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学生公寓育人模式研究
——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022-03-02鲍滢羽丁广明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党团学生公寓团支部

鲍滢羽,丁广明,林 彤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2017年2月,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出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应运而生,继而教育部部署各高校深入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1]学生公寓是延伸育人阵地至学生群体“零距离”的第三课堂,是高校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服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实现“三全育人”最有力的途径之一,也是当前高校学生公寓育人模式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三全育人”理念的核心内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三全育人”就是“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等育人体系长效机制。[1]要牢牢把握“三全育人”理念提出的背景是“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首要问题,高校要树立思想政治育人为本的教育评价体系、师生职业发展规划和共同育人观念,从教育教学、社会服务、综合实践等方面回归思想政治育人本位。结合大学生群体的发展特点、准确把握“三全育人”核心内涵、强化党建团建共同育人体系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明确价值引领、统筹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路径。[2]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是公办类农业高职院校,作为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职院校,立足面向“三农”培养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民“一懂两爱”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立志强农兴农的根本任务,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努力构建培育“三农情怀”农业高职学生的“三阶三化三融合”思政教育新模式,从思想引领、校园文化、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全面创新与实践探索。[3]

二、高职院校学生公寓育人模式发展现状与问题剖析

(一)发展现状

我院从2010年开始启动辅导员进公寓工作,经历了以各二级学院为单位设立二级学院公寓办公室、团总支公寓办公室到现在的辅导员工作室。从安排2名专职辅导员长期驻扎公寓办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公寓寝室文化建设、日常管理服务和学生党建活动,到团总支深入学生公寓,强化班级团支部和以寝室为单元的团小组建设,从专业发展方向突出专业社团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

我院以学工处牵头督查、二级学院具体负责的方式加强统一管理,各二级学院根据学校统一要求和各学院特色制定工作机制,选配公寓辅导员和团学干部驻扎学生公寓,以轮流值班的方式开展公寓管理工作。从重视学生寝室卫生管理、文化建设、校园活动,到加强学生党建、日常服务、社团活动等内容,各二级学院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各具特色,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1.缺乏思想政治核心领导力。学生公寓工作以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日常管理服务、党团知识宣传和校园社团活动为主,以个别辅导员、团学干部和班级干部为主要参与对象,但我院和各二级学院中心党团工作在学生公寓中开展的层次不深、辐射不够,有场地环境因素的原因,党团中心工作仍在教学区的主要缘故,也有学生公寓工作缺乏有效工作方式,未将核心的思想政治领导力引入到学生群体中去的具体原因。

2.缺乏班级内部管理创造力。伴随着高校育人理念的转变,我院学生工作模式从“管理”转变为“服务”,从“粗犷”转变为“精细”,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也是“三全育人”理念渗透的重要体现。除了有党团组织外,还需要把握非常重要的班集体和团支部为单位的小单元组织,这是将上层精神下传至学生个体非常重要的纽带。[4]我院班级事务管理以“班主任+班委会”的方式开展,班级党团活动以“团总支+团支部”的方式开展,或各班先进分子和学生代表参加活动。但将我院党团思想渗透至每个学生心中,强化班级内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在学生公寓以宿舍为单位的环境中,如何凸显党团组织对班级内部的指导作用,充分激发班级内部管理创造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3.缺乏“三全育人”理念渗透力。我院作为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职院校,从2019年至今在对个别二级学院深入开展“三全育人”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结合农业高职院校特色形成了我院“三阶三化三融合”思政教育新模式。但这种思政模式仍在试点运行中,对于全校各二级学院来讲并未全面渗透。因此,尽快深入把握“三全育人”核心理念,结合二级学院专业发展需要与学校“三阶三化三融合”思政教育新模式相融合,是当前做好高校做好学生公寓育人模式的指导思想所在。

三、高职院校“123”党团共建进公寓育人模式实践探索

(一)育人模式理念

我院围绕“学党史、强信念、办实事、促发展”的党建工作理念,结合党团组织、教师、辅导员和大学生特点,提出并实施了“123”党团共建进公寓育人模式。“1”指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中心任务,“2”指建设党建文化和团建文化两个阵地,“3”指开展党团思政教育分层化、先锋指导班团一体化、服务管理一站化等“三化”体系。“123”党团共建进公寓育人新模式,是将党组织战斗堡垒延伸至学生公寓,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的思想引领和方向指挥作用,全面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着力培养更多优秀的农牧类学子。

(二)具体做法

1.党团思政教育分层化。我院主要针对申请入团入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毕业生党员采取分层次入党教育和团学活动,以每日“学习强国”、每周“青年大学习”夯实入团入党学生的党团知识基础,以每月集中政治理论学习、主题团日班会、党团专题研讨、社会实践服务等主题活动,强化入团入党学生先锋模范作用,每学年以团日党日活动、分党校培训、青马工程干部培训、“党员领导干部上讲台”、“团干部上讲台”等形式,深入做好大学生红色主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意识教育等,提升学生思想意识和综合能力。

成立党团共建进公寓工作小组,建立工作机制,明确人工作职责,将常规党建工作和团建工作渗透到学生社区。以学工党支部党员教师作为入团入党学生培养联系人,明确培养联系制度,将毕业生党员、发展对象和优秀团学干部,作为负责学生公寓各楼层“党团小组导学员”,做好各班党小组、团小组日常思想引领、管理督查、生活服务等工作,发挥优秀学子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积极上进的好学敢干精神影响更多学生群体。

2. 党员先锋指导班团一体化。根据《高校共青团改革方案》,围绕全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结合共青团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开展学生公寓党员先锋指导班团一体化。[5]将学工党支部党员师生和“党团小组学员”作为指导各班团支部有序开展班团一体化的有力队伍,将党支部战斗堡垒延时至各班级团支部,形成“红色团支部”。以党的思想影响和教育基层团支部,以共青团“智慧团建”平台夯实班级团支部建设成果,为学校共青团改革攻坚提供坚实的基层组织保障。[5]

我院突出专业社团优势,定期开展社团巡展、学习交流、实践调研等活动。推进“农工青年”微信公众号建设,重点推送社会热点、校园聚焦、学生活动、学院人物风采等,确保学生全面关注,切实加强网络思想阵地建设,占领网络“虚”空间,做好思政“实”文章。

3.“红色基站”服务管理一站化。突出学工党支部和“党团小组导学员”服务师生功能,以学生公寓2号楼工作室为红色基站,搭建师生交流平台,丰富学生服务载体,提升党员教师和入党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师生归属感和获得感。设立“先锋服务日”,安排农业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团总支书记、支部委员和党员教师,尤其是具有心理咨询师证书、职业规划指导师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的“双师教师”轮流驻扎红色基站,开展红色教育、心理援助、职业指导和专业咨询等工作。[6]发挥“党团小组导学员”作用,负责物品更新、书籍共享等维护工作,将党团思想和知识普及到各楼层、各团支部、各寝室团小组,并做好先锋教师、学生自管委员会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桥梁,做好学生的思想宣传,反馈学生群体的呼声,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群众基础。

我院针对每月公布的“四率”、班级量化考核、入团入党学生日常考察情况给以及时反馈,对于学生公寓设施保修、物品需求给以及时督促汇报,根据学校各类评比文件,推荐表彰一批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寝室和班级。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结合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生成长特色需求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公寓育人模式,并不断推动着高职院校党建、团建、学生工作、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渗透“三全育人”理念,这又是一次学校思想和行动上创新与变革的有力时机,亟待努力开创高职院校事业发展新局面,着力培养新时代的新青年。

猜你喜欢

党团学生公寓团支部
喜报!我厅获省直机关青年党团知识竞赛优秀奖
新形势下党团与班级建设创新研究
党团带队办好红领巾学校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欧洲议会左翼党团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做好基层团支部工作刍议
学生公寓“五进”工作法治化的路径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二次开发的学生公寓漫游仿真的研究
安徽:《学生公寓用梳棉胎》地方标准修订