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园
2022-07-30张福佩胡佑民
◎张福佩 胡佑民
【写作任务】
我们居住的家乡有着各类人物,多样景致和独特习俗,承载着我们丰富的记忆与情感。也许某个人物留下了动人的故事,也许某幢建筑有着不朽的价值,也许某个物件有着特殊的来历,这些都值得我们寻访探究。参考下面的活动提示,采访有关人物,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并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写作引导】
根据活动提示,本任务群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采访,增强对家乡人物和风物的了解;二是根据调查采访资料,筛选相关信息,撰写家乡人物(风物)志。第一个任务是基础工作,第二个任务是巩固提升,而最终的隐性任务是让学生树立起热爱家乡,弘扬家乡文化的精神。
完成调查采访的基础工作,需要结合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分派学生小组深入家乡开展广泛的调查活动,并形成分组调查报告。而在分组之前,需要学生选定由教师大致罗列的调查项目和对象,以此作为自己撰写人物或风物志的方向。调查实践活动需要提前开展,甚至开学之初就要布置下去。
当学生选定自己的调查项目之后,还要提醒他们事先阅读一到两篇人物志或风物志,以确定自己调查的重点,便于编写调查表。调查过程中,要强调方式方法,最好事先开展集体培训。学生根据调查情况写成的调查报告,实际上是家乡人物志或风物志的初始材料,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后面的“志”,就是以调查报告为参考资料的,调查得是否深入,会直接影响人物(风物)志的写作。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采访并形成总结之后,教师就可以着手指导学生撰写家乡人物志或风物志了。好在当今许多地方有关部门已经出版了很多市区或乡镇的系列图书资料,内容一般也较全面,这就省去了开展大量调查工作的环节。因此,在本任务群的教学中,一般情况下都可以直接进入第二个阶段,即将重点放在撰写人物或风物志上。
由于学生选定的调查项目各不相同,有自然景观、家乡物产、历史人物、古镇建筑、民族服饰、乡风习俗、手工艺术等,每一种风物在写法上都有差异,因此我们就采取“教同辅异”的方式,课堂上主要进行共性指导,课外针对学生选定的具体项目进行单独辅导,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出像样的风物志。
因为人物志和风物志的差异较大,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计划了两个课时,一个课时专门讲人物志的写作,一个课时讲风物志的写作。
按照活动提示,人物志既可以写历史名人,又可以写对家乡有特殊贡献或者影响的普通人。基于多数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为了锻炼学生多方面的写作能力,我们鼓励学生写自己了解的普通人。这样做也可以避免千篇一律,或者脱离生活实际。而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锻炼学生撰写人物志的技法上来,这也有益于学生去发现身边闪光的人。
按照活动提示,风物志包含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尤其是人文方面比较驳杂。我们虽未限制学生去写自然景物或是人文风物,但还是有意引导学生去挖掘人文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以增进对家乡文化的认识,树立起对家乡文化的自信。因此,我们在这一部分,将撰写风物志当作写作的重点。由于高中生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议论文体,撰写说明文体的机会不多,很多学生很容易将风物志写成抒情散文,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写作时使用了比较原始的方法—仿写,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借鉴。这样做学生容易上手,也比较能摆脱以前所写的写景抒情散文的影响。从最终效果上看,我们的做法还是很有效的。
【课堂实录】
一、走近风物志
(课前播放《2021年重庆市綦江区城市旅游宣传片合集》)
师:同学们,家乡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有太多的人、景、事、物定格于心底,成为挥之不去的烙印。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景观,那么在同学们的记忆中,有没有一些介绍某地特色景点的文章呢?
生:《故宫博物院》《桂林山水甲天下》。
生:《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是的,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了这样的文章,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以下图片,看看这是什么地方的景观呢?(屏显赵州桥、北京故宫和桂林山水图片,此处略)
生:这是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还有桂林山水。
师:这些都是很有特色的景点,那么要分类的话,它们是同一类吗?
生:当然不是,有些是自然景观,有些是人文景观。
师:非常好!大家提到了两个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和人文这两个加起来就叫作风物。这是别人介绍家乡的特色风物,今天我们要学写自己家乡的风物志。
二、探究风物志
师:好,同学们,现在我再问大家,你知道风物到底是什么吗?
生:风景、人物……
生:风物就是风景、景观、物象、物产这些。
师:说得不错,风物志又是什么?“志”指什么?我们在哪里学过“志”?
生:志,是记载,我们学过《三国志》《项脊轩志》,而风物志是记录景观的文章。
师:家乡风物志是什么?
生:记录家乡风景、物象的文章。
师:除了风景、物象,风物还有什么?
生:风俗习惯。
师:对,还有风俗民情。同学们说得非常好。
(屏显)
风物:自然景物、人文景观、物产物象、民风民俗;
志:记录,一种文体;
风物志:用文字记录家乡风光景物,风俗物产,民风民俗的文章。一般分为人文风物和自然风物。
师:本单元是家乡文化生活学习单元,我们在课前已经走访、调查、记录了本地很有特色的风物,搜集了很多资料,了解了家乡文化生活。现在我们想把搜集到的家乡风物介绍给别人,应该怎样来介绍家乡风物呢?现在大家有思路没有?
(学生翻看资料,思考片刻)
师:我们虽然学过一些课文,但是不知道怎么写是吧?看来我们只会欣赏,不会撰写,是吧?
生:嗯,想写,但是不会写。
师:这是个问题。我发现同学们手中已经准备了很多范文,有《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京的春节》等。不错,说明大家准备充分,其实这可能就是一种方法。这是什么方法?
生:我们可以学习别人写风物志的方法。
生:是借鉴。
师:对的,这叫作借鉴。我们可以借鉴学过的文章中撰写风物的方法,比如老舍写的《北京的春节》,我们可以仿写《綦江的春节》《重庆的春节》。看别人怎么写,我们就怎么写,是吧?
生:是,依葫芦画瓢。
师:说得好,模仿是最能直接见效的学习方法。这位同学收集的是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那我们綦江有没有桥?
生:彩虹桥。
师:对了,我们也可以仿照《中国石拱桥》写一篇《綦江彩虹桥》,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们綦江的彩虹桥。既然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看我们能不能从别人那里学到撰写风物志的方法,然后请一个同学总结你们组整理的风物志写作方法。
(学生展开激烈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师:好,讨论完了的小组整理一下,没有讨论完的抓紧。(学生整理片刻)有没有同学自愿上来说出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
生:我们这一组找的是自然景观《富饶的西沙群岛》,它先是基本信息的介绍,写作方法有举例子、做诠释、打比方,最后进行了总结。
师:她说的举例子、打比方是什么?
生:说明方法。
师:对了,说明方法。就是说,我们在撰写风物志的时候要用到很多说明方法。还有,请问你刚才说到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生:总结。
师:这是从文章的什么角度来说的?
生:结构。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撰写风物志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可以写成“总—分”式,也可以写成“总—分—总”式,还要重视写作的顺序,是吧?对了,它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生:空间顺序。(板书:自然景观,空间顺序、说明方法、文章结构)
师:刚才她说的是自然景观,有没有说人文景观的?好,来,你们讨论的是什么风物志?
生:我们这组找的是人文景观,以《故宫博物院》为范例的风物志,这篇文章也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
师:哦,你提到了移步换景,这很棒!继续!
生:说明方法有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举例子等。
师:大家看,这就是故宫博物院游览图。
(屏显《故宫博物院平面图》)
师:它是由南向北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一路介绍下去。所以我们介绍风物一般按照空间顺序,而且她刚才还提到一个词语,叫移步换景。恰好《颐和园》就用了这种方法,来,你把它里面用到的语句读一下,看看为什么叫作移步换景。
生:第二段写到“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第三段写“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第四段写“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第五段写“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写出了行踪的变化。
师:移步换景,就是抓住落脚点的变化,看来我们可以效仿这种写法,但是这些都是景观的写法,老师这里还想补充一下风俗习惯的写作方法。《北京的春节》你们有没有找呢?对于地方习俗我们应该怎么写呢?
生:从北平的春节来讲,老舍先生首先是介绍北京春节的开始,然后以时间顺序,从年前、年时,写到年后的结束。
师:对,还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哪些词语说明了时间顺序?
生:腊月初旬、腊八、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元旦、元宵、正月十九,这些词都说明了时间。
师:北京的春节看来和我们的不一样啊,但写民俗风情,我们还是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我很惊叹同学们找寻资料的能力,今天大家说的都非常到位,我们能不能给自己一点掌声?!(全班掌声)《北京的春节》,这是一篇介绍北京风俗的文章,介绍风俗的时候,一是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二是注意刻画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活动,三是把写人、写景、写事、写物融为一体,使文章形象真实而富有生活气息。刚才《颐和园》里还有移步换景的方法,还有游记里面的游踪等。其实这几种景观都有相似之处,我们来看看,这三种风物的写作有没有相似之处?你们能总结一下吗?
生:我来总结人文景观。首先介绍景观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功能等基本信息;其次要采用空间顺序,从外到里、从上到下,长、宽、高,由南到北等介绍事物;接着抓住景观的特征如外形、颜色、内涵等状写,并采用一些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最后是文章结构可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来安排,最好是“总—分—总”结构,文章也要注意详略得当。
生:我来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样,先要介绍景观的名称、地理位置等基本信息;其次按照空间顺序、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观的特征如颜色、形态、气势等说明,中间会用到很多说明方法;最后文章结构可按“总—分”结构安排。
师:两位同学总结得很到位,那风俗民情之类的怎么写?谁来说?
生:风俗民情首先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再刻画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活动,在人物的动态中写出节日的特征。因为要写的内容往往比较庞杂,我们要注意“点”与“面”的关系,把个别人物的活动或细节描写与整体概括描写相结合,渲染气氛,最要紧的是说说如何继承创新发展。
师:你说得太好了,我们要把写人、写景、写事、写物融为一体,使文章形象真实而富有生活气息。那么,谁来简单说说风物志的写法?
生:先介绍基本信息,再按照时空顺序依次介绍风物特点特色,使用说明方法,注意文章结构。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三类不同的风物虽然各有不同,但写法上也有类似的地方,我们要学会融会贯通,找到最适合你所介绍的风物特点的方法和结构,不能简单地模仿,借鉴也要不露痕迹,推陈出新。
(屏显)
人文景观—地理历史—空间顺序—说明方法—总分总
自然景观—地理位置—移步换景—说明方法—总分
风俗民情—时间地点—人类活动、点面结合—说明方法—继承创新
风物志:基本信息、时空顺序、说明方法、逻辑结构
三、借鉴风物志
师:好了,欣赏完别人的风物写作,我们也要尝试着把自己家乡的风物介绍给别人,比如我们的彩虹桥、红军烈士墓,或者綦江地方风俗等。要是有人想知道,向你了解,你能不能写出来介绍给别人呢?
(屏显)
1.你想介绍家乡哪种风物?如何介绍呢?
2.如何观察和体验家乡风物?
生:要观察和了解家乡风物,体验生活。
生:观察完后要介绍基本信息,写出特点。
师:是的,就是要写风物的基本信息,抓住特点来写,要生动具体地写出家乡风物最让人心动的地方,抓住场面和细节去写。接着是什么呢?
生:还有一些故事、传说。
师:对了,不单单写眼前看到的,还要适当展开联想,深入体现文化的内容。除了这些,写作的时候还要顾及什么?
生:说明方法和顺序。
师:知我者,你们也。我们就是要养成讲究方法,讲究顺序,合理安排结构的习惯,这就是素养!来,我们总结一下。
(屏显)
1.要写好家乡的风物,就要注意观察家乡风物的特点。
2.生动、具体地写出风物的场面和细节。
3.观察时要积极展开联想和想象,切身体会它的内涵及意境,从而形成大体构思。
4.注意观察的顺序和布局。
四、拟写风物志
师:在进行下一个环节之前,请同学们认真欣赏家乡的风物,我们綦江的风物很多,我觉得它们是最该被推荐的。你们看看认识这些地方吗?
(展示图片:王良故居、红军石壕烈士墓、红军桥、花坝,此处略)
生:当然认识,这是王良故居、烈士墓、红军桥、花坝。
生:就在我们附近,我们都去参观调查过。
师:我相信同学们对这些家乡风物是有一定了解的,在头脑里已经形成初步印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们现在有发言权了,那么请同学们先拟写提纲。这里我要说说拟写提纲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要确定写的风物是什么,观察并说出它的特点有哪些,然后总体介绍该风物的基本信息;其次抓住特点写作;最后总结。当然还要确定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还是“总—分”。同时为了减少大家的困惑,这里把写作技巧展示出来,大家可以参考。好,那就让我们在音乐伴奏中构思写作吧。
(屏显)
1.要清楚介绍风物的基本信息(名称、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传奇故事、外在形态、内在结构、特点、作用等),重点描写风物特点。
2.确定文章的结构。如总-分-总:《富饶的西沙群岛》开篇就介绍它的名称、地理位置,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风物和物产;《桂林山水》抓住山和水两种景物的特点,静、清、绿,奇、秀、险的特点,再运用大量修辞手法来布局。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风物类型有很多,写时既要对某种风物做总体描述,也要对其中的分类做具体的描述。对最能表现中心的内容要详细描写,其余部分可一笔带过,这样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4.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都可用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来介绍,其中移步换景、游踪顺序、由南到北、从外到里等都是常见的介绍风物的方法,要注意景中有物、景中有序、景中有变、景中有情、景中有叹。风物志中要有一定的写作技巧(说明方法、修辞方法、引用古诗等)。
五、展示风物志
师:看到大家写得差不多了,现在请刘娟同学先展示。
(学生上台展示《秘境山中水,缘生红花湖》一文,文稿见微信公众号:中学作文教学研究。其余学生观看)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点评一下,谁来点评?
生:她模仿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语言,把我们大罗红花湖的特点写出来了。同时,在结尾又借鉴了《湖心亭赏雪》一文,是对几篇文章的综合借鉴,语言表述非常优美。
师:总分60分,你会给这篇文章打多少分呢?为什么?
生:55分。
师(笑):55分啊,你满意吗?
生:满意。
师:请问还有其他特点吗?有没有同学能看出来呢?
生:除了时间顺序、说明方法,还有引用。
师:对啊,看来这个提纲写得不错。由于时间关系,其他同学的展示在课后进行。我今天仿佛看见了未来的大作家要在我们中间诞生,綦江的风物志也将出自我们的笔下。希望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笔,把我们大綦江的风物更好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下面我们来小结一下。本节课我们通过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风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写作。同时,借鉴描写风物的写作方法,抓住风物的主要特点介绍风物,要做到详略得当。当然,同学们还要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和文化风俗,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今天我们学习借鉴了很多文章,也掌握了许多撰写风物志的方法,还见识了几个高手的精妙构思,可谓收获满满。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感谢大家!同学们下课!
(张福佩重庆市綦江区打通镇打通中学;401445)
【名师说课】
本堂课首先回顾学过的风物志课文,接着引入新课,提前展示写作目标,再小组研讨所学课文的风物志写法,理清风物志要注意的材料详略、说明顺序和方法、结构思路、主题思想等要素,之后重点放在风物志的写作训练上来。整堂课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并且与教师的配合默契;二是课堂推进节奏快慢相间,掌控有度;三是教学的准备充分,课堂所使用的材料丰富。本堂课的优点是:
1.教学设计简练科学,重难点清晰。本课将重点放在了探究课文和阅读欣赏范文上,而难点放在比较三种风物(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风俗民情)的写法比较上,使学生弄清了风物志写什么、怎么写和如何写精彩这三个关键点,为正式写作做好铺垫。
2.教材任务解读准确,措施落实到位。本堂课很好地处理了前期调查访问和风物志撰写之间的关系,在材料获取与选择使用上进行了很好的衔接,因此学生撰写提纲就十分容易了,以至于个别学生短短时间内就写出了质量较高的作文雏形。
3.课堂激活及时,学生主动性调动到位。可以说,本课做到了三“熟”,即熟悉课文、熟悉范文和熟悉材料。而这和教师对于课堂的激活时机把握密切相关:先是抓具有代表性的课文,如《桂林山水甲天下》《故宫博物院》,一下子就将学生带进了风物志的情节中;然后又展示范文《中国石拱桥》《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京的春节》,品读风物志的具体写法;最后利用手中的调查材料,以斟酌详略处理的方式指导学生组织提纲,这样的指导使学生自然能步步跟上。
4.重视激励学生,对学生评价适度到位。张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不吝赞美之词,这对于写惯了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学生而言,无疑消除了撰写风物志的畏惧心理。全堂课的每一个环节,只要学生回答或展示没有大的问题,教师都会给予点赞,课堂结束时更是夸奖班上今后必定会出很多作家。这样的写作课,相信学生会乐意参与。
5.注重引领学生认识自己的家乡,文化自信培养到位。教师没有选取那些小的风物志,而是选取了经典的名家文章,将其中的风物与学生认识的家乡风物相提并论,无形中使学生产生了对家乡风物的崇敬心理,因此写作风物志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带着自信的姿态介绍家乡的风物,品味家乡的文化。
当然,本课的设计和教学中也有一些瑕疵,比如课件的展示文字偏多,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练,课堂表现有时比较着急等,又是录播交流课,对于年轻教师而言,在所难免。但是,只要坚持深耕细作的教学态度,相信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很大收获和进步。
(胡佑民重庆市綦江区打通镇打通中学;40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