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家书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价值、难题与对策

2022-03-02张晓交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藏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家书家国情怀

张晓交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育与弘扬家国情怀,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1]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家庭与国家共同体的忠诚热爱、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与使命感,是联结个体、家庭与国家之间独特的情感纽带。红色家书是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广大进步人士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历程中写给亲朋好友的信件,蕴含人民至上、家国一体、爱家爱国、以身许国等丰富的家国情怀理念。将红色家书融入到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中,是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与增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效的必然举措。

一、红色家书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价值意蕴

(一)红色价值理念引领大学生的家国认知

1.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促进家国境况认知

人民至上的本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红色家书视人民为真正的英雄,将家国历史归功于人民创造,将家国现实聚焦于实现人民利益,将家国未来发展目标定位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当前大学生总体上形成“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共识,但也有约15%的大学生对这一观念持否定或者不确定态度。[2]红色家书能进一步引导全体大学生形成人民是国家主体的地位认知,深化大学生关于家国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贯通性认知,促进大学生提升忠于人民、奉献人民的觉悟性认知。

2.家国一体的价值理念明晰家国关系认知

家国一体意味着家庭与国家在根本利益和诉求上是一致的,两者荣辱与共、唇齿相依,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红色家书中的先辈们视家庭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重视家庭建设、家风营造与家教传承,体现了清正持家、为国育才的家国情怀。先辈们也明确国是家的根本保障,始终坚守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弘扬了舍家为国、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当前大学生思想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的特征[3],部分大学生错误地将家与国视为分离对立抑或控制依附的不平衡关系,红色家书能够引领大学生认识到家与国的辩证依存与协调一致,帮助大学生在面临家国利益冲突时做出符合时代潮流的价值选择。

(二)红色情感强化大学生的家国情感认同

1.敬老爱幼的家庭真情唤醒家庭情感认同

红色家书饱含对父母的尊敬热爱以及对晚辈的关怀呵护之情。对父母的爱隐藏在向警予“把父母的相放在床上,每早晚必看”[4]5的牵挂中,体现在李德光对亲友“收泪化悲伤为希望”[5]204的劝慰中。对晚辈的关怀凝结在赵一曼就义前“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5]114的嘱托中,蕴含在刘少奇对儿子“要学会虚心听取同志们的批评”[4]222的指导中。当前部分大学生视孝顺父母为事事顺从父母或者给父母金钱,不能与父母平等沟通,忽视给予父母精神陪伴与心理宽慰,红色家书中真挚的情感互动能够帮助大学生廓清认识误区,树立正确“孝”的观念,唤起大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以及对家庭的归属感、依赖感。

2.爱党爱国的无疆大爱激发国家情感认同

红色家书蕴含“我是中国人”以及爱党爱国的身份认同和情感归属。对党的忠诚热爱体现在先辈们坚信党定能带领中国革命与中国人民走向光明前途的信心,体现在为党的事业殚精竭虑、奉献一切的决心与勇气。对国家的热爱体现在侯绍裘对侵略者在中国境内肆意妄为的指责,反映在关群与丈夫建设新疆的无怨无悔,是战斗机驾驶员牟敦康主动请缨的英勇无畏。新时代大学生有较为丰富的精神世界与情感诉求,同时又因为涉世未深、阅历尚浅、易受干扰,需要正面情感的感染、激励与引导,红色家书中的爱党爱国情能够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爱国主义情感需求,鼓舞大学生感恩祖国,忠于祖国。

(三)初心使命砥砺大学生的家国担当意志

1.自觉使命担当坚定家国担当意志

红色家书作者坚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勇敢担当时代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家书作者担当起救亡图存、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家书作者投身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中,承担了实现家庭幸福与国家富裕的历史重任;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家书作者追求个人、家庭、社会与国家的和谐发展。家书作者以身作则的带头担当能帮助大学生解决好“为谁担当”“为何担当”“如何担当”的思想困惑,激励大学生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感自觉承担家国责任。

2.永恒初心坚守锤炼家国担当意志

红色家书作者以坚定意志破除艰险挑战,捍卫永恒初心。钟志申在遗书中表明了自己“为了全国人民求得解放”[5]8的为民初心。面对功名利禄的诱惑,共产党人的初心坚不可摧。殷夫在火线中毅然放弃了原本一片光明的发展前景,与身处国民党阵营的哥哥断绝关系。面对说客的劝降与敌方的恐吓,共产党人也敢于坚守初心。入狱的何功伟面对前来劝降自己的父亲,留下“纵父母兄弟环泣于前,此心亦万不可动,此志亦万不可移”[5]178的初心誓言。家书作者的初心坚守激励大学生时常叩问初心,将自己磨炼成能担当、敢担当、善担当的栋梁之才。

(四)榜样力量鼓舞大学生的家国奉献行为

1.不懈奋斗的榜样事迹指引奉献行为

红色家书记载着先辈们的奋斗事迹,印证了家国情怀不仅是指引前进的精神旗帜,更是在久久为功的实干中迸发的现实力量。左权用红色家书记录了抗战奋斗经历,“在持久的战争中必须能够吃苦,没有坚持的持久艰苦斗争的精神,抗日胜利是无保障的”。[5]130家书作者还将奋斗理念贯穿到家庭教育之中,形成奋斗不息的家规家训与家风家教。杨杰在家书中敦促儿子,“世道艰苦,奋斗才是出路”。[5]6红色家书中先辈们的奋斗事迹鼓舞当代大学生戒骄戒躁,勤学苦练,为践行家国情怀做好充足知识与能力准备。

2.以身许国的榜样精神激励奉献行为

红色家书记录了先辈们不屈不挠、舍生忘死的救国精神,彰显了先辈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设精神。红色家书见证了艺术家冯忠莲二十年如一日地为国临摹《清明上河图》的坚定执着,描绘了平凡母亲郭厚金教育孩子感恩党和政府的不辞辛劳,验证了老红军李真在职时为人民办实事,退休后撰写书法作品反哺社会的始终如一的人民心。红色家书中先辈们以身许国的精神激励大学生要立足专业,学有所长,履职尽责,学有所用,在为祖国建功立业中实现青春梦与中国梦的同频共振。

二、红色家书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现实难题

(一)对红色家书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认知偏差

一方面,大学生对红色家书及家国情怀认知模糊。新时代大学生对红色家书独特的家国情怀培育价值认知不足,某些大学生甚至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和平年代谈红色家书、家国情怀已经过时,认为宣扬家国情怀是对个体利益的遮蔽;部分大学生受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将“佛系躺平”“丧”“锦鲤”视为人生信条,只想坐享其成而不愿履职担责,难以充分认同家国情怀教育内容。另一方面,高校对如何将红色家书内容有机融入到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中认知不明。高校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理论研究人才,相对忽视对大学生的文化道德素养培育。高校大多响应号召积极开展红色家书类主题活动,但是疏于对红色家书中家国情怀的精神意蕴、时代价值的深入挖掘,对于如何将现存相对零散的红色家书教育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与转化发展,使其有效适应当代家国情怀培育的实际要求,仍缺乏顶层设计与清晰认知。

(二)红色家书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载体不足

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中对红色家书元素运用不充分。高校校园内的建筑与景观布置等物质文化缺少红色家书元素的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及学术文化营造中红色家书力量缺位。媒体技术尚未能够有效服务于红色家书宣传,目前国内聚焦于宣传红色家书的大型主题教育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数量较少,同时抖音等新媒体所带来的信息碎片化与表象化容易弱化大学生对红色家书的精深理解,影响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的红色家书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不足。高校较少打造以红色家书教育为特色的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开展的红色家书教育活动大多局限在校内,较少组织校际联合、省级、国家级大型活动,组织力度与影响力欠缺;系列活动以诵读为主,形式单一,缺乏新意;活动数量与质量不尽如人意,使得大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不高、共情体验感较弱。

(三)红色家书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保障不力

一方面,当前红色家书资源保护机制尚未建立。尽管国家当前十分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但是对于红色家书资源的收集、保护与挖掘尚处于个体的自觉行为层次,还缺少官方参与与立法保护。另一方面,家庭学校社会的家国情怀合力教育机制尚未健全。据调查,当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脱嵌于家庭场域与社会场域,仅少数家长(35.06%)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对子女进行家国情怀教育,部分大学生对学校家国情怀的教育内容以及校园文化氛围评价相对较低。[6]就学校教育而言,多数高校缺乏对红色家书融入各级各类课程的规划保障。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鲜少提及到对于红色家书类课程设置规划,各专业课程中的红色家书内容融入有待深化,红色家书类选修课程较为少见。部分高校缺乏对红色家书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质量保障。对于教师如何将红色家书融入到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过程中,高校尚未建立具体的主体责任考核、监督与激励制度。

三、红色家书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解题之策

(一)活化内容,提高家国情怀教育的说服力

1.科学整合红色家书资源

教育者需要依据时代特点和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对红色家书进行科学整合、合理规划与适度剪裁,构建起符合家国情怀培育目标的内容体系。首先,广泛搜集整理优秀的红色家书作品,编写教材与读本,形成红色家书文化阵地。可以从红色家书原件、红色家书集锦类书籍、红色家书类影音资料等方面着手,构建红色家书多维资料库。其次,深度剖析红色家书的家国情怀精神内核,防范红色家书的空壳化肤浅化传播。教育者需要对红色家书的写作背景、缘由与目的深入阐释与解读,引领学生领悟其中的家国大忠、大义与大爱。

2.创新发展红色家书资源

教育者需要按照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对红色家书进行创新发展。首先,引导大学生及其家长创作新时代红色家书。教育者指引大学生在写作与阅读新时代红色家书中领略家国魅力,感受家国变化,明确家国担当,激荡家国情怀。其次,将红色家书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结合时事热点对家书内容进行时代化解读。通过让红色家书进课堂、进教材,达到让“家国情怀”进头脑的培育目标。

(二)创新载体,提升家国情怀教育的感染力

1.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

首先,红色家书可以融入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高校可采取日常悬挂红色家书标语与定期搭建红色家书主题布景等方式滋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其次,红色家书可以融入到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中。高校可设立红色家书校园电台,成立以红色家书研究与宣传为宗旨的学生社团,依托学校各类组织集中开展“家乡的红色家书”等主题家书诵读、演讲、情景剧等活动。在红色家书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的前中后期,充分运用高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B站、电视等手段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使家国情怀在虚拟与现实的交汇中获得升华。最后,红色家书可以融入到校园学术氛围营造中。高校可选取对红色家书有研究的老师带领学生开展学术研讨、读书会等交流活动。

2.重视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家国情怀的培育是理论与实践统一的长期、系统性教育工程。[7]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以及地域优势组织学生参观家书博物馆、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等红色家书产生地与保存地,开展红色家书资源调研、志愿服务讲解、给红色家书作者回信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规模较大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对家书历史背景的回顾、家书内容的分析、家书情感的解析,多方面调动大学生的沉浸式家国情感体验,促进大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真知笃行。

(三)构建机制,增强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力

1.构建家国情怀培育与红色家书资源保护的互动机制

一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逐步建立起保护红色家书资源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推进红色家书资源保护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深入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使基于红色家书的家国情怀教育有温度更有力度。另一方面,教育者在家国情怀教育过程中需要鼓励大学生参与保护红色家书的行动,使大学生在挖掘与宣传红色家书中深化家国情怀。

2.筑牢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协同机制

注重发挥学校教育的牵头引领作用,将红色家书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有机融入到高校的课程建设中去,引发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性认知与情感共鸣。具体可通过布置写作新时代红色家书等任务联通家庭教育,以面向社会的红色家书宣讲联通社会教育。注重发挥家庭教育的隐性渗透作用,利用优秀的红色家书资源充实优良家风,传承家庭美德,将家国情怀融入到细致入微的家风、家训与家规建设中,促进家国情怀的落地生根。具体可以通过亲子共读红色家书活动联通学校教育,以向社会媒体投稿红色家书故事等方式联通社会教育。注重发挥社会教育的示范引导作用,利用红色家书中体现家国情怀的英雄事迹与话语,为人们树立道德标杆人物,发挥榜样激励的作用,提升大学生的家国认同感与责任感,最终形成全社会共同助力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合力机制。

结语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叮嘱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家书记录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奋斗历程,谱写了动人的家国协奏曲,传递了感人至深的情感力量,是不可多得的红色教育资源。将红色家书有机融入到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过程中,能促进红色家书资源的传承与创新,增强家国情怀的红色底蕴,敦促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争做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家书家国情怀
清晨忆家书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一封家书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
略谈“家国情怀”
《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