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2022-03-02王爱珍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生命

王爱珍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小学 甘肃 庄浪 744600)

生命教育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根基,只有拥有健康的生命这个根基,才能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和塑造,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重视生命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课题,也成为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那么学校通过哪些途径开展生命教育呢?

一、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紧迫性

1、小学生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日益发展,文化日益多元,观念日益开放,资源日益丰富,为小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给小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养小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同时,科学发展观理念下的社会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生命教育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为社会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物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更大程度上需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小学生作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人才,只有自己拥有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才会好好学习,早日成才,报效祖国。

2、小学生生命教育是由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小学生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生理发育逐步成熟,但心理发育相对滞后。在这个时期,小学生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如果小学生在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就会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家庭贫困、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当代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耐挫力,稍有不顺,容易走极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教育必须正视小学生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的实际,对小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及时加以疏导,使其向积极的方面转化。

我国的生命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共同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在学校,生命教育可以和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心理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生命教育的积极性,增强生命教育的效果。

二、建设充满生命情怀的校园文化

学校落实生命教育的首要路径是建设充满生命情怀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直观的校容校貌,更是不可见的精神和氛围,还是师生体现出来的言谈举止。生命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最关键的是对学校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的选择和坚守。所谓“使命”就是学校要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生命教育的使命是“为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所谓“愿景”,就是学校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前景,生命教育的愿景体现为要让校园充满关怀、激励、温暖与成就感,并能陶冶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格,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更加真切和更为丰盈地感到生活的意义和美好,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生活、学习与工作。所谓“核心价值”,就是全校师生需要共同守护的原则、规范和价值观,生命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学校充满人性温暖的校训中,更体现在全体师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成全生命”的办学思想和教育行为中。

三、着力打造生命化的课堂

学生的主要生活是校园生活,校园生活又主要是课堂生活,学生在当下的校园过着怎样的课堂生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一生的生活品质。假如我们的学生总是能从课堂中学有所获,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学习的乐趣,并能深深地卷入到学习过程中去,那我们就可能培养出学生那种高度投入的、专注的、有生命尊严存在的状态。相反,如果学生在课堂中总是遭到忽视、训斥甚至是羞辱,那学生就可能形成冷漠、粗暴甚至是反社会的人格。因此,以生命教育的眼光发掘各学科中生命教育的精神元素,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情怀与律动,打造生命化的课堂,是生命教育在学校落实的主要途径。生命化的课堂是师生之间心灵相遇的场所,是关照意义世界和感悟生命之美的场所。生命化的课堂是充满理智挑战的课堂,能让学生感受到智力劳动的愉悦,感受到智慧之花尽情绽放;生命化的课堂是快乐主宰的课堂,能让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唤起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生命化的课堂是灵动开放的课堂,教室作为有限的空间,无法满足学生展示丰富独特的生命表现形式的更多的需要,难以避免使生活过程变得死板、呆滞、程式化和模式化,生命化的课堂不局限于教室,它是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中,更为个性化的学习与生活的方式。

四、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

学校的课程结构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组成,校本课程是以校为本,由学校组织开发和实施的课程。进行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是生命教育的课程化,它有利于系统梳理和规划关于生命的学习主题,如“了解生命成长历程的青春期教育”“守护生命的安全教育”“健康人格教育”“感恩教育与生命情怀的养育”“敬畏生命与信仰教育”“保护生命多样性的生态环境教育”等等,通过这些主题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的真相、理解生命的意义、感受生命的美好、开发生命的潜能、呵护生命的尊严、提升生命的品质,以便最大程度地实现生命的价值。进行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开发课程资源,凡是有助于学生生命成长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使资源具有更多的教育附加值,会促进学生生命及学校课程的发展。

五、加强审美教育,以美育促进中学生的生命价值体验

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个性,促进其全面发展。而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就能更好地实现生命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亦即提高生命的质量。审美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因为审美活动的本质体现为情感活动。以下从德育的角度谈谈如何通过美育来促进中学生的生命价值体验。

1.用美的思想陶冶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要成为审美的人,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有了正确的审美观,中学生不仅能对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取向产生认同感,还能提高判断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生命价值观的能力。如何用美的思想陶冶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这就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在高校德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德育教师应善于挖掘大学教材中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等美育资源,努力做到: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使之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获取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应开展对社会“热点”问题,深化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和学生思想疑惑的“重点”问题的讨论,从而使学生能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

2.用美的环境熏陶人,营造优美的校园文化氛围

审美享受不是非生产性的开支,而是一种看不见人类进步的阶梯,学校应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与教育资源,营造一种具有时代气息、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心临其境、耳濡目染,自然而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为中学生提供优化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让他们生活得愉快、舒心,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提高他们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能使中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充沛的精力去创造生命的价值。

3.用美的事物激励人,引导学生参与生命美育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生命美育”这一新概念。即强调在美育中凸显人的生存方式、生活形态和生命质量的内涵,由此培养青少年认识生命之美的觉悟、追求生命之美的理念和创造生命之美的能力。人的审美活动与生命活动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首先,审美活动是人的整个生命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具有能够感知对象、传递感情,进行想象和理解活动的生理、心理机制。其次,审美活动也是人的生命的需要。一个对生命失去信心的人,不会主动去追求美,更不会主动去创造美。正因为这样的内在联系,所以由审美体验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审美享受是对生命的愉悦、对生命的享受。审美教育从一开始就应该是生命美育,只不过是我们以往忽略了生命教育才没有达到这样的认识高度。对于中学生,我们用美的思想陶冶他们,用美的环境熏陶他们,用美的事物激励他们,目的是使他们用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懂得生命的真正价值与意义,从而不断地创造、扩展、弘扬人的生命价值。这种教育与其说是美育,不如说是生命美育。

六、深化家校合作,助力家长的生命成长

家庭是生命的诞生地,父母的生命观和生活习惯对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深深嵌入学生的生命发展之中,影响着他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和对世界的看法。学生个体总是在与家庭和学校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构建了自己生命成长的世界,如果把学校和家庭比作是两只手,家庭和学校这两只紧握的手创造了孩子的明天的希望。而且,今天的学生将是明天学生的家长,因此,学校要肩负起父范学校或母范学校的职责,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平台和家校沟通的管道,促进家长的生命成长,家长的生命成长和成功人生不仅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成长资源,也将为孩子提供最真实和有效的榜样示范。

在家庭教育上,生命教育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家长,一定要有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渗透生命教育。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重要和美好,才会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才会努力去想办法提高自我和他人的生命质量。而社会,作为生命教育的大环境,必须越来越承认教育应该是个性化教育,而不是整齐划一的统一性教育,给孩子一个清洁宽松的成长的环境。

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让小学生学会热爱和欣赏生命,提升着他们生命质量意识;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让教师更多地感到精神的充实和生活的愉悦;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让家长感到信任,那我们的教育就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之为生命教育。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生命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教师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