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写校园,文述心景

2022-03-02罗小维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融情玉兰花哲理

◎邵 蓓 罗小维

【写作任务】

此课例配套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学习任务三第1题。

对我们的校园(村庄或小区等),你也许已经非常熟悉了,但很可能其中还有你未曾留意的一小块天地;同一处景物,你也未必观察到它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以《我仿佛第一次走过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散文。

【写作引导】

解题的关键,在于“仿佛第一次”。既然是“仿佛”,那就不是真的第一次,甚至也不是偶尔,而应该是在熟悉的地方有了新的发现,因此才会有仿佛第一次走过。所以,文章的落脚点应当放在“对熟悉景物的新发现”上。

我在第一课时设计了笔写校园教学活动—学生观察课,在这一个课时,我陪伴学生充分观察、记录,完成片段写作。每个人个性化的观察思考,一定能彼此促进、相互启发,因此根据教材任务要求,我设计了第二课时的第一个活动—学生互读互评活动课。学生对自然景物的“发现”,背后其实是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发现。这一次的写作任务不仅要启发他们“发现”自然景物的美与和谐,更可以帮助他们“发现”美景与自己精神世界的共振,或投射某种情感与生命状态,或顿悟某种人生哲理。而这一点,从绝大多数学生的作品情况来看,不太容易自主发现。因此我设计了第二个和第三个活动(文述心景)—教师点评提高课,通过“融情于景—驯化景,照见我”“格物致知—顿悟景,突破我”两个环节,运用学生写作与教师下水的对比、名家经典文段的学习、文艺理论指导、学生作品的现场点评修改、写作小游戏等方法,帮助他们发现自然与自我在情与理两方面的契合交融。

最后就是水到渠成的美文荟萃,学生把片段扩写成完整的作文,交换阅读,互相品评,修改定稿,编辑成册,拟定书名,撰写序言,以此作为本次“笔写校园,文述心景”作文活动的终点和学生认识自然的新起点。由于字数限制,此板块不做展示。

【课堂实录】

一、敏锐观察——发现景,唤醒我

师:同学们好,今天是我们此次作文活动的第二个阶段,在同学们自主写作、交流、评改的基础上,由老师带领大家对写作再点拨,再提高。首先让我们看看昨天的“切磋琢磨”活动后,两名同学的修改成果。这是郭虹良同学的,我们先请她自己谈一谈是怎么修改的。

(屏显)

修改前:通往食堂的林荫小道有许多植被包围着。四五棵挺拔茂盛的大树,许多树根在这样一个初春的傍晚就像一条条将要苏醒的冬眠的蛇,树根下还有新长出的野草。山茶花也在悄悄地竞相开放,它们在茂密的树叶缝隙间的一束束阳光的照耀下,害羞地给路过的老师和同学展示着自己每一片独特的花瓣。还有那棵玉兰,每一朵花都是那么引人注目。这条路我仿佛第一次走过。

修改后:通往食堂的林荫小道上,有几棵挺拔茂盛的大树,我一直不喜欢它们突出在地面上的根,那像是一条条将要苏醒的冬眠的蛇,让人看了直冒冷汗。今天路过的时候,我忽然发现这些根之间的缝隙中长出了野草。不愧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拥有顽强生命力的野草,遭到了巨大的阻碍之后,它们仍然带着倔强,带着生的期望在夹缝中活了下去。从前我从这些树根旁经过无数次,可是这次我仿佛第一次走过,我发现了生命的顽强。

生:之前我写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突出“仿佛第一次”,修改之后想表达我发现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

师:我注意到你删除了其他景物,只保留了树根下的野草,是为什么?

生:因为其他景物与生命的顽强没有关系。

师:聚焦在一个与主题更切合的景物上,而不是漫无目的地看到什么就写什么,这在选材和详略安排上都是不错的进步。其他同学经过昨天的互评修改也都有进步,尤其是在五感的运用和细节的观察上,翁颖彤同学细听了猫打呼噜的节奏,感受到春天鼻腔的湿润;张宇佳发现了叶脉的颜色;张良羽发现了阳光照在题单上的样子;刘滢滢发现树皮的裂纹中还有生命的痕迹……多么细腻,多么生动!正如张坤鹏同学在作文中写到的,“美妙的事物其实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哪怕一次也好,要抓住刹那间的美好,珍惜当下”。这都是非常真挚感人的体会。

二、融情于景——驯化景,照见我

师: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写作还能怎样继续提高呢?请同学们看下面这两个文段。第一个是以前在我们学校工作过的一位老师写的,那时因为疫情推迟开学,他因防疫工作来学校,走进空无一人的校园,感觉学校的景物给了他与平时完全不同的感受,就写下了这篇文章。另一篇是咱们班几个写玉兰花的同学中写得最好的覃雅博的作品。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两篇文章写玉兰花的侧重点有什么区别?

(屏显)

而操场边,广玉兰静静伫立,满树花瓣,片片玉洁,朵朵丹心。磨底河畔的三角梅,在初春明媚的阳光下肆意绽放,灼灼耀眼,以靓丽的嫣红或艳紫守望着,给校园染上几许坚定而执着的热烈。

——罗小维老师《疫情中的守望与陪伴》

玉兰洁白的花骨朵像几颗珍珠,在这犹如暖色染料糅杂在一起的天空中镶嵌着、定格着,犹如冬天残存的记忆。我注视着它……仿佛时间在此刻也被这白花冻结。

——覃雅博

师:覃雅博,要不然你自己来说说?

生:我觉得罗老师的侧重点是玉兰花本身的形象,而我的这一篇是在描绘玉兰和周围环境的融合,然后写我自己被吸引而停留在那里的感觉。

师:所以你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就是发现了玉兰花的美,对吧?

生:对。

师:好,你说罗老师的文章是要写玉兰花本身的形象,那请读一读他描摹玉兰花形象的几个词:静静伫立、片片玉洁、朵朵丹心,这些词本来是不是形容玉兰花的?

生:不是,是写人的。他应该是把玉兰花比作那些在抗疫岗位上辛苦工作的人,就是要赞美那些抗疫人员的坚守。

师:很好,你读懂了,请坐。咱们雅博写玉兰花要表达的中心是“发现了玉兰的美”;虽然说审美肯定是有作者的主观情感,但是主要还是把玉兰当作一个客体,独立于“我”之外的对象来欣赏。而罗老师笔下的玉兰和三角梅不再只是客观的、美丽的外物,还是作者特定情况下的主观情感的投射。其实,很多写景散文的名篇都有这个特点,同学们应该还记得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一个经典文段,请大家齐读——

(屏显)

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师:他写昆虫对生命的迷惘、蜜蜂轨迹的停滞、瓢虫的祈祷、蝉蜕生命的空壳等,其实都在写——

生:写他自己残疾之后的痛苦挣扎。

师:对!所以他笔下的景物,是他自己生命状态的投射,而不再是单纯的客观的事物。在十五年的时光里,史铁生对地坛有无数细微的发现,其实都是他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寻和发现,再将内心世界投射到地坛上。他驯化了作为客观景物的地坛,成为自己灵魂的表达。同样,还有《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作者笔下的景物,不也都是投射了作者当时复杂的思想感情,又或是悲凉的生命状态,才如此动人么?所以,写景散文,可以不仅仅停留在发现景物的美丽之处,更进一步来说,可以发现景物中所投射的我们的情感和生命状态。这是咱们同学的写景散文可以提高的地方:融情于景—驯化景,照见“我”。说到这里,我想再问问大家,你觉得你写的那么多景物中,有没有哪一种投射了你的情绪或者生命状态?

生:应该是夕阳吧。平时从宿舍到教学楼,早晚天都还是黑的,且放学时会很累,身心困倦。但是某一天,当我忙里偷闲向远处眺望的时候,就那一眼,绚烂的光,便深深地吸引了我。

师:为什么你会被光吸引呢?仅仅是美吗?

生:因为之前天都是黑的,忽然看到这么美的光,觉得整个人的心胸都开朗了。哦,这个光可能也给了我“希望”的感觉。

师:其实这就是情绪的投射,虽然比较朦胧。只不过你之前仅仅细致地观察了外在的景物,而没有这样追问自己,发现自己的内心罢了。其他同学也一样,可以追问自己,为什么你会注意到这个景物?它是不是无意识地引起了你的某种共鸣?那么,如何在表达上实现融情于景呢?我们来做个简单的小练习,同样还是玉兰花,我们在叶萌同学的作品中挑了一句“那毛茸茸的花苞上初露的一抹极嫩极新的白色实在太好看,看得我迈不开步子”。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情绪状态,试着修改这个句子。

(屏显)

1.复习了一个寒假,入学考试成绩仍然没有起色,焦虑。

2.被朋友冤枉,委屈、自怜。

3.新学期一改过去的懒散,立志从头努力。

师:来,我们从第一句开始,有没有同学愿意来分享你的答案?

生:那毛茸茸的花苞上初露的一抹极嫩极新的白色实在太焦人!春日的柔光都已洒过,它还似娇羞少女不肯露面,看得我一阵紧张,恨不得帮它伸展出来。

师:已经着急到要揠苗助长了。刚刚我们从同学的发言中发现,如果要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投射到景物上,首先要找准什么?(生七嘴八舌)

生:景物的特征……

生:情绪……

生:我自己……

师:对,也就是一定要找准一个情绪和景物特征的关联点,并且要聚焦到这个点上来写。好,我们再看第二句。

生:那毛茸茸的花苞上初露的一抹极嫩极新的白色实在太憋屈,刚经过风霜的摧残,又要忍受太阳的毒辣,春色正浓却就偃旗息鼓了,看得我一阵心疼。

师:你觉得委屈的情绪跟花的特征有没有对应起来?

生:就是风霜的摧残,太阳的毒辣对花的伤害,就像朋友对我的伤害。

师:委屈是因为你的一片好心被朋友误解之后受到了伤害对吧?是不是加上花之前怎么对待太阳和风霜比较好?

生:那毛茸茸的花苞上初露的一抹极嫩极新的白色实在太憋屈,明明对着阳光露出灿烂的笑容,却要被太阳的暴晒和风霜摧残,春色正浓就偃旗息鼓了,看得我一阵心疼。

师:好,虽然具体的字句还要斟酌,但是短时间内能够把投射情绪的特征修改正确已经很不错,我们再请一个同学讲讲第三句。

生:那毛茸茸的花苞上初露的一抹极嫩极新的白色实在太振奋人心了!一个寒冬后,萧条的枝叶上终于出现了新的生机,再无之前的暗沉死寂了。看得我欣喜不已,立志要像它一样从头努力。

师:同学们觉得她的情绪跟花的特征对应上没有?

生:没有……有!

师:你为什么先说没有又说有?

生:因为她不是写要振奋人心嘛,就是先写了冬天的萧条,然后突出新的生机。但她是直接写的,我感觉比较直白,就没有……没有那种手法。

师:哈哈,好,他虽然没讲清楚,但是他的感觉是很敏锐的。这句话大方向没错,只是在景物特征上,全是通过振奋人心、新的生机、暗沉死寂这样的形容词定义的。其实,你可以用一些具体的描写替代这些概括性的词,比如什么样的枝叶让你觉得萧条?

生:冬天的枯槁枝叶吧!

师:那新的生机呢?

生:嫩芽还有花苞。

师:能重新组织一下语言吗?

生:一个寒冬后,去年沉寂的枯槁枝叶上终于出现了浅绿的嫩芽和毛茸茸的花苞,再无之前的暗沉死寂了。看得我欣喜不已,立志要像它一样从头努力。

师:好,不错。结合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总结,如何在写作中实现融情于景,就是要找到景物与人共通的特征,聚焦突出,并且可以把景物当成人来描写、当成人来对话。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朱光潜在《谈美》中提到“移情”时有一段非常好的概括,请同学们齐读。

(屏显)

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因我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物,物才能呈现我所见到的形象。

师:融情于景正是“移情”的方法之一,也是我们今天这堂课的重点内容。在这里我向大家发出一个挑战:今天课后,你在修改自己作品时能不能想一想,你笔下的景物,有没有一种就像是你?你有没有在景物中遇见自己?

三、格物致知——顿悟景,突破我

师:除了情感与生命状态的投射之外,朱光潜还提到了另一种“移情”的方式,请大家齐读这段话,想想是什么。

(屏显)

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个人看或以为它含泪凝愁,在另一个人看或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

生:哲理吧!

师:是的,是哲理的顿悟。其实咱们的同学也有写到,那么这些同学的文字跟名家相比,差距在哪里呢?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紫藤萝瀑布》中的经典段落。

(屏显)

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师:这段话有没有点明哲理的句子?

生(齐):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师:这个哲理是通过怎样的景物特征表现的?

生:通过紫藤萝开得这样盛,这样密,可能一朵花会枯萎,但是整体看还是开得很好,像瀑布一样,很有生命力的感觉。

师:不错,初中学得很扎实。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哲理的感悟和情绪的投射是一样的,都要把景物特征和哲理对应上,当然,哲理的表达本身应该清晰合理。所以我想问问这次写到哲理感悟的同学,你们觉得自己的文段是否符合这两个标准?

生:看到景物,觉得似乎有一定的哲理,但就是想不出来。

师:这很真实,很多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困扰,这一方面需要积淀学习,另一方面,其实是你的方法错了。如何做到格物致知?重点不是从景物中硬生造一个道理出来,而是带着内心的困惑,观察和你在一样处境的景物。当你发现虽然处境相似,但是它表现出另一种状态来面对这个困境时,这便能给予你启发。比如,“我”孤独,一棵树看起来也孤零零的,但是它根在地下,和其他的树、土有联系,那你的根,你的土是什么?这样思考就比较容易有启发。

四、结语

师:回顾我们的作文活动,通过对景物的敏锐观察,你会看见从前被你忽略的美景;通过把自身的情感和生命状态投射在景物上,融情于景,你会发现属于景与你的共鸣;带着自身的困境格物致知,你会发现景物背后的妙谛,从而仿佛第一次走过这些熟悉的景物。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我们这节课和这次活动,在大自然中有更多的发现,在心灵上得到更丰富的滋养。

(邵 蓓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610032)

【名师说课】

带着学生在校园里行走徜徉,用眼睛,更是用心灵去观察和书写“旧校园”中的“新发现”,进一步在经典文本的温故知新中,在写作示例、讨论修改和交流分享中,指导语言运用,升华审美认知,从而建构真正属于中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这是成都十八中邵蓓老师《我仿佛第一次走过_______》写作指导系列活动给我的印象和启发。

邵蓓老师本节课重点着眼于对学生作品的点拨提高。通过比较、品读和提示,启发学生,写景状物散文的写作,要求我们首先要敏锐观察,即“发现景,唤醒我”;要融情于景,即“驯化景,照见我”;要格物致知,即“顿悟景,突破我”。启发学生在与名家经典对照中思考,自己的文字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邵蓓老师根据指导需要,先后呈现了丰富的学生作品,展现学生对平时未曾留意事物观察的新发现;同样是写校园中的玉兰树,将罗小维老师与覃雅博同学的文字做比对,提示学生体会写作的侧重点,来自观察者的不同感悟。在引导学生理解朱光潜美学思想时,列举几位学生的观察与写作,点评与指导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对“欣赏中都含有几分创造性”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也因此对写景状物中“著我之色彩”“我手写我心”,有了真实的建构过程。

基于统编教材的单元教学任务要求,开展班级观察写作、修改研讨、交流分享等系列班级读写实践活动,真正践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这要求我们语文教师真正树立课标理念,师生全员互动,把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

(罗小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教科院;610036)

猜你喜欢

融情玉兰花哲理
玉兰花
童心爱党 画笔融情
不时不食 融情于艺
春天到
我爱玉兰花
融情入墨风规自远——记诗人书法家赵镇南
哲理漫画
漫画哲理
对视玉兰花
漫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