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探索与思考
——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
2022-03-02舒先林申明佳
舒先林,申明佳
(武汉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汉 430205)
一、当前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一)农业有基础,现代化发展不够
襄阳市作为农业大市,农业基础较好,但是缺乏全方位的立体农业项目,高科技农业项目不多,农业加工型企业档次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空间利用率不高、产出偏少,没有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全链条生产环节。农业产业规模较小、能级较低、重点不够突出,没有形知名的农业商标和农业品牌,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比如:桃产业作为枣阳市水果的支柱产业,品种单一、口味单一,品种更新问题日益突出,花期、果期均严重影响桃产量的稳定和质量的提高,极其容易出现桃子滞销,桃产业已相当危险。
(二)工业有苗头,规模化经营不够
当前襄阳市从政策优惠等方面大力支持乡村企业,乡村企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但是乡村特色企业比较匮乏,没有立足本地特色和本地资源优势禀赋,本土企业开发运营不够;招商引资不到位,农村对于外资外商的吸引力不高,外资企业投入不够,无法吸纳本地劳动力,导致农村青壮年人才流失严重。比如:当前襄阳市很多村镇发展稻虾养殖,但是养殖产量低,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养殖,也无法拓展产业链,仅够附近销售,没有更多的办法拓展市场。
(三)旅游有资源,特色化开发不够
近年来襄阳市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古隆中获批5A景区,盛世唐城夜游更是打响了地域名气,城市旅游发展势头迅速。但是乡村旅游业发展迟缓,好的旅游景点少、好的旅游思路少、好的旅游品牌少,千篇一律的农家乐没有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同质化的农村旅游发展模式导致游客产生感官疲惫、消费疲软。比如:襄阳市保康县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天然的生态环境,但是旅游开发不到位,缺少文化内涵挖掘和科技手段支撑,旅游项目过于单一、旅游体验过于单调,仅仅依赖门票和农家乐收入难以支撑旅游业发展。
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领导不到位,神经末梢失灵
1.组织形式不丰富。基层党组织建立形式单一,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的发展现状。由于受农村党支部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的影响,少数村级党组织发展能力不足,主体作用缺位,习惯用老思维、老方法、老经验,不能顺应时代发展和群众需求,基层党组织参与指导乡村振兴的办法不多。
2.教育培训不到位。农村干部往往都不是科班出身,缺乏相应的专业管理的知识和能力,管理水平和效率低。对于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没有及时跟上,缺少对于农村干部全面、系统、深入的培训,导致难以充分履行职能,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
3.考核管理不严格。当前对于基层党组织的考核管理大多是“大水漫灌”式,缺少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精细化考核管理方案,没有形成考核评价的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效应,导致基层党组织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二)资源要素不到位,原力驱动疲乏
1.青年人才流失。农村对青年人的吸引力不够,大量农村青年外出求学、打工经商,导致人口外流特别是当前农村的青年人才流失严重。老龄党员多,青年党员少,流动人口大,农村基础党组织建设缺少优秀人才。
2. 资源筹措困难。资源分配不均衡,基层党组织重“显功”、轻“潜功”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对于乡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配套设施等方面建设资金统筹拨付不到位。同时,基层党组织资源整合效率不高,链接吸纳社会投资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机制运行不畅。
3.科技手段匮乏。农村党员领导干部科学素养不高,没有广泛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型、知识型、创新型的“三农”干部选拔任用比例较低,导致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仍然偏弱,机械化操作、智能化耕种、订单式农业模式仍未广泛应用。AI、AR、VR等光影声效技术在农村旅游开发中尚未普及,高科技旅游开发之路任重道远。
(三)作用发挥不到位,筋骨肌肉萎缩
1.示范引领不充分。基层党组织争先创优的意识不浓厚,少数村级党组织存在“等靠要”思想和“软懒散”倾向,满足于“给一分钱干一分事”,存在“不想干、不愿干”思想,缺少对乡村振兴先进人物和先进地区的宣传引领,标杆选树、典型打造、示范引领不到位。
2.特色亮点不突出。乡村建设过程中没有做好结合文章,对传统文化及当地特色认识不充分,忽略了当地文化底蕴和地理标识的挖掘和保护,盲目模仿城市建设,使乡村建设千篇一律,逐渐丧失其独特魅力及对外来企业和劳动力的吸引力。
3.先锋服务不明显。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没有完全延伸到群众家门口,缺乏自主管理服务建设能力,党员干部号召力不足,突出表现为基层党组织“有形无神、有神无力”,战斗力普遍不强。先锋作用发挥不明显,工作难出成效,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制约了乡村振兴发展。
三、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主要举措
(一)树立红色旗帜,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1.建立常态化的联系包保制度。“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1]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覆盖和有效融合是党组织发挥作用、引领乡村振兴的前提。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强化主要领导抓乡村振兴责任,特别是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二是完善党组织设置体系。创新建立乡村振兴联合党委,负责该片区乡村振兴的统筹和引领工作,采取村务共管、资源共用、基础共建、成果共享以及干部区域内选配的“五位一体”运作模式,定期召开党员代表联席会议,集中优势资源同时发力。三是完善基层团组织建设。积极落实《团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指导规范发展团员、团组织关系转接及基层组织管理等基础团务工作,推报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不断激发基层团组织活力。
2.建立系统化的教育培训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学习重点,聚焦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责主业,利用襄阳市基层干部学院、襄阳市党员干部人才培训基地、中共襄阳市委党校等教学阵地,组织村组干部积极参加乡村振兴路径探索、种养殖技术、基层组织建设等专题培训班,每年分批次对全市村(社区)支部书记、“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实现“多层次、多轮次、覆盖式”培训,通过讲师授课、现场参观、学员论坛、外出考察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促能力素质升级,确保培训全覆盖、培训得实效。
3.建立长效化的考核评比制度。出台乡村振兴等制度性文件,强化抓乡村振兴的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实绩考核、督察督办等体制机制,负责督导县级部门、乡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抓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落实。同时,还要定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乡村振兴项目拉练,及时通报拉练分数和排名,并将拉练成绩排名与年终考评挂钩,倒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抓好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链接红色资源,增强乡村振兴效能
1. 强化青年人才培养供给。一是积极引才。根据《团市委2021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围绕重点开展“优化营商环境,青年文明号在行动”主题创建活动,做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持续跟踪服务,吸引青年企业家和青年人才返乡,为乡村振兴筑巢引凤。二是强化育才。各市乡村振兴局要组织开办各类农民主体培训班,致力于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提高农民机械化种植、规模化生产、自主创新等能力,培养更多“土专家”和“田秀才”。三是主动用才。团市委以青联委员为抓手,培育和选拔22名农业农村界别青联委员,目前正在推荐南漳继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继垚增补为湖北省第十三届青联委员,激发青联委员投入乡村振兴的活力和动力。通过青联委员的典型引领作用,号召和动员大学生村官、退役军人、“三支一扶”等各类青年人才,积极投入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2.强化关键资源要素供给。“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2]针对中小微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优化信贷政策和金融服务投放效果,加大对农业产业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有效破解融资问题,为农业项目提供较好的资金保障和风险保障。共青团襄阳市委联合市人社局、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襄阳中心支行、襄阳农村商业银行等单位,积极落实湖北“青创贷”文件精神,开通襄阳“青创贷”小额贷款项目绿色通道。对市(县)团组织推荐的“青创贷”优先受理、优先审查审批、优先发放,实行限时回复制,提高服务效率,用好政策服务创业青年,支持我市创业青年破解流动资金难题。
3. 强化科技力量嵌入。“需要顺应大数据趋势,把握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3]一要加强技术型干部选拔任用。地方各级党组织要把专业型、科技型、创新型干部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探索从农业院校、“双一流”高校、理工类高校选拔科技型干部,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招录、统一分配至基层,加大对于乡村振兴的科技引领。二要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农业科技惠农的人才支撑,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科技特派员带着技术下乡,通过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全面带动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跃升,让技术“落地”,让“效益”开花。三要健全农业科创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紧紧围绕农业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鼓励通过吸引涉农高校院所设立研究平台、配套涉农投资基金等方式,推动在智慧农业、智能装备、生态循环农业等领域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三)确立红色标杆,提升乡村振兴水平
1. 选树示范典型,夯实战斗堡垒。“乡村振兴也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建设的效果,对党员干部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乡村振兴不仅要干,还要干好,要在襄阳市范围内选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发挥示范点辐射带动效应,确保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相互融合。一是开展先富党员示范带领行动。对本村党员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以农村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和外出流动党员为重点,选定先富党员,鼓励吸引优秀人才带着项目、资金、技术回乡创业兴业,积极发挥先富党员带领致富的积极作用,通过先富带后富,带动乡村振兴。二是开展机关党员结对行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契机,以深化党员干部“双报到”为契机,组织机关党员深入乡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主动为乡村争取项目和资金,通过实际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开展示范村带动行动。适时选出市级、县级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并对乡村振兴示范村进行授牌挂牌,加大对于示范村的重点引领、资源投入、宣传造势,确保选出一个典型、带动一支队伍、影响一批村镇。
2. 挖掘本地特色,打造地域亮点。各基层党组织要挖掘“三国文化”“楚国文化”等具有本地特色的乡土文化、乡村特色,以党建带群团共建,再造群团工作活力,党员群众自己动手、开动脑筋,结合村庄特色资源,避免“千村一貌”,保持村庄原有的历史和风貌,留住乡风乡貌,打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新景点,致力于“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个性化发展。同时,还要大力推广建立“党支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利用好农村广阔的土地、淳朴的民风、特色的农业等优势,全力打造集生态农业、加工销售、农耕文化教学体验于一体的田园观光综合体,打造和培育村集体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3. 建强干部队伍,发挥先锋模范。一是实施驻村干部培优工程。建立驻村帮扶“第一书记”队伍选拔任用机制,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驻村帮扶,强化正向激励,提拔重用实绩突出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二是实施村组干部提质工程。以此次襄阳市村支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选强乡村发展带头人,特别是要注重选拔政治站位高、素质能力强、想法思路活的村支部书记,切实发挥好村支部书记带头人作用,实现党组织管方向、管政策、管全局,村委会管事务、管技术、管具体。[5]三是实施后备干部扩容工程。将思想能力素质较高的致富能人、退役军人、新型农民、乡村医生、优秀教师等先进群体纳入优秀年轻干部培养计划,作为村干部后备人选,加大农村干部公务员招录比例,为乡村振兴蓄足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