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铢累寸,拾级而上
——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语文中低年级儿童诗教学

2022-03-02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钱裕芳

学苑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儿童立场儿童诗想象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 钱裕芳

中国是诗的国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儿歌、童谣、儿童诗、古典诗词等。诗歌是文学之母,其语言优美、内涵蕴藉、富含想象。让儿童在诗的年华,多诵读诗歌、欣赏诗歌,让诗意和浪漫钻入心里,“是童年时代对儿童的最伟大的馈赠”。儿童是天生的诗人,面对儿童诗这种特殊的文体,教师不能只是让学生读、背、抄、默,不能只以理解为目的,不能将儿童诗的教学脱离生活与童趣,否则,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儿童诗的学习流于形式、使学生过于被动,继而谈诗色变。儿童时期是诗一样的年华,儿童诗的教学需要教师认真对待,使教学符合儿童的审美和心理特点,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最伟大的馈赠”。教师应重视并以“儿童立场”为视角开展教学,让孩子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韵律之美,体验诗中的情感,呵护孩子纯真的想象和灵性,在心中种下亲近母语的种子。

一、舌尖上诗音袅袅——“读”占鳌头,掀起童诗的盖头

1.赏读引路——儿童诗的节奏美。

儿童诗语言明快,节奏感强,富有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童诗,有着“浅语的艺术”之称,用语浅显,却爱憎分明,构思新颖,情节生动,含蓄凝练的语言表现出韵律、反复、摹声等手法,儿童诗这一文体的独特性,只有在语言艺术中才能真正体现童诗优美的旋律与童真童趣。因此,教师应开展各种形式的赏读活动,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语速、轻重音,尽显儿童诗的语言美、韵律美。

比如充满韵味的儿童诗《四季》,俏皮的语言尽显童趣,通过拟人的手法描绘出四季的不同风光。初读诗歌,草芽、荷叶、谷穗、雪人这些四季的象征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围绕文本,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创设相适宜的教学情景,富有动感与色彩的图片,配上悠扬的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伴随着优雅的情境,孩子们会更喜欢亲近大自然,对朗读产生深厚的兴趣。在朗读到拟人语句“大肚子一挺”“鞠着躬说”“顽皮”等处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将声音与动作相结合,在寓情于演中做到诗人合一,成为真正的朗读者。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多种形式反复读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感知诗歌内容,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开启一道崭新的大门。

2.品读入门——儿童诗的绘画美。

儿童诗不仅语言生动、形象、凝练,且有着鲜明的色彩与形象的动作,用朗朗上口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面。因此,诗需要用心去品、去尝,在细细咀嚼中触摸诗人描摹的绘画美,体会诗的神韵。

儿童诗《四个太阳》一文语言优美,富有节奏,以一个小朋友的口吻进行描述,简单而充满乐趣,遣词造句非常精妙,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着重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引导学生细细品、慢慢尝,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弱,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直观性,让学生找一找、读一读与课件图片相关的诗句中的文字,要求能读出夏天凉爽的感觉,读出秋天丰收时的喜悦,读出冬天时对太阳的喜爱,读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惊喜,使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品读中得到美的享受,在脑海中勾勒出了充满童趣的可爱的太阳形象。最后,让学生尝试着动笔画一画,画出第五个太阳,并模仿书上的段落向自己创作的第五个太阳配上一段文字,学生就会有自己的理解,学以致用,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3.诵读动心——儿童诗的情感美。

诵读是培养语感、理解诗歌内容、提高感悟能力的最直接的手段,使学生天赋与潜能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情趣以及提升素质、奠定人文底蕴的综合目的。

比如儿童诗《升国旗》,虽然简短,但色彩、画面、情感、意境却非常丰富,将较为严肃的内容巧妙地融于小事件中,短小精悍,读起来清新自然、简洁易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诵读的时间,通过集体朗读、指名读、配乐读、表演读、个人诵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读、师生接龙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能够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也能感知诗歌中的描写与抒情,在探寻作品神韵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心尖上诗情涵泳——放飞想象,连接诗情的源头

1.聚焦字词,唤醒想象。

中国汉字底蕴深厚,有着无限的文化空间,背景不一样,汉字的内涵则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揣摩字词和领悟教学内容的时间,可以结合汉字的特点,营造意象丰富的想象世界,鼓励学生开启思维,用儿童的眼光来想象和诠释字词,进而再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理解诗人,走进诗的世界,诱使学生主动思考,去品味诗的盎然童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汉字的特点,鼓励学生开启思维,进行字的想象。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汉字的特点,从字中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诱使学生主动思考。

比如,涉及景色描写的汉字,如阵阵的风吹、叠叠的浪等字眼都赋予了想象空间,对此,笔者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汉字想象当时的景象,当学生开启想象思维后,笔者趁机运用多媒体播放与景观相投的背景音乐,更深层次地开启学生的想象思维,促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闭上眼睛,好像身置其处。这样,从字出发,让学生放松自我,尽情想象,即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强教学趣味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贴切地感悟文本的内涵,体验汉字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一举多得。

2.以演促学,丰富想象。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喜欢模仿,喜欢求新求美,是天生的创造者。儿童时期还处于具体思维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进行思维的。对此,教师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自己的理解去表现诗歌的内容与情境,通过情境表演感受诗句文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符合中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现代儿童诗《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作为配乐,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歌曲,能够很好的营造教学氛围,把学生带到雷锋的世界,唤醒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再让学生将诗句中的“寻找”“抱着迷路的孩子”“背着年迈的大娘”“冒着蒙蒙的细雨”“踏着路上的荆棘”“四处寻觅”等情节表演出来,让学生的情感与诗歌的情感产生和谐共振,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3.依托教材,启发想象。

每一首诗歌都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由于条件限制,诗歌中描写的画面无法进行真实还原,低年级学生理解力较差,对诗歌背后的时代背景理解得不够透彻。因此,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对诗歌的理解很有帮助。

比如《欢庆》这首童诗,是一首描写国庆的小诗,教学过程中,在多样朗读、初步感知诗文的基础上,教师可抓住时机开展“想一想,说一说”的教学活动,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诗中“欢庆”的画面,再通过说一说或画一画,比比谁想象的图画更美。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迷人的诗的情境中。当他们陶醉其中乐而忘返时,教师让学生试着用简单的诗化的语言描写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彩霞献上五彩的锦缎,小溪哼着欢快的小曲,柿子挂起红红的灯笼,大山披上金黄的盛装……”

三、指尖上小试牛刀——高于教材,激活写作的春水

1.因势利导,奏响创作之弦。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喜欢模仿,喜欢求新求美,是天生的创造者。在童诗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性创作,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有创意的表达,当学生将课本上的儿童诗言语格式有所内化和吸收之后,诗的语言、诗的形式就会闯入他们的脑海,模仿就成为可能。

《彩色的梦》是一首美丽的极富想象的诗歌,生动有趣。在教学中,抓住这一单元“童心”学习主题,在情感的体验、语言的领悟环节之后,引导学生抓住所描述事物与颜色的关系仿编诗歌,做一次探索和尝试,在创作中感受想象的乐趣,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有学生仿写如下:

我的彩色铅笔,

是天空的精灵。

我的彩色梦境,

有美丽的云霞,

有五彩的阳光,

还有多彩的小鸟在飞翔,

在水墨画一样的空中留下道道美丽的弧线……

从句到段,从段到文,从模仿入手,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中不断揣摩诗的结构、形式等,在模仿的基础上融进自己的情感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的语言富有灵性,犹如沙砾中的珠贝。或许,学生笔下的诗句是幼稚的,或许他们的表达还不能称为诗歌,但他们的想象力是惊人的,这样的写诗创作不仅让学生感到一点也不难,还很有趣。

2.链接生活,浇灌情感之花。

童诗的创作源于生活,诗歌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大自然中挖掘一刹那的触动和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创新点,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慢慢学会用眼睛观察生活,寻找心灵中鲜艳的色彩和生活中的真善美,通过诗歌抒发童真和童趣,立意新巧,用诗歌浇灌情感之花,让诗歌走进生活,一首契合心性的儿童诗便会付诸笔端。

比如,有一位细心的刘同学见到班级的黑板报被人涂鸦了,一时难过,写下了“哭泣的黑板报”一诗,营造了一个极富深思的想象空间,由物及人,启发小读者思考,全文如下:

黑板报,大花坛。

绿绿的草儿,美丽的花儿,

参天的大树下,

还有一个个形状各异的字宝宝们团结在一起。

呀!

草儿没人,花儿谢了,大树的叶子也掉了,

还有,字宝宝们也不再成团了,

毁容后的大花坛被涂得乱七八糟

听,字宝宝们在哭泣。

如果把你的脸也涂得乱七八糟,

看你伤心不伤心?

情动于衷,言发于外。虽然诗是幼稚的,但学生们用自己稚嫩的笔触表达了对不良行为的谴责之情,在字里行间跳动着对班集体的热爱,这不正是学生内心最真实的表达吗?不是“我笔写我语,我语表我心”最朴素、最真切的体现吗?

3.展示真我,孕育个性之花。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对诗歌的读、品、思过程中产生的理解与认知都是不同的,每一份阅读体验都是独特思维下的产物,是学生个性化表达方式的体现。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性创作,对诗歌的意境进行拓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阅读体验,以创造性解读和多元感悟孕育学生的个性之花。

比如,当PPT呈现天上的一轮圆月时,或许有的学生会这样表达道:“家住广寒宫的嫦娥姐姐,我请你吃个大月饼!有圆的,有方的;有甜的,有咸的。噢,还有驱寒的牛肉馅月饼!”而当多媒体呈现出水中摇晃的月影时,会有学生这样写道:“月儿月儿,摇晃着身影;中秋佳节,你喝了多少桂花酒?”瞧,学生是多么可爱,多么乐于想象,这种可贵的想象力,我们绝不能视为“幼稚”“无知”,不以单一、固定的思维约束儿童的想象力,而是加以呵护、赞赏,学生的诗心得以唤醒,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才能让诗情在笔尖自然倾泻而出。

总之,儿童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有着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天真的纯净心灵,表达出轻松活泼、自由烂漫的诗意。著名儿童诗作家金波曾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打开孩子们的视野,释放想象的空间,给他们足够的自由去读、去品、去想象,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诗歌的世界是奇妙的,是照亮灵魂的火炬,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诗的世界中感受诗一样美好的童年,找到自己的快乐。

猜你喜欢

儿童立场儿童诗想象
快乐的想象
教案《创作儿童诗》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让“手中的画”更美
儿童立场——英语活动课应从这里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