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校后勤参与劳动教育的研究
2022-03-02张红英褚金凤李玉婷
张红英,褚金凤,李玉婷
(上海师范大学后勤服务中心,上海 200234)
学校后勤作为学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劳动教育功能。学校应探索合理有效的途径,更好地实现学校后勤的劳动教育功能,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学校后勤参与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价值与实践诉求
学校后勤参与学生劳动教育是自身价值使然,亦是时代趋势。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系列讲话精神,学校后勤部门要利用好优势,始终坚持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加强新时代学生劳动教育。
1. 学校后勤参与学生劳动教育的理论价值
(1)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针对劳动教育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①《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2018 年 9 月 11 日。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奠基石。②史红:《始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之初心——兼谈学校园林对培养大学生艺术素质的作用》,《学校后勤研究》2019 年第12 期,第 76-78 页。后勤部门作为学校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理应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劳动教育体系的建构,努力把后勤系统建设成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和弘扬劳动精神、开展劳动活动、体验劳动获得感的主要阵地。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需进一步把学校后勤系统建设成为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做出贡献。①黎玖高,皮光纯:《关于学校后勤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思考》,《学校后勤研究》2019 年第5 期,第5-8 页。
(2)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劳动教育的思想来源于“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马克思主义重要原理。学校的劳动教育旨在让学生通过有教育意义的劳动实践去检验学习成果、得到实践锻炼,并为在未来真正投入包括生产劳动在内的不同劳动过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②檀传宝:《何谓“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经典论述的时代诠释》,《课程·教材·教法》2020 年第1 期,第4-10 页。因此,学校后勤系统开展劳动教育,可以为“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搭建稳固的桥梁,使学生参加学校后勤系统建立起的劳动实践活动,获得更多对劳动的体验,并丰富劳动经验,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品格,为未来的生产劳动做好准备。
(3)加强新时代学生劳动教育
2020 年3 月20 日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新华每日电讯》2020 年3 月27 日。但同时“近年来一些青少年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在被淡化、弱化。对此,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新华每日电讯》2020 年3 月27 日。《意见》再次强调了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而学校后勤部门有劳动教育功能,必须为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发挥应有的价值。
(4)后勤部门开展学生劳动教育的优势
学校后勤与校外、社会有着频繁而直接的联系,为劳动提供了多样的实施载体。学校后勤是集物业管理、食堂管理、校园绿化、通勤保障、维修零修、宿舍管理、医疗服务、校园保洁等劳动为一体,围绕学校师生医、食、住、行全方位服务的部门,这决定了它在学校建设劳动教育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学校后勤部门开展劳动教育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劳动种类多,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劳动种类进行体验。其次是劳动场所多,丰富的劳动种类在不同的场所中进行,学校后勤部门开展劳动活动的场所也具有多样性。再次是获得劳动的精准指导多,后勤部门工作人员多是有丰富经验的劳动者,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指导。最后是劳动氛围浓厚,后勤部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工作人员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给学生传递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 学校后勤开展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诉求
(1)后勤人员参与劳动教育意识薄弱
学校后勤部门维持和保障学校日常生活正常运转。但在构建学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活动中,后勤的部分工作人员参与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识薄弱。尽管学校后勤承担育人的职责已有多年,但是后勤部门工作人员众多,且他们个人的认知能力不尽相同,对于学校后勤育人职责的认识不一。后勤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能够理解并参与育人工作,而多数不能够理解自身的劳动与学生的教育有怎样密切的关联,因此,能够主动参与到劳动教育中的工作人员少之又少。
(2)后勤劳动教育人员队伍组建困难
学校后勤员工受教育程度较低,习惯于从事既定重复的劳动,缺少对劳动的深层次思考,这造成了后勤部门难以组建劳动教育人员队伍。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稳定的人员队伍,为学生提供持续且稳定的劳动教育。优质的劳动教育队伍不仅需要能够统筹规划的管理人员,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劳动经验、精湛的劳动技术、良好的劳动精神的基层工作人员。后者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为密切,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也更为方便。但因其对劳动教育与自身工作职责之间的联系认识不明确,所以形成了不愿参与到劳动教育队伍的局面。
(3)后勤劳动教育实践项目开发较少
尽管后勤部门提供劳动实践的种类和场地都很丰富,但是学生能够参与的机会并不多,即使有,也多是以学生体验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去。这可以归因于后勤开发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较少,且形式单一。后勤部门并没有意识到可以利用自身劳动集中的优势,去开发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然而,只有定期的活动,学生才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获得参与劳动实践的均等机会;只有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学生才可以获得不同的劳动体验和感受。
(4)后勤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建设匮乏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依托于劳动教育实践平台的搭建,只有为学生搭建足够的学习和展示的平台,才能让他们获得真实的劳动感受,检验他们在劳动中的所学,与各个平台的工作人员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从每一位后勤工作人员的身上感受劳动的热情,学习他们的精神。当下的后勤部门虽然有不少可以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的平台,但多是以工作人员为主的劳动平台,并没有对其进行专业设计和改建,未能使其长期服务于后勤工作人员及学校学生。
二、学校后勤参与学生劳动教育:劳动教育项目的开发
1. 劳动教育项目队伍人员建设
新时代,学校后勤在劳动教育路径的探索过程中,注重劳动教育队伍的建设,在整合人力物力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后勤劳动教育人员的选择、培训与考核三个环节,打造优质的劳动教育项目人员队伍,为劳动教育体系提供人力支撑。
(1)后勤劳动教育队伍成员的选择
学校后勤劳动教育队伍人员的选择要在工作人员理解劳动教育与自身工作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只有他们清楚地了解其中的关联,才能够调动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吸引更多热爱劳动、有良好劳动价值观的人自愿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在此基础上,再采用“优中选优”的原则,分别选择劳动教育项目队伍的带头人、主要负责人以及具体落实者。
(2)后勤劳动教育队伍成员的培训
队伍组建成功之后,还需对队伍内各成员进行进一步培训。一方面是为了在培训的过程中加强队伍凝聚力,增强成员之间的默契,逐步度过磨合期,为顺利开展工作打好情感基础;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增强他们利用自身劳动经验开发劳动教育项目的能力,以及开展和实施劳动教育的能力。
(3)后勤劳动教育队伍成员的考核
合理的考核标准不仅能够激发成员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在劳动教育中做得更好,还能够为他们的劳动教育工作指明方向。因此,可针对各项劳动教育项目的负责人制订详细的评价考核方案,采用学生评价、负责人自评以及劳动教育成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劳动教育项目负责人进行多角度的考核。
2. 劳动教育的项目开发
劳动教育项目可以由项目负责人采用专题的形式进行开发和实施。负责人在不同劳动领域中发挥专长,合理地开发劳动教育项目,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后勤还可以开发如传统节日劳动、后勤职业体验以及劳动专题策划等项目。
(1)传统节日劳动项目
后勤部门可以依托不同的传统节日,开发并实施极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劳动教育项目,让学生在欢乐的节日氛围中体会劳动带来的乐趣及其独特的魅力。譬如,学校后勤的餐饮部门可利用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与学生一起进行包粽子、做月饼等传统文化活动。这样,学生既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并掌握包粽子、做月饼的生活技巧,又可以在劳动中体验不一样的节日氛围。
(2)后勤职业体验项目
学校后勤系统承接学生劳动职业体验课,结合时代特征和生活实际对劳动课进行拓展和延伸,实现服务育人、实践育人,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经受锻炼、受到教育、学到本领。①黎玖高,皮光纯:《关于学校后勤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思考》,《学校后勤研究》2019 年第5 期,第8 页。当今,一些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参与体验式的管理,将劳动教育与后勤专业性工作相结合,体现后勤的劳动育人功能。为此,可开发后勤劳动体验主题活动项目,让学生承担校园内不同区块的各类劳动岗位工作,比如,垃圾分类学生志愿宣传岗、校园管理绿化养护与公共保洁志愿岗等。让学生走进后勤,当一天后勤人,通过让学生参与劳动、参与后勤实践的志愿者服务,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3)劳动专题策划项目
学校后勤部门开发的劳动专题策划项目应贴近学生自身的生活,使劳动教育时时可见、处处可见,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将劳动看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可围绕学生的生活开发如收纳整理、垃圾分类、美食烹饪等劳动专题策划项目,让学生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熟练掌握生活劳动技能。与此同时,还可创新考核形式,例如,举办生活劳动技能挑战大赛,设置多重劳动技能闯关关卡,通过竞赛产生具有榜样作用的劳动达人,引领热爱劳动的新风尚。
3. 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建立
劳动教育项目的开展和实施须依托长期稳定的劳动实践基地和平台,学校后勤部门应该利用部门优势,打造可供学生长期参与劳动教育项目的实践平台。就开发的劳动教育项目来看,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可从“餐饮服务”“物业管理”和“学生生活”三个方面进行搭建。
(1)建立“餐饮服务”劳动实践平台
学校后勤的餐饮部门负责全校师生的饮食,也是后勤各部门中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部门,许多劳动项目可以在这里开展,比如,传统节日美食制作,日常生活中美食烹饪,后勤职业体验项目等。如今,部分学校后勤的饮食部门也紧跟“互联网+”的时代潮流,打造出“云餐厅”等服务模式。并通过建立“餐饮服务”劳动教育平台,构建“制作、售卖和配送为一体”的劳动教育链。将劳动育人理念融合到餐饮服务的整个过程当中,通过引进学生志愿者参与送餐服务、安排学生加入餐饮宣传推广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体验机会和实践平台,营造人人参与劳动、个个接受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将服务育人理念贯穿到餐饮服务的全过程中,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2)建立“物业管理”劳动实践平台
学校后勤的物业管理部门是涉及劳动种类最多、劳动范围最广的部门之一。物业管理深入学校中的硬件维修、卫生保洁、消毒杀菌、综合管理等各个方面,致力于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舒适的学习、办公环境。搭建“物业管理”劳动实践平台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职业体验,充分挖掘学生主动参与、共建共享的力量。一方面,学生可参与物业保安、保洁、保绿、保修和综合管理,体验物业管理中的具体劳动工作。另一方面,学生志愿者可开展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广泛收集意见,助力物业标准化建设;设置物业勤助岗位,开展特色物业文化活动,促进物业管理标准化理念深入人心;鼓励学生为打造“物业管理综合体”建言献策,为传统物业管理服务注入育人新活力,不断创新劳动育人载体,培养学生物业管理的素质和能力,践行后勤物业劳动育人的使命。
(3)建立“学生生活”劳动实践平台
学生对劳动的学习和体验最终都要回归于自身,并建立起“为生活获得更好体验而劳动”的观念和习惯,因此,理应构建“学生生活”劳动教育实践平台,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类为例,后勤部门可在探索建设教育养成体系与垃圾分类体系,构建全体参与、统筹管理的垃圾分类管理体制的过程中,优化硬件布局与设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四分类垃圾容器、垃圾回收机器,统筹协调推进校园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让学生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从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并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形成自觉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共同推动校园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后勤参与学生劳动教育:项目实施及效果分析
1. 劳动教育项目的实施
(1)整合后勤各类实践资源,强化实践项目综合管理
新时代,学校后勤部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育人为己任,整合后勤各类实践资源,强化实践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例如,某学校后勤部门开展的主题体验活动,选择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食堂、快递中心、收发室、垃圾分类站点、校园绿化带等为劳动场所,建立餐饮服务、快递信件分发、垃圾分类、绿化种植等劳动小分队。这些活动借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劳动实践平台,以丰富的实践内容、生动的活动形式,将各类实践项目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收获知识、习得技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注重学生的体验式管理,发挥学生组织自管功能
在强化职能部门实践育人引领带动的同时,学校后勤也注重学生参与式、体验式的管理,发挥学生民主管理组织的自管功能。如学校专门成立伙管会、医管会、车管会等学生民主管委会,配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为在校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等各项服务,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后勤部门统一协调与指导学生民主管委会,伙管会学生成员负责做大量调研工作,后勤根据调研情况,调整食堂菜品、餐品价格、营养搭配及供餐方式等;医管会学生成员专门协助校医院维持就医秩序,发放医疗宣传单页。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实现体验式劳动育人,发挥学生当家做主、民主管理的作用,从而营造更加舒适、温馨的校园环境。
(3)提供学生劳动育人岗位,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念
学校后勤部门通常会借助劳动场所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劳动育人岗位,让学生参与后勤劳动,体验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劳动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念。例如,学校积极开展劳动体验活动,让学生分批次承担校园内不同区块的劳动岗位工作,提供数百个劳动育人岗位,并有针对性地安排带教人员指导学生工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4)构建后勤劳动教育体系,打造后勤育人新型格局
如今,学校后勤以构建劳动教育体系为导向,以“后勤体验岗”为载体,丰富“实践育人”和“以劳育德”体系,打造后勤育人新格局。坚持点面结合,一手抓顶层设计,制订实施改革总体方案,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格局;一手抓聚力攻坚,实施各类专项行动计划,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后勤的劳动教育功能,建设后勤劳动教育体系,组织学生劳动岗位体验实践,开展特色劳动文化活动。通过多点发力的方式,构建符合新时代育人规律的学校劳动教育培养体系,形成后勤劳动育人新格局,厚植崇高伟大的光荣劳动观,培养埋头苦干的辛勤劳动观,弘扬脚踏实地的诚实劳动观,塑造开拓创新的科学劳动观。
2. 学校后勤参与学生劳动教育的效果分析
学校后勤参与学生劳动教育已有较长时间,为深入调查学校后勤部门参与学生劳动教育的效果,本研究以上海市不同学校、年龄、性别、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5000 份问卷,共回收问卷4650份,有效率93%。结果显示,34%的学生认为劳动教育能促进劳动意识的提高,28%的学生认为劳动教育能锻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自”)能力,18%的学生认为劳动教育能促进提升生活劳动技能,15%的学生认为劳动教育能促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其他情况占5%。
(1)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劳动意识普遍提高
在长期的劳动学习项目的体验之中,学生最大的改变是劳动意识的提升。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在多次劳动中得到了强化。经访谈发现,学生在参加了学校后勤开展的劳动教育之后,不仅转变了对劳动的看法,而且还与校园里的劳动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学生A 在访谈中说道:“我以前不喜欢日常劳动,因为总是做不好,就不愿意去做,但是后来有了专业的劳动指导,并且还得到老师及时的肯定,让我觉得我也可以做好,渐渐地也就变得热爱劳动了。”良好的劳动教育能够使学生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增强,而积极的反馈会增强学生做好劳动的信念,这也是学校后勤做好学生劳动教育的关键之处。
(2)劳动教育促进学生锻炼“三自”能力
“三自”能力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从而成功成才。劳动教育对学生主动性的高要求能够促进学生“三自”能力的提升。劳动教育中所开设的项目、搭建的平台都是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和舞台,特别是后勤职业体验项目中的自我管理部分,学生是劳动教育的主体,他们可以在不断的劳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三自”能力。访谈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劳动教育让他们看到了自主劳动给生活带来了变化,使他们能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以更加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在校园中学习和生活。
(3)劳动教育促进学生提升生活劳动技能
学习劳动技能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不管是运用到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高超的劳动技能都会使人们更好地体验劳动所带来的乐趣。一些学校后勤所开展的贴近生活的劳动专题策划项目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也使他们的生活劳动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学生B 表示:“我对美食烹饪特别感兴趣,因为我比较喜欢做好吃的,跟着专业人士学习特色菜,回家做给家人吃,他们也很开心。”另外,后勤职业体验项目也让学生学到了不少劳动技能。学生C 提道:“后勤职业体验项目让我真正地体验到了后勤工作的不容易。我跟着负责垃圾分类的工作人员去做了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虽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直到参加后勤垃圾分类体验工作后,我才真正了解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整个复杂流程。”可见,劳动教育中的真实体验带来的教育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4)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学校后勤部门开展的劳动教育一般具有持续性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考核方式公平合理等特征,能检验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所学、所得、所思、所想。长期的生活劳动教育和特色劳动活动能够在提升学生劳动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学生D 在采访中表示:“在我掌握了收纳的秘诀之后,我发现那些我整理好的东西可以更加便利地取放,并且不会凌乱。在这之前,我总觉得反正收了也会乱,还不如不收。现在我养成了及时整理收纳的习惯。”这表明,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得益于劳动技能的掌握,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营造育人氛围,更好地发挥后勤的劳动教育功能,是新时代学校后勤服务保障“三全育人”的题中之义。未来,学校后勤应继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技能比武、沉浸式劳动教育、特色专题节日文化活动与思想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相配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后勤还可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更深入、广泛地开展劳动教育,形成育人合力,共同培养热爱劳动、奉献社会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