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新型教研模式 提高语文教学成效
——西藏昌都市第一小学“学—说—行—思”语文教研模式案例

2022-03-02张宏天津市河西区中心小学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第一小学援藏

西藏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昌都语文课程教研

张宏 天津市河西区中心小学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第一小学(援藏)

教育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自2019年8月至今在西藏昌都市推广已两年多。怎样使教材在西藏昌都市第一小学能够顺利推广,让西藏的学生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呢?西藏昌都市第一小学语文组在援藏教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探索出“学—说—行—思”四步教研模式。在教研中,教师们把握理念,读懂教材,深挖语言的训练点;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课后深刻反思,使教学由“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转变,逐步提高西藏昌都市第一小学语文教学成效。

一、学

(一)学习课标,把握教学基本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吸收了现代课程理论最新成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它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主张实现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倡导教学中师生互动,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模式,教师只有把握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深入研究语文教学。西藏昌都市第一小学的语文教研从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入手,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每一部分,让每一位语文教师将自己任教年级段的课程标准,渗透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指导教师开展教学,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

(二)学习教材,准确领悟编者意图

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特点是什么?在西藏如何落实教学要求呢?这就要求教师们在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深钻教材,领悟编者意图。语文组的教师们利用教研时间解读教材,结合编者讲座领会教材特点。聆听了主编温儒敏老师的讲座;学习了天津市教研员关于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培训的讲稿;找出新老教材的差别,分析了新教材的优势。在这样的研讨过程中,教师们明确了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不仅要教知识、教方法,还要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研中,语文组的老师们学习了《一篇一篇解读统编》一书中相关的文章,通过学习,了解了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不同内容过程中如何实践;为自己的教学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教师创设适于学生学习的教法指明了方向。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陈先云先生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解读了清单的具体内容,了解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层面,即: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初步审美能力。结合不同年级的教材内容,共同研讨如何在不同年级、不同形式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四种能力,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根据这一理论,教研时,我们结合教育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部分课文“留有空白”的特点,在读教材环节,请老师们找出文本中哪些地方可以留有思考的空间,启迪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表达,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教授“四季”一课之前,通过学教材了解了“草芽、荷叶、谷穗、雪人”代表了四季的特征后,在学习课文后,能不能利用这篇课文行文的特点,发散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呢?生活中,代表四季的事物有很多,语文学习要源于生活,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说出代表四季的其他景物,鲜黄色的迎春花、解冻后湍湍而流的河水、粉嫩嫩的桃花……象征春天;茂密的树林、香甜的冰淇淋、炎热的天气……可以代表夏季;丰收的果实、飘落的树叶、南飞的大雁……可以描绘秋天;呼啸的北风、温暖的炉火、厚厚的皮袄……表现了寒冷的冬天。这样,在学习课文后就可以设计表达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多种表达方式练习说话。提升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读写能力。通过这样的教材,以教材为依据,深挖教材的语言训练点,为有效的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帮助。

二、说

(一)说学情,精准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了解了教材特点,明确了不同教学内容的教程设计,就要设计精准的教学过程,为有效、高效教学打基础。参与这个主题教研,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前,第一步要进行详细的学情分析,对于班内学生的现状要了如指掌(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学习兴趣、习惯等方面)。教研时,先进行分层次的介绍,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实现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在我校,每个班都有不同程度的“学困生”,造成他们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各不相同,只有找准问题的根源,才能因材施教。我们利用教研时间,分析“学困生”情况,发现:有的学生很聪明、接受能力快,但成绩上不去;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搞小动作,所以学不到东西;有的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是阅读能力、习作水平却不见提升;还有的学生属于慢热型,学习新知时,一次学不会,甚至反复学两三次也很难掌握。我们根据特点进行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制定帮扶措施。

教研中教师各抒己见,交流解决问题的措施,共同商量变“学困”为“爱学”的方法。前两个问题类型的学生,在课上狠抓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提问题、复述等不同的方式,吸引他的注意力,逐步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吸收率。第三个类型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恰当,在课上就要结合教学内容的不同,介绍并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包括识字、阅读、句法、写作)。第四个类型的学生就要采用多种形式的知识再现,让他在反复演练中掌握知识的规律。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治本。学情分析准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方能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选择精准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环节设计时才能面向全体,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二)说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育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按照“内容主题”来组织单元,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才能系统了解各个学段的内容目标。在每一个单元选择一篇课文进行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利用教研时间说课;在说课过程中,从单元分析、课文在单元中所处位置、课文特点、课文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进行详细讲述;特别是采用什么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环节,为什么运用这样的方法,要求教师做具体说明,以检验说课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是否真正了解学生实际,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情。

三、行

学和说是教学的前期准备。想了解教学设计是否真正符合学生的学会、会学,就要在课堂上实践中检验教学设计流程的合理性。利用教研时间走进课堂,开展“同课异构”教学实践,每个年级组共同研究一课书的教学教法,每一位老师结合自己班级特点进行课堂教学,全体语文教师听课、评课。结合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对教学设计流程进行修改;然后再上课、再修改。反复实践,反复磨课,把一篇课文的教学扎扎实实地研究到位,达到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打造出充满活力的、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这样,使教材的教学内容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每一个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授“彩色的梦”一课,最初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帮助学生感悟彩色梦境的美好,在整个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想象诗中景物的美妙。听课后发现,学生只是就课文内容理解内容,对文中的好词佳句理解感悟没有到位。于是,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增加了“请说一说你喜欢诗中的哪个画面,为什么喜欢?”的环节。给学生充分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的时间,把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的任务式教学法。

通过自读感悟、交流分享,学生们找到了小诗中一些动词的运用,发现了每个小节结构相同的特点,他们感受到诗中的事物活了。在学生体会到这个程度时,任课教师揭示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生动的修辞方法。有的老师,还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增加了学生仿写的训练,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教研方式,真正把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四、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总结的过程,这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带有研究性质的教学总结活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教师经常性、习惯性地进行教学反思,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意义重大。我校语文组每个月都要开展一次以“教学反思”为主题的的集体教研活动,围绕着“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效教学过程是怎么达到的?”“无效的失误在什么地方,如何改进?”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总结课堂上的得与失,对自己的课堂做出正确的评价;在反思中加强学习和研究,帮助促进学生在听中想、想中学、学中说,说中形成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学—说—行—思”四步教研模式在昌都第一小学语文学科组实践以来,老师们学习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每一次教研活动中,都收获满满。当前“双减”大环境,是对每一位教师业务能力和素养的挑战,只有提升教研的质量和实效性,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向着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不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做到“轻负高质”,让每一位昌都第一小学的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养成习惯,为学生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昌都语文课程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论昌都“卓舞”音乐特征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昌都市灌溉地麦类作物增产栽培技术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昌都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