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教育管理探索与实践
——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3-02陈杰军郭金海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一村襄阳计划

陈杰军,郭金海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农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为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等制定《湖北省“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方案》(鄂农发〔2018〕10号),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培养一批“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够示范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2]

一、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客观要求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3]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培养一批政治强、理论新、技术硬的优秀大学生回到农村,选聘符合条件的学生到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具有较强经营意识的学生进入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或家庭农场工作,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对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是应对基层干部老龄化、构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

目前,农村基层工作面临干部老龄化问题,他们对新事物的理解、新概念的接受、新软件的运用等方面都不及年轻人,农村基层工作亟需注入新鲜血液。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可以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懂经济、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基层工作增添创新和活力。同时,引进德才兼备、群众认可的大学毕业生担任村“两委”干部,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绝对领导,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三)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是推动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4]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不仅可以促进职业院校农学相关专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体系,也能为国家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人才培养向复合型、创新型转型。

二、“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的生源特点

参加“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的学生(以下简称“一村多学生”)不同于普通高考毕业生,他们具有以下特征。

(一)学生年龄跨度大

“一村多学生”的年龄从18~45岁不等,人生阅历和知识储备不尽相同,专业需求和学习目的差距较大,这对学生教育管理方式、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生文化基础差

“一村多学生”虽然都具备高中或职高学历,也通过了入学考试,但相对普通高考生文化基础较差,有的虽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知识极为匮乏,入学后明显感到学习困难,注意力难集中,不太适应课堂式教学。[5]

(三)学生繁杂事务多

“一村多学生”有些已经成家,有些本身已是村干部,有些是农村致富带头人或技术骨干,有自己的产业,家庭和工作事务繁杂,难免“一心挂两头”,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5]

三、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实施路径

从2019年起,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计划用3~4年,面向襄阳市、随州市招录1 300名“一村多学生”,招生对象为具有高中或同等学历,45周岁以下,政治素质好,重点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后备干部骨干、复原退伍军人、入党积极分子、村级产业发展带头人等符合条件的青年。按照农村所需的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要求,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有针对性地设置了食品营养与检测、园林工程技术、畜牧兽医、旅游管理等专业。根据“一村多学生”的特点,在教育管理中积极构建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四自”模式,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效确保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在新生入学时,通过班会、开学典礼等形式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把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结合“一村多学生”党员较多的情况,安排党员教师指导班级党支部开展党员活动,定制个性化教育主题,每周四由班级党支部书记组织学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三农”相关政策文件精神。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专业本领和理论素养。

(二)制定管理制度,鼓励学生自我管理

采取班主任负责制,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统一思想认识,探讨学生管理经验;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和班级量化考核标准,通过班级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卫生情况、出勤数据等,进行打分排名;实行学生量化评分制,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课外活动、个人素养等,进行考核评价;为了使学生管理工作和班级工作有机对接,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形成整体联动,组建了“一村多学生会”,开展学习、生活、文体活动方面的检查与指导,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搭建活动平台,带动学生自我服务

为了确保“一村多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学生会和班委会干部每天对学生晚就寝情况进行检查;为了严格学习纪律,为每个班级配备指纹、人脸识别打卡机,每天课前打卡考勤;为了解决学生生活困难,学工人员及班主任深入学生走访调查,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了丰富文化体育活动,购置了多种文化体育用品,牵头设计开展了“教室文化节”“寝室文化节”“师生同台合唱比赛”“师生广播体操大赛”“师生篮球交流赛”“集体跳绳比赛”“班级拔河比赛”“棋类大赛”等多项文化体育活动项目,通过搭建上述交流平台,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提升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四)树立规矩意识,发动学生自我监督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生补充管理规定”。入学教育期间组织开展了校纪校规培训,学习了《学生手册》“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生八项禁令”“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学生补充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针对“一村多学生”请假较多的问题,严格履行请假手续,对旷课学生按照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给予相应纪律处分;针对“一村多学生”普遍吸烟的现象,学生会成立吸烟劝诫小组,吸烟劝诫员课间在教学区域、校园公共场合开展监督和劝解活动;针对“一村多学生”不文明就餐和寝室内务混乱现象,组织开展“文明修身”和“寝室文化创建”活动,并组织学生会开展“校园拍客行动”,对不文明现象进行抓拍和曝光。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发挥学生会的检查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规矩意识,引导学生自我监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四、对“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的再思考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从2019年开始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时间不长,管理经验不足,教育管理模式仍在探索阶段,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和改进。

(一)加强爱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观念

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生每个阶段都不同,只有确立新目标,开启新征程,才能在新时代的潮流中有所感悟和成就。

(二)宣讲国家政策,鼓励学生回乡致富

要将国家政策宣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实行对口管理,加强学生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为以后的乡村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增加对农村相关产业的辐射学习,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来带动老百姓致富。

(三)完善学校制度,强化学生工作队伍

不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学生工作队伍整体能力;不断完善教育管理机制,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公平的竞争平台。

(四)加强文化建设,树立优良校风学风

突出重点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好学、善思、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对违法、违纪现象绝不手软;在学习上加大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利用校园文化墙,开展专业技能评比,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创新模式。

(五)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实训实践教学

要整合地方社会资源,积极争取村镇企业、农技和实训基地的支持,与符合条件的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开展实训教学,增强学习实效。

五、结论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开展,对农村基层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大国工匠的艰巨任务。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教育管理模式,确立了“校地企协同、课岗证融通、育训创一体”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教育管理、政策宣传、制度执行、文化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不断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立志为国家持续培养能工巧匠。

猜你喜欢

一村襄阳计划
襄阳市第七中学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一村三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