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剧本分析”的写作指导

2022-03-02王梦莹胡根林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鲁侍萍周萍选段

◎王梦莹 胡根林

【写作任务】

班级组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雷雨》(节选)的排演。正式演出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议,请担任导演、演员的同学谈自己的心得体会。然后请其他同学从观众的立场发表自己对演出剧本的理解。课后,每位同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有逻辑性地阐释自己对剧本的理解。

【写作引导】

初中阶段,学生的写作任务以记叙性、抒情性文章为主,对于理解性、分析性较强的写作任务,学生接触得比较少。表达自己对剧本的理解,是高一学生面临的一项新的写作实践。

在写作指导中,我没有直接讲述如何写对剧本的理解,而是结合学生排演的经历,先让主创人员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谈出来”为“写出来”做好铺垫。主创人员经历过几轮剧本改写的讨论,最后才确定演出剧本;后又经过场景布置、灯光的准备、反复排练,对剧本的理解比其他同学更深入。因此,他们的心得可能对其他同学有启发,对打开写作思路有帮助。

主创人员谈完后,我再发动学生自由发表对这次演出剧本的看法。他们的看法是后续写作的思维激发点,不管学生从哪方面分析剧本,作为教师,我都给予鼓励,激发他们表达和分享的兴趣。学生因为读了演出剧本并观看了演出,看到了演出台本和原作的差异,此其一;其二,我引导他们不要局限于这种差异,原作是历经时空淘洗的经典,对原作的实操性阐述一定是多样的,正是这种多样性,才折射出原作永恒的艺术魅力。

最后,我提醒学生进行剧本理解写作的注意事项,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分析剧本的人物塑造、冲突的设置、舞台说明等,写出兼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剧本分析。

【课堂实录】

一、主创人员谈体会

师:并不是所有的重逢都是美好的,正如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后的邂逅。上节课,我们观看了课文《雷雨》选段的演出,同学们都被精彩的表演所折服,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演员们,也感谢导演等幕后工作者!这节课我们就大家演出的《雷雨》选段演出本进行讨论,首先有请导演和演员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生(导演):非常感谢王老师把排演《雷雨》的导演工作交给我。我和《雷雨》可以说是一见钟情。记得读初一的时候,我在上海书城买书,看到《雷雨》,我被剧中强烈的冲突和人物命运所吸引,读完才离开。到今天为止,《雷雨》是我一口气读完的唯一的一本书。这次老师让我做导演,我感觉自己和《雷雨》的缘分太深了。通过导演这部戏,我更深入地理解了剧中人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个性。在排演前,我查阅了曹禺先生的相关资料。曹禺写《雷雨》的时候,正是他创作状态最活跃的时期, 他自身也经历过苦闷,在苦闷中不断思考人生,思考人的存在、人类命运等。曹禺在苦闷中思索,创作了让他享誉文坛的《雷雨》,整个剧作充满了他对人世的悲悯,也激发起我们观众的良知与悲悯。文学作品的伟大之处可能就在这里。刚上课的时候老师说:“不是所有的重逢都是美好的。”这是从剧中人物的角度出发的。如果从我和《雷雨》的关系上看,我的这次重逢是美好的,它会深深地刻在我的青春记忆中。这次排演的剧本来自教材的选段,我们没有做增删,只是对教材上的剧本进行了适合舞台表演的改编。教材中的环境是午后,天气是阴沉、郁热、潮湿的,让人感到异常烦躁。我们的舞台布景比较简单,很难再现阴沉的天空,那如何来表现这种环境氛围?我们就借鉴了孙道临导演1984年执导的电影《雷雨》开头的一幕,通过蝉声来表现郁热,这样很容易操作,而且用声音形象来表现视觉形象,也比较有新意。

(师生鼓掌)

生(导演):另外,我们对剧本选段中出现的四个人物—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增加了一些动作和表情。书上以对话为主,我们在改编成演出台本的时候就必须增加舞台感。受制于经验,我们主要借鉴了孙道临导演的电影版《雷雨》中主要人物的动作、表情。比如鲁侍萍说:“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我们编排的是让周朴园不自觉地俯下身子,手撑在桌子上,然后安排他望向柜子上的照片,再望向鲁侍萍。这些增加的动作是为了表现周朴园的心理世界。当然,我们的改动还有不少地方,待会让同学们一起评议。

师:好,感谢张导演。他主要从剧本改编的角度谈了心得,下面我们有请灯光师和演员来谈谈。

生(灯光师):课文节选故事发生在阴沉的午后,地点在周家客厅。在阅读王老师给我们的资料时,看到这样一句话:“使观众的感情又恢复到古井似的平静,但这平静是丰富的,如秋日的静野,不吹一丝风的草原……”这让我们很兴奋,古井,是多么狭窄、幽深的一个物象,“恢复到古井似的平静”,是多么令人窒息的氛围。所以我们商量全程用暗淡的光,只是在最后鲁侍萍无法相认周萍的时候,通过快闪的亮光,来表现鲁侍萍的痛苦纠结。

生(饰周朴园):这一选段是《雷雨》第二幕中的节选。周朴园是主要的角色,这个人物在节选中的个性是复杂的。他对鲁侍萍是有感情的,但他又是非常现实的传统家庭秩序的维护者,所以当他再次见到曾经的爱人的时候,他有多情的一面,也有冷漠的一面。我努力去表现他的复杂性,但不知道呈现效果怎样,还请大家指正。就像曹禺自己所言:“我写的是一首诗, 一首叙事诗, 这诗不一定是美丽的, 但是必须给读诗的一个不断的新的感觉。”我的表演肯定是稚嫩的,不美丽的,但希望给同学们一种新的感觉。

(屏显)

别林斯基在谈悲剧时说:“如果主人公战胜了心灵的自然爱好而有利于道德法则,那么,幸福就永别了,生命的欢乐和魅力也永别了!他变成了行尸走肉……主人公如果遵循了心灵的自然爱好,那么他被自己认为是一个罪犯,成了良心的牺牲品。”

师:我补充一下,依据别林斯基的观点看周朴园,他可能并非罪魁祸首,只是遵循了心灵的自然爱好,三十年前爱上了梅妈的女儿,并生下了两个儿子。但他屈从于封建社会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娶了大户人家的小姐。也许这三十年来,他一直备受良心的折磨。我个人觉得在我们这部戏中,周朴园的塑造是难度最大的。我们的演员同学是真的不容易。

生(饰鲁侍萍):我演的鲁侍萍,在这一幕里的戏份也是比较多的。我感觉很难驾驭这个角色,但还是勉强完成了,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包容。在戏中,鲁侍萍被蘩漪请到周公馆,当她进入周家客厅,看到满屋的摆设仍是三十年前自己在时的样子,她开始犹疑了,这是哪里,她在哪里?尤其当她看到柜子上自己年轻时候的照片,她晕厥了。这是课文选段的前提。鲁侍萍知道自己来到了周家,但周朴园并不知道这个站在他面前无措的老妈子是曾经的鲁侍萍。这样二人的错位就产生了。可以说是鲁侍萍的一步步提醒让周朴园知道曾经的侍萍又回来了。鲁侍萍在这个选段前半部分占据着主导地位。后来随着周朴园的多面性的展现,鲁侍萍的内心痛苦和被命运捉弄的无助感就明显了。经历了三十年苦难的鲁侍萍可能早已平复了青春的伤痛,但这次见面,又勾起了那份回忆,让伤痛再一次击中自己脆弱的内心。所以鲁侍萍在某一刻有崩溃的一面,特别是面对离别了三十年的儿子,她那种内心的纠结是让人心疼的,是演不尽的。我尽力了,但总有遗憾,请大家批评指正。

二、多元解读分析剧本

师:好,刚刚我们的导演、灯光师、两位主要演员分别从剧本、舞台与灯光、角色表演等方面,对如何排演经典剧目做了详细生动的阐述。有人说,如果一部戏只有一种权威的阐释,艺术创作的思维就会逐渐枯竭,剧目就会成为标本,从而丧失经典的意义。我个人觉得我们对剧本的理解是多样的,阐释也是丰富的。我们作为学习者,在实践中认真钻研、体悟剧本的社会性,努力感受角色的内在生命,准确把握人物的复杂性,这就够了。大家真的非常优秀。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让大家发挥自身优势,将更多的话剧表演落实到我们的实践教学当中。下面请大家自由地谈谈自己对这次演出剧本的理解。

生:这次的演出剧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增加了动作性。比如当周朴园知道眼前的人就是鲁侍萍时,课文选段是这样写的——

(屏显)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我这儿来了。

生:而在演出剧本中的舞台说明改写成——

(屏显)

周朴园(忽然向鲁侍萍走了两步并指着鲁侍萍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后退两步,两眼冷冷地看着周朴园):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疾速地,恶毒地):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后退,无助又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手插着腰,低头,踱步,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我这儿来了。

生:这个部分的舞台说明很好地表现了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三十年的时间已经把年轻时的美好消磨殆尽了。周朴园自认为自己的家庭是个“最有秩序的家庭”,而鲁侍萍的到来无疑会打破这种秩序,将周家曾经的丑事全部翻开。这是周朴园不能忍受的,所以他会严厉地斥责鲁侍萍“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导演增加了“向鲁侍萍走了两步并指着鲁侍萍”这两个动作,将世故的周朴园更形象化、可感化,舞台表现也更强。

生: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一处改动是鲁大海和周朴园冲突的时候。课本选文的舞台说明比较简单。

(屏显)

周朴园(厉声):下去!

仆人们(拉大海):走!走!

鲁大海(对仆人):你们这些混账东西,放开我。我要说,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生:演出剧本改为——

(屏显)

周朴园(厉声):下去!

仆人们(两个仆人一边拽住鲁大海的一只胳膊,往外拖):走!走!

鲁大海(竭力挣脱,骂):你们这些混账东西,放开我。(身体前倾,眼睛怒睁,对着周朴园)我要说,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生:在这段戏中,鲁大海是个有血性的男人,如果在舞台说明里只写“对仆人”,那么不足以表现他的愤怒,以及当时冲突的激烈。改版的舞台说明添加了动作、神态,更有现场感,更能突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资本家与工人阶级冲突的激烈。

生:我来说说课文选段最后的修改。

(屏显)

1.原文

鲁侍萍(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到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2.演出台本

鲁侍萍(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到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边说边后退)——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抱住鲁大海哭)

周萍(疑惑地):你是谁?

鲁侍萍(伤心欲绝,看着周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生:这是三十年来,鲁侍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儿子周萍,但由于阶级差别、传统观念以及曾经的情感伤痛等原因,她不能和周萍相认,内心的伤痛是深重的。台本借助舞台动作、情感语言等将这种伤痛呈现在观众面前,很容易让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起其悲悯情怀。

生:我个人觉得这次的演出剧本总体上是成功的,但是也有不足,就是对周冲的描写。当然在课文选段中,对周冲的描写也很少。我认为这正是我们可以发挥的地方。因为周冲是这部戏中唯一正在接受新思想的男人,他是理想的化身,眼中看到的都是美好的。他同情劳动人民,希望父亲能资助四凤接受教育。这样的一个青年应该具有反抗性。我们可以在改编的时候加以充实,而不是父亲冲他喊一句,他就乖乖地下去了。

师:由于时间关系,对于演出剧本的理解,我们就分享到这里。《雷雨》排演得很成功,是我们班几位主创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刚刚三位同学对演出台本的理解也比较到位。统编教材重视教学实践,每个单元都有相关的写作任务。这次排演是我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成果,是我们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次展示。作为老师,我很感动,希望大家把对剧本的理解写成一篇文章,逻辑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全新解读《雷雨》的演出文本, 只因为我们要唤起人们的悲悯之心。

三、提炼剧本分析的视角

(屏显)

如何写好对演出剧本的理解分析?

师:哪位同学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生:我觉得对演出剧本的理解和对小说的理解有相通的地方,比如剧本中的人物塑造、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设置与作用、情节的推进等。

生:如果这样的话,戏剧就没有独特性了,我觉得戏剧剧本的理解分析要特别注重分析人物的台词和舞台说明,毕竟小说靠文字叙述来塑造人物,而戏剧主要是靠台词以及舞台动作。当然还要重视戏剧冲突分析,因为这是一部以冲突取胜的戏剧,离开冲突,便没有了《雷雨》。

生:我补充一下关于冲突的分析。在戏剧中,冲突分为外部冲突和内部冲突,外部冲突可以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集团或社会观念等的冲突,内部冲突主要是人物内心的冲突。《雷雨》选段中虽然只有四个人物,但外部冲突和内心冲突都很明显,可以从这个角度展开。

生:刚才,有同学提到关于周冲形象的充实,我觉得挺好,对我们写作很有启发,剧本分析不能只分析好的、成功的一面,也可以质疑不足。这样比较全面。

生:我觉得还可以从语言的角度进行分析,有些剧本创作语言比较诗意,有的属于本色派,有的语言比较荒诞等。

师:大家谈得很好,看来通过排演剧本演出,大家对剧本的看法更深入了。下面我们总结一下对剧本理解写作的几个注意点。

(屏显)

1.拟题,写作对剧本的理解分析需要拟写正标题和副标题。比如:相见又如何——演出剧本《雷雨》中周朴园、鲁侍萍人物分析。

2.写作主体部分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可以重点分析其中之一,也可以有所兼顾,要做到详略得当。

(1)分析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尤其要注意分析剧本中的伏笔、线索和引发剧情反转的事件。

(2)分析剧本中的矛盾冲突的表现及其成因。通过分析戏剧冲突,分析人物角色的广度和深度,重点把握人物角色在外部冲突下形成的内心的挣扎、斗争,写出人性的复杂。

(3)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塑造、主题意蕴等。

(4)分析剧本中舞台说明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5)分析剧本台词的语言特色。

(6)分析剧本的不足之处。

3.重视文章的结构。常见的文章结构有并列式结构、总-分式结构、递进式结构、对比式结构等。

师: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分析,我相信大家更深入地体会到了《雷雨》的艺术魅力。课后,请大家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对演出剧本《雷雨》的理解,也可以阐述对曹禺先生原作的理解。

(王梦莹上海中学东校;201306)

【名师说课】

王梦莹老师的这节写作课主要有三个活动:1.请主创人员谈体会;2.学生自由发言谈理解;3.引导学生形成剧本分析视角。这个教学设计可以说准确抓住了戏剧的双重性—文学性和舞台性,其中有两个方面的指导特别到位:

其一,剧本分析要始终抓牢剧本本身。

戏剧既是文学艺术又是舞台艺术,涉及的创作者很多,包括剧作家、导演、演员、舞美等。这些人在戏剧艺术中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所谓“剧作家中心论”“导演中心论”“演员中心论”,就戏剧完成的某一个环节来说,都是有道理的。第一度创作,也就是剧本写作中,剧作家起决定性作用;第二度创作,也就是将剧本“立”于舞台的过程中,导演的作用毋庸置疑,而在直接面向观众演出中,演员的表演至关重要。因此,让主创人员来谈体会,无疑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剧本的很好途径。但主创人员“演什么”和“怎么演”,是由谁来决定的?由剧作家,由剧作家提供的剧本来决定的。剧本,“一剧之本”,它不仅是演出的蓝本,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文学世界。一个好的剧本,首先是一部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体现着剧作家的爱憎,表现了剧作家在塑造人物、处理冲突和运用语言方面的杰出成就。因此,所谓剧本分析,可以借助舞台表演或“台本”,但绝不能喧宾夺主,其重心和落脚点是剧本本身。在对《雷雨》的分析过程中,王老师紧扣曹禺的剧本《雷雨》,引导学生反复回到剧本本身,这个原则把握得好!

其二,提供了各种分析的视角。

学生写剧本分析,难点是缺少视角,其本质是缺乏结构化的戏剧知识。为此,在这节写作指导课上,王老师先让学生谈,“谈出来”为“写出来”做铺垫。谈的过程中,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谈论的视角,另一方面回顾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各种分析视角。学生有了这些视角,也就有了剧本理解的门径,以此为基础形成剧本分析的基本写作思路。

(胡根林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200127)

猜你喜欢

鲁侍萍周萍选段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型研究
《雷雨》剧本内容梗概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硬、安、纯——鲁侍萍没有大改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