何处,他们只是短暂的出现60-90分钟,便会从巴塔木世界上消失。他们形态各异,高矮不一,常见的组合是一个高大的艾克带着一个矮小的。他们从未见过巴塔木世界,因此总是以惊异的目光看着发生的一切。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潜力,或此或彼,需要被引导和发掘。艾克们一旦拿起了乐器,或跳起了舞,会给巴塔木世界带来巨大的能量,制造令人兴奋和惊奇的场面。
2.剧本大纲。故事梗概: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巴塔木音乐节,巴塔乐队准备在今晚进行盛大的演出。巴塔是第一个起床的人,他早已收拾好了一切,准备把朋友们叫醒了。可当他踏出房门,去发现一群从未讲过生物正盯着他。这吓得他拔腿就跑,躲进了好朋友咪咪的家里。经过他们俩的研究和观察,确定了这群生物是来自地球的“艾克”。这时,最有智慧的艾比也赶了过来。他们尝试着和“艾克”对话,教会了他们一些简单的巴塔木动作。但最终发现谁也不能准确地说出自己为什么来到了巴塔木世界。杰西焦急地跑来,告诉大家配合他们演出的700个隆隆不见了踪影,这可急坏了大伙。最终大伙决定教会这些“艾克”们如何使用乐器和跳舞,配合他们完成演出。在演出时,隆隆们居然被反派米皮控制来捣乱。他们害怕音乐与掌声,巴塔乐队必须以更强的热情和能量才能战胜他们。最后,在所有“艾克”们的帮助下,隆隆们恢复正常,邪恶的米皮也被赶跑了。
三、综合艺术的处理原则
1.演员。演员的选择对本戏的最终呈现效果有很大影响,具体的选择上可以遵循以下几点:一,熟练掌握架子鼓,吉他,贝斯,钢琴中的某项乐器,或有较高的演唱水平。二,有较强的表演能力和较丰富的演出经验,能完成导演布置的任务,对儿童剧或音乐剧的表演风格比较熟悉。三,外形要贴合人物形象,也要避免同质化,尽量在身型,高矮和气质上有各自特点。四,不怯场,有组织,带动观众的能力。五,无论饰演什么角色,小演员本身都应是惹人喜爱的,热情的,对生活和表演充满激情的。
2.布景。布景要求童话风格,造型夸张可爱,色彩强烈。为了保证演出“时空”变化的“假定性”原则以及演出的流畅,特别是未来“路演”的可能性,布景要便于在舞台上推移流动,自如迁换,景的结构要简便,质地要轻便,制作要精细。整体风格上既要有巴塔木世界的幻想色彩,又要有乐队演出的现代气息。正反面转换的布景、“拼图式”的多块布景、高度假定性或仅局部写实的布景,都在考虑使用的范围内。如果情况允许,考虑运用车台,转台和升降装置来实现布景迁换。在内容上突出乐队和歌舞的元素,空间上层次分明,高低错落要便于乐队成员使用乐器。视情况而定,可能需要将LED屏幕或投影幕加入布景,以进一步增强舞台感力。
3.照明。不求光源,光色的真实逻辑,强调颜色鲜明绚丽,明朗干净,体现出童话般的梦幻。灯光的切换需配合音乐节奏,要求气氛统一,层次分明。要为观众席提供照明,以便于观众活动。灯具的布置可以借鉴演唱会或大型演出,在关键的乐器上应有灯光设计相配合。
4.多媒体。根据条件选择投影,LED屏或显示器。多媒体设计上要配合演出风格和剧情发展,为介绍剧情,营造气氛节奏,明确信息,引导观众而服务。最优的情况是在舞美中加入大型投影幕或多块小投影幕,会大大增强演出可看性和综合艺术感染力。多媒体的具体使用,还要结合演出的实际情况和设计人员的执行能力。如条件允许,应尽可能使用有想象力的多媒体设计。
5.服化。服装要求既有原著中人物的典型特征,又不能过于繁重,影响演员表演。色彩上要华丽美观,制作上要精细考究。此外,第一,要按照原著设计几套全身穿戴的“人偶服”,参考《巴塔木》中的主要角色。这些服装不在演出时穿戴,而在演出前后工作人员与小朋友互动时使用;第二,要设计有阵营指向性的小型穿戴服饰(如头饰,手环),以建立“艾克们”的身份。服装设计上要考虑到乐队整体风格,同时可以对角色具体分工进行区分。
化妆上既要符合人物形象要求,又要讨喜可爱。不追求对动物面部细节还原的“动物妆”,而是以面部的某些主要特征的装饰代之。
6.音乐。互动演奏歌曲以巴塔木音乐作为基础进行填词和改变。选取的要求如下,一,节奏感强,层次鲜明,旋律有辨识度。二,配器丰富,便于分工,避免单一乐器的独奏。三,节奏性变化简单,曲调演唱难度适宜,便于观众配合。四,音乐风格向摇滚,R&B和FUNK靠近,但仍要保留童话的轻快。具体的选曲会在进一步商讨后确定。音乐在改编完成后由演员现场演奏和演唱。音效则需要对生活声音进行较大的夸张和变形,追求漫画式的鲜明和诙谐,可以参考《巴塔木特工队》动画。作词上不追求较强的故事性或教育意义,以简单易记,便于传播为主。不过在非互动的歌曲上,仍要有音乐剧的行动性,结构上要留足念白和表演的余地。
7.舞蹈。第一,演员的舞蹈动作追求力量和节奏感,富有感染力,要求与音乐及故事情节相配合,作为情势发展的视觉形象,或是生活动作的舞蹈化。要有动画人物的典型动作及行为方式,设计某一或某类动作的多次重复,以增强观众记忆。保留音乐剧的部分特点,如台词与动作结合,舞蹈的行动性等。
第二,需要观众配合的舞蹈动作要尽量简单,便于学习。要考虑到4-7岁孩子的生理结构,也要照顾到其家长的模仿热情。可以向诙谐,夸张的方向上尝试。编舞上特别要注重辨识度和记忆度,有“过目不忘”“看了就会”的魅力。观众所进行的舞蹈可以归纳为某种“健身操”,技术性较低而实操性强。四支舞蹈在功能和层次上要有区分,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可以参考格莱美舞蹈,zumba和Aerobics dacing。
8.节奏与气氛。体的气氛应是轻松明快的,各舞台艺术部门应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而温馨的观演环境。“麻花式”的包袱应是密集的,但不能仅仅是笑料的堆叠和累加,仍应以剧情结构,人物关系上的矛盾冲突作为着眼点。整体演出节奏成螺旋式上升结构,以4首互动歌曲为高潮点,以第四首歌曲为高潮顶点,最后应有“全场high”的场面。故事情节填用以充节奏下坡,并推动新的节奏气氛产生。演出基本的节奏由演员的表演产生,音乐或乐器可以给出鲜明直接的节奏,创造歌舞场面的演出气氛。除特殊的情境需要外,各舞台艺术部门应配合呈现热烈,活泼且幽默的气氛与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