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文字抵达春天
——“立春”节气散文微写作课例

2022-07-30凌月波罗小维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立春写景

◎ 凌月波 罗小维

【写作任务】

此课例配套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写作任务三第2题。

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节律,每个季节都有它独有的特点。“立春”“立秋”“夏至”“冬至”,这些字眼都能引发很多遐想和回忆。选择一个节气,观察此时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写一篇散文。

【写作引导】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学习任务是:让学生对《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等写景名篇进行鉴赏品析,模仿其精彩的写景段落,学习其景情完美相融的抒情技法,感受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民族的审美心理,探究文化符号、民俗生活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通过学生写作、交流、品评、修改,提升写景抒情散文的素养和能力。因此,我将本堂课的写作训练点定为三个:锤炼写景语言、场景描写共评、抒情升格指导。虽然有教材名篇珠玉在前做写法指导,但因为缺少与现实生活的深度链接,学生对身边的景与物常常漠然无感,其写作常表现出选材雷同、抒情生硬,套路化、标签式的“无我”状态,缺少思想、学识、真情与创意。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只有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出学生的情感、灵感和表达欲,写作才会真正地、真实地发生。正值立春时节,我结合节气特征,选择当下新鲜的社会生活素材,设计了一堂与“立春”物候有关的写作课,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深入民俗,关注时事,思考生命,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掘写作的真谛—生活是文学的江湖,情感是文学的生命。

基于以上想法,确定本课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短视频,讲述电影《长津湖》中的人物伍千里“立春就回来,给你们盖房子”,乌克兰运动员马雷舍夫殉难俄乌战火等与“春天”有关的故事,唤醒学生对“立春”寓意的情感体验与个性思考。2.通过三次课堂微写作练习,包括“学习名家语言,场景佳作评析,半命题抒情共写”等阶梯式训练,引导学生锤炼语言,总结技巧,升格抒情。

【课堂实录】

一、节气初印象

师:春有百花,夏有露荷,秋有霜月,冬有碎琼。节气,是四季流转的更替尺度;是自然母亲的亲切话语;是中国人的时间哲学和诗意生活。2022年正月初四,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这一天恰逢北京冬奥会开幕,张艺谋导演用二十四节气来倒计时,在立春到来之日,点燃奥会圣火,给全世界带去春的讯息。中国,再一次惊艳了全世界。关于立春,人们有很多建立在生活经验上的认知——

(屏显)

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立春》

每年的立春,总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可根本什么也没发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错过了什么。

—— 2008年电影《立春》

师:请同学们思考,为何古人和现代人,对立春的感受大不相同?

生:先民每天与自然草木为伴,因此,对物候变化有着敏锐的洞察和感知;而现在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我们,只能通过天气预报或温度计去了解气温变化,这也是空间所限的无奈吧。

师:是的,种种主客观原因导致了现代人与大自然的隔膜与疏离,让我们对时令的流转、物候的变化变得迟钝,后知后觉。还好,朝花可以夕拾,那么今天,此刻,让我们用文字捡拾遗失的美好,去抵达春天降临那一刻。

二、“立春”微写作三阶赛

1.初阶挑战——仿名家语言,描绘“立春”之色

师:教材是最好的例子,同学们回顾一下,通过第七单元散文的学习,我们已经找到了哪些写景的支架呢?

生:可以充分打开五官,从“视听触味嗅”的感受去写。

师:可以举出一个教材的例子具体说明吗?

生:比如朱自清先生写《荷塘月色》,他从视觉如“弥望”“不能见”等,听觉如“渺茫的歌声”“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等,嗅觉如“清香”等角度来描写。我们可以去描写对象的形状、色彩、大小、数量、气味、声音,以及它们的运动变化,这样,就把景物写细了。

师:分析得非常具体,点赞!请继续补充。

生:我认为还可以变换角度与观察点位来写,比如《故都的秋》中,绘秋草之形、天空之色、秋蝉之声、秋果之态,同时,作者仰观日光与驯鸽,俯察落蕊与扫帚的丝纹,形神兼具,真是妙极了!

生:我觉得写景大师们都是修辞大师,像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写“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这是我最钟爱的一个句子,景中渗透着情,让我深切体会到作者那种悲苦而难与人言说的心境。

师:非常好!透过景物,我们可以窥见一颗颗滚烫的心灵,作者的生命状态、处世哲学与审美格调,都流淌在写景文字中。同学们还能举例吗?

生:比如《故都的秋》,沿袭了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以悲为美”的审美传统,是中国人独有的生命哲学。以悲为美的背后,其实是作者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对生命易逝的悲悯,对岁月无常的感念。

师:说得真好!可见写景技法各有千秋,但都笔直地通向作者心灵的后花园,映射的是作者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生命状态啊!

(屏显)

写景技法:调动五官、观察角度、妙用手法

师:同学们说得很全面。写文章不仅仅考验文字表述的功底,还需要观察力的培养。而观察不只是看,更多是对自己内心的体察。同样的风景,因个人的气象、修养、境界不同,在语言上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散发出不一样的光彩。请深情朗读下列句子,思考哪些词句的使用有独具匠心之处,能够瞬间击中你,让你的心灵产生共振。

(屏显)

春上花枝确实是一种“不知”,它仿佛是没有预告的电影,默默地上映,镜头一瞥,就闻到了阳光的味道。

——何敬亭

天是森冷的蟹壳青。

——张爱玲

刚发芽的春天,想把自己放进诗歌里,东风唤醒沉睡的河流,绿了两岸,红了远山,复苏了田野的明媚。

——余秀华

师:“蟹壳青”和“青绿色”,两种对青色的描述,有何不同?

生:我觉得“蟹壳青”这种用食物命名色彩的写法,太特别太准确了!“蟹壳青”本为古瓷妙品,色如碧玉。但“碧玉”这个词太平庸,青绿色更大众化了,哪有“蟹壳青”的质感和艺术范呢,真是“只此青绿”啊!(生笑)

师:“只此青绿”,说得好!回忆一下,我们的课文中还有哪些关于“青色”的描写呢?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故都的秋》中的一些句子,“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牵牛花的蓝朵”“浅绿微黄”的枣子……通过色彩的运用,写出了清秋的悲凉底色。

师:真厉害!能如数家珍地背出这些教材的佳句。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也试试用事物命名法,去描写各种生活中不同的“青绿色”呢?

生:葱绿,草绿……

生:军绿,洞庭绿,蛙背绿,健康码绿……(众生笑)

师:除了色彩写景法,修辞写景也很重要。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呢?

生(齐):比喻、拟人。

师:比喻、拟人用得精妙,能为笔下的景物增色。同学们再观察一下,上文中还使用了哪些你不常用的修辞?我们在教材中遇到过吗?请举出一例,分析分析。

生:“闻到了阳光的味道”,阳光怎么会有味道呢?这是通感的修辞手法吧,用嗅觉写出了春天阳光带给人的甜美与温暖,让人贪婪地呼吸。这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那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春天“刚发芽”,是把春天当作破土而出的小草小花了吧,把春天写得可可爱爱的,拟物的修辞,总是那么新颖又贴切!

师:是的,通感让五官沟通共情,拟物让物我相融,活灵活现,它们都能让文字营造出丰富而强烈的美感和趣味。优秀的写景文章,还讲究炼字呢。大家看,上面这些句子,在动词的使用上,有哪些特别之处?

生:我觉得“绿了两岸,红了远山,复苏了田野的明媚”中的“绿、红,复苏”这几个动词,用得很妙,作者应该是借鉴了古诗文中的“使动”用法,读来很有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文学的高级感。

师:真有眼光!比如《赤壁赋》中的“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再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写道:“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优秀的写景大师,都是高明的画家,深谙色彩美学之道,再巧用修辞,活用动词,让色彩动起来、舞起来,景物的画面感、视觉冲击力都有了。

(屏显)

着色文字,舞动色彩——物象(拟物、通感、使动)+颜色

师:请为下图取一个名字,并配一则朋友圈文案。要求:点明节令为“立春”;采用物象命名,拟物、使动等方法写颜色,字数在60字左右。

(学生创作并展示写作成果)

赴一场春天的约会

陈淑贤

绿草、阳光、春花、微风,一切都是刚睡醒的样子。我在春天里奔跑,看那些岁月如何奔驰,挨过冬季,一朵空中飘落的柠檬黄,落在我的左肩,殷勤地讲述着春天的故事……

师:有胸襟、有气度的作者,可以用微写景营造大气象,写出有个人风格的妙词佳句。好作文有好句子,如锦上添花;差作文有好句子,如雪中送炭;中等文有好句子,可再上高峰。哪怕只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金句,那也如同绽放的第一朵春花,是作文妥妥的加分项。

(屏显)

微写景,有大气象

2.中阶挑战——观“咬春”习俗,定格最美镜头

师: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老大”,自古以来就是个重大的节日。古人为庆祝一元复始,万物更新,创造了很多的民间习俗,给足了立春诚意满满的仪式感,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呢?

生:春官报春,出东郊迎春神句芒,还要祭祖。

生:大家还要聚到一起,鞭春牛,抢牛头。

生:过节肯定离不开吃啰!立春要做春饼、春卷,饮春茶……好像叫“咬春”。

师:看来,同学们对“立春”习俗,还颇有了解。当下大概只有“咬春”习俗还在被传承,其他习俗已逐渐消失在历史深处。世间万事万物,最后只会变成两个问题:怎么吃?好吃吗?(生笑)我们四川有个90后姑娘,叫李子柒,她用镜头和一双巧手,记录着美食和民俗,拉近了现代文明与传统习俗之间的距离,被外媒赞为“东方的神秘力量”。下面,我们一起观看她在立春时节拍的一则短视频—骑马踏青,采花为食。请从视频中选择一个展现立春习俗的场景微镜头,完成“咬春—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场景描写,字数80—100字。

(屏显视频,学生创作并展示写作成果)

春日的盛装,是漫山遍野的桃花,仿佛烈日下摇曳的嫁衣,又如同微雨里绯红的裙裾。当清晨的露水打湿了桃花的新妆,她伸出纤细的手,轻折一枝,朱砂粉黛便扑簌簌飘落,如同从彤云里洒下的雨。

灶台上,紫薯在氤氲蒸气中生长,空气里恣意弥漫着熟透的香甜,她从笼屉里取出热气腾腾的紫薯,置于掌心,用指尖轻轻摩挲、揉搓,便点化出一个个玲珑润泽的紫色泥丸,再将清水浸泡过的桃花瓣小心地镶嵌其上,便给紫薯泥丸绣上了一整朵桃花。

放入口中,朱唇轻咬,心底盈满欢喜,一方春盘,沁人心脾,斗室之中,便饱尝了春光旖旎。正所谓“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师:大家都觉得这段文字写得好,那到底好在哪里呢?

生:我觉得她对视频的内容做了精心的剪裁,撷取了最吸睛,最难忘的镜头去写。

生:她的描写具体生动,用词精巧又准确,如“绣上了一整朵桃花”,这个细节太传神啦!

生:语言很有艺术美感,跟视频一样浪漫而充满诗意。

师:所谓场景微镜头,就是微型的画面及人物的活动。同样的场景,每个人的记忆点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撷取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去写。而就人的记忆特点而言,能记住的往往是细节部分,所以描写场景时,一定要从小处着眼,精心剪裁,具体描写细节,生动刻画,用艺术化的手法去描摹,让镜头活起来,才能让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屏显)

微镜头,有大回味

3.高阶挑战——抒“立春”之情,彰显灵魂高度

师:“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节令景物的变化,会让人不知不觉心旌摇动,受到感染。立春意味着一个新的轮回已开启,万物萌动,一切更新,在你心中,它象征着什么呢?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填空。

生:温暖、活力……

生:朝气、明媚……

生:希望、生长……

师:哇!清一色的褒义词,看来真是个正能量满满的节气。那立春时节,你会做些什么?立春会触发你怎样的思绪?

生:我喜欢出门踏青、赏花,晒太阳。枝上的新绿,清脆的鸟叫,让我感受到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非常欢乐。

生:我觉得非常轻松,因为终于暂别厚厚的羽绒服和成都阴冷的天色,可以穿上漂亮的春装了。

师:同学们都感受到了立春带来的欢喜,可是,我们站在他者的视角想想,立春那天,有没有不欢喜,或者正遭遇寒冬风霜的人呢?比如因疫情刚刚失业的公司职员,因疫情原地过年无法返乡与家人团圆的民工……还有哪些相似的情形?

生:因为疫情,不能回国的海外同胞、留学生。

生:因为战争,有家难回的军人。

生:因为生病,待在医院的病患。

师:因为学业、工作、生活、身体等种种不顺,正在遭逢烦恼、挫折,甚至不幸的他、她、它……比如《长津湖》中的伍千里,上战场前告慰父母说,立春就回来,回来给他们盖房子。他画好了房屋设计图,却永远留在了长津湖。19岁的乌克兰运动员马雷舍夫,是北京冬奥会银牌获得者,2022年春天于俄乌战火中遇难……那么,如何避免同质化、脸谱化、套路化、标签化的抒情套路呢?

生:换一种思维方式,立春可以乐景写乐,也可以乐景写哀。因为乐痛并存,才是生命的常态啊!

生:可以从辩证的角度,如人生悲喜,世间冷暖去思考自然景物中蕴含的哲理。春光虽美,但也易逝,正如青春短暂,人生易老,生命无常。

生:可以多视角抒情,除了写自己,还可以设身处地代入他人的视角,用一颗悲悯之心,换位思考,体恤弱者,给予力量,从而拓宽抒情层面,让灵魂开出花来。

师:抒情要出彩,就要学会逆向思维、辩证看待、变化视角,有悲悯情怀。这就需要对生活有深入的思考、深刻的领悟、深切的关怀,才能够引发灵魂的共振。现在请以“XX,我在立春那天等你”为题,为伍千里、马雷舍夫、海子抑或陌生人,写一段写景抒情文字,字数200—300字。

(屏显)

微抒情,有大震撼

师:一年好景随春至,万物生发正当时。立春,作为新年的第一个节气,承载了我们对新一年的展望。今天,同学们通过课堂的三次微写作,与立春之景、之俗、之情亲密接触。且让我们高举酒杯,一杯敬春光,一杯敬岁月,一起向未来,用文字抵达生命的春天!

(凌月波四川省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610031)

【名师说课】

在“用文字抵达春天”这一堂作文课上,凌月波老师以其独有的教学匠心,把本次写作活动分为三阶活动,用一段段精致的文字,给学生以具体深入的观察、思考和写作指导,也给学生以饱满温润的思维、审美和文化积淀。回顾凌月波老师的这节微写作训练,禁不住击节赞叹:

初阶挑战:仿名家语言,描绘“立春”之色——微写景,有大气象;

中阶挑战:观“咬春”习俗,定格最美镜头——微镜头,有大回味;

高阶挑战:抒“立春”之情,彰显灵魂高度——微抒情,有大震撼。

凌月波老师对立春节令所特有的静心观察和用心感受,精心预设学生活动而循序渐进,形成了本次微写作课堂富有韵律感的递进式推进。结合教材经典篇目中对《荷塘月色》的工笔细描,对《故都的秋》粗犷写意而又异常细腻的笔触,尤其是史铁生在地坛无数次徜徉中获得生命顿悟而追怀母亲的铭心刻骨,月波老师以文字为索引,引导学生从对春天的描绘中感悟色彩气象,从“咬春”习俗中去定格镜头,咀嚼回味;从特定的情愫中去感悟灵魂的高度—马雷舍夫、伍千里……他们从冬奥会上走来,从银幕中走来,从诗歌中走来,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中走来,走到立春节令里交大附中学生的笔端,凝结成作文课堂上饱含情感与诗意的文字精灵,也因此成为语文课堂中一道绝美的作文风景。

沉浸在这样的作文课堂,我们祈祷春天久驻人间,祝福更多的学生,也能够从文字抵达春天,用文字留住春天。

(罗小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教科院;610036)

猜你喜欢

立春写景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农事 立春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农事 立春
写景的妙招
立春摆饰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用叠词写景
写景还需“三板斧”
诗词话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